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 1991年5月~1992年5月应用中草药为主制剂复方百部酊外用治疗80例痤疮患者,取得了较刀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男45例,女35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35岁,16—25岁占80%。病期:发病3个月~18年,皮损以丘疹型及脓疱型为多,小部分为囊肿型及聚合型。 外用药物:①治疗组药物:复方百部酊。其组成主要药物有百部、新鲜野桃叶、红霉素、氢化强的松等,浸泡和溶解在75%酒精内。②对照组药物:5%硫黄霜。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自1998年以来,笔者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葛根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5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根据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认并发周围神经病变58例。全部患者在治疗前1个月内血糖控制稳定。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54.6岁;糖尿病病程平均11.9a;周围神经病变病程平均4.1a。对照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平均年龄53.8岁;糖尿病病程平均11.2a;周围神经病变病程平均3.8a。两组患者均不同程度临床表现为:消瘦、乏力、口干多饮、肢麻、感觉障碍、针刺烧灼样痛、…  相似文献   

3.
自拟麻痛汤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裕武 《四川中医》2000,18(9):16-16
1998年~ 1 999年 ,我们自拟麻痛汤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32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32例均为门诊病人。男 1 5例 ,女 1 7例 ;年龄 30~ 4 0岁 5例 ,4 1~ 50岁 8例 ,51~ 60岁 1 2例 ,61~ 70岁 6例 ,71~ 80岁 1例。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病史最长者 4年 ,最短者 2个月。所有病人均符合WHO( 1 985)糖尿病诊断标准 ,俱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疼痛、麻木、针刺感、灼热感或寒凉感、或四肢活动不利等周围神经病变样表现。2 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均在控制饮食和服用降糖药物的同时加服麻痛汤。麻痛汤药物组成 :黄芪、山药、葛根、…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病人并发带状疱疹,表现为患者局部皮肤常有烧灼和刺痛感,1~3天后在疼痛的皮肤处出现片状排列的红斑,继而出现丘疹,迅速发展成如小米、绿豆大小样水疱,常伴有神经性疼痛,影响睡眠,可并发感染。我科1995~2004年共收治25例,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25例,其中男9例,女16例;年龄18~60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15天。护理措施基础护理:病人应卧床休息,为防止水疱压破,可取健侧卧位。注意饮食结构,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病人早日康复为目的。应进清淡、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忌食…  相似文献   

5.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秀省 《河南中医》2003,23(7):58-58
笔者近年来 ,运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带状疱疹 116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116例病人均为我院 1996年 3月~ 2 0 0 2年 12月门诊患者 ,其中男 72例 ,女 4 4例 ;病程 3~ 14d ,平均 4 .2d ;年龄 16~ 6 4岁 ,平均 4 0岁。丘疱疹型 4 8例 ,水疱型 32例 ,血疱型 2 2例 ,溃烂渗出型 14例 ;左胸背肩部 4 0例 ,左腰臀部 2 4例 ,右胸背肩部 36例 ,右腰臀部 16例。2 治疗方法内服疱痛消 ,方药组成 :龙胆草 15g ,黄芩 12g ,金银花 30g,连翘 15g,栀子 12g,延胡索 10g,茯苓 10g ,泽泻 10g ,车前子 15g ,牡丹皮 10g,赤芍 10g。每…  相似文献   

6.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疾病。俗称“缠腰火丹”。笔者利用磁圆梅针的磁场效应和针刺效应,辨证治疗本病取得良好效果,现举例介绍如下: 1 典型病例[例1] 徐××,女,52岁,工人。1992年2月26日初诊。主诉:右侧腰部起水疱2天,痛甚。2天前右侧腰部抽疼,继起红色小丘疹,火灼样疼痛,后丘疹变水疱,刺痛甚,彻夜难寐。查:右侧腰部、胯部起集簇状小丘疹3处,胯部绿豆大小水疱10余个,皮损基底暗  相似文献   

7.
1987年11月~1991年1月,我科用穴位点按结合药物外治治疗痤疮,与单纯药物外治组对比,疗效较优,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85例全部为门诊病例,男79例,女106例;年龄15~44岁,其中17~30岁132例;病程1周~18年,其中5年以内107例;病灶局限于面部的患者143例,其余散见于颈、胸、肩、背、上臂等。随机分组:混合外治组101例,丘疹脓疱型52例,黑头粉刺型19例,结节囊肿型23例,聚合型7例;单纯药物外治组84例,丘疹脓疱型47例,黑头粉刺型13例,结节囊肿型18例,聚合型6例。治疗方法一、药物外治法用复方硫磺洗剂(沉降硫30g,  相似文献   

8.
针刺加火罐治疗坐骨神经痛1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放射性烧灼样疼痛。我科采用针刺加火罐治疗本病,五年来临床验证,疗效颇佳,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80例,男142例,女3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7岁,左腿发病98例,右腿发病80例,双腿发病2例。其体质均无明显差异,其病因分布例数见表Ⅰ。治疗方法取穴以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针用泻法,针后加火罐。主穴取坐骨神经循行处压痛点、环跳、昆仑、阳陵泉、委中。原发性坐骨神经痛配  相似文献   

9.
自拟平痤方治疗寻常痤疮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1月~2001年10月,笔者采用中药内服疗法治疗寻常痤疮8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观察临床确诊为寻常痤疮的患者14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15~38岁,平均21.5岁;病程1个月~7年,平均2.5年;皮疹分型:丘疹型30例,脓疱型27例,囊肿结节型23例。对照组66例,其中男39例,女27例;年龄16~36岁,平均21.7岁;病程1个月~6年,平均2.3年;皮疹分型:丘疹型24例,脓疱型24例,囊肿结节型18例。两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大致相同,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自拟平痤方口服,方药组成:黄芩15g,连翘1…  相似文献   

10.
近年米我们运用枳实导滞汤加味治疗三叉神经痛11例,疗效满意.兹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1例中,男4例,女7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60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1年.临床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仅复出现发作性短暂剧烈疼痛,疼痛性质有如刀割、电击、针刺、烧灼或撒裂样等.其痛骤发骤止,痛止如常人,无感觉丧失和传导功能障碍的表现,疼痛部位以单侧居多,偶见双侧.基本方:枳实12g.大黄(后入)15g、茯苓15g、黄苓10g、;黄连10g.白术15g、泽泻15g、川芎15g、地龙6g,水煎服.每日2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 针灸加中药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14岁;病程最长1年,最短3d。对照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6岁;病程最长11个月,最短1w。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电针用断续波:穴取丝竹空、阳白、地仓、颊车、合谷。治法:丝竹空平刺透鱼腰,阳白向下横刺透鱼腰,地仓颊车向对平刺透穴,合谷直刺,再用针灸治疗仪断续波,将阳白、丝竹空一对,地仓、颊车一对通电30min,隔日治疗1次,连续针刺15次,多数病人痊愈,如15次未愈可续刺。中药用自拟白白牵正散,药物组成,白附子10g、白僵蚕12g,白芷10g、白  相似文献   

12.
史新明 《新中医》2001,33(3):57-58
笔者近年来运用自拟紫草饮合复方蛇脂软膏治疗婴儿湿疹 2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 28例,全部是门诊病例。男 18例,女 10例,年龄最小 1月,最大 1岁 9月,病程 1月- 1年,病例皮损均累及头面部,皮肤有红斑、水肿、丘疹、水疱、糜烂面,潮湿、渗出,结成大小不等痂皮。 10例严重患儿整个头面部泛发皮疹,潮湿、渗出;轻者 12例,仅见于面部有散在红斑,上肢、颈部有少量丘疹出现。 2治疗方法   紫草饮组成:紫草 30g,生地黄 20g,金银花 50g,黄连 10g。每天 1剂,加水 1 200ml,水煎 20分钟,煎出药…  相似文献   

13.
带状疱疹为基层门诊中常见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我们于1989年5月开始,用拔火罐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24例,获显著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989年5月~1994年5月门诊患者46例,均有皮肤成簇、丘疹、丘疱疹或水疱,沿体表一侧的皮肤周围神经作带状分布,并伴剧烈疼痛,符合诊断.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20~65岁,平均40岁;病程2~7天,平均3.5天;左胸背部10例.右脚背部10例,腰骶臀部4例;丘疱疹型14例,水疱型8例,溃烂渗出型2例.对照组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22~60岁,平均39岁;病程2~8天,平均4天;左胸背部10例,右胸背部6例,腰骶臀部5例,眼部1例;丘疱疹型14例,水疱型6例,溃烂渗出型2例.两组基本情况相似,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4.
1 除疱汤药物组成。药用:蒲公英15g,地丁10g,野菊花15g,黄连10g,黄柏10g,赤芍15g,滑石10g,车前子10g。2 治疗效果。本组男41例,女29例;年龄3岁到12岁之间。服药3剂则愈者63例,5剂则愈者7例。3 病案举例。王××,男,12岁。3天前,全身皮肤散在水疱,误认为是水痘,在家休息未上学。自昨  相似文献   

15.
坐骨神经痛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种。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是坐骨神经本身发生的病变,多与感染有关,受冷着凉是诱发因素。继发性坐骨神经痛主要是由其邻近组织病变如腰椎间盘脱出,骨质增生,椎管内肿瘤等压迫坐骨神经根所引起,疼痛多由臀或下腰部开始,沿大腿后侧向下放射到脚跟,有针刺或烧灼样感觉,行走、咳嗽、喷嚏、弯腰、排便时加剧,沿坐骨神经通路可有压痛,特别是臀中部、小腿中部压痛最明显。1临床资料本组50例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0岁。2治疗方法当归209丹参209鸡血藤309制乳香10g制没药10g寄生15g延胡索109川穹1…  相似文献   

16.
髂腹股沟综合征是一种神经性牵扯痛,属于中医的“痹证”,我们通过针刺刺激神经干配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了48例,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48例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最小者42岁,最大者68岁,平均年龄48岁;病程最短1星期,最长1年,平均7个月。其中有腰椎肥大者18例,坐骨神经痛者41例,原因不明者16例。按中医辨证分型,属风寒湿型18例,气滞血瘀型10例,脾肾阳虚型20例。治疗方法主穴取次髎穴。风寒湿型可配肝俞、膈  相似文献   

17.
苦黄酊治疗足癣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2001年以来,用自制苦黄酊治疗足癣12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2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82例,女38例;浸渍糜烂型20例,水疱型61例,鳞屑角化型39例;病程最短3 d,最长4 a。2治疗方法2.1药物组成苦参100 g,黄柏50 g,黄连50 g,大黄50 g,水杨酸60 g,70%乙醇1 000 mL。将苦参、黄柏、黄连、大黄研成粗粉加入70%乙醇,密封浸泡7 d,过滤后加入水杨酸溶解,并加70%乙醇至1 000 mL。2.2使用方法用棉签蘸药水涂擦患处,1 d 2次。2.3注意事项治疗期间要注意个人卫生,鞋袜消毒。浸渍糜烂型外擦药水较痛,但可忍受,不影响疗效。3疗效分析3.2治…  相似文献   

18.
2005~2007年,笔者采用电针配合TDP综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取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32例,均为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单纯针刺对照组及药物对照组.治疗组46例,男21例,女25例;年龄25~66岁,平均31.46岁.单纯针刺对照组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23~68岁,平均32.0岁.药物对照组41例,男20例,女21例;年龄26~65岁,平均32.2岁.  相似文献   

19.
病例选择:均为皮肤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龄16~29岁;病程3月~10年,其中丘疹型35例.脓疮型24例,囊肿型6例,混合型15例。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15~18岁;病程半年~9年;其中丘疹型26例,脓疮型13例,囊肿型4例,混合型7例。两组年龄,病程及分型无显著差异,皮损主要分布于面部,部分累及胸背部,多数患者既往有多种药物治疗史。药物及使用方法:治疗组使用洁尔阴原液,对照组使用自制的1%的洁霉素注射液(将法霉素注射波用蒸馏水稀释成1%的浓度)。用药前1周及用药期间…  相似文献   

20.
耳穴贴压中药倒模治疗痤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海珊 《四川中医》2000,18(7):54-54
从1996年起,笔者采用耳穴贴压为主,配合中药倒模治疗痤疮,经临床观察其疗效优于单纯中药倒模治疗。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 临床资料共观察治疗130例,均在中医门诊进行。采用随机分配方案,按诊病先后顺序遵循随机方法编入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均停内服药及其他外用药、化妆品。治疗组65例,男22例,女43例;年龄15~43岁,其中小于18岁15例,18~30岁38例,大于30岁12例;病程最短9天,最长12年;丘疹型32例,脓疱粉刺型21例,囊肿结节型12例。对照组65例,男25例,女40例;年龄14~42岁,其中小于18岁13例,18~30岁42例,大于30岁10例;病程最短10天,最长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