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五味子炮制的初步研究(第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五味子炮制前后有机酸、挥发油、木脂素三类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了初步测定对比。结果表明:生五味子经炒制后酸性成分和挥发油均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或损失,酒制、醋制后挥发油亦略有减少,而各炮制品种子中总木脂素含量则均比生品偏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五味子的最佳酒蒸和醋蒸炮制工艺。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五味子炮制品中8种木脂素的含量并以总和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和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BBD-RSM)优化五味子的炮制工艺。结果:酒蒸炮制工艺最佳条件为酒的用量20 g/100 g,闷润时间2 h,蒸制时间3 h。醋蒸炮制工艺最佳条件为醋的用量30 g/100 g,闷润时间1 h,蒸制时间5 h。结论:酒蒸炮制工艺中,两种设计方法得出的最佳工艺总木脂素含量相接近;醋蒸炮制工艺中,BBD-RSM比正交试验设计法总木脂素含量要高,并且能提供更多更精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北五味子及其不同炮制品中6种木脂素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比较五味子生品与炮制品中木脂素类成分的含量差别,探讨五味子的炮制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不同炮制品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戈米辛N,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丙素的含量.结果:6种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99.6%,98.7%,99.7%,97.0%,97.7%,RSD分别为2.8%,3.0%,2.5%,2.9%,1.8%,2.0%.与生品相比,炮制品中五味子醇乙有提高或降低外,其他5种成分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酒浸法的炮制品中总木脂素含量最高.结论:五味子经炮制后,木脂素类成分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改变,酒浸法应是五味子的最佳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响应面法优化酒蒸南五味子炮制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选酒蒸南五味子的炮制工艺参数。方法:以皂苷类、木脂素类及多糖类成分含量的综合评分为因变量,运用Box-Behnken试验考察加酒量、闷润时间、蒸制时间对酒蒸南五味子炮制工艺的影响,运用Design Expert 8.05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建立综合评分与各自变量的多元二次回归方程的数学模型,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工艺参数。采用UV测定各指标成分含量,检测波长分别为540,560,484 nm。结果:最佳酒蒸工艺参数为每100 g药材加酒量11 g,闷润时间1 h,蒸制时间6.5 h;皂苷类、木脂素类及多糖类成分的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6.386%,12.297%,4.659%,RSD分别为2.31%,3.22%,1.46%;综合评分95.58,与理论预测值(96.28)偏差0.72%。结论:从多化学组分含量综合评分优选的炮制工艺能更科学、合理地控制酒蒸南五味子的饮片质量。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9,(5)
目的比较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 Baill.醋蒸前后颜色及8种木脂素的变化。方法采用分光测色仪测定五味子饮片的颜色参数,利用HPLC法建立五味子饮片的指纹图谱并进行整体成分的差异性分析,同时测定8种代表性木脂素类成分的含有量。结果经醋蒸后,五味子由红色转变为黑色;将20个样品指纹图谱中的232个匹配色谱峰峰面积组成的矩阵进行PCA分析,生五味子与醋五味子可分别实现较好的聚类;测得的8种木脂素成分炮制前总含有量为0.98%~1.29%,炮制后木脂素总含有量为1.05%~1.36%。炮制前后木脂素类成分的组成及含有量无明显差异。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五味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南、北五味子及其炮制品中木脂素类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比较南、北五味子药材及炮制品中总木脂素以及五味子酯甲、甲素的含量。方法:①变色酸-浓硫酸比色法测定总木脂素含量;②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酯甲、甲素含量。结果:①生、制北五味子总木脂素含量在8.21%~9.60%和4.91%~7.09%之间,高于相应南五味子中的含量。②五味子酯甲在0.20~1.00μg、五味子甲素在0.387~1.94μg线性关系良好,酯甲回收率在95.7%~99.7%;甲素回收率在98.0%~103.7%;五味子酯甲和甲素的含量以南五味子为高者。结论:南、北五味子在总木脂素、五味子酯甲、甲素的含量上存在差异。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五味子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五味子生品、炮制品和不同部位的木脂素类成分含量差别,探讨五味子炮制机理。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通过外标法对五味子生品、果皮、种子及清炒、酒制、醋制五味子的木脂素类成分(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含量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五味子中木脂素类成分在种子中含量较高,约为生品的两倍,而果皮中含量极少。五味子生品及清炒、酒制、醋制等炮制品的木脂素成分含量并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8.
邓翀  郑洁  姜祎  宋小妹 《中成药》2015,37(1):145-149
目的考察醋蒸对南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在大鼠肝脏代谢的影响。方法给大鼠分别灌服醋蒸和未醋蒸南五味子乙醇提取物,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肝脏组织中的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采用DAS 2.0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软件计算它们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相对摄取率和峰浓度比。结果和未醋蒸南五味子生品组比较,醋蒸南五味子的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达峰时间较晚,半衰期延长,在肝脏的平均滞留时间明显延长,Ka变小;另外,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的相对摄取率和峰浓度比均大于1。结论醋蒸过程延长南五味子中木脂素类成分在肝脏的滞留时间与南五味子"醋制入肝"的中药炮制理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炮制对北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炮制对北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北五味子果和北五味子种子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含量和溶出率的影响.结果:北五味子经过不同方法炮制后,并没有新成分的生成,只是蜜炙和酒炙五味子的木脂素类成分含量和溶出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醋五味子只有五味子乙素含量增加,其余木脂素含量均减少.结论:蜜炙和酒炙五味子能增加滋补作用.  相似文献   

10.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五味子种子中3种木脂素类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6个产地五味子种子中3种木脂素类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Agilent TC-C18(4.615 0 mm);流动相:甲醇-水(70:30);检测波长:250 nm;流速:1 ml/min;室温:25℃.结果:1号千山野生五味子种子中3种木脂素类总含量4.103 1%;2号吉林抚松五味子种子中3种木脂素类总含量2.080 5%;3号辽宁海城五味子种子中3种木脂素类总含量2.508 9%;4号辽宁凤城五味子种子中3种木脂素类总含量2.572 2%;5号黑龙江五味子种子中3种木脂素类总含量1.668 3%;6号辽宁白色五味子种子中3种木脂素类总含量2.249 9%.结论:1号千山野生五味子种子中3种木脂素类总含量最高.而在栽培品种中4号辽宁凤城五味子种子中3种木脂素类总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sis或华中五味子S.sphenanthera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称为"北五味子",后者称为"南五味子"。五味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作为中药使用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且应用于多种成方制剂。早在明代南北五味子的疗效差异已被众多医家认识,自2000年版《中国药典》开始,对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分别收载,并建立了各自的质量控制标准,直至2015年版《中国药典》对其不断完善,南、北五味子形态、产地不同,成分各有差异,功能主治各有侧重,但目前临床使用存在南北五味子混用之现象。所以为了区分南北五味子,更加合理、安全、有效地将五味子应用于现代临床的治疗,该文对近年来关于南北五味子的研究进行搜集、检索、归纳、总结,从品种鉴别,化学成分(其中北五味子挥发油成分、总木脂素的含量、多糖疗效均大于南五味子),药理作用(以五味子对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为主)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综述,以期为南、北五味子的研究开发以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使南北五味子不但从形式上而且从根本上真正分开,使临床用药更加安全、准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和修订壮腰补肾丸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 TLC)对壮腰补肾丸中的当归、红参、续断、黄芪、五味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测定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结果:当归、红参、续断、黄芪、五味子的TLC鉴别法专属性强,简单可行.HPLC含量测定,川续断皂苷Ⅵ在0.0716 ~0.716 g·L-1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n=7);川续断皂苷Ⅵ的回收率为99.15%,RSD 1.42%.结论:该法能更为有效的控制壮腰补肾丸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北五味子总木脂素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对其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和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运用GC-MS技术分析北五味子总木脂素中挥发性化学成分;采用活体半叶枯斑法和MTT法分别研究了其抗TMV活性和抗肿瘤活性。结果:从北五味子总木脂素中检测出58个化合物,鉴定出其中43个,含量较多的有五味子素(13.974%),香芹蒎酮(8.064%),去氢香树烯(6.063%),缬草萜烯醇(5.416%),戈米辛A(4.732%)等,其中非木脂素成分含量为67.06%。抗TMV活性和抗肿瘤活性数据显示北五味子总木脂素对A549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TMV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运用GC-MS方法对北五味子总木脂素中的低极性成分进行分析检测,该分析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靠,这为分析中药五味子总木脂素中非木脂素成分提供了一种更加高效的检测方法,同时为五味子中总木脂素品质的化学和生物功能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电子鼻技术区分不同产地的南五味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电子鼻方法区分不同产地的南五味子药材,为在实际应用中南五味子药材的产地判断提供新方法。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南五味子电子鼻测定的最佳试验条件。应用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结合线性判别分析2种分析方法来区分不同产地的南五味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电子鼻测定南五味子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室温放置时间称样量进气量;电子鼻测定南五味子的最佳参数组合为称样量5.0 g进气量100 m L·min-1,样品室温放置时间10min;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测定南五味子,样品区分度可以达到0.986。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产地的南五味子有一定的区分能力,但甘肃省华亭县、徽县江洛镇、武都区3个产地的南五味子区分结果不明显;主成分分析法结合线性判别分析法对不同产地的南五味子区分能力优于主成分分析法,区分结果显著,在本实验中能够很好地区分甘肃省华亭县、徽县江洛镇、武都区3个产地的南五味子。结论:该研究利用南五味子的特殊气味运用电子鼻对不同产地的南五味子作了细致的区分,区分效果显著,对以后快速、客观、简便、绿色的鉴别不同产地的南五味子药材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收集不同产地南五味子药材进行等级划分,采用药典方法进行水分、总灰分的测定,采用UPLC测定五味子酯甲含量进测定,确定南五味子商品等级划分和五味子酯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南五味子药材水分、总灰分及五味子酯甲含量均合格。不同等级间的南五味子药材五味子酯甲的含量无显著差异,但是二等品含量最高,三等品、一等品含量低,等级与五味子酯甲的含量不成正相关关系。该研究结果对于南五味药材的生产经营和质量评价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内转录间隔区2(ITS2)序列对五味子及南五味子药材进行DNA条形码鉴定。方法:对五味子和南五味子样品的ITS2序列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和测序。从Gen Bank中下载了五味子属10个近缘种和2个外类群的ITS2序列。利用Codon Code Aligner软件拼接,采用MEGA 5.10计算相关数据,基于K2P模型构建聚类树(NJ树),应用Blast法进行鉴定分析。获取所测样品序列的ITS2二级结构信息,分析各样品间ITS2序列二级结构的差异。结果:五味子、南五味子样品序列长度分别为231,225~227 bp,Blast鉴定五味子药材原植物为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南五味子药材原植物为华中五味子S.sphenanthera。五味子与南五味子药材的种间K2P遗传距离(0.010 4~0.015 7)远大于五味子种内K2P遗传距离(0~0.002 5)和南五味子种内K2P遗传距离(0~0.005 1)。在NJ树模型中,五味子样品被独聚为1支,南五味子样品被独聚为1支,皆表现出单系性,Bootstrap支持率较高,可与五味子属近缘种区分开。结论:以ITS2序列为标准的DNA条形码能够有效地鉴定五味子和南五味子药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修订五子衍宗丸的质量控制标准,提高其质量控制水平。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枸杞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基于组合对照药材的五子衍宗丸特征图谱、南五味子检查方法和金丝桃苷、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ICP-MS,测定了五子衍宗丸中铅、镉、砷、汞、铜、铬的含量。结果 薄层鉴别分离效果好,专属性强。特征图谱提出组合对照药材概念,可同时鉴定制剂中覆盆子、菟丝子、车前子和五味子4味药材,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通过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醇甲的峰面积比值限度0.20,可快速筛查制剂中是否有混品南五味子投料。在含量测定中,拟定了金丝桃苷和五味子醇甲的含量限度。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检查中,发现砷、汞、铅3个元素在部分样品中有超标现象,经调研,超标原因可能由不同产品共线生产造成交叉污染所致。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全面和整体控制五子衍宗丸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华中五味子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甘肃产华中五味子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作MTT法细胞增殖测定、PNPP法ALP活性测定、以及茜素红染色矿化结节计数。结果:培养48h,10%、15%和培养72h,5%、10%华中五味子95%乙醇提取物血清组的细胞增殖速度比对照组快(P<0.01);培养48h,10%、15%和培养72h,10%华中五味子乙醇提取物血清组的ALP活性较对照组增加(P<0.05和P<0.01);培养2周,矿化结节计数显示10%华中五味子乙醇提取物血清组多于对照组(P<0.01),华中五味子水提取物各血清组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没有显著作用。结论:甘肃产华中五味子95%乙醇提取物对体外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南,北五味子的红外光谱鉴别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田进国  何心亮 《中药材》1995,18(6):284-285
对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药材的石油醚、乙醚和水的提取物进行红外光谱测定,结果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分别具有和很好的光谱特征,根据其红外光谱可以准确地鉴别南、北五味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