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结合中药热奄包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穴位注射、中药热奄包热敷治疗的基础上均给予体位护理、心理护理、穴位注射护理、中药热奄包热敷护理、牵引护理、饮食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治愈65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结论穴位注射结合中药热奄包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同时,重视治疗期间及治疗前后的护理,可进一步提高疗效,达到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热奄包穴位熨烫治疗风寒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中医辨证为风寒咳嗽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热奄包穴位熨烫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咳嗽症状积分、咳嗽症状缓解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咳嗽症状积分及咯痰症状积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咳嗽症状积分及咯痰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咳嗽缓解及咯痰缓解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穴位熨烫治疗风寒咳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中药热奄包联合足三里按摩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胃肠外科开展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且术后通过病理明确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住院时间为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中药热奄包外敷组、足三里穴位按摩组、中药热奄包外敷联合足三里穴位按摩组(观察组)各50例。观察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情况,恶心呕吐症状缓解情况,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中药热奄包外敷组、足三里穴位按摩组相比较,中药热奄包外敷联合足三里穴位按摩组(观察组)患者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恶心呕吐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第1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患者使用中药热奄包联合足三里按摩能够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促进术后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4.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的一种,多迁延难愈且易复发,严重影响患病女性的生活质量。关于其中医中药治疗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以中药直肠给药、中药热奄包(封包)、针灸、推拿、穴位敷贴等为代表的中医外治法,在缓解症状、改善体征等方面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患者接受度高。因此,越来越多的医者对慢性盆腔炎的中医外治法进行了研究,且取得了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结合中药热奄包干预肛肠科痔疮病人术后排便病人的效果观察。方法:回顾分析我疗区2015年10-12月收治肛肠疾病痔疮手术患者8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痔疮手术后病人第一次排便采用常规甘油灌肠干预,治疗组40例患者在手术后第一日给予中药穴位贴敷和中药热奄包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干预后进行排便的临床效果观察。结果:治疗组痔疮术后病人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排便顺畅,疼痛减轻。结论:穴位贴敷结合中药热奄包对缓解痔疮术后病人腹胀及便秘效果明显,患者术后排便疼痛大大减轻。  相似文献   

6.
何桂英 《西部医学》2020,51(3):85-86
目的研究中药热奄包联合穴位按摩在急性阑尾炎术后腹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76例急性阑尾炎术后腹胀患者,依照奇偶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和穴位按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5 d。比较2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腹胀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腹胀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及术后<24 h、术后24~48 h肛门排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联合穴位按摩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术后腹胀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能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改善腹胀情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寒湿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患者均采用温针灸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温针灸穴位为阿是穴、肾俞、大肠俞、委中、腰阳关;中药热奄包多用活血化瘀,温经通脉药物。结果:96例中,痊愈36例,占37.5%;显效43例,占44.7%;好转13例,占13.5%;无效4例,占4%;总有效率为95.7%。结论:温针灸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寒湿腰痛疗效显著,方便安全,避免了患者的诸多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中药热奄包治疗骨折后肿胀疼痛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在三门峡市中医院收治的6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中医组与西医组,各31例。西医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中医组予以中药热奄包治疗。统计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肿胀面积。结果两组治疗前疼痛程度及肿胀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组明显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临床总有效率93.5%,显著高于西医组(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折后肿胀疼痛患者予以中药热奄包治疗,效果颇佳,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虎雷  谢洋 《中医学报》2019,34(2):279-283
中医外治疗法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有灸法(艾灸疗法、督灸疗法及艾灸联合刺血疗法)、中药贴敷疗法、中药离子导入法以及穴位埋线法。中医外治法通过局部操作和用药,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并且具有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等优势。中医外治法存在以下不足之处:①外治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临床应用和疗效观察方面,基础研究相对薄弱;②中医外治法的理论基础有待于进一步加强;③如何结合患者病情及证型选择合适的外治方法尚无统一规范和标准。故今后应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加强外治法相关的基础研究;加强外治法规范化和标准化研究;加强外治法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循证医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药穴位敷贴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从整体出发,组方灵活,对药物具有高敏感性、开放性及整体效应,经络系统是低电阻的运行通路将药物贴敷于特殊经穴,可以直接透皮入穴,进入组织、体液、经脉、体循环,迅速输布全身,达到病所,在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和疗效的持久性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对于慢性前列腺炎,穴位敷贴疗法具有辨证论治灵活、操作简便、毒副作用小、无耐药性及抗药性、远期疗效好等优点。就目前中医外治法的应用情况分析,穴位敷贴操作简便又可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便于药物的吸收,同时发挥中医经络腧穴的治疗作用。但不论是现代医学还是中医学,不论是内治还是外治,其根本目的都是在有效治疗或预防疾病的同时,使治疗方法简便,治疗效果突出,以及减轻治疗本身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这也是具有简、便、廉、验特点的外治法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挖掘探索有效的中医外治法,推广应用于临床,并借助现代科学技术进一步加强其基础领域的研究,为临床服务将是外治法领域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县域医共体内通过揿针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四组(对照组,揿针组,热奄组,结合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为揿针组(40例)、热奄组(40例)、联合组(40例)。在初始治疗前、治疗一周后和治疗两周后,分别采用日本矫形学会(JOA)下腰痛评分量表评估临床症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评估下肢功能障碍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及对照组在临床症状、疼痛程度、下肢功能障碍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县域医共体内通过揿针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气虚、阴虚、瘀血、痰浊等。主要采用中药制剂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中医注射液、针灸、中药外治以及联合治疗的方法,具有一定优势。但在临床资料收集、研究方法、疗效评价、研究深度上还存在不足。今后,应更加积极规范地开展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临床实验与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药品质是中医药临床疗效的基本保证.中药外用制剂从源头生产至制剂开发设计以及临床应用的各个环节,核心是将高品质的中药质量完整地传递到临床.然而,中药外用制剂是一个成分复杂多元的集合体,为保证中药产品的均一、稳定、安全、有效,须关注制剂生产全过程的每个环节——中药材良种选育、合理采收与加工、规范炮制、成型工艺优化、药物释...  相似文献   

14.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 也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由于物质基础不清、作用机制不明、质量控制不稳定、循证医学证据缺乏等瓶颈问题, 中药复方屡遭质疑, 难以获得国际认可, 临床应用和产业发展十分受限。如何科学有效开展中药复方基础研究, 使其更好为临床服务成了中医药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近年来, 转化医学浪潮的兴起为中医药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思路。该文简述了中药复方临床应用和开发面临的困境, 转化医学视角下开展复方研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一步凝练研究思路与方法, 以期为源于中医临床的中药复方转化医学研究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中医将类风湿关节炎(RA)分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及瘀血痹阻等5种证型。总结近20年来的研究发现,中医外治法治疗寒湿痹阻和湿热痹阻两个证型的效果较好,而治疗其他证型的报道较少,这有待临床的进一步研究。在将来,临床应在中医辩证论治的基础上,积极扩大中医外治法治疗RA的证型,为各种不同证型的RA患者提供相对科学合理的中医外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概述中医药疗法应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搜集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文献,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临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中医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具有独特优势及广阔的应用前景。结论:中医药治疗本病功效虽佳,但缺少治疗机制深入研究,且辨证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系统不一,亟待从机理向临床研究的推进,规范并优化临床诊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最新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分期辨治以及不同医家遣方用药等方面对近年来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提示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具有较大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药保留灌肠法是祖国医学外治法中的一种。因其简单易行、作用迅速、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等特点,目前临床上已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文章将从中药保留灌肠法在肛肠疾病临床应用方面展开论述,并介绍其技术要点和理论依据,以期使中药保留灌肠法在肛肠疾病的治疗中得到进一步推广,在农村等卫生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中成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现状,为膝骨关节炎中成药的规范化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借鉴与指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关于中成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文献,分析文献特征及中成药特征。结果文献类型以临床类文章最为常见,研究整体上呈增长趋势;杂志以中医药类和药学专业类杂志为主;研究主体多为各省市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涉及中成药以膏剂、胶囊剂、片剂为主;功能主治中有膝骨关节炎相关描述的约为三分之一;部分临床试验设计存在一定问题,多数中成药不良反应描述不详细。结论中成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研究整体上呈增长趋势,文献可信度较高。中成药品种丰富,临床认可度高,同时存在临床使用欠规范,适应症、功效描述比较宽泛,安全性问题及临床试验设计等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规范,从而推动膝骨关节炎中成药的规范化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