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1病例报告患者,男,30岁,左踝陈旧伤史,负重10kg行走2d,7h/d,即出现左小腿前外侧肿胀,皮肤发红,疼痛明显。3d后左足背痛觉减退,足完全不能背伸,足趾背伸肌和胫前肌肌力均为0级。彩超示:左小腿动、静脉血流未见异常。肌电图示:胫前肌和伸  相似文献   

2.
1 病例资料 男,21岁.因小腿外侧及足背部疼痛、麻木,脚踝不能背伸2个月入院.2个月前体能训练时不慎扭伤右脚踝,当即疼痛、肿胀,在单位门诊摄踝部X线片未见异常,予对症处理.1周后疼痛缓解,肿胀基本消失,但感觉小腿外侧及足背部疼痛、麻木,踝背伸及伸趾肌力减弱,未引起重视,仍予局部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3.
患儿女,4岁。因扁桃腺炎肌注青霉素,左臀部注射第3针时剧痛哭闹,注后不能行走,数小时后左足下垂、跛行。六周后肌电图检查:左胫前肌放松时多纤颤电位,自发频率30~40次/秒,用力时无自主性活动电位。腘部2ms50V方波刺激无反应,300ms方波刺激有反应,诊断为左腓总神经重度损伤收入院。查体:左足下垂,左小腿前外侧肌肉萎缩,痛觉明显减退,胫前肌及腓骨肌伸肌伸趾肌张力低,肌力0级,行走呈跨阈步态。给予超短波、蜡疗、电动体操、体疗和电按摩治疗。治疗后80天检查左小腿肌肉萎缩及肌张力改善。肌电图复查左胫前肌放松时少量纤颤和正相电位,轻用力见运动单位电位及多相电  相似文献   

4.
应用脉冲磁感应治疗1例外伤致腓总神经损伤,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19岁,于2000年1月在施工中从二楼坠下致左肱骨,右股骨,左腓骨小头骨折,在当地医院骨科治疗愈合后,于4月份发现左足下垂,左小腿外侧及足背麻木。查体:左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腓骨长,短肌均为0级,左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消失。行神经松解术,术后诊断:腓总神经损伤。术后3个月,左小腿外侧及足背麻木减轻,但左足下垂没有改善。于2000年7月3日来我科就诊,查体同前。给予脉冲磁感应治疗,仪器选用天津产天台佛慈低…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72岁,2012年5月5日主因“腰痛、左腿放射性痛伴左足下垂8个月,加重半年”收入院。入院查体:T:36.6℃;P:78次/min;R:18次/min;BP:130/80 mm Hg。心、肺、腹(-)。骨科情况:自动体位,腰椎活动略受限。左侧鞍区、左大腿外侧、小腿外侧、足背、足底外侧痛觉减退。上肢肌力:5级。下肢肌力:髂腰肌:右侧5级,左侧3级;股四头肌:右:4级,左:3级;胫前肌:右4级,左0级;伸拇长肌:右4级,左0级;屈拇长肌:右4级,左3级;腓骨长短肌:右4级,左2级。膝腱反射:双侧(-),跟腱反射:双侧(-)。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19岁,因左小腿肿胀疼痛6个月,加重并发现包块3个月入院.查体见左小腿前外侧及后侧明显肿胀,皮肤不红,皮缘略高;可触及大小为10.0 cm×8.0 cm的实质性包块,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活动性差,质韧,压痛明显,无明显分叶及波动感;踝关节活动轻度受限.  相似文献   

7.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2岁,以反复腰痛伴左下肢麻木疼痛20余年,加重伴间歇性跛行半年入院。曾行牵引、拔罐、热敷等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查体:L2-L3棘突及棘突旁压痛、叩击痛阳性。左侧大腿内侧、后外侧感觉减退,左侧小腿后外侧及足背外侧感觉减退;左侧股四头肌肌力Ⅲ级,左侧踇背伸肌肌力Ⅲ级,左侧踇跖屈力III级;左侧跟腱反射减弱,左侧股神经牵拉实验及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术前腰椎X线片提示L2-L3椎间隙明显狭窄,可见椎体前缘骨赘形成。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3岁。发现左小腿包块3周,疼痛伴活动受限1周入院。既往有踝关节扭伤史。体格检查:左小腿上段外侧可见一大小约7.0cm×5.0cm×4.0cm的肿块,质地中等,边界清晰,活动度好,局部及足背外侧压痛明显,足踝背伸肌力正常,小腿及足背外侧皮肤痛觉过敏。彩超检查:小腿上段外侧肌间隔内可见一大小约8.4cm×4.6cm×3.7cm囊性包块,边界清,囊壁厚,毛糙,囊内可见多条分隔,其深部紧贴腓骨,腓骨膜完整连续(图1)。CDFI:上述无回声区后方可见胫前动脉,无回声区周边及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显示。超声诊断:腓骨长肌内囊性包块,腱鞘囊肿可能性大。术中探…  相似文献   

9.
陈建明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9):1040-1040
患者女 ,63岁 ,因腰部疼痛、双小腿怕冷 3年 ,伴双下肢无力半年。曾多次保守治疗无效 ,于 4月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 :L3 ,4、L4,5、L5S1椎间盘突出症 ,经手术开窗髓核摘除 ,术后仍无好转 ,且行走无力逐渐加重而入院。入院后查体 :扶入院 ,L1~S1棘间及棘旁有压痛 ,双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减退 ,右股四头肌及小腿三头肌肌力Ⅲ~Ⅳ级 ,左足背伸肌力Ⅰ级 ,右足跖屈肌肌力Ⅱ级 ;左股四头肌力及小腿三头肌肌力Ⅳ级 ,左足背伸肌肌力及跖屈肌肌力Ⅱ级 ,双下肢跟、膝腱反射消失 ,无病理反射引出 ,MRI示 :L1,2 ~L5S1椎间盘突出 ,见图 1。经术前充分…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 患者,男,21岁,体育专业学员。于7个月前在进行一次三级跳远运动后,自觉右小腿外侧及足背麻木,右踝关节背伸外翻不能,休息一日后不见好转,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右腓总神经损伤”,行腓骨颈部腓总神经探查松解术,术后自觉皮感觉麻木略轻,近半年来病情无明显恢复,右足下垂,不能背伸、外翻。于2002年11月入院,查体:右小腿近端腓肌骨颈部见一斜行陈旧刀口瘢痕,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56岁。患者20^+d前左小腿前内侧无明显诱因出现直径约1cm包块,渐感左小腿疼痛,反复出现且逐渐加重。入院检查:左小腿下段前内侧可见大小约5cm×5cm包块,包块处皮肤发红无破溃,界限不清,质软,触及明显液波感,压痛明显,左踝关节被动活动尚可,主动活动较差。血常规检查:WBC25.7×10^9/L,N80%,PLT67×10^9/L,Hb77.2g/L。超声显示:左小腿内侧皮下探及前后径约5cm、上下径约20cm的囊实混合性回声,以囊性为主,边界尚清(图1)。  相似文献   

12.
1999年1月~2005年1月,我院对68例病因治疗效果不佳的足下垂患者采用胫后肌移位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8例,男49例,女19例;年龄27~56岁,平均43·5岁。1·2足下垂原因单纯腓总神经损伤37例,坐骨神经损伤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5例,腓总神经纤维瘤2例。于损伤后14个月~6年来本院治疗。左足32例,右足36例。11例18个月前行腓总神经和坐骨神经修复,肌电图示功能无恢复,症状无缓解。1·3临床表现本组均有跛行及足下垂,踝关节背伸肌肌力0~1级,23例足背及小腿外侧感觉障碍。1·4手术方法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先取足内…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 73岁, 以左足主动背伸活动受限伴小腿疼痛3年余, 近期逐渐加重于2023年3月16日入院, 专科查体示:左足下垂畸形, 足趾主动背伸活动受限, 足背感觉减退。入院后于我科行神经超声检查提示:自大腿中下段至膝部腓总神经呈不均匀瘤样增粗, 长约16 cm, 粗0.4~0.8 cm, 远端累及腓浅神经于肌间走形节段, 粗约0.4 cm, 神经固有结构尚存在;神经束膜增厚呈异常丛状改变, 部分节段神经外膜下可见梭形低回声环绕, 短轴呈"煎蛋样"外观, 低回声内可测及丰富血流信号(图1)。PET-CT提示患者腓总神经至腓浅神经节段摄取异常增高。组织活检提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考虑患者腓总神经功能丧失时间较长, 行腓总神经切除-下肢功能重建术(图2)及术后化疗, 术后病理镜下可见中等偏大的淋巴瘤细胞弥漫分布, 浸润脂肪组织及神经生长, 考虑浸润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图3)。  相似文献   

14.
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脱出症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例 1】 患者 ,男 ,2 1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月国窝部至小腿外侧烧灼样疼痛伴有麻木感。咳嗽、打喷嚏时疼痛加重 ,行走或站立位时疼痛减轻 ,平卧时加重 ,尤其在夜间常因平卧疼痛加重而不能入眠。曾做腰椎片、CT检查均未见异常。从症状发生到明确诊断 ,近半年时间内 ,一直按“腰椎间盘脱出症、腰肌劳损”给予牵引、封闭、针灸、理疗、按摩等综合性治疗 ,症状无好转。查体 :腰部活动无明显受限 ,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左小腿外侧部痛、触觉轻度减退 ,左腓肠肌轻度萎缩 ,左足伸拇和屈拇肌力减退 ,左踝反射较对侧弱。病理…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资料患者 ,男性 ,2 8岁 ,驾驶员。入院前 2月 ,被人在背后用力向外扭转左上肢 ,患者用力反抗向内扭转。当时感左臂中下部疼痛及左手麻木 ,未引起重视 ,仅用药酒擦摩患处。三天后 ,发现左手感觉运动障碍 ,表现为左前臂后侧、左手虎口区感觉消失 ,伸腕和伸指不能 ,并逐步加重。采用理疗等方法治疗未见好转。查体 :体格健壮 ,左上肢呈垂腕畸形 ,左臂中下段外侧轻压痛 ,左手背桡侧半、左拇指背侧、示中指背侧、及虎口区感觉丧失 ,左臂中下段Tinnel征阴性 ;左侧肩关节活动正常 ,伸肘力 4级 ,左肱桡肌萎缩 ,肌力 0级 ,指伸肌、伸腕肌力 0…  相似文献   

16.
背景:伤后手术时间、手术方法选择对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与功能恢复程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目的:探讨相关因素对腓总神经损伤后修复与功能重建的影响。设计:病例分析。单位:中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外科。对象:选择1991—01/2001-01在中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外科病房住院治疗的单纯腓总神经损伤患者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12-61岁,平均26.5岁;完全断裂9例,不完全断裂3例,卡压1例,挫伤4例,不可逆损伤1例;伤后0.5h-6个月入院。方法:患者入院后均行腓总神经探查术。行神经吻合12例,神经松解2例,肌腱移位1例,3例保守治疗。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活血药物及神经营养药物,并指导患者被动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主要观察指标:术后6个月时对腓总神经功能恢复进行评定(优:同侧胫前肌肌力4以上;良:同侧胫前肌肌力3级:可:同侧胫前肌肌力2级;差:同侧胫前肌肌力1级或0级)。结果:1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其中优10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89%(16/18)。结论:对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确诊后应尽早行一期修复断裂神经,有利于肢体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女,19岁,右足麻木、跛行3个月余,加重2个月。体格检查:右膝关节屈伸活动正常;右足下垂内翻,踝关节不能背伸外翻,肌力M0级;主动跖屈伴有内翻,肌力M4级;内翻肌力M4级;右小腿外侧、足背深痛觉不敏感,S2级;右趾背侧感觉减退,深痛觉存在,S3级;足底感觉尚可。右臀部中央可触及一肿块,大小约7 cm×5 cm,边界不清,压痛(+),Tinel征(+),并向腓浅神经放射。超声检查:右侧臀部坐骨神经部位见不均质低回  相似文献   

18.
一般资料:患者女性。51岁。因腰部疼痛伴左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2年余加剧三个月入院。入院时左下肢疼痛剧烈。卧床休息后减轻。间隙性跛行。查体:腰椎凸向右侧,腰5骶1棘突偏左2.5cm、腰5横突下1cm处压痛,深压向左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小腿前外侧、足背及拇趾皮肤感觉迟钝,伸拇肌力减弱,膝反射及跟  相似文献   

19.
陈小虎  张嘉默 《中国康复》2006,21(6):433-433
患者,男,38岁,CT示L4椎体粉碎性骨折,左桡骨,月骨陈旧性骨折,现双下肢功能障碍3个月入院;LOVETT肌力分级,腹肌肌力2级。双侧大腿各肌群肌力1-3级,双小腿各肌群肌力1级,双足趾肌力0级;双小腿前内侧皮肤浅感觉减弱、深感觉存在,外侧浅感觉差、深感觉存在,双踝关节以下皮肤浅感觉触觉消失、深感觉存在,腰部伤口愈合,无褥疮.生理反射存在。诊断L1粉碎性骨折,术后脊髓不完全性损伤;康复评定患者不能自行转移、翻身、坐起及站立,  相似文献   

20.
例 1 男 ,67岁。右小腿上部外侧肿物 ,疼痛 ,足趾活动无力 1个月入院。该患者于 1个月前偶然发现右小腿上段前外侧有一无痛性小肿物 ,渐增大并活动时疼痛 ,2 0 d前出现右足下垂足趾及踝关节不能背屈。专科检查 :右小腿上段前外侧肿胀、隆起 ,软组织张力高 ,但未触及明显肿物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