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皮炎冲剂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醋酸地塞米松组,皮炎冲剂大、中、小剂量组(51. 8%、25. 9%、2. 95%),每组10只,以2,4-二硝基氯苯(DNCB)致敏和激敏建立小鼠ACD模型,在激敏后24 h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变化,测定各组小鼠的耳廓肿胀度和脾指数、胸腺指数,并以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耳部皮肤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情况,并进行炎细胞计数。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皮炎冲剂中、高剂量组IFN-γ、IFN-γ/IL-4比值显著降低,IL-4水平显著升高(P 0. 05,P0. 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皮炎冲剂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小鼠耳肿胀度、胸腺指数、脾指数均降低(P 0. 05,P0. 01); HE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表皮增厚程度减轻,伴轻微或轻度角化过度,个别细胞水肿,血管周围轻度炎细胞浸润,中、大剂量炎细胞数均显著降低(P 0. 01)。结论皮炎冲剂对小鼠ACD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皮炎洗剂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2.
皮炎康颗粒对小鼠血清IFN-γ IL-4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具有清热利湿、凉血疏风、益气养血作用的皮炎康颗粒是否有抗炎、抑制免疫反应的药理学作用。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建立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设定皮炎康颗粒高(4倍等效量)、中(2倍等效量)、低(等效量)3个剂量组和氯雷他定片高剂量(4倍量)组。运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皮炎康颗粒对慢性ACD小鼠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含量的影响。结果:皮炎康颗粒可明显改善降低慢性ACD模型小鼠血清IFN-γ水平,并升高IL-4含量。结论:可以看出皮炎康颗粒具有良好的抑制免疫应激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Wen C  Yang R  Hu J  Jiao Z  Yang Y  Yang J  Li H  Zhao H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4):569-572
目的研究芥菜籽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芥菜籽组、正常组,模型组和正常组喂养普通饲料,芥菜籽组喂养含5%芥菜籽饲料。3周后,以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小鼠ACD模型,耳部激发24 h后,观察芥菜籽对小鼠耳肿胀度,组织病理改变,皮损处朗格汉斯细胞(LC)浸润、局部促炎细胞因子及血清IFN-γ等因子的水平。结果芥菜籽能抑制ACD小鼠的耳肿胀度、降低皮损处LC浸润、降低IL-1β、TNF-α、IL-6等炎症因子的表达(P<0.05),但对血清IFN-γ、IL-4、IL-17水平没有影响(P>0.05)。结论芥菜籽对小鼠ACD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LC的迁移及降低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多糖对哮喘小鼠肺部炎症和Thl/Th2类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雄性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成4组,即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和桦褐孔菌多糖(PIO)低、高剂量组各8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IL)-4、IL-5及γ干扰素(IFN-γ)含量,并观察BALF中炎症细胞和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哮喘模型组小鼠BALF中炎症细胞计数,IL-4和IL-5升高,而IFN-γ降低(P<0.05).PIO低、高剂量组小鼠BALF中炎症细胞数量和IL-4、IL-5水平明显降低,IFN-γ水平升高(P<0.05).结论桦褐孔菌多糖处理能明显减轻哮喘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桦褐孔菌多糖对哮喘小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芥菜籽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ACD)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将18只BALB /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芥菜籽组、正常组,模型组和正常组喂养普通饲料,芥菜籽组喂养含5%芥菜籽饲料。3周后,以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小鼠ACD模型,耳部激发24 h后,观察芥菜籽对小鼠耳肿胀度,组织病理改变,皮损处朗格汉斯细胞(LC)浸润、局部促炎细胞因子及血清IFN-γ等因子的水平。结果 芥菜籽能抑制 ACD 小鼠的耳肿胀度、降低皮损处LC浸润、降低IL-1β、TNF-α、IL-6 等炎症因子的表达(P<0.05),但对血清 IFN-γ、IL-4、IL-17 水平没有影响(P>0.05)。 结论 芥菜籽对小鼠 ACD 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LC的迁移及降低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研究芥菜籽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BALB/c小鼠随机
分为模型组、芥菜籽组、正常组,模型组和正常组喂养普通饲料,芥菜籽组喂养含5%芥菜籽饲料。3 周后,以2.4-二硝基氟苯
(DNFB)诱导小鼠ACD模型,耳部激发24 h后,观察芥菜籽对小鼠耳肿胀度,组织病理改变,皮损处朗格汉斯细胞(LC)浸润、局
部促炎细胞因子及血清IFN-γ等因子的水平。结果芥菜籽能抑制ACD 小鼠的耳肿胀度、降低皮损处LC浸润、降低IL-1β、
TNF-α、IL-6等炎症因子的表达(P<0.05),但对血清IFN-γ、IL-4、IL-17水平没有影响(P>0.05)。结论芥菜籽对小鼠ACD有抑
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LC的迁移及降低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小鼠耳廓ACD模型进行养血消风饮的药效学研究,从Th1/Th2网络平衡的角度进行其免疫学机制探讨,为研究药物的作用机理提供依据。方法:用二硝基氯苯(DNCB)建立小鼠耳廓慢性ACD模型,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氯雷他定组,对比观察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4含量,以及小鼠病变耳组织中IFN-γmRNA及IL-4mRNA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养血消风饮减少模型小鼠血清中IFN-γ的含量和增加IL-4含量,并能促使小鼠病变耳组织中IFN-γmRNA低表达和IL-4mRNA的高表达。结论:养血消风饮可能在转录水平和分子水平对ACD小鼠的Th1/Th2网络平衡失调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藏药二十五味儿茶凝胶对慢性湿疹模型大鼠皮损及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藏药二十五味儿茶凝胶低、中、高剂量组(简称"凝胶低、中、高剂量组")共6组,每组10只。采用2,4-二硝基氯苯复制慢性湿疹大鼠模型,各治疗组均经皮外涂相应药物,比较各组大鼠的皮损评分及血清IL-4、IFN-γ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皮损评分及血清IL-4含量均明显降低,INF-γ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治疗组之间比较,凝胶中、高剂量组大鼠皮损评分及血清IL-4含量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和凝胶低剂量组,INF-γ含量均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和凝胶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藏药二十五味儿茶凝胶能明显改善慢性湿疹模型大鼠皮损,降低大鼠血清IL-4含量,升高IFN-γ含量,其治疗慢性湿疹的作用机制与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林蛙油对哮喘缓解期模型小鼠气道炎症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给予林蛙油小、大剂量组0.05,0.50g/kg林蛙油匀浆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IL)-4,IL-5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观察BALF中炎性细胞和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模型组小鼠BALF中炎性细胞计数、IL-4,IL-5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哮喘模型组比较,林蛙油小、大剂量组小鼠BALF中炎性细胞计数、IL-4,IL-5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IFN-γ水平显著增高(P<0.05).林蛙油小、大剂量组哮喘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结论]林蛙油对哮喘模型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平衡失调、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与核因子-κB(NF-κB)p65在解淀粉芽孢杆菌致BALB/c小鼠哮喘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15只无特定病原体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卵蛋白(OVA)组、解淀粉芽孢杆菌组(细菌组),每组5只。对照组小鼠以生理盐水致敏/激发;OVA组小鼠以0.2 g·L~(-1)OVA混合液致敏,并以25.0 g·L~(-1)OVA激发;细菌组小鼠以1013cfu·L~(-1)解淀粉芽孢杆菌致敏/激发。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小鼠血清IL-4、IFN-γ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NF-κB p65表达。结果 OVA组和细菌组小鼠肺组织中NF-κB p65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细菌组和OVA组小鼠肺组织中NF-κB p65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小鼠血清IL-4、IFN-γ水平及IL-4/IFN-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59、435.09、117.37,P<0.01);OVA组和细菌组小鼠血清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IL-4水平和IL-4/IFN-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细菌组与OVA组小鼠血清IL-4、IFN-γ水平及IL-4/IFN-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OVA组小鼠血清IL-4水平与IFN-γ水平呈负相关(r=-0.87,P<0.01);肺组织中NF-κB p65蛋白表达与血清IL-4水平呈正相关(r=0.91,P<0.01),与血清IFN-γ水平呈负相关(r=-0.93,P<0.01)。细菌组小鼠血清IL-4水平与IFN-γ水平呈负相关(r=-0.92,P<0.01);肺组织中NF-κB p65蛋白表达与血清IL-4水平呈正相关(r=0.97,P<0.01),与血清IFN-γ水平呈负相关(r=-0.81,P<0.01)。结论 IL-4、IFN-γ在哮喘发病中起作用,而NF-κB p65表达变化可影响IL-4、IFN-γ水平,NF-κB p65在哮喘炎症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史川  盛晚香  宋韬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7(6):720-722,734,F0002
目的:通过比较咪唑斯汀与氯雷他定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治疗作用,探讨咪唑斯汀对ACD的细胞免疫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ACD模型,口服相同剂量咪唑斯汀、氯雷他定和生理盐水。制作皮损处病理切片观察咪唑斯汀、氯雷他定对单核细胞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ACD小鼠外周血中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咪唑斯汀对单核细胞在组织中的浸润有明显抑制作用。ACD小鼠血清的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ACD小鼠血清产生IL-10水平变化无显著性(P>0.05),咪唑斯汀对这两种细胞因子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咪唑斯汀对小鼠ACD疗效可以通过其对细胞因子的抑制而发挥作用,且对Th1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苍耳亭对过敏性皮炎的药效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诱导Th2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观察苍耳亭全程给药对小鼠的耳肿胀、耳组织病理学以及脾脏指数的影响,并运用ELISA法检测小鼠耳匀浆中的Th2型炎症因子IL-4、IL-5和IL-13水平。利用MTT法考察不同化合物浓度对于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以及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毒性作用。ELISA法检测Poly(I∶C)和TNF-α联合作用于上皮细胞产生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的量以及脂多糖(LPS)诱导下RAW264.7产生TNF-α的含量。结果?苍耳亭40?mg/kg能显著抑制ACD小鼠耳肿胀,并可明显降低耳匀浆中Th2型细胞因子IL-4、IL-5水平,病理切片显示其可明显改善耳肿胀程度以及炎性细胞的浸润。体外实验中0.1?μmol/L苍耳亭对上皮细胞产生的TSLP有显著抑制作用;1?μmol/L的苍耳亭可以显著抑制RAW264.7产生TNF-α;苍耳亭对于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对刀豆蛋白(ConA)以及脂多糖(LPS)诱导下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作用均未见明显影响。结论?苍耳亭对过敏性皮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上皮细胞产生的TSLP以及巨噬细胞产生TNF-α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皮炎康颗粒对慢性ACD小鼠耳肿胀度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建立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设定皮炎康颗粒高(4倍等效量)、中(2倍等效量)、低(等效量)3个剂量组和氯雷他定片高剂量(4倍量)组、空白组、模型组。观察皮炎康颗粒对慢性ACD小鼠左、右耳重量差,耳厚度差,耳部皮损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论:皮炎康颗粒可明显改善DNCB引起的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小鼠的耳部肿胀及耳部皮损组织的水肿及炎症细胞的浸润,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建立小鼠背部慢性皮炎-湿疹模型。方法:用二硝基氯苯同时建立小鼠背部及耳廓慢性皮炎-湿疹模型,比较两种模型的皮肤肿胀度、表面皮损及组织病理变化。同时参照文献建立急性接触性皮炎模型进行比照。结果:耳部及背部模型组皮肤表面均呈现片状红斑、角化、表面结痂,皮损情况及病理组织像与对照组、急性模型组均有显著差别。结论:低浓度DNCB反复刺激小鼠背部皮肤可建立慢性皮炎-湿疹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消敏合剂对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的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以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利用DNCB诱导建立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动物模型,观察消敏合剂对小鼠脾指数和胸腺指数的影响,HE染色光镜下逐一观察各组皮肤组织学改变。结果:消敏合剂具有抑制DNCB诱导的慢性变态性接触性皮炎小鼠脾指数和胸腺指数的作用,局部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减轻。结论:消敏合剂能够改善DNCB诱导的慢性变态性接触性皮炎小鼠的局部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大蒜新素对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白介素4(interleukin,IL-4)和γ干扰素(interferon,IFN-γ)的影响.方法 66例研究对象均来自云南省中医医院,变应性鼻炎患者44例,其中男21例,女23例,年龄22~48岁(中位数36岁),均经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确诊,变应性鼻炎患者被分为药物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各22例.药物治疗组患者口服大蒜新素40 mg,4次/d,共14 d;阳性对照组患者口服等剂量的淀粉胶囊,时间、频次相同.阴性对照组22例,其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20~42岁(中位数33岁),每日口服大蒜新素40 mg,4次/d,共14日.实验前与实验结束后各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分离出血浆,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IL-4和IFN-γ的浓度.结果 药物治疗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分别有3例、3例、4例退出实验;药物治疗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服实验前、后血浆中IL-4的浓度(pg/mL)分别为53.20±10.10、51.94±10.40、35.67±5.69 和35.87±8.82、50.27±9.68、33.53±4.86;血浆中IFN-γ的浓度(pg/mL)分别为45.66±9.43、46.04±10.87、65.11±10.93 和57.01±13.34、45.64±8.90、71.07±8.51.实验前,药物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患者血浆IFN-γ和IL-4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IL-4水平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而IFN-γ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后,药物治疗组血浆IL-4水平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而IFN-γ水平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但仍低于阴性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组IL-4水平接近阴性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治疗组实验后IL-4水平较实验前明显下降,而IFN-γ水平较实验前明显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阴性对照组实验后血清IFN-γ水平有所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IL-4水平稍有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患者血浆IL-4水平和IFN-γ水平实验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大蒜新素能明显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浆中IL-4的浓度,同时升高IFN-γ水平,恢复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CpG寡脱氧核苷酸(CpGODN)对尘螨哮喘小鼠Th1/Th2型细胞因子及肺组织中Foxp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雌性C57BL/6J小鼠建立尘螨哮喘小鼠模型,在抗原致敏阶段加入CpGODN进行干预,并设立GpCODN治疗对照组及布地奈德治疗对照组,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的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BALF中IL-4、IL-5、IFN-γ的含量变化;用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肺组织Foxp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哮喘模型组及GpCODN治疗对照组比较,CpGODN治疗组的BALF中IL-4、IL-5的浓度降低,IFN-γ浓度升高,肺组织中Foxp3蛋白表达增高;相关性分析显示肺组织Foxp3表达与BALF中IFN-γ水平呈正相关,与BALF中IL-4、IL-5水平、EOS绝对值均呈负相关。结论 CpGODN能够改善尘螨哮喘小鼠气道炎症,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平衡,可能是通过诱导Foxp3的表达来起到免疫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