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刚 《黑龙江医学》2013,37(6):428-429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12~2011-04间收治的82例股骨粗隆骨折的老年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治疗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及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在切口长度和手术时间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Harris评分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锁定钢板在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取髋外侧纵行切口,切开复位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术后行髋膝关节功能锻炼,逐步下地负重。结果 32例获随访7-12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均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及退钉现象,无明显患髋部不适表现,髋关节活动良好。结论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固,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DHS和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分析2002年5月2011年5月使用DHS(动力髋关节内固定钉)和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92例,随访时间平均1年以上,DHS组61例,锁定钢板31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内固定并发症等指标。结果DHS和锁定钢板相比,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下地负重时间和内固定并发症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DHS和锁定钢板内固定均是治疗老年入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锁定钢板对骨质疏松者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张朝贵  伍旭辉  李健 《当代医学》2021,27(12):101-103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抗旋转与骨水泥双极半关节成形术联合克氏针张力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所有患者Evans-Jensen分型均为Ⅲ型及Ⅳ型.采用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34例作为固定组,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加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26例作为置换组,采用Harris评分评估不同方案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 固定组相对置换组而言,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引流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组患肢开始负重时间长于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置换组,晚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加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具有显著疗效.临床上可综合患者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程度,合并内科疾病情况等多方面考虑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解剖型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选择从2010年3月~2012年8月于笔者医院就诊的5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髓内钉组30例和锁定钢板组28例,锁定钢板组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髓内钉组则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 锁定钢板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患肢完全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长于髓内钉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髓内钉组为3.33%,锁定钢板组为25.00%,锁定钢板组高于髓内钉组(x2=4.04,P<0.05).术后关节功能改善率髓内钉组为86.7%,锁定钢板组为64.3%,髓内钉组优于锁定钢板组(x2=4.45,P<0.05).结论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优于解剖型锁定钢板.  相似文献   

6.
韩运  刘晓玲 《河北医学》2012,18(11):1549-1552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的疗效.方法:8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三组,37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29例采用Gamma钉内固定,23例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比较三组平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出血量等指标,并观察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LCP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都显著小于其他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Harris髋关节评分最高.结论:三种内固定方法各有特点,锁定加压钢板(LCP)损伤小、愈合快、并发症少,是最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取髋外侧纵行小切口,切开复位股骨近端解剖型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1例,术后行髋膝关节功能锻炼,逐步下地负重.结果27例获随访12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均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及退钉现象,无明显患髋部不适表现,髋关节活动良好.结论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固定牢固,可早期下床活动,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锁定钢板、空心螺钉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了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分别采用股骨锁定钢板、空心螺钉与全髋关节置换3种不同的方法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术后随访有完整资料的1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其中股骨锁定钢板内固定(锁定钢板组)治疗57例,空心螺钉内固定(空心螺钉组)治疗51例,全髋关节置换内固定(全髋置换组)治疗90例,经复诊及随访。从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并发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对3种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比较评价,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51月,平均36月。3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3组负重时间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3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比较,全髋置换组优于锁定钢板组和空心螺钉组(P<0.0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负重时间早,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偏瘫患者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45例合并偏瘫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5例采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20例采用闭合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负重时间、Harris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2年,关节置换组较内固定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负重时间早、术后并发症少,Harris 关节功能评分高,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间短、病死率低。【结论】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合并偏瘫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髋关节功能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杰  张保红  马震 《现代医学》2015,(2):221-224
目的:比较防旋髓内钉(PFNA)与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理想的手术方式。方法:将9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PFNA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LCP组采用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术后对两组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两组3个月和12个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和优良率。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LCP组(P=0.000),两组均获得12个月随访,PFNA组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LCP组(P=0.000、0.009);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优良率比较:术后3个月PFNA组均高于L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0.001),术后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FNA与锁定钢板内固定均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有效的治疗手段,但PFNA内固定创伤小、愈合快、并发症少、早期疗效更优,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理想的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袁维诚  刘立明 《河北医学》2010,16(8):916-918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手术复位,C臂X线机透视见骨折复位满意后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19例均获得随防,时间12-24个月。Harris评分优14例,良5例。结论: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该方式固定牢固,便于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双极股骨头置换与解剖钢板内固定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问骨折的疗效,探讨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0年4月间接受治疗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52例,骨水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29例,解剖钢板内固定组23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内科并发症、内植物并发症、术后关节功能状况等。结果与解剖钢板内固定组相比较,双极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内科并发症较少(P〈0.05),术后第1、3个月时髋关节功能股骨头置换组明显占优,但内植物并发症,术后的第6及12个月时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等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双极股骨头置换术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均是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前者在早期功能恢复,减少内科并发症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王永文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8):12-13,100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选择5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ASIF)股骨转子间骨折分类标准(AO31.A1-A3),分别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组)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组)手术方式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康复情况,并参照Harris评分标准测定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4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时间12.5个月,其中PF-LCP组25例,PFNA组23例。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PF-LCP组(P〈0.01),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康复(Harri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均能获得良好治疗效果,临床应该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择适合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4.
余涛  张磊  渠继武  史方悌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1):2537-2538,254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并随访7~19个月。结果:临床疗效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80分)42例,占87.5%;可4例,占8.3%;差2例,占4.2%。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内置框架结构固定牢靠等特点,是目前理想的内固定材料,特别适合老年骨质疏松的病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手术时间70120 min;术中出血量100120 min;术中出血量100250 ml;切口均一期愈合。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50 ml;切口均一期愈合。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18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6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4例,良2例,可2例。结论: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靠、稳定性好、骨折愈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与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微创内固定治疗6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缺点.方法 观察自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选用LPFP治疗的69例(LPEP组)和选用PFNA治疗的61例(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Hb下降水平、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Hariss功能评分等情况,并行两组比较.结果 LPFP和PFNA组的术中出血量为(132 ±95)和(110 ±79)ml、术后引流量为(44±16)和(41±17)ml、术后Hb下降了(2.3±0.9)和(2.5±1.2)g/L、骨折愈合时间为(10.5±1.0)和(10.4±1.5)周、术后髋关节Hariss功能评分为(87±10)和(90 ±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X线透视次数LPFP组(8.1±0.8)次、PFNA组(8.6±0.9)次,住院费用LPFP组(14 911±1 908)元、PFNA组(21 908 ±2 928)元,手术时间LPFP组(60±11)min、PFNA组(51±14)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LPFP组10% (7/69)、PFNA组26%(16/61),LPFP组在术中X线透视次数、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PFNA组(t值分别为3.33和15.91,x2=5.72,均P<0.01),PFNA组的手术时间短于LPF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P<0.01).结论 对于6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LPFP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2种手术方法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76岁)22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锁定解剖钢板或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组)和股骨头置换术(置换组)治疗各11例。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按照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并计算各组优良率。结果:随访2组患者骨折均愈合。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患者住院和卧床时间均长于置换组(P<0.05和P<0.01)。内固定组:优7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0.9%,置换组:优9例,良1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0.9%。结论:2种手术方法均可获得满意临床效果,应根据股骨粗隆间骨折稳定程度和患者身体状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王伟  孙卓 《医学研究杂志》2015,44(12):166-169
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月~2012年5月分别采用DHS和ALP治疗并得到随访的6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0~23(平均16.0)个月随访。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分ALP组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HS组术后出现内固定物断裂2例,螺钉拔出2例,髋内翻3例,肢体短缩2例,优良率71.9%;ALP组术后出现内固定物断裂1例,髋内翻1例,肢体短缩1例,优良率9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DHS和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ALP的临床疗效优于DHS。  相似文献   

19.
汪计  周剑  李智聪 《四川医学》2013,(10):1547-1549
目的 比较分析股骨头置换与DHS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抽取股骨头置换术治疗32例和DHS术治疗33例,并对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下床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Harris评分等进行分析,评价两种方法的疗效和应用价值.结果 与DHS内固定术比较,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疗效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时间短、Harris评分优良率(92.7%)高于DHS内固定术(6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术后近、远期效果优于DHS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20.
蔡东岭  曾巧  陈晓峰  劳泽辉 《西部医学》2013,25(8):1155-1156,1159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体位下应用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不同手术体位随机分为仰卧位组23例和侧卧位组24例,以切开复位、应用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治疗。骨折按Evans-Jensen分型:Ⅲ型36例,Ⅳ型11例。结果全部获得随访,术后随访时间6~60个月,平均20.4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仰卧组:优12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2.6%;侧卧组:优10例,良11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为87.5%。结论两组不同手术体位,应用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相当。与平卧位相比,侧卧位术中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安全、有效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