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研究胃腔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类似物对大鼠消化道胃泌素免疫阳性细胞及血液、胃液中胃泌素含量的影响。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酶联免疫分析 (ELISA)方法分别检测大鼠消化道内胃泌素阳性细胞的密度及血液、胃液中胃泌素的含量。 结果 胃腔注射GnRH类似物后 ,胃壁内单位面积胃泌素阳性细胞数为 19 6 0± 3 6 3,与对照组 10 30± 2 4 1相比 (P <0 0 1) ;而十二指肠阳性细胞数为 18 0 0± 2 31,与对照组 9 0 0± 2 0 5相比 (P <0 0 1)。血液中胃泌素ELISA检测的A值为 0 5 5± 0 0 83,与对照组 0 2 3± 0 0 39相比 (P <0 0 1) ;胃液中为 0 5 2± 0 0 83,与对照组 0 30± 0 0 31相比 (P <0 0 1)。 结论 外分泌的GnRH对大鼠消化道中胃泌素的合成与分泌均起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晓宁  黄威权  高彬 《解剖学报》2004,35(3):293-296
目的 研究胃腔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GnRH A)对大鼠胃和十二指肠生长抑素免疫阳性细胞及血液、胃液中生长抑素含量的影响。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大鼠胃和十二指肠生长抑素阳性细胞的密度及血液、胃液中生长抑素的含量。 结果 胃腔注射GnRH类似物后 ,胃壁内单位面积生长抑素阳性细胞数为 2 6 6± 3 893,与对照组 4 8 3± 6 0 19相比具有差异 (P <0 0 1) ,十二指肠单位面积生长抑素阳性细胞数为 5 1 7± 2 2 14 ,与对照组 5 8 5± 4 4 5 4相比具有差异 (P <0 0 1)。血液中生长抑素ELISA检测的A值为 0 15± 0 0 18,与对照组 0 2 7± 0 0 36相比具有差异 (P <0 0 1) ,胃液中A值为 0 32± 0 0 4 9,与对照组 1 0 2 2±0 36 9相比具有差异 (P <0 0 1)。 结论 外分泌的GnRH对大鼠胃和十二指肠中生长抑素的分泌起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早孕孕妇中,绒毛细胞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发生情况,以及与母婴传播的关系。方法选择自愿在我院门诊行人工流产的孕妇50例,孕妇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为实验组(20例),孕妇血清乙型肝炎感染标志物均阴性为对照组(30例)。分别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HBV表面标志物、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法检测孕妇的绒毛细胞。结果实验组HBV—DNA阳性16例,阴性4例。HbsAg和HbcAg均阳性5例,HbsAg和HbeAg均阳性4例,绒毛细胞出现HBV的阳性染色;对照组HBV—DNA均阴性,HbsAg和HbcAg均阴性,绒毛细胞未出现HBV的阳性染色。结论在早孕人工流产术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中,乙型肝炎病毒可感染绒毛细胞。  相似文献   

4.
HBV阳性血清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对外周血单个核淋细胞(PBMC)凋亡的作用.方法利用10名健康献血员外周血分离PBMC,分为加HBV阳性血清组和加健康人血清对照组,经培养72h后,采用PI染色法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加HBV阳性血清组培养细胞的凋亡率为(39.56±7.03)%,明显高于加健康人血清组培养细胞的凋亡率(27.57±7.78)%,两组间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2).结论HBV可能具有诱导PBMC凋亡的能力,这可能是形成HBV慢性感染免疫耐受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核心与前S1融合蛋白疫苗 (HBVCS1)在HBV转基因小鼠中的免疫治疗效果。方法  6只HBV转基因小鼠分成 2组 ,在 0周和 3周时实验组小鼠腹腔内注射HBVCS1与免疫佐剂 (弗氏完全佐剂 弗氏不完全佐剂 ) ,对照组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与磷酸盐缓冲液PBS。采用 3H TdR掺入法检测转基因鼠脾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反应 ,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中的HBVDNA。结果 实验组 (1 99± 0 35 )转基因鼠脾细胞抗原特异性增殖反应明显高于对照组 (1 5 6± 0 15 ) ;实验组第 6周 (3 5 8±0 80 )与第 9周 (3 4 5± 0 70 )血清中HBsAg终点滴度与第 0周 (4 36± 1 0 4 )及第 3周 (4 81± 0 98)以及同一时间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HBsAg终点滴度均差异有显著意义 ;实验组小鼠第 6周 (4 0 2± 0 2 9)和第 9周 (3 5 8± 0 17)血清中HBVDNA含量明显低于免疫前 (5 5 5± 0 88) ,而对照组各批血清无此差别。结论 HBVCS1蛋白疫苗在HBV转基因小鼠中能诱导特异性免疫 ,并具有抑制HBVDNA复制和HBsAg表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缺氧、高氧对肝星形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Ⅱ (MMP 2 )表达及其活性影响。方法 分离大鼠肝星形细胞 ,在缺氧或高氧条件下培养 ,以免疫细胞化学标记链霉素卵白素生物素(LSAB)法及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内MMP 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Ⅱ(TIMP 2 )、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Ⅰ (MT1 MMP)的表达 ,和培养上清中MMP 2、TIMP 2的相对含量 ,并以酶谱法测培养上清MMP 2活力。结果  (1)缺氧培养 12h ,MMP 2表达增高 (缺氧组阳性指数 :5 7±2 0 ;对照组 :3 2± 1 0 ,;P <0 0 1) ,TIMP 2表达则降低 (缺氧组阳性指数 :2 5± 0 7;对照组 :3 6±1 0 ;P <0 0 5 ) ;培养上清中MMP 2酶活性明显降低 (缺氧组总吸光度值 :7 334± 1 92 2 ;对照组 :17 2 77± 7 4 2 4 ;P <0 0 1)。缺氧不同时段 (6、12、2 4h)比较 ,变化以 6h段最明显。 (2 )高氧培养 12h ,上清中MMP 2、TIMP 2蛋白相对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TIMP 2更明显 (高氧组A450 :0 0 5 0± 0 0 14 ;对照组 :0 0 2 2± 0 0 10 ;P <0 0 1) ,酶活性亦高于对照组 (高氧组总吸光度值 :5 2 5 2± 0 771;对照组 :4 30 4± 1 0 83;P <0 0 5 ) ,高氧组MT1 MMP表达增强。结论 肝星形细胞对氧敏感。缺氧使肝星形细胞MMP 2表达增加 ,该影响在  相似文献   

7.
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PBMC mIL-2R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膜白介素 2受体 (mIL 2R)表达水平及其在丙肝转归中的作用。方法 用PCR和生物素 链霉亲和素法对 78例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分别进行HCV RNA和植物血凝素诱导前后mIL 2R的检测。结果 丙肝患者PBMC静息期和诱导期mIL 2R表达水平分别为 (2 .94± 0 .88) %、(31.5 3± 3.38) % ,与正常对照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其中 ,急性丙肝患者静息期和诱导期mIL 2R表达水平分别为 (3.2 5± 0 .94 ) %、(32 .82± 3.84 ) % ,慢性丙肝患者静息期和诱导期mIL 2R表达水平分别为 (2 .77± 0 .84 ) %、(30 .97± 3.16 ) % ,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BMC内HCV RNA(+)者静息期和诱导期mIL 2R表达水平分别为 (2 .37± 1.16 ) %、(30 .4 1± 4 .0 1) % ,PBMC内HCV RNA(- )者静息期和诱导期mIL 2R表达水平分别为 (3.2 1± 0 .80 ) %、(32 .15± 3.0 9) % ,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丙肝患者体内mIL 2R水平降低 ,与丙肝的慢性化程度似有一定关系 ;HCV侵入PBMC后可进一步抑制mIL 2R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病毒 (HCV)准种变异与病毒血症水平、疾病活动度及干扰素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针对HCVE2高变区 1 (HVR1 )的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法 (SSCP)对 6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HCV准种检测 ,分析准种数目与HCVRNA、ALT、AST水平及肝组织活动指数 (HAI)的相关性。对其中 48例给予干扰素治疗 ,分析准种数目对干扰素应答效果的影响。结果  61例HVR1SSCP阳性 ,HCV准种数目为 (6 2± 2 4)条。准种数量与HCVRNA水平显著相关 (P <0 0 1 ) ,与ALT、AST及HAI无明显相关 (P >0 0 5)。干扰素治疗患者中 ,43例HVR1阳性 ,持续应答者治疗前HCV准种数量 (3 3± 1 2 ,n =1 1 )显著少于获得治疗终点应答 (ETR)伴复发者 (6 3± 2 2 ,n =1 2 ,P <0 0 5)或无应答者 (8 0± 3 3 ,n=2 0 ,P <0 0 1 )。治疗结束时 ,干扰素组仍有 1 6例检测出HCV准种 ,但准种条数降为 (3 4± 1 2 )条 ,与未接受干扰素治疗病例的准种数目 (6 8± 2 5)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且其中 1 0例准种模式发生了改变。结论 HCV准种多样性可引起较高的病毒血症水平 ,但与疾病活动度无关 ;准种数目可作为预测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输血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输血后所致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现状 ,以及通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筛选献血员的效果。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 (PCR)分别检测了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清中HBV M和HBVDNA。结果 在 5 83份供血者血中HBV M阳性 32 6份 ,HBVDNA阳性 5 7份。 136份受血者输血后 39份血清HBV M阳转 ,阳转率为 2 8 6 8% ;2 3份HBVDNA阳性 ,阳性率为 16 9%。结论 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筛选献血员后仍有输血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健康成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参考值范围。方法 :测定 5 0 3例成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 ,并按性别和年龄分组统计分析。结果 :男性和女性全血粘度 (mPa·s)低切、中切、高切参考值范围分别为 10 .5 5± 1.41、6.2 8± 0 .65和 5 .2 0± 0 .5 3 ,8.96± 1.3 2、5 .47± 0 .5 7和 4.5 0± 0 .5 0 ;血浆粘度 (mPa·s)分别为 1.3 6± 0 .12和 1.3 8± 0 .11;红细胞比积 ( % )分别为 44 .3 8± 3 .0 2和 3 9.60± 2 .99。男女除血浆粘度值外 ,其他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与北京地区血液流变学各参考值比较 ,男性除全血高切粘度外其它四项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女性五项指标除红细胞压积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结论 :地区间血液流变学指标参考值存在差异 ,有必要确定本地区健康成年人参考值范围 ,为临床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方茯苓制剂(CPP)对肥胖大鼠体重、血流动力学、血糖、血脂、小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探讨防治肥胖症的新途径。 方法: Wistar大鼠45只分为普通饲料喂养组(A组)、高能饲料喂养组(B组)、高能量饲料喂养+复方茯苓制剂组(C组),分别观测体重、血压、右心房压、血糖、血脂及肠系膜微循环的变化。 结果: B组用CPP治疗后平均体重由(313.00±17.29)g降至(217.50±17.50)g(P<0.01);体动脉平均血压由(173.88±2.97)mmHg降至(101.73±3.35)mmHg(P<0.01),右房平均压从(13.58±3.59)mmHg下降为(11.32±0.68)mmHg(P<0.05);大鼠肠系膜毛细血管管径由(7.93±0.90)μm降为(3.93±0.90)μm(P<0.05);血流速度从(270.92±49.73)μm/s增至(410.13±76.54)μm/s(P<0.01);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由(3.18±0.01)mmol/L增加至(4.55±0.01)mmol/L;总胆固醇(T-Chol)从(7.87±0.01)mmol/L降至(5.56±0.01)mmol/L(P<0.05),血糖由(12.87±0.04)mmol/L下降至(8.97±0.07)mmol/L(P<0.05)。上述指标参数与普通饲料喂养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复方茯苓制剂能使肥胖大鼠减肥及改善小肠肠系膜微循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反复输血地中海贫血患儿血清中特异性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对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分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1×105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与实验血清(健康儿童AB血清50 μL、PRA血清 0 μL、50 μL、100 μL)、补体联合孵育后半固体集落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第7 d、第14 d总集落数和各种集落数。结果: 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受PRA血清作用后,在半固体集落培养第7 d,总集落数、CFU-GM分别为A组88.20±9.41、79.00±11.39和B组88.60±9.12、79.20±10.44,显著高于C组20.60±7.39、15.20±4.66和D组4.00±2.05、1.40±0.51,P<0.01;其余各组的各种集落数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A组与E组比较:两组的各种集落数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半固体集落培养第14 d,总集落数、CFU-GM分别为A组216.00±31.10、117.40±24.80和B组213.20±31.06、116.00±19.75,显著高于C组97.80±14.43、32.80±8.10和D组31.40±13.41、8.40±4.30,P<0.01;第14 d CFU-GEMM分别为A组45.60±8.51和B组42.60±7.03,显著高于C组20.80±6.96和D组7.80±6.06,P<0.05;第14 d BFU-MK分别为A组12.80±4.42、B组11.00±2.74,显著高于D组1.00±0.55,P<0.05;B组第 14 d CFU-E17.20±4.03显著高于D组5.60±2.87,P<0.05。A组与E组比较:两组的各种集落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P>0.05)。PRA血清量与各种集落数目之间的Kendall相关分析:PRA血清量与第7 d的总集落数及CFU-GM、第14 d的总集落数、CFU-GM、CFU-GEMM、BFU-E、BFU-MK呈负相关(tau-b分别为-0.793、-0.849、-0.808、-0.804、-0.645、-0.674、-0.624,P<0.01;与第14 d CFU-MK呈负相关(tau-b为 -0.466,P<0.05)。结论: 特异性PRA对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具有抑制作用;在一定浓度下其抑制作用与PRA剂量有相关性:PRA剂量越大,抑制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3.
了解具有抑制功能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水平变化。分离32例RA患者及35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和15例RA关节滑液中的单个核细胞,用荧光抗体标记细胞膜表面CD4、CD25分子和细胞内Foxp3转录因子,进行流式细胞分析,同时用RT-PCR方法测定单个核细胞中Foxp3 mRNA水平。实验发现RA外周血中CD4+CD25hT细胞比例(1.90±1.68)与健康人(1.81±1.79)无明显差异,而RA关节滑液中CD4+CD25+和CD4+CD25hT细胞含量却明显增高(14.98±12.52,8.94±9.67,P<0.01)。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CD4+T细胞比值(2.35±2.06)较正常人(7.25±3.98)明显降低(P<0.01),RA外周血中Foxp3 mRNA含量较正常人Treg减少,而RA关节液中Foxp3 mRNA含量较RA外周血更为低下(P<0.01)。RA患者存在CD4+CD25+Treg的异常改变,其外周血和关节液中具有抑制作用的Treg含量明显降低提示RA患者Treg数量减少及抑制功能下降可能是RA自身免疫反应亢强不能控制的原因之一。RA关节液中CD4+CD25hT细胞增高考虑与RA炎症反应造成T细胞过度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丝瓜络对高脂血症小鼠LDL-R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中药丝瓜络(RLF)对高脂血症小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雄性昆明小鼠建立高脂血症模型,以血脂康作为阳性对照观察饲料中补充丝瓜络粉剂喂养对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影响。按Trizol法提取小鼠肝脏总RNA,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LDL-R mRNA的表达,观察其在正常、高脂和给药3种条件下的差异。结果:(1)高脂组小鼠的血清TC和LDL-C分别为(5.71±0.82)和(3.99±1.12)mmol/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TC(2.31±0.21)mmol/L和LDL-C(1.72±0.28)mmol/L(P<0.01),而高脂+丝瓜络组、高脂+血脂康组的TC分别为(3.65±0.28)mmol/L、(3.94±0.65)mmol/L和LDL-C分别为(2.74±0.54)mmol/L、(3.00±0.23)mmol/L,显著低于高脂组(P<0.01);(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组小鼠肝脏LDL-R mRNA的表达减弱(P<0.01);与高脂组比较,高脂+丝瓜络组、高脂+血脂康组小鼠肝脏LDL-R mRNA的表达增强(P<0.01)。结论: 丝瓜络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有明显的降血脂效应,且能使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肝组织的LDL-R mRNA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多聚次黄苷酸-胞苷酸[poly (I∶C)]诱发性流产小鼠模型中研究CD200+CK7+细胞与胚胎吸收的关系。 方法:采用Balb/c×C57BL/6和Balb/c×Balb/c小鼠,在孕早期注射poly (I∶C)以建立诱发性流产模型,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胎盘CD200+CK7+/CK7+细胞百分率和CD200+CK7+细胞的绝对数,采用免疫组化法对CD200+细胞在母-胎界面的分布情况进行定位检测。 结果: 在每例检测104个细胞的情况下,poly (I∶C)处理组上述细胞百分率和绝对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alb/c×C57BL/6小鼠:6.3%±6.2% vs 36.1%±9.3%, P<0.01; 140±111 vs 1 941±809, P<0.01。Balb/c×Balb/c小鼠:8.5%±4.8% vs 26.1%±8.0%, P<0.01; 701±499 vs 1 886±1 112, P<0.05)。与此相应,poly (I∶C)处理组孕13.5 d的胚胎吸收率也显著增高(Balb/c×C57BL/6小鼠: 从9.1%升至37.0%, P<0.01; Balb/c×Balb/c小鼠: 从5.8%升至29.0%, P<0.01)。免疫组化法检测发现,这些CD200+细胞主要分布在胎盘和子宫交界处的胎盘组织中。 结论: 在母-胎界面CK7+细胞群中CD200分子适当水平的表达,对于维持小鼠妊娠免疫耐受过程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阿托伐他汀影响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控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高血压的机制,研究阿托伐他汀对SHR血浆内皮素-1(ET-1)和主动脉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以及对SHR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ASMC)凋亡和P27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用8周龄SHR 12只,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TV组, n=6)和SHR组(n=6),并以同周龄WKY(n=6)作为对照。ATV组给以阿托伐他汀(50 mg·kg-1·d-1)灌胃。10周后观察3组大鼠血压、血清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含量变化,血浆ET-1和主动脉NOS活性的改变,以及TUNEL法检测ASMC凋亡率,测定动脉ASMC P27蛋白表达。 结果: 阿托伐他汀给药10周后,ATV组动脉收缩压显著低于SHR组[(134.17±3.60)mmHg vs (173.33±3.78)mmHg, P<0.01];ATV组血清TC和TG浓度均显著低于SHR组(P<0.01, P<0.01)。同时,阿托伐他汀显著降低SHR血浆ET-1水平[(130.04±40.07)ng/L vs (196.74±59.69)ng/L,P<0.05]和增加SHR主动脉NOS活性[(0.189±0.040)kU/g protein vs (0.124±0.057)kU/g protein,P<0.01];ATV组ASMC凋亡率显著高于SHR组(16.94%±3.08% vs 9.01%±2.36%, P<0.01);ATV组ASMC P27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WKY大鼠(33.02%±5.01% vs 24.25%±4.41%, P<0.05),而SHR组该指标明显低于WKY大鼠(16.08%±7.09% vs 24.25%±4.41%, P<0.05)。 结论: 阿托伐他汀控制SHR血压增高,其机制可能与降低SHR的血浆ET-1水平和增高主动脉NOS活性,以及增高ASMC凋亡率和P27蛋白表达阳性率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DEX)介导的小鼠胸腺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质量和结构蛋白变化特点。 方法: 以地塞米松(DEX)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为模型,利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研究细胞凋亡和坏死,JC-1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势(△Ψm)和线粒体质量,利用CFDA-SE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结构蛋白变化。 结果: 在1×10-6mol/L DEX诱导下,小鼠胸腺细胞在6 h凋亡比率为(51.25±5.51)%,对照组为(12.03±2.00)%,差异显著(P<0.01); DEX组坏死比率为(30.25±3.67)%,对照组为(10.11±1.11)%,差异显著(P<0.01)。DEX组在6h时点的线粒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FL1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561.62±54.27)和(900.25±38.80)。DEX同时引起线粒体膜电势的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FL2平均荧光强度为(267.51±26.48),DEX组为(133.17±12.29)。成熟T细胞培养48 h,CFDA-SE法仅检测到亲代单一细胞峰;而在Con A刺激条件下出现3个子代峰。对照组小鼠胸腺细胞在CFDA-SE染色培养6 h条件下,存在(5.25±1.15)%的低荧光强度细胞群,而在DEX刺激下,该群细胞占(47.39±9.76)%,并且在直方图结果上形成明显的细胞峰。 结论: DEX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质量和细胞结构蛋白均有所下降;CFDA-SE染色流式细胞术可以作为基于细胞结构蛋白变化的凋亡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BLyS基因和蛋白表达及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对其表达的影响。 方法: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25例SLE患者[(31.40±14.23)岁]和20名女性健康志愿者[(28.20±10.36)岁]的PBMCs,分为2组, 地塞米松(1 μmol/L)组和培养基组(仅含RPMI-1640培养基),分别于培养 0 h、6 h、12 h、24 h 和 72 h 离心收集PBMCs,用RT-PCR法检测刺激后0至 24 h 时点细胞BLyS mRNA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FACs)和直接免疫荧光法(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检测 72 h 膜结合型BLyS蛋白的表达。 结果:(1) SLE患者BLyS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0.40±0.18 vs 0.27±0.20, P<0.01;0.37±0.17 vs 0.25±0.17, P<0.01;0.42±0.26 vs 0.29±0.16, P<0.01;0.39±0.23 vs 0.24±0.18, P<0.01)。(2) 地塞米松显著抑制健康对照和SLE患者PBMCs BLyS mRNA表达,12 h 最为明显 (0.19±0.10 vs 0.31±0.16, P<0.01;0.29±0.18 vs 0.46±0.21, P<0.01)。(3) 地塞米松显著抑制健康对照和SLE患者PBMCs膜结合型BLyS蛋白表达(2.73±1.89 vs 3.67±1.64,P<0.01;3.42±1.53 vs 4.52±1.95,P<0.01)。 (4)直接免疫荧光法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检测PBMCs 膜结合型BLyS蛋白表达显示地塞米松刺激后BLyS表达减弱。 结论:SLE患者PBMCs BLyS表达增强,其表达受地塞米松负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卵泡液中激素和颗粒细胞黄体生成素(LH)受体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 对PCOS组12例和对照组15例患者于月经周期的第7-10 d手术获取卵泡和卵泡液,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卵泡液中卵泡刺激素(FSH)、LH、孕酮(P)、雌二醇(E2)和胰岛素(insulin)的水平,采用ELISA检测卵泡液中雄烯二酮(A)的水平,对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LH受体mRNA进行RT-PCR半定量检测。结果: PCOS组卵泡液中LH[(3.8±2.1 vs 1.7±0.8)U/L, P<0.01]、A[(600.0±373.4 vs 212.4±205.4)μg/L, P<0.05]和颗粒细胞LH受体mRNA的表达(0.29±0.16 vs 0.12±0.13, P<0.01)显著高于对照组, PCOS组卵泡的颗粒细胞提前表达LH受体mRNA; 对照组卵泡直径小于 7 mm 时,RT-PCR检测不到颗粒细胞LH受体mRNA表达,而PCOS组卵泡直径达到 4 mm 时,发现颗粒细胞LH受体mRNA已提前表达。颗粒细胞LH受体mRNA的表达与卵泡液中LH(r=0.67,P<0.01)、胰岛素(r=0.51,P<0.05)及卵泡膜细胞LH受体mRNA表达的水平(r=0.6,P<0.01)呈正相关。结论: PCOS的卵泡液中存在高水平的LH,PCOS卵泡颗粒细胞提前对LH反应,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合成A和P增强,这可能是PCOS卵泡发育停滞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Since the natural history of hepatitis C virus-associated liver disease and the therapeutic responsiveness might vary according to liver an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viral levels, it may be important to quantitate viral RNA in liver,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and serum, and to compare these data with genotype, biochemical and histologic data. A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based assay available for serum hepatitis C virus RNA quantitation has been optimized to quantitate viral genomes in liver and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from 47 chronic hepatitis C patients. The procedure permitted hepatitis C virus RNA quantitation in freshly isolated mononuclear cells and in total RNA extracted from frozen mononuclear cells and liver tissue. The intrahepatic viral amount (median: 2.6 × 103 copies/μg RNA; range: 0 to 3.6 × 104 copies/μg RNA)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hepatitis C virus RNA concentration in serum (r = 0.76, P < .001) but not in mononuclear cells. Viral RNA concentrations in liver (P < .001), serum (P < 0.01) and PBMC (P < 0.05)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hepatitis C virus genotype 1 patients (essentially type 1b) than in non-1 type cases, but were unrelated to biochemical or histologic indexes of disease activity. In conclusion, the optimized assay permit HCV RNA quantitation in liver and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suggesting that serum viral level is an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intrahepatic viral burden. J. Med. Virol. 54:265–270, 1998. © 1998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