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网膜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网膜是腹膜形成的重要结构,内含大量的巨噬细胞,具有丰富的血管网及淋巴组织,易与其它组织粘连形成侧支循环。大网膜具有很强的吸收、抗感染及愈合修复能力。目前大网膜移植有带蒂移植(OPG)和游离移植(FOG)两种。自1894年Benett利用大网膜堵塞胃溃疡穿孔获得成功以来,随着对大网膜研究的不断深入,大网膜在外科临床中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1 大网膜在实质脏器损伤中的应用大网膜具有丰富的血管网和再血管化功能,当其与其它组织接触后6小时,即开始有毛细血管生长,并与其它组织发生纤维素粘连,24小时内两者之间的粘连逐渐致密,至…  相似文献   

2.
大网膜是腹膜的一部分,有丰富的淋巴管和血管,可以很快地吸收渗出的液体,具有强大的抗感染能力和修复能力,与其它组织很容易愈合建立侧副循环。大网膜容易与横结肠及胃大弯分离。大网膜的缺失不致于严重影响人的健康。根据大网膜的这些特点,临床上很早就有人利用大网膜覆盖、填充膜腔内实质性脏器损伤、修补中空性脏器的穿孔等。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大网膜的利用日益广泛。有关大网膜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动物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大网膜内肌动蛋白的表达,探讨肌动蛋白与大网膜运动的关系。方法 SD大鼠断头处死后取大网膜,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网膜内肌动蛋白的表达。结果 大网膜内有广泛的肌动蛋白表达,其中腹膜间皮、血管内皮、肥大细胞及巨噬细胞有强表达,血管平滑肌有较强的表达。结论 大网膜有运动功能,肌动蛋白是大网膜内的运动成分。腹膜炎时,大网膜的移动与包裹、肥大细胞脱颗粒以及巨噬细胞的移动与吞噬可能与肌动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4.
靳岩雷  胡江 《包头医学》1997,21(1):13-13
大网膜在临床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利用大网膜的巨大吸收功能和ZT胶的高效粘合作用,完成了17例较为辣手的手术.大网膜加用ZT胶粘合肝脏手术后的创面,均达到了Ⅰ期愈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解剖了40例成人的大网膜,就其长度、宽度、血管的分布规律及各主要分支的直径等进行了观察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依据。大网膜具有分泌、吸收、保护和防御的功能,近十几年来由于显微外科的发展,大网膜的游离移植常被用  相似文献   

6.
一、观测了4—10个月胎儿尸体(140具)的大网膜形态、位置及大小,薄型且位于上腹部偏左侧为胎儿大网膜常见型;大网膜的长和 宽呈快慢交替不等速生长。 二、大网膜血管主要由两条血管弓组成:胃网膜血管弓和大网膜血管弓。大网膜中动脉难以确定,依其形态做为分型标准似乎不妥。大网膜前层血供,主要来自胃网膜右动脉及其分枝,后层血供主要来自大网膜动脉弓及其分枝。大网膜血管粗度的生长速度呈快慢交替、间歇性生长,第六、八、十月的生长速度较快。胃网膜动脉的生长速度是右侧快于左侧,大网膜动脉的生长速度则是左侧快于右侧,静脉均快于伴行动脉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大网膜具有清除腹腔内异物,抑制炎症播散的功能;同时大网膜对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清除种植到大网膜的癌细胞,但未被完全清除的癌细胞仍具有增值分化的潜能。大网膜是胃癌转移和复发的最主要的部位,标准的胃癌根治术包括大网膜的切除。进展期胃癌的大网膜切除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优势,而保留大网膜的患者表现出更多的临床获益。保留大网膜的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可能会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1.本文共观察、测量了113例成人正常大网膜的位置和形态。大网膜的位置有正中、偏左、偏右三种,其中正中位最多,占81.42±3.66%。大网膜下缘位置有高、中,低三种,其中以低位居多,占49.56±4.70%。大网膜长度为16.80±4.74厘米,宽度为25.13±5.18喱米。大网膜的厚度分薄、中、厚三型,其中以薄型较多,占46.90±4.69%。大网膜下缘形状有U、W、V、锯齿和不规则五型,其中以U型居多(34.51±4.47%),W型次之(22.12±3.90%)。 2.本文观察了53例胃网膜血管弓的位置关系,以动脉在上,静脉在下者为多(60%左右)。还测量了胃网膜血管弓在左、右点处的外径,不管动脉或是静脉都是右侧大于左侧。 3.本文还观察了53例大网膜的左、中、右三支动脉。它们主要来自胃网膜动脉弓。根据大网膜中动脉分叉平面的高低,将大网膜的动脉分为5型,其中以第Ⅴ、Ⅱ型为多,分别为37.74±6.66%、33.96±6.51%。参照Alday和宁夏医学院对大网膜的裁剪方法,并根据我们标本的特点,提出略有修改的大网膜裁剪方法,供临床医师在应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1949年 Stanley 氏和 Thanhauser 氏首用食入 I~(131)化脂肪研究正常和原发性吸收不良综合症患者的脂肪消化吸收功能。此后 Beres氏、Berkowitz 氏等及 Shingleton 氏分别用此法对脂便症、阻塞性黄疸及各种型胃切除术患者进行研究。在国内朱氏等曾报告了16例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 I~(131)化脂肪吸收代谢的观察。上述文献一般指出此项研究方法可作为了解机体脂肪吸收功能的简便工具之一,对临床诊断亦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微血管外科需要,对57例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尸体大网膜血管作了观察,并按手术剪裁最大利用范围设计测量点,以装有测微器的手术显微镜和生物显微镜进行测量。仍按Alday和Goldsmith以及宁夏医学院解剖教研组分型标准,将大网膜血管分为五种类型,Ⅰ型(50.88%)和Ⅱ型(24.56%)属常见型;对大网膜血管弓的组成和层次进行了观察,大网膜两层融合或两层可辨但不能分离占70.18%,故临床应用进行延长剪裁,应循其主要血管走行按一整层对待。各动脉外径均值大小依次为胃网膜右动脉、胃网膜左动脉,大网膜左动脉、大网膜右动脉和大网膜中动脉,后者最小;检测结果动脉外径均>0.5mm,故均可供显微外科吻合使用。静脉外径均值大于相应动脉,并发现9例静脉外观酷似动脉,值得临床应用时注意。  相似文献   

11.
128例巨大甲状腺肿合并Graves甲亢131Ⅰ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素平  游金辉  吴成秀 《安徽医学》2011,32(11):1860-1862
目的探讨131Ⅰ碘治疗巨大甲状腺肿合并Graves甲亢的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 128例Graves甲亢患者经SPECT估重、触诊、超声等方法综合判断甲状腺质量为(122.0±36.8)g(90~228 g),男性40例,女性88例,年龄(38.6±11.0)岁。按照如下公式计算131Ⅰ剂量:131Ⅰ剂量(MBq)=甲状腺质量(g)×每克甲状腺组织131Ⅰ剂量(MBq/g)/24 h摄131Ⅰ率(%)。给予131Ⅰ剂量为(662.3±432.9)MBq(222~3 700)。随访时间(15.9±9.9)个月(3~44.7个月)。6个月后治疗效果不佳者行第二次治疗。结果一次131Ⅰ治疗后3个月,68例(53.1%)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32例(25.0%)症状有所减轻,24例(18.8%)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4例(3.0%)甲亢症状加重。102例(79.6%)肿大的甲状腺恢复正常,24例(18.8%)甲状腺质量有所缩小,2例(1.35%)甲状腺质量增加。一次131Ⅰ治疗后6个月,84例(65.6%)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22例(17.2%)症状有所减轻,20例(17.2%)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2例(1.35%)甲亢症状加重。110例(85.9%)肿大的甲状腺恢复正常,16例(12.5%)甲状腺质量有所缩小,2例(1.35%)甲状腺质量增加。24例治疗失败患者,进行第二次放射性碘治疗后6个月后,14例(58.3%)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1例(4.1%)症状有所减轻,9例(37.5%)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16例(66.7%)肿大的甲状腺恢复正常,8例(33.3%)甲状腺质量有所缩小。结论 131Ⅰ治疗可迅速缩小巨大甲状腺肿合并Graves甲亢患者甲状腺大小,并迅速缓解其症状,是替代外科手术的有效方法。重复治疗可有效治疗甲亢,但甲减发生率明显升高。个体化的131Ⅰ使用剂量可以优化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131碘(I)在Graves病伴白细胞减少症治疗中的体会。[方法]对2002年5月~2004年8月经131I治疗的Graves病伴白细胞减少症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131碘治疗的Graves病患者全部治愈,其中2例出现早发甲减,白细胞计数未见降低。[结论]对本病的治疗,131I是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36例研究对象肺廓清~(131)I-三甲基羟基-间碘-苯二胺(~(131)I-HIPDM)结果,其中31例作了常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检查。结果表明不同组间肺廓清~(131)I-HIPDM速率不同,能形成一个新的肺功能障碍指数。右肺廓清~(131)I-HIPDM快相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功能残气量(FRC)、残气量(RV)肺总量(TLC)相关P<0.01;与最大呼气流量(PEFR)、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动脉血氧分压(PaO_2)相关P<0.05。肺廓清~(131)I—HIPDM速率反映了肺功能状态,对疾病分期及早期肺功能损伤检测优于常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应用~(99m)锝-双半胱乙酸(~(99m)Tc-EC)和~(131)碘-邻碘马尿酸(~(131)I-OIH)进行肾脏功能测定及显像自身对比检查研究。结果显示:正常组和异常组~(99m)Tc-EC肾图与~(131)I-OIH肾图的各项分析指标均呈高度相关(P<0.01),~(99m)Tc-EC肾图的高峰时间、半排时间较~(131)I-OIH肾图延长,15min残留率增加,肾脏指数下降,其余分析指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在肾脏显像方面,两者图像基本相同,仅时相不同,两种显像剂分泌聚集时相接近,但~(99m)Tc-EC排泄时相延迟。~(99m)Tc-EC的核素性能优良,所获图像质量优于~(131)I-OIH,除肾脏、膀胱显像外,未见甲状腺等其它组织器官显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18)F-FDG与~(131)I显像在诊断甲状腺癌复发和转移中的价值。方法53例手术病理确诊的甲状腺癌患者,进行甲状腺全切和大剂量~(131)I去除甲状腺治疗,并进行~(18)F-FDG SPECT/CT全身显像和~(131)I全身扫描。结果在39例血清hTg高于正常的患者中,11例患者~(18)F-FDG SPECT/CT全身显像与~(131)I全身扫描均为阳性;2例均为阴性;12例~(18)F-FDG SPECT/CT全身显像阳性,而~(131)I全身扫描阴性;14例~(18)F-FDG SPECT/CT全身显像阴性,而~(131)I全身扫描阳性。在14例血清hTg正常的患者中,~(18)F-FDG SPECT/CT全身显像与~(131)I全身扫描均为阴性。结论~(18)F-FDG SPECT/CT全身显像和~(131)I全身扫描联合显像,在探测甲状腺癌复发和转移病灶中具有重要价值;甲状腺癌细胞对~(18)F-FDG和~(131)I的摄取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唾液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的患者经大剂量131I治疗后,慢性唾液腺损伤的发病情况?方法:14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经手术切除后行大剂量的131I治疗,在131I治疗前和治疗后的6~39个月随访中分别行唾液腺功能显像?结果:143例DTC患者中有31例(21.7%)出现慢性唾液腺损伤,131I治疗2次以上(累积剂量7.4~37.0 GBq)发生慢性唾液腺损伤的发病率明显高于131I治疗1次者(累积剂量<3.7 GBq)(P < 0.005)?结论:反复的?大剂量131I治疗引起的慢性唾液腺损伤更多见?  相似文献   

17.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thyroid cancer (MTC) was routinely treated with a small dose of ^131I before 1989. After that we have been switched to multiple courses of large dose ^131I therapy. In this paper, the therapeutic result and its effect, in particular on bone marrow depression, pulmonary,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比较相同放射性浓度下的131I-GMCSF和131I-anti-CD45对HL60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诱导凋亡作用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我们采用体外放射免疫导向治疗(RIT)模型,用MTT法比较131I-GMCSF和131I-anti-CD45对HL60细胞的细胞毒作用,Annexin V/PI双染法测两处理组的早期凋亡细胞,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显示131I-GMCSF和131I-anti-CD45对HL60细胞的细胞毒作用非常接近,当放射性浓度≥18.5×108Bq/L时两处理组的HL60细胞存活率都显著下降,两组都能明显诱导HL60细胞凋亡,能显著引起HL60细胞周期发生G2/M期阻滞,两者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GM-CSF作为载体代替通常用的鼠型单克隆抗体用于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放射免疫导向治疗是可行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腹会阴联合切口治疗低位直肠癌,留有巨大的骶前和会阴缺损,常使创口延期愈合,我们于1935年11月~1986年5月应用带蒂大网膜经左腹膜后作骶前间隙填塞术治疗低位直肠癌7例,使会阴创口一期愈合率为59%。带蒂大网膜吸收和抗感染能力强,易与周围组织迅速建立侧支循环,同时又保留胃网膜血管弓,可任意裁剪延长,是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消灭骶前和会阴残腔的理想自身填充材料。感染与血供障碍易影响本术的创口一期愈合。  相似文献   

20.
带蒂大网膜移植在胸外科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部分难治性胸科疾病手术中应用带蒂大网膜移植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胸外科手术应用了带蒂大网膜移植在胸部、胸腔相应部位或脏器进行包裹、填塞、插入等不同术式.结果:本组11例食管癌胃代食管、胃食管吻合术病例均在术后第7天进食流质,无吻合口瘘发生;2例肝破裂和3例脾破裂术后无出血,无感染,恢复快;5例支气管胸膜瘘病例术后随诊6月~2年均无支气管胸膜瘘复发;7例慢性脓胸病例术后恢复顺利,3例慢性结核性胸壁脓肿并窦道形成病例术后继续规则抗痨治疗6~12个月,均痊愈出院,随诊9月~3年无复发.结论:带蒂大网膜移植术操作简单,创伤性少,应用于外科治疗胸部软组织缺损等部分胸科疾病及预防手术后并发症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