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护生临床实习初期心理压力与应对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护生在临床实习初期的主要压力和应对方式以及心理状态,为提高临床带教的质量和促进护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Jaiowiec压力量表和自设的压力源量表,对56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存在一定的焦虑、抑郁心理反应,SAS为39.78±8.39,SDS为45.13±10.95,两者均高于常模数,P<0.05。学生的焦虑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关系(R=0.524,P<0.01)。结论针对在临床实习初期护生的心理状态、主要的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给予适当的情感支持和干预,引导学生采用积极、有效的方式应对实习中的压力,缓解焦虑与担心,提高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急诊科实习护生工作压力与焦虑状况,讨论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今后改进护理带教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护士压力源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新疆乌鲁木齐地区某综合性医院急诊科2013年6月~2014年6月的65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5名急诊科实习护生焦虑的平均分为分(51.13±12.05)分,焦虑情绪的发生率为75.39%,焦虑与工作压力呈正相关,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应从实习护生工作压力源及焦虑状况方面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减轻急诊科实习护士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男护生临床实习前后焦虑、抑郁状况及个性的变化,为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在进行临床实习的护理本科男护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男护生实习后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和比重上升,与实习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Q量表当中包括N、P、E、L四个量表,P量表实习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量表实习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焦虑、抑郁和P、N各量表之间呈现正相关。结论男护生在实习后更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在情绪稳定性、精神质方面比较脆弱,应加强男护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并为制定适合男护生的实习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护生在三级医院实习的压力、心理健康状况及压力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护生实习压力源及压力水平"调查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148名三级医院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习护生的总压力得分为71.14±12.19,其中就业是护生的主要压力源;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的平均水平比18~29岁青年组常模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习护生压力源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监督与评价、学历、教学管理影响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52,P<0.001,R2=0.270)。结论:三级医院实习护生存在中度水平的压力,并影响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实习后期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对实习后期护生的教育和管理方法。方法选取在不同实习医院实习的266名护生,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习后期护生焦虑情绪检出率为53.38%,抑郁情绪检出率为47.37%;其SAS、SDS标准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大、中专护生的焦虑、抑郁情绪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实习后期护生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学校和实习医院应加强对实习后期护生的管理和就业指导,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心理素质,使其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临床实习护生心理焦虑抑郁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行设计调查表对112例临床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专业女大学生焦虑心理问题发生率20.5%,其中,本科生为10.9%、大专生为27.3%。抑郁心理问题发生率25.0%,其中,本科生为15.2%、大专生为31.8%。相对本科临床实习护生,专科实习护生焦虑抑郁状况更常见(P〈0.05)。焦虑、抑郁状况相关因素均与以下因素有关:生源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差,入学时非自己选择专业,不喜欢护理专业,对就业感到悲观,实习工作压力大,学习成绩不好,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时不喜欢向人倾诉等。结论:很多临床实习护生存在心理焦虑抑郁情绪。带教老师应在带教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多关注她们的心理状况,及早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提高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沈雪芝  邹文华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4):1814-1815,1831
目的:对民政医院临床一线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以利于采取应对措施。方法:采用护士工作压力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我院临床一线护士156名进行工作压力源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我院护士工作压力大、福利待遇低、深造机会少、编制紧张、超负荷工作是重度压力源;因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患者不合作、担心出差错事故、仪器设备不足是较为突出的压力源;护士的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紧张等因子分较高,显示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结论:建议从管理角度关注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积极创造条件减轻其工作压力和改善其亚健康状况,有助于稳定护理队伍,保证护理质量和提高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护生实习前心理健康状态与知识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研实习前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知识和能力缺乏的相关性,分析影响实习前护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知识和能力等相关因素。方法通过焦虑状态-特质问卷量表(STAI)和BECK抑郁自评问卷量表(BID)检测实习前护生的焦虑和抑郁状况,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检测实习前护生知识和能力缺乏状况,对100名即将参加临床实习的护理本科生进行测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实习前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知识能力缺乏的相关性。结果实习前护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关分析表明,实习前护生的焦虑和抑郁状态主要与自测量表一级指标中的职业知识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学生担心的法律知识不足与病人发生医疗纠纷,学校教学与临床实际发生差距的问题,角色转变的适应能力慢等是影响护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结论实习前护生焦虑、抑郁状态与知识和能力缺乏呈正相关,应加强实习前护生该方面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了解护理本科生实习前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探索其提升途径和对策。方法:以本院2012级护理本科学生共216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行编制的个人基本信息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学生在临床实习前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前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分别为(34.84±6.56)分和(35.53±6.77)分,与非实习前调查得分(28.73±5.94)分和(28.94±5.91)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因素回归分析中,家庭经济状况影响最大,其次为在校综合成绩。结论:护理本科生实习前心理健康不佳,家庭经济状况、在校综合成绩和身体健康状况与护理本科生实习前心理健康状况有关。临床护理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实习前护理本科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度,积极探索提升对策,为护生顺利进入生产实习做好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当前研究生的就业心理及焦虑抑郁状况,并且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177名某医科大学研究生,采用自制调查表及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93.2%医学研究生担忧找不到合适的工作;78.5%的研究生担忧工作不能满足家人的期许,男性比女性表现出更大的压力(P<0.05);本次调查研究生中存在焦虑情绪者占30.5%,抑郁情绪者占29.1%。就业心理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显著(P<0.05)。结论研究生中存在焦虑抑郁情况,并且就业压力与焦虑抑郁问题有相关性。学校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缓解研究生的就业压力,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产科、儿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探讨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状况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19名产科、儿科护理人员进行问卷测评。结果:产科、儿科护士SCL-90总分高于全国常模,产科护士因子分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惧、精神疾病性、阳性项目7项高于常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科护士因子分中躯体化、焦虑、恐惧、阳性项目4项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产科、儿科护士得分均显著高于常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S产科、儿科均低于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一般人群,与其工作环境、工作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12.
徐燕娇  李芳  刘德昭 《实用全科医学》2011,(9):1428-1428,1440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寻求相应的对策。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身体健康状态满意度,对本院手术室67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手术室护士的SDS和SAS总分均值较高,低年资护士焦虑较为明显,而高年资护士抑郁显著,不同年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身体健康满意度为32.7%,不同年资护士大多存在胃不适、神经衰弱、强迫症等症状。影响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的因素有工作量大,精神压力大,缺乏管理者的理解与支持,缺乏其他医护人员的尊重与理解,工作成就感低等。结论手术室护士焦虑与抑郁情况严重,应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重视理解与支持,使其以愉悦的心态完成岗位工作,减少躯体不适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梁瑜萍 《当代医学》2014,(7):121-12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URP)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医院2011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2例择期行TUR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8AS)和焦虑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抑郁与焦虑自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通过对TuRP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保证手术的成功和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危儿母婴分离初产妇社会支持、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方法对88例高危儿母婴分离初产妇发放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根据调查结果实施护理干预,比较实施护理干预前后其社会支持、焦虑和抑郁有无差异。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前,中度焦虑57例(64.77%),重度焦虑31例(35.23%);轻度抑郁21例(23.86%),中度抑郁66例(75.00%),重度抑郁1例(1.14%)。实施护理干预后,中度焦虑12例(13.64%),轻度焦虑42例(47.73%);轻度抑郁27例(30.68%),实施护理干预前后其社会支持、焦虑和抑郁经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危儿母婴分离初产妇能获得较高的社会支持。但也存在较高水平的焦虑、抑郁。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才能提高其社会支持,降低其焦虑、抑郁水平,改善情绪,提高其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鼻咽癌放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进行放疗的鼻咽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实施护理,观察组给予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放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2.17±4.34)分,对照组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8.91±4.87)分,观察组治疗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7.37±5.76)分,对照组治疗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53.64±6.38)分,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38.14±3.18)、(37.58±3.49)、(37.62±3.89)、(28.64±3.25)分,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32.84±3.27)、(31.43±3.21)、(34.52±3.27)、(24.38±3.66)分,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张口困难、口腔感染、鼻腔黏膜反应及放射性皮炎发生率为4.76%、2.38%、9.52%、7.14%,对照组发生率为28.57%、30.95%、45.24%、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鼻咽癌实施放疗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评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汶川地震震后6个月安县受灾群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率、症状分布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PTSD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标准化评定工具,对地震时在安县地区居住的群众,进行DSM-ⅣPTSD诊断检查及相关量表的测查。结果:完成调查的289人中,PTSD筛查阳性率为11.4%。抑郁症状阳性率为23.4%,8.7%报告有自杀观念。灾后6个月PTSD发生率为11.4%,PTSD组反复更现创伤性体验、持续性警觉性增高、持续的回避等症状较对照组明显。SCL-90总分和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及其他因子分、SDS总分和标准分、SAS总分和标准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地震后PTSD的发生率是11.4%(6个月)。PTSD患者无法摆脱精神创伤的痛苦记忆,PTSD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17.
杨芦夏  秦自科 《西部医学》2014,26(9):1235-1238
目的探讨罗伊适应模式对老年膀胱癌手术患者心理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膀胱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护理常规进行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罗伊适应模式进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并调查患者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SCL-90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的满意率和治疗依从率分别为100.0%和100.0%,对照组的满意率和治疗依从率分别为75.0%和25.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O.001)。结论罗伊适应模式可显著改善膀胱癌手术老年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护士焦虑状况及焦虑对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697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的焦虑得分平均为47.12±10.65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发生率为31.0%,焦虑状况较严重的护士特征为:年龄30~40岁、已婚、于ICU、外科、手术室和急诊科工作的护士。结论对护士应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心理保健咨询和保健服务,同时护士应加强自身修养,调整自己的心态,做好自我保健,有效降低临床护士焦虑发生率,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钟敏  秦俊花  郭秀红 《当代医学》2013,(28):134-135
目的分析新护士的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对31名工作1年内护士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对影响其心理状况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新护士的焦虑分均值(36.65±11.52)与全国常模(29.78±10.07)比较,差异显著(t=4.14,P<0.01);新护士的抑郁分均值(44.29±15.32),与全国常模(33.40±8.55)比较差异显著(t=4.754,P<0.01)。考虑过辞职的护士占总人数的79.31%。结论新护士心理状态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应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和干预。  相似文献   

20.
周宇航  吴海波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0):105-108,115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解放军海军总医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入院的子宫内膜癌患者2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均常规进行药物治疗、常规化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从心理、用药、健康宣教、并发症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整体护理。测试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问卷(QLQ-C30)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干预前后,SAS、SDS量表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两次测查量表分值未见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SAS、SDS量表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QLQ-C30量表结果显示,功能量表中的情感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整体健康状况以及症状量表中的疲乏、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项的分值与干预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患者第2次生活质量测查中,只有症状量表中的疼痛、呼吸困难两项分值与第1次测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整体护理,能有效缓解其焦虑情绪,提高其自尊感,改善其生活质量,对临床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