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膀胱软斑症并膀胱原位癌一例报告杨树立,李志邦,白淑贞患者,女性,53岁。反复出现尿频,尿急,尿痛5年,多次膀胱镜检查,活检2次,均诊断为慢性膀胱炎。经抗炎药治疗无效。于1995年2月5日收入院。尿瘤细胞阳性,膀胱区轻压痛,未触及包块。膀胱镜检查:膀胱...  相似文献   

2.
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为客观地评价回肠新膀胱术的远期疗效,对52例术后病人的可控性、尿动力学、肾功能、贮尿囊组织学变化及尿sIgA等进行随访研究。49例获随访3~66个月,平均随访35个月。日间可控率为94%,夜间为81%。平均最大膀胱容积为424.5ml,最大内压为2.70kPa(1kPa=10.20cmH2O),平均剩余尿24.8ml,最大尿流率为18.0ml/s。IVU示8例11条输尿管轻中度扩张,膀胱造影2例轻度返流,血肌酐、尿素氮保持正常,尿NAG2例升高。术后病人尿sIgA较高。随术后时间延长,贮尿囊绒毛及微绒毛逐渐萎缩,酸中毒发生率下降,尿内粘液减少。肿瘤尿道复发1例。认为回肠新膀胱术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  相似文献   

3.
非肠管化升结肠膀胱重建术的初步探讨(附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非肠管化升结肠膀胱重建术的临床效果,对10例多发性或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和2例晚期结核性膀胱挛缩患者在行全膀胱切除术后施行非肠管化升结肠膀胱重建术,结果手术完成顺利,12例均获随访,除1例后6个月死亡外,其余11例营养状况良好,无明显的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无上尿路积水和新膀胱返流,膀胱平均容量600ml,基本无残余尿,夜尿平均1~2次。术后6个月基本无遗尿现象,认为非肠管化结肠膀胱重建术是一种  相似文献   

4.
改良VIP回肠代膀胱术(附1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更好地解决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除术后的贮尿和控尿问题,采用改良VIP回肠代膀胱术治疗12例膀胱癌患者。其方法为截取末段回肠40cm进行除管和回肠双重折叠作为贮尿囊,输尿管与回肠行LeDucCamey吻合术,回肠与后尿道端端吻合建立尿流输出道。随访6~28个月,平均11个月。结果:10例白天完全控尿,2例增加腹压时有尿失禁;9例晚间完全控尿,2例部分尿失禁,1例完全尿失禁。代膀胱内压低,容量大(平均400ml);无输尿管返流和剩余尿。  相似文献   

5.
慢性局限性间质性膀胱炎一例报告邵倩,杨秀伟患者,男性,64岁。因间歇性血尿7年,会阴部剧痛6年于1992年2月入院。其间曾多次行膀胱镜检查、IVU等,曾用激素、高效抗生素及中药治疗均无效。查体:双肾区、膀胱区无叩压痛,尿道外口无异常;肛诊直肠光滑,前...  相似文献   

6.
肠代膀胱术后梗阻,返流和感染是肾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文献报告回肠新膀胱术后梗阻和返流率较低[1],但尿培养阳性率高达36%[2],却很少发生尿路感染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因此,我们对回肠代膀胱术后可能存在的抗上尿路感染机制作了初步探讨。资料和方法 1991年6月至1997年3月,我科共行回肠新膀胱术52例。选择其中20例作为回肠新膀胱术后组,平均年龄54(4~70)岁,平均术后时间24(6~54)个月。另设20例正常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尿sIgA及血IgA含量。收集受检者晨尿5ml…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6岁。7周前因车祸致“骨盆骨折、尿道损伤”急诊在外院行导尿术,尿管插入并留置,3周后拔管,突发尿道出血并反复发作,因膀胱内出血尿潴留行膀胱造瘘术,持续膀胱冲洗无效,于1998年2月5日转入我院。查体:病人留置膀胱造瘘管及气囊尿管,右臀部近...  相似文献   

8.
改良Modelski膀胱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膀胱疾病患者尿流改道的较好方法,对9例侵犯膀胱颈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于膀胱、前列腺及后尿道全切除后改良Modelski膀胱术。随访2 ̄60个月,疗效满意,患者排尿排便基本得到控制。认为此术式改进了设计和吻合方法,代膀胱抗返流效果好,克服了传统的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的逆行感染等许多缺点,手术比较简单,是尿道改道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报告9例因排尿困难、反复泌尿系感染等症状,经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MCU)检查发现有后尿道瓣膜(PUV)及继发性膀胱输尿管返流(VUR)患儿,共15侧。2例经后尿道切开电灼尿道瓣膜,术后留置尿管分别治疗25和28个月,现排尿通畅;7例经尿道内窥镜电灼尿道瓣膜,术后排尿均明显改善。术后13~28个月(平均18个月),8例经MCU复查,发现只有3侧较轻的返流消失、2侧减轻。认为继发于后尿道瓣膜的膀胱输尿管返流在瓣膜切除后返流仍难自愈,建议在瓣膜切除后尽早做抗返流处理。  相似文献   

10.
膀胱颈切开──耻骨后尿道外前列腺切除术的改进崔仰之,阮元峰,张书贤,章庆华1993年2月~1994年10月,在对2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施行耻骨后尿道外前列腺切除术时,采取同时切开膀胱颈的方法。此法有利于前列腺显露和中叶切除,扩大了耻骨后尿道外前列腺切...  相似文献   

11.
回肠贮尿器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实验犬回肠与膀胱相吻合后,回肠粘膜浸泡尿液中10个月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发现;供作储尿用之肠壁绒毛萎缩,粘膜因有层和粘膜下层有轻、中度不等的不肿,术后6个月吸收细胞微绒毛稀疏、紊乱;糖萼小体在术后2、6、10个月出现于微绒毛附近,提示回肠粘膜适应环境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导向经皮穿刺膀胱颈悬吊术治疗女性尿失禁的稞效果。方法 采用超声导向经皮穿刺膀胱颈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标2例,术中超声监视下恢复尿道膀胱后角成90℃。结果 12例随访6~48个月,平均20.5个月,11例无尿失禁及排尿困难,1例尿失禁复发。结论 超声导向经皮穿刺膀胱颈悬吊术治疗女性压一尿失禁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膀胱全切术后采用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MainzPouchII)作为可控性尿流改道。该术式以乙状结肠直肠交界为中点将肠管纵行剖开20~24cm,做乙状结肠直肠侧侧吻合形成大容量低压贮尿囊,输尿管采用粘膜下隧道方式做抗逆流吻合,利用肛门括约肌控制排尿。本组11例,平均随访10.5个月。肠代膀胱容量平均553ml,基础压力平均1.47kPa(1kPa=10.20cmH2O),最大充盈压力平均2.16kPa。在肠袋充盈过程中顺应性良好。拔除肛管1周~2个月后可获得满意的尿便分流,2个月后排尿次数稳定,白天4~5次,夜间0~3次。无夜间尿失禁,无逆行感染及高氯性酸中毒。1例出现双侧输尿管梗阻。该术式满足了可控膀胱的基本条件,易于被患者接受,术后生活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巨膀胱巨结肠伴精阜增生一例郑少斌,郑韶先,毛向明患者,男,7岁。自幼腹胀、便秘、排尿困难、尿滴沥于1994年2月12日入院。曾于1993年12月19日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肠梗阻",行回肠切开减压术,术中见巨大膀胱,导出尿液1300ml.术后病情未...  相似文献   

15.
对2例男性膀胱癌患者行保护性功能的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膀胱重建及尿道吻合术。随访6及25个月,局部无复发,不需要尿垫与外接尿袋,新膀胱迅速可控,维持性功能,能性交。新膀胱大容量、低压、抗反流、昼夜可控性好。  相似文献   

16.
胃代膀胱术24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91年5月-1994年12月行胃代替膀胱术24例,其中膀胱移行细胞癌21例,结核性膀胱挛缩2例,膀胱平滑机肉瘤1例。肿瘤患者行全膀胱切除术,19例行胃膀胱成形术,3例行可控性低压胃膀胱术,结核性膀胱挛缩2例行胃扩大膀胱术,随访4-39个月,3例死于肿瘤转移,21例饮食健康良好,恢复工作。18例经尿道排尿,每24小时5-10次,每次尿量350-800ml,剩余尿0-30ml,2例超过50ml。肾  相似文献   

17.
对女性原位膀胱术后病人的功能恢复进行疗效评估。作者于1994~1997年共行女性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原位膀胱术60例,平均年龄483岁。原位膀胱式为W形折叠回肠代膀胱及输尿管潜行再吻合47例,半Kock尿囊13例。手术指征为器官局限浸润性膀胱癌。经过平均2年的随访结果显示无手术死亡。术后合并症包括肺动脉栓塞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肠梗阻1例,阴道瘘3例,盆腔内肿瘤复发2例,远处转移5例。43例平均随访202个月,其中32例能完全控尿,1例完全性尿失禁,2例白天压力性尿失禁,6例夜间尿失禁。6例…  相似文献   

18.
膀胱子宫瘘颇为罕见,主要并发于剖宫产术,作者用膀胱镜控制电灼,成功地治疗一例。该例系第三胎、第二次刮宫产术后数天,感阴道漏尿,2个月后确诊为膀胱子宫瘘。病人保守治疗,用Foley氏导管引流二个月无效。损伤4个月后,膀胱造影证实为膀胱子宫瘘,窥镜检查阴道无损伤。瘘口用6号Foley氏电灼电极对瘘管全部电灼,Foley导管引流维持6周后,阴道漏停止。此时膀胱造影揭示瘘管消失,随访病人9个月后再无阴道漏尿。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68岁。1996年12月因间歇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收入院。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未见癌细胞。膀胱镜检查于膀胱左侧壁左输尿管口外上方2cm处见1.5cm×1.2cm乳头样病变,基底较宽。诊断:膀胱肿瘤。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病理诊断:膀胱恶性血管内皮细...  相似文献   

20.
Studer回肠膀胱术后早期贮尿囊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Studer回肠膀胱术后早期贮尿囊功能状态。方法膀胱癌患者16例。男13例,女3例,平均年龄59岁。病程2~6年,平均3年。其中原位癌1例、T1 1例、T2 12例、T3 2例。均施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及Studer回肠膀胱术。采用影像学、尿动力学检查和控尿状态评估,评价新膀胱的功能。结果12例获随访,平均随访10个月。术后1个月因肿瘤肺转移死亡1例,术后13个月因肿瘤脑转移死亡1例,其余10例无瘤生存。8例术后3~6个月行尿路影像学检查,上尿路形态、功能正常。5例剩余尿60~100ml,3例剩余尿<20ml。6例行尿动力学检查,自由尿流率17~25ml/s,平均21ml/s;最大膀胱容量300~450ml,平均350ml;贮尿时(平均350m1)膀胱最大压力18~28cmH20(1cmH2O=0.098kPa),平均24cmH2O。11例(92%)能够白天控尿,其中10例(83%)夜间也能够很好控尿。结论Studer回肠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较理想,多数患者术后控尿能力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