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后颅窝手术后并发尿崩症的原因及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后颅窝术后并发尿崩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通过检测患者术后第1~16 d的尿量、尿比重,并结合其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为尿崩症。经对症治疗后,患者的尿崩症好转。结论 后颅窝手术后并发尿崩症可能的原因是术后脑组织水肿、缺血、血管活性物质刺激,以及麻醉和手术后机体应激反应对抗利尿激素(ADH)产生与释放的暂时性抑制。垂体后叶素或醋酸去氨加压素片的对症治疗和电解质检测及补液是主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鞍区肿瘤术后单纯尿崩症的发生特点及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鞍区肿瘤病人术后并发单纯性尿崩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结果 术后尿崩呈暂时型48例(90.5%),三相型3例(5.7%),持续型2例(3.8%).因严重尿崩死亡1例(1.9%).余病人随访6个月,尿崩症痊愈48例(90.5%),永久性尿崩4例(7.6%).结论 尿崩症的发生类型与手术方式、肿瘤大小等相关.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术后严密监测尿量和血电解质,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是处理尿崩症的关键,其可以有效降低手术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丘脑出血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我院收治的44例丘脑出血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44例丘脑出血患者中,高龄(年龄>60岁)、意识障碍重(GCS<8)、血压高(MAP>145mmHg)、血肿大(≥30ml)及血肿破入脑室的病死率高.结论 丘脑出血的近期预后与年龄、血压、意识情况、出血量及血肿是否破入脑室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垂体脓肿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3例垂体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1年,3例患者头痛及垂体功能低下明显好转,逐渐停用激素替代;1例有尿崩患者尿量明显减少。结论 患者有前驱发热及头痛病史,有垂体功能低下、尿崩的临床表现及垂体MRI、鞍区CT影像学特征,应高度怀疑垂体脓肿;及时、规范的治疗可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丘脑出血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我院收治的44例丘脑出血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44例丘脑出血患者中,高龄(年龄〉60岁)、意识障碍重(GCS〈8)、血压高(MAP〉145mmHg)、血肿大(≥30ml)及血肿破入脑室的病死率高。结论丘脑出血的近期预后与年龄、血压、意识情况、出血量及血肿是否破入脑室有关。  相似文献   

6.
上消化道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尤其是以脑深部结构如丘脑、脑干等部位出血的患者,死亡率、致残率均很高,病情恢复较慢。本文对8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早期给予胃肠道及静脉营养,经治疗观察,止血效果比较满意,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认为早期给予胃肠道和静脉营养是防治应激性溃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80例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诊治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80例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死亡49例,病死率为61.3%.入院时血压高、血糖高、出血量>5 ml、GCS评分≤8分、瞳孔异常、早期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死率更高.结论 高血压动脉硬化是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主要病因,意识障碍、出血量、GCS评分和早期并发消化道出血是评估脑干出血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丘脑出血并发持续性低血压的病因及预后。方法 :分析 12例丘脑出血并发持续性低血压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中 4例死亡 ,2例病情加重 ,6例预后良好。结论 :丘脑出血并发持续性低血压常见 ,其主要原因可能为下丘脑直接或间接损害及血容量有关。临床应重视低血压的处理 ,避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丘脑出血并发持续性低血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并发持续性低血压的病因及预后。方法:分析12例丘脑出血并发持续性低血压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4例死亡,2例病情加重,6例预后良好。结论:丘脑出血并发持续性低血压常见,其主要原因可能为下丘脑直接或间接损害及血容量有关,临床应重视低血压的处理,避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中枢性尿崩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颅脑损伤后并发中枢性尿崩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中,出院时16例痊愈,4例好转,3例死亡;1例死于颅脑感染,1例死于严重的肺部感染,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治愈时间13~142d,平均84d。结论外伤性尿崩症的预后与颅脑损伤程度、尿崩症出现的时间、尿量的多少有密切的关系,经正确的诊断与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侧脑室外引流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疗效,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早期在急诊科EICU行侧脑室外引流术联合尼莫地平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生存率83.7%,良好率63.3%。结论早期侧脑室外引流术联合尼莫地平综合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生存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切除术后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36例行颅咽管瘤切除术患者,手术当日及术后每日定时检测电解质并观察尿量变化,根据其变化进行治疗。结果25例术后并发尿崩症,其中18例两周内恢复,6例4周内恢复,1例1年内恢复。电解质紊乱30例中,24例术后4周恢复,5例2个月内恢复,1例半年内恢复。结论颅咽管瘤患者术后绝大多数会出现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尿崩症大多数在术后早期恢复,电解质异常需严密监测,针对监测结果进行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尿崩症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47例颅脑损伤后尿崩症患者,根据尿崩症状轻重给予双氢克尿噻鼻饲、垂体后叶素皮下注射、长效尿崩停肌注,酌情应用改善微循环药物。结果治疗4周后,4例患者尿崩症状用双氢克尿噻控制,25例用垂体后叶素或弥凝控制,11例用长效尿崩停控制,7例死亡。随访半年,30例治愈,10例未愈,需口服弥凝维持。结论颅脑损伤后尿崩症与下丘脑垂体原发性或继发性损害有关,GCS3~5分、急性尿崩症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高血压丘脑出血的患者58例,10例丘脑小血肿(10~30 m)l且有单侧或双侧脑室铸型者行脑室外引流及尿激酶纤溶治疗、17例丘脑出血未破入脑室且出血量31~40 ml者立体定向血肿穿刺碎吸术治疗,15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且血肿量较大(>40 ml)者行血肿穿刺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及16例血肿量大且基本位于中心部位并破入脑室者经纵裂入路显微镜下丘脑血肿清除术治疗。结果术后6个月存活49例,死亡9例。存活者术后6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估预后:1级15例,2级19例,3级10例,4级5例。结论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应根据出血量、有无破入脑室及其病情制定手术方案,经纵裂入路显微镜下丘脑血肿清除术对出血位于中线丘脑且出血量较大者有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鞍区肿瘤摘除术后并发SIADH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鞍区肿瘤摘除术后尿量与尿比重改变和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 (SIADH)的关系。  方法 回顾分析 34例并发SIADH早期患者尿量与尿比重变化与SIADH有关临床资料。  结果 术后并发SIADH早期 ,患者尿量呈急骤减少 ,尿比重明显升高。  结论 在鞍区肿瘤摘除术后 ,应用短期皮质醇类药物治疗者 ,在剂量逐渐递减过程中 ,出现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可能是并发SIADH的先兆 ,且较临床症状及其他异常实验室结果更先出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出血出血量、意识水平、出血部位及转归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幕上脑出血患者67例,检测脑出血患者发病24 h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出血量、意识水平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按出血部位分为丘脑出血组与非丘脑出血组,比较两组不同部位脑出血甲状腺激素的差异。于发病14 d比较治疗前后随着血肿的吸收、GCS评分的增加,甲状腺功能的改变。结果 (1)脑出血患者出血量、意识水平与急性期T3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4、T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丘脑出血组与非丘脑出血组相比T3、TSH水平更低(P>0.05);(3)随着血肿水肿的吸收,T3升高(P<0.05),T4、TSH改变不明显(P>0.05);意识障碍程度恢复越好,T3恢复越明显(P<0.05)。结论 (1)脑出血患者出血量、意识水平与T3密切相关。(2)丘脑出血与非丘脑出血相比,T3、TSH降低更明显。(3)随着血肿的吸收及意识的好转,T3也相应升高。  相似文献   

17.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明显.但手术方法及时间的选择、患者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及合并症多少与治疗效果直接相关。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脑水肿的变化也与疗效密切相关。此文重点报道采用锥颅血肿抽吸术和锥颅血肿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如何正确认识、早期及时诊断和准确治疗尿崩症合并脑性盐耗综合征,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尿崩症合并脑性盐耗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尿量特别异常增多、高脑利钠肽水平和显著尿钠排泄增加是其最显著特征;尿比重、血钠水平和血浆渗透压可以正常;尿量增多单纯加压素疗效不佳,而加用醋酸可的松治疗有效.结果 6例患者及时正确诊断为尿崩症合并脑性盐耗综合征,但其中1例患者因为血钠上升过快出现脑桥脱髓鞘病变,最终植物状态;1例患者因脑疝、多脏衰而死亡;其余4例患者治愈出院.结论 根据尿崩症合并脑性盐耗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本文提出其参考诊断标准,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30ml者较多采用微创锥颅手术及外科手术治疗.对中小量出血多采取内科保守治疗,以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控制高血压,止血等对症治疗.治疗过程中常出现血肿吸收缓慢,血肿周围水肿明显,致使临床症状和体征加重,影响病人愈后.我们采用血塞通较早期治疗中小量脑出血,血肿吸收及水肿消退明显,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肺水肿的发生率、易发因素、临床特征、发生机制及预防、治疗.方法 对46例NP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水肿组多发生于丘脑出血及壳核出血(>51ml,P<0.01),且与颅内高压密切相关(P<0.05),易并发肺部感染(P<0.05).结论 肺水肿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病情垂危的重要标志,预防NPE的发生是减少该类病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在于急性脑出血早期迅速、有效减低颅内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