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开腹手术中使用加温纯棉线毯、电加温毯、电加温毯与加温腹腔冲洗液复合保温等3种不同保温措施对病人体温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全麻下行开腹手术病人90例,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根据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3组:线毯组采用覆盖加温至50℃线毯的方法保温;电加温毯组采取覆盖42~46℃电温毯的方法保温;复合保温组采用电加温毯和加温至37℃的腹腔冲洗液2种方法保温;每组各30例。记录病人入院时、麻醉后、切皮时及之后每30分钟、手术结束时的肛温。结果线毯组中,入室温度为(37.0±0.3)℃,麻醉后温度为(36.8±0.4)℃,与入室温度相比,P=0.045〈0.05,有显著性差异;切皮时、切皮后30min及以后时间点与入室温度相比,P值均〈0.01,有显著性差异,电加温毯组中,入室温度为(36.7±0.2)℃,麻醉后及其后各时间点温度与入室温度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复合保温组各时间点温度与入室温度比较的结果与电加温毯组相同。各时间点3组间比较结果显示:麻醉后F=0.393,P=0.676〉0.05,无显著性差异;切皮时及之后各时间点间P值均小于0.01,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进行3组间两两比较的结果,电加温毯组与复合保温组间各时间点的温度无显著性差异,而线毯组与其他2组相比,切皮时P值均〈0.05,有显著性差异,切皮后30min及其后各时间点P值均〈0.05,有显著性差异,切皮后30min及其后各时间点的P值均〈0.01,分别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加温至50℃的双层纯棉线毯对体温变化没有影响,不能起到有效的保温作用;使用温度为42~46℃的电加温毯和复合保温法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可预防病人体温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手术中使用电加温毯保温措施对患者体温变化的影响。方法:将腹部外科手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实验组采用覆盖42~46℃电加温毯的方法保温,对照组不采取保暖措施。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切皮时及之后每60min至手术结束时的肛温。结果:对照组中入室时温度为(36.90±0.21)℃,切皮时温度为(36.10±0.3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切皮时及之后每60min至手术结束时的肛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中使用温度为42—46℃的电加温毯法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可预防患者体温下降。  相似文献   

3.
两种不同保温措施对开腹手术病人体温变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中使用加温纯棉线毯、电加温毯两种不同的保温措施对病人体温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麻下行开腹手术病人60例,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根据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双层纯棉线毯组采取覆盖加温至50℃线毯的方法保温;电加温毯组采取覆盖调至42~46℃电热毯的方法保温,手术中持续监测病人的直肠温度变化,记录病人入室时、麻醉后、切皮时、切皮后30、60、90、120、150、180min及手术结束时的温度。结果(1)线毯组中,入室温度为(37.0±0.26)℃,麻醉后温度为(36.8±0.38)℃,与入室温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切皮时、切皮后30min及以后各时间点与入室温度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加温毯组中,入室温度为(36.7±0.24)℃,麻醉后及其后各时间点温度与入室温度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两组温度组间比较结果显示:麻醉后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切皮时及之后各时间点间,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使用加温至50℃的双层纯棉线毯对体温变化没有影响,不能起到有效的保温作用;使用温度为42~46℃的电加温毯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可预防病人体温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保温措施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体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综合体温管理措施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体温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保温组和对照组各20例。保温组用温热敷纱擦拭止血并覆盖肠管、温热盐水湿润冲洗腹腔,加温输注液体及血液;对照组采用常规术中护理,手术中持续监测病人的直肠温度变化,记录患者入室时、切皮时、术中、术毕体温。结果保温组患者肛温在切皮时及其后各时间点与人室时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肛温术中和术后逐渐下降,与入室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显示:入室及切皮时两组间肛温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保温组术中及术毕肛温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肠癌根治手术中,综合保温措施可有效地维持患者的体温恒定,预防术中低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开腹手术中使用加温纯棉线毯、电加温毯、电加温毯与加温腹腔冲洗液复合保温等3种不同保温措施对病人体温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全麻下行开腹手术病人90例,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根据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3组:线毯组采用覆盖加温至50 ℃线毯的方法保温;电加温毯组采取覆盖42~46 ℃电温毯的方法保温;复合保温组采用电加温毯和加温至37 ℃的腹腔冲洗液2种方法保温;每组各30例.记录病人入院时、麻醉后、切皮时及之后每30分钟、手术结束时的肛温.结果 线毯组中,入室温度为(37.0±0.3)℃,麻醉后温度为(36.8±0.4)℃,与入室温度相比,P=0.045<0.05,有显著性差异;切皮时、切皮后30 min及以后时间点与入室温度相比,P值均<0.01,有显著性差异,电加温毯组中,入室温度为(36.7±0.2)℃,麻醉后及其后各时间点温度与入室温度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复合保温组各时间点温度与入室温度比较的结果与电加温毯组相同.各时间点3组间比较结果显示:麻醉后F=0.393,P=0.676>0.05,无显著性差异;切皮时及之后各时间点间P值均小于0.01,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进行3组间两两比较的结果,电加温毯组与复合保温组间各时间点的温度无显著性差异,而线毯组与其他2组相比,切皮时P值均<0.05,有显著性差异,切皮后30 min及其后各时间点P值均<0.05,有显著性差异,切皮后30 min及其后各时间点的P值均<0.01,分别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加温至50 ℃的双层纯棉线毯对体温变化没有影响,不能起到有效的保温作用;使用温度为42~46 ℃的电加温毯和复合保温法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可预防病人体温的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中使用加温纯棉线毯、电加温毯、电加温毯与加温腹腔冲洗液复合保温等3种不同保温措施对病人体温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麻下行开腹手术病人90例,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根据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3组:线毯组采用覆盖加温至50℃线毯的方法保温;电加温毯组采取覆盖4246℃电温毯的方法保温;复合保温组采用电加温毯和加温至37℃的腹腔冲洗液2种方法保温;每组各30例。记录病人入院时、麻醉后、切皮时及之后每30分钟、手术结束时的肛温。结果线毯组中,入室温度为(37.0±0.3)℃,麻醉后温度为(36.8±0.4)℃,与入室温度相比,P=0.045<0.05,有显著性差异;切皮时、切皮后30min及以后时间点与入室温度相比,P值均<0.01,有显著性差异,电加温毯组中,入室温度为(36.7±0.2)℃,麻醉后及其后各时间点温度与入室温度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复合保温组各时间点温度与入室温度比较的结果与电加温毯组相同。各时间点3组间比较结果显示:麻醉后F=0.393,P=0.676>0.05,无显著性差异;切皮时及之后各时间点间P值均小于0.01,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进行3组间两两比较的结果,电加温毯组与复合保温组间各时间点的温度无显著性差异,而线毯组与其他2组相比,切皮时P值均<0.05,有显著性差异,切皮后30min及其后各时间点P值均<0.05,有显著性差异,切皮后30min及其后各时间点的P值均<0.01,分别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加温至50℃的双层纯棉线毯对体温变化没有影响,不能起到有效的保温作用;使用温度为4246℃的电加温毯和复合保温法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可预防病人体温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手术中使用电加温毯保温措施对患者体温变化的影响.方法:将腹部外科手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实验组采用覆盖42~46 ℃电加温毯的方法保温,对照组不采取保暖措施.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切皮时及之后每60 min至手术结束时的肛温.结果:对照组中入室时温度为(36.90±0.21)℃,切皮时温度为(36.10±0.3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切皮时及之后每60 min至手术结束时的肛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中使用温度为42~46 ℃的电加温毯法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可预防患者体温下降.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保温措施对全麻下开腹手术患者术中体温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7月~2011年3月我院全麻下择期行开腹手术的患者130例,随机分为3组:常规保温组(A组)44例、提高室温组(B组)43例和主动加温组(C组)43例。A组:室温调节至23℃、非手术部位用不同形状棉毯保护、腹腔冲洗液加温至37℃; B组:在常规保温基础上将室温调节至25℃ ; C组:在常规保温基础上 电子加温仪加温静脉输入液体(37℃)。监测并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即刻、切皮时、切皮后30、60、90、120、150、180min及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变化。结果 在切皮和切皮后各时间点,A组体温明显低于B组和C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皮后120min及以后各时间点,C组体温明显高于B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全麻下开腹手术患者采取主动加温措施可维持患者术中的体温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及对照组检测血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危因素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危因素为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糖尿病母儿,窒息,感染,喂养困难。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P〈0.05)。结论:对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生后要连续检测血糖,及早防治。  相似文献   

10.
姚卓智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224-2226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剖宫产术产妇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92例PIH剖宫产妇随机分为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组和硬膜外阻滞(EB)组,分别给予相应的麻醉方式。在入室平静后、麻醉起效后和胎儿娩出后分别对其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并对新生儿进行1min和5rainApgar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ASA分级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全血低切粘度相似(P〉0.05);麻醉生效时,两组患者的全血低切粘度均下降,低于麻醉前(P〈0.05),而CSEA组下降更明显(P〈0.05);胎儿娩出时,两组的全血低切粘度较麻醉中没有明显改变,但仍较麻醉前低(P〈0.05),并且CSEA组的全血低切粘度仍要低于EB组(P〈0.05)。全血中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和血浆粘度三个指标,均显示出和一样的改变趋势。两组新生儿1min和5minApgar评分CSEA组均较EB组稍高,但未见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较硬膜外阻滞均能改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术产妇的血液流变学状态,但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更明显,对母儿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综合保温措施对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体温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拟行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综合保温组(观察组)和常规保温组(对照组)各30例,用多功能监护仪体温监测模块持续测量直肠温度变化,记录入室时、皮肤消毒后、术中1h、胸腔冲洗后和术毕体温。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1h、胸腔冲洗后和术毕体温分别为(36.6±0.1)℃、(36.4±0.2)℃、(36.3±0.3)℃,对照组分别为(36.2±0.1)℃、(35.4±0.3)℃、(35.1±0.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9.64,11.03,12.87;P均〈0.05)。结论综合保温措施能有效保持患者体温,预防术中低体温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颈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颈淋巴结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B组),A组分别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5~1μg/kg)和异丙酚(0.3~0.4mg/kg)维持麻醉,B组分别静脉注射氯胺酮(1~2mg/kg)和异丙酚(0.3~0.4 mg/kg)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术毕苏醒情况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A组患者SBP、DBP、HR和SpO2在诱导后、切皮时、搔刮病灶期间、手术结束时与入室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SBP、DBP、HR和SpO2在诱导后、切皮时、搔刮病灶期间、手术结束时与入室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缩短,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70%以上,术毕5 min Aldert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均可用于颈淋巴结结核的手术麻醉,而前者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均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3.
一、使用辐射式新生儿抢救台的目的是做为新生儿的保温和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处理。因为胎儿娩出后,由于从母体温暖的子宫环境中,突然暴露于相对寒冷的产房,容易散热;同时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皮下脂肪层薄,体表面积又相对的大于成人,所以初生时多出现体温下降情况。为此将新生儿置于32~33℃的辐射热环境中,使新生儿维持其正常体温。二、本组共分娩婴儿516例;其中正常产431例,臀位14例,侧切吸引产71例。按阿氏评分法足月分娩6分以下者13例;其中顺产4例,臀位4例,吸引产2例,36周以下早产儿低体重者3例。6分以上38周以下低体重儿8例,体重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TURPK)不同温度冲洗液对老年病人的影响。方法60例TURPK病人按手术中使用冲洗液温度的不同随机分为体温组(A组)和室温组(B组)。记录病人心率、平均动脉压,术前及术后肛温和有无寒战现象。结果2组术前体温无显著性差异,术后B组体温低于术前B组和术后A组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寒战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URPK手术时应用36—37℃的体温冲洗液是一项有效的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重症新生儿体格、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167例重症新生儿分为2组: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组62例,低体重儿组105例。根据有无系统随访干预又分为干预组和未干预组。由专人进行体格发育与神经系统检查及智力测定。结果 低体重儿组中的干预组与未干预组患儿身长、体重、头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智力发育指数(MDI)及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比较:HIE组中干预组平均高于未干预组10分及8分((P〈0.01)。低体重儿中干预组分别高于未干预组10分及7分(P〈0.05)。HIE、低体重儿脑瘫与智能落后的发生率干预组明显低于未干预组。结论 重症新生儿儿早期系统干预可减少伤残及脑性瘫痪。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晖  王莉莉  彭丽芳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333-2335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6月至2008年3月在本院妇科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06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手术(51例)组和开腹手术(55例)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和妊娠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81.27±6.47)min长于开腹组(66.20±6.45)min(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66.76±5.99)mL少于开腹组(92.64±6.93)mL(P<0.05),腹腔镜组肛门排气时间(16.59±3.16)h短于开腹组(28.22±3.26)h(P<0.05)、腹腔镜组住院时间(4.37±0.82)d均短于开腹组(6.29±0.79)d(P〈0.05)。腹腔镜组术后复发率1.96%(1/51)与开腹组1.82%(1/55)相比无明显差异.腹腔镜组妊娠率34.78%(8/23)明显优于开腹组的19.23%(5/26)(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娴熟的腹腔镜下缝合技术是保证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了解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剖宫产儿对神经系统的损伤情况,按“中国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法”在生后第7天、第14天、第28天进行测试,对100例自然分娩的正常新生儿、80例剖宫产儿、50例轻度窒息儿及18例低体重儿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轻度窒息与正常新生儿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此外,轻度窒息组与第3次复测与第一次测定差异也有显著意义。低体重儿与正常新生儿比较,3次测定均有显著意义(P〈0.01)。但其脑的功能,运动能力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恢复,剖宫产组第一次、第二次测试与正常新生儿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但第3次测定与正常儿无明显差异(P〉0.05)。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是影响新生儿脑功能,运动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早期干预有利于促进受伤大脑的功能代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产科高危因素,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在本科分娩的1227例新生儿进行血糖检测,共筛选出129例新生儿患有低血糖,对1227位新生儿母亲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9例低血糖新生儿中剖宫产分娩70例(54.26%),自然分娩59例(45.74%),母羊水量异常19例(14.72%),胎儿窘迫15例(11.63%),母轻度贫血9例(6.98%),巨大儿9例(6.98%),早产/低体重儿6例(4.65%),胎膜早破5例(3.88%),母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4例(3.10%),母患糖尿病2例(1.55%),母婴无高危因素60例(46.51%)。1098例正常新生儿中剖宫产分娩403例(36.70占%),自然分娩695例(63.30%),母羊水量异常30例(2.73%),胎儿窘迫20例(1.82%),母轻度贫血19例(1.73%),巨大儿18例(1.63%),早产/低体重儿14例(1.28%),胎膜早破12例(1.09%),母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1例(1.00%),母患糖尿病8例(0.73%),母婴无高危因素957例(87.16%)。其中剖宫产、羊水量异常、胎儿窘迫、母妊娠合并轻度贫血、巨大儿、早产儿、胎膜早破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新生儿,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对新生儿常规监测血糖水平,详悉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产科高危因素,从而早期干预,可预防和降低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保温温度对腹部手术患儿体温变化的影响。 方法 选取腹部手术患儿 90 例,所有患儿术中均使用充气加温毯保温。 随机分为 3 组,每组 30 例,分别为:中档组( 38℃ ),高档组( 43℃ ),综合组(高档 43℃ 1h 后,调为中档 38℃ ),手术中持续监测患儿鼓膜温度变化,比较不同温度档的效果。 结果 三组患儿入手术室后、麻醉后、切皮时的体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切皮后 30 、 60 、 90 、 120min 时,综合组体温与中档组、高档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8.522 , P<0.001 ; F=30.123 , P<0.001 ; F=35.098 , P<0.001 ; F=66.017 , P<0.001 ),中档组患儿术中低温、术后寒战的发生率高于其余两组,高档组发热的效率高于其余两组。 结论 使用充气加温毯时,先调至高档43℃ 1h 后转为中档 38℃ ,可保持婴幼儿腹部手术患儿体温平稳,有效减少低体温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智能型碳纤维婴儿保暖包被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转运环节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入室体温和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12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62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保暖措施,即新生儿出生后立即置于辐射保温台上,用预热的毛巾擦干身体,移去湿巾,戴帽,护理完毕后用传统婴儿包被包裹送往NICU,研究组在常规保暖的基础上使用智能型碳纤维婴儿保暖包被,比较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入室时的直肠温度和住院期间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 研究组入室体温低于35℃和35 ~ 36℃者分别为0,19例均低于对照组(11,3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入室中位体温36.3℃,明显高于对照组3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13,P<0.05);研究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入室时的pH值和BE值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18,5.01;P<0.05);研究组低血糖发生率1.6% (1/62)、颅内出血发生率14.5%(9/62),对照组分别为12.7%(8/63),30.2% (19/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57,4.40;P<0.05);研究组住院天数中位数39 d,对照组为46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28,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73,P>0.05).在研究过程中研究组未发生体温过高(体温>37.5℃)及皮疹等不良反应.结论 使用智能型婴儿保暖被可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入室低体温的发生率,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日,适合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转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