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采用单源光子CT较低管电压联合Care Dose 4D技术,评价主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 43例患者按照扫描管电压随机分为2组,即120 kV组(n=19)和100 kV组(n=24).平扫采用固定管电压(100、120 kV),增强扫描采用自动管电压调节技术(Care kV),参考管电压预设为100、120 kV,平扫和增强扫描均联合Care Dose 4D技术.比较不同扫描条件下2组患者主动脉图像质量、CT值和辐射剂量变化,包括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结果 平扫,2组主动脉上中下段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 kV组辐射剂量(CTDIvol、DLP、ED)明显低于120 kV组.平扫和增强扫描,100 kV组有效剂量ED较120 kV组分别降低41.36%和67.80%.Care 100 kV组主动脉各段的CT值均高于120 kV组(P<0.05),两组主动脉成像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Care Dose 4D技术,Care kV低管电压能够明显降低主动脉CT血管成像辐射剂量,而图像质量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比剂优化注射在双源CT(DSCT)在急性胸痛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对72例急性胸痛患者行胸痛三联筛查,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6例),采用对比剂分段优化注射;对照组(36例),采用全剂量注射;分别测量降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平均强化CT值及图像质量评分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全部患者图像质量均能达到诊断要求,两组间降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平均强化CT值及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比剂分段优化注射可以保证图像质量,减少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胸痛三联征CT扫描方案的优化及低管电压的使用,以期减少对比剂的用量、降低辐射剂量。方法将临床怀疑胸痛三联征的34例患者随机分为100KV和120KV两组,由心底向主动脉弓方向的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由两位高年诊断医师对冠脉重建图像作主观评分;测量两组资料肺动脉主干、降主动脉和右冠起始部的CT值;计算三处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有效辐射剂量(ED),作统计分析。结果图像主观评分,肺动脉主干和降主动脉图像SNR没有差异;肺动脉主干、降主动脉、右冠开口处CT值,右冠开口图像SNR,肺动脉主干、降主动脉、右冠开口处图像CNR,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辐射剂量均有差异。结论改由心底向主动脉弓方向的胸痛三联征扫描方式,同时采用低管电压既能保证胸痛三联征的检查效果,实现对比剂、辐射剂量的双低控制,具有较高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源CT采用SAFIRE迭代重建技术、100kVp管电压、低浓度碘对比剂威视派克(270mgI/mL)冠脉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连续搜集我院36例行冠脉CCTA检查者,扫描方案采用前瞻门控、轴扫,管电压100 kVp、对比剂为威视派克270 mgI/ml、剂量55~65 ml,自动毫安技术,SAFIER迭代重建(I26、streng3重建),测量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各节段CT值、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记录每位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双源CT低管电压(100 kVp)、低浓度碘对比剂(270mgI/mL)冠脉CTA扫描方案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主动脉及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评分均为3分及以上.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远低于常规冠脉CTA前门控(120 kVp)扫描方案,患者接受对比剂碘量远低于常规冠脉CTA.结论 双源CT低管电压、低碘对比剂冠脉CTA扫描方案不仅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还大幅度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及碘对比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宽体探测器急性胸痛三联征CTA检查管中,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CARE KV)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探究低辐射剂量在胸痛三联征一站式CTA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急诊或门诊因胸痛怀疑患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肺栓塞或主动脉夹层的患者90人。所有患者均进行胸痛三联征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检测。其中45名患者采用了CARE KV技术进行扫描,编为A组;其余45名患者采用常规管电压加自动管电流技术编为B组。对所有的患者冠状动脉、肺动脉及主动脉分别进行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价并记录计算所有患者的辐射剂量值;结果 A组冠状动脉共785段(25段未纳入统计),B组冠状动脉共783段(27段未纳入统计),两组冠状动脉主观图像质量在1-3级分别为776段(98.85%)、779段(99.48%);两组肺动脉各1395段,A组评价在1-2级有1358段,B组评价在1~2级有1367段;两组主动脉各135段,两组主动脉评价全部都在1-2级;上述结果两组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整体辐射剂量统计A组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图像质量和临床价值.方法 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胸痛患者行炫速双源CT扫描整个胸部,同时行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共104例.采用多种重组方式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评价成像质量和能否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并对冠状动脉狭窄情况与DSA进行对比.结果 扫描时间为(7.3±1.9)s.升主动脉CT值为(440.5±84.3)Hu;肺动脉平均CT值为(344.5±88.8)Hu,主动脉和肺动脉图像质量全部为优.全组1352段冠状动脉质量基本能满足诊断,其中优89.5%,良10.3%,差0.2%.共15段管腔重度狭窄(其中3段闭塞),27段管腔中度狭窄,43段管腔轻度狭窄,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炫速双源CT扫描速度快,时间分辨率高,自由心率胸主动脉、肺动脉和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好,对胸痛三联症的及时准确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自动毫安低管电压64层螺旋CT扫描对头颈部血管造影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行头颈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I组管电压为100kV,噪声指数(NI)为20;II组管电压为120kV,NI为20;Ⅲ组管电压为100kV,NI为10;IV组管电压为120kV,NI为10。使用64层螺旋CT进行扫描。定量和定性分析图像质量,并记录辐射剂量。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动脉CT值、图像噪声、背景信号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NI相同时,kv值降低,动脉CT值升高,噪声升高,背景也升高;而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无统计学差异。NI相同时,管电压为120kV组与100kV组的图像质量评分无差别,管电压相同时,NI=10组图像质量优于NI=20组。结论:自动毫安低剂量cT扫描技术可以在明显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确保图像质量,管电压为100kV、NI为20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胸痛三联检查的图像质量及临床价值。方法:连续选取38例急性胸痛患者行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检查。扫描方案为心电门控下全胸部螺旋扫描(160 mm×0.5mm),采用智能自动触发技术。对比剂用量为80~90ml(碘海醇350)。分别由2位专业医生测定肺动脉干层面的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肺动脉干CT值并评价冠脉质量,冠脉质量分为优、良、差三级。同时评价辐射剂量。结果: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肺动脉平均CT值分别为(401±57)HU,(397±49)HU,(331±31)HU。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优者占84.7%,良占13.2%,差占2.1%。共检出肺感染伴胸腔积液4例,肺癌1例,肺栓塞2例,主动脉夹层1例,心房粘液瘤2例。冠状动脉狭窄≥50%者12例。本组平均辐射剂量为(22±2.1)mSv。结论:本扫描方案可得到高质量的主动脉、肺动脉和冠状动脉图像,对比剂用量和患者辐射剂量较低。适用于急性胸痛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9.
陈刚 《基层医学论坛》2016,(10):1390-1391
目的:研究128层螺旋CT肺动脉低管电压成像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行128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检查肺栓塞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管电压的不同分组,观察组30例采用低管电压80 kV,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管电压120 kV。对比2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2组患者的图像质量未发生显著变化;但观察组患者使用低管电压检查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层螺旋CT肺动脉低管电压成像能够保证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低管电压对体质指数(BMI)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CTA)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6例BMI在正常范围内并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管电压采用常规扫描120kV;B组管电压采用100kV,均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对两组图像的血管强化程度、重建血管清晰度以及辐射剂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36例患者检查均成功,图像质量分级与kV剂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07,P=0.258),两组间平均有效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18,P=0.000),两组各分支冠脉管腔内CT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BMI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冠状动脉CTA采用100kV检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减少对患者的损伤,同时还有降低对比剂使用剂量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一代双源CT结合Care kV技术在胸痛三联CT血管造影(triple rule out CT angiography,TRO-CTA)中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至9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胸痛中心就诊、拟行TRO-CTA检查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不同的扫描方式分为A、B两组。A组CT扫描管电压由Care kV技术决定,B组采用固定管电压120 kV,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 A组平均CT容积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显著低于B组[(20.42±9.60)mGy vs.(32.27±13.41)mGy,P<0.001)]。A组的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显著低于B组[(525.28±240.12)mGy×cm vs.(944.20±408.36)mGy×cm,P<0.001)]。因此,A组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显著低于B组[(7.35±3.36)mSv vs.(13.22±5.72)mSv,P<0.001)]。左前降支远段及左回旋支远段除外,A组中其余血管CT值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图像噪声显著高于B组(15.79±3.81 vs. 11.37±3.40,P<0.001)。除左前降支远段以外两组血管节段信噪比(sign-to-noise ratio,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肺动脉、主动脉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冠脉CNR普遍高于B组。A、B两组图像肺动脉、主动脉及冠脉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新一代双源CT上采用Care kV技术进行TRO-CTA检查,在满足图像诊断质量的同时,可以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2.
桑雅荣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12-13
目的探讨128层MSCT低剂量"一站式成像"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急性胸痛患者行128层MSCT"一站式成像"检查,所选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A、B两组,分别行前瞻性心电门控轴扫描(A组,62例)及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B组,58例)。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别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结果A组平均有效剂量为(7.92±2.19)mSv,B组平均有效剂量为(24.01±7.62)mSv,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89,P〈0.001);两组冠脉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χ2=3.521,P=0.318);两组肺动脉及主动脉增强后CT值均大于200HU,两组肺动脉及主动脉增强后CT值无明显差异(t=0.733,P=0.467;t=1.636,P=0.107)。结论 128层MSCT低剂量"一站式成像"对于低心率的患者,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又明显降低了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双源C T新技术后,在幼儿胸部检查中较为合理的电压参数。方法选择150例行双源C T胸部扫描年龄在1~3岁的患儿,将其按不同管电压分组(80、100、120 Kv ),采用Flash模式行胸部平扫,使用实时在线毫安秒调节技术(CARE Dose 4D),均采用SAFIRE技术进行图像重建。由2名医师采用5分制双盲法分别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用Kappa检验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记录并比较不同电压组主观图像质量、客观噪声及辐射剂量之间差异。结果随着管电压值的升高,纵隔及肺窗图像质量均有所提高;肺窗图像均可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纵隔窗图像评分较肺窗低,其中,80 kV纵隔图像质量低于3分,无法满足诊断需要;100及120 kV纵膈图像可满足临床需要。CT容积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值及有效剂量随电压值升高明显增加。80及100 kV组有效剂量为120 kV组的26.9、58.1%。结论双源CT在幼儿胸部检查中,应根据患儿临床需要选择合理的管电压值。对于肺及支气管病变,80 kV可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并明显减少辐射剂量;而对于纵隔内病变,则需要选择更高的管电压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0例以临床急性胸痛为首发症状的患者行64层或双源CT心胸联合血管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肺动脉和主动脉进行曲面重建(C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等图像重组,评价成像质量能否满足临床需求.结果 共检出冠状动脉狭窄≥50% 15例(其中2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动脉栓塞12例,主动脉夹层4例(其中伴有冠状动脉多发斑块并管腔狭窄1例).冠状动脉显影图像质量优的节段占82.1%(495/603例),图像质量良占10.4%(62/603例),图像质量差占7.5%(46/603例);肺动脉及主动脉增强后CT均值≥200HU;平均扫描时间为(8±1.0)s,总对比剂用量为80~100ml.结论 多层螺旋CT三联检查能在8秒左右一次完成检查,能同时对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等疾病作出正确诊断,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双源CT低剂量冠脉成像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燕  白林  陶客言 《四川医学》2009,30(12):1967-1969
目的探讨双源CT低剂量冠脉成像技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方法将进行冠脉成像的患者分成A,B,C3组,每组20例。A组患者随机选取,采用120kV,380MAS常规剂量扫描;B组选取体重指数〉25的患者,采用120kV,330MAS进行扫描;C组选取体重指数〈25的患者,采用100kV,220MAS进行扫描。比较3组影像的质量及剂量指标,噪声指数的统计学差异。结果A,B,C 3组影像最佳期相影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达到优良。A,B,C 3组剂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容积剂量加权指数(CTDIVOL),B组较A组下降23.76%;C组较A组下降75.24%,较B组下降67.51%;剂量长度积(DLP),B组较A组下降32.13%;C组较A组下降77.6%,较B组下降66.98%。有效剂量(ED)下降幅度同DLP。A,B,C 3组的噪声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B组〉A组。结论根据体重指数选择不同的双源CT低剂量冠脉成像方式,在保证优质成像的同时,可以减少受检者的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双源CT低剂量技术在疑是胸部病变患者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接受检查的161例疑是胸部病变患者,按照患者前来就诊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7组,每组23例,对7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管电流量110m As和低管电流量105,100,95,90,85,80 m As进行测量,比较各组患者肺动脉分叉平面肺动脉信噪比、肺动脉-竖脊肌对比噪声比、降主动脉信噪比、降主动脉-竖脊肌对比噪声比、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及病变检出情况。结果随着放射剂量的降低,肺动脉和降主动脉的信噪比逐渐降低(P0.05);各组图像质量评分随着球管电流量的减小而降低(P0.05);80m As低管电流量组病变检出率为81.25%较其余各组显著较低(P0.05)。结论双源CT低剂量技术能在疑是胸部病变患者CT检查中给予准确判断,能有效降低放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建议行双源CT检查时采用85m As的参考管电流量,既能获得准确清晰的诊断图像又能明显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7.
双源CT冠脉成像不同扫描方法的辐射剂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伟峰  翟利浩  张建军  徐晓斌  牟彩云  刘铁 《浙江医学》2011,33(9):1269-1271,1274
目的 比较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与应用不同管电压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的冠脉成像质量和患者的辐射剂量.方法 对23例心率<70次/min且心率波动<5次/min的患者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55例心率不齐或>70次/min的患者采用按体重指数 (BMI)不同而改变管电压的回顾性心电门控.并随机抽取30例采用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CT冠脉成像(不变动管电压)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图像独立进行质量评价,同时对患者的辐射剂量进行统计.结果 前瞻性心电门控冠脉成像与按患者的BMI指数应用不同管电压的回顾性心电门控冠脉成像的质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前瞻性心电门控冠脉成像的辐射剂量较回顾性心电门控下降了约60%~70%,降低管电压也可使辐射剂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保证冠脉成像质量的前提下,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检查方案,能够切实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