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俐伶  唐延先 《重庆医学》2008,37(16):1836-1837
目的 探讨全麻术后患者进入麻醉恢复室(post anaesthetic care unit,PACU)的管理问题.方法 将本院2004~2007年8月收治的356例PACU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探讨.结果 麻醉恢复室的并发症与患者年龄不同,手术不同,术中的处理以及术前的并发症不同与恢复室并发症的发生有关.结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手术患者的年龄越来越大,合并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所以术后患者在麻醉恢复室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麻醉恢复室的护士在麻醉恢复期间对患者并发症的及时发现和处理,是关系患者平稳度过苏醒期,安全回到病房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麻醉恢复室全麻手术后严重呼吸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有效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麻醉恢复室(PACU)气管拔管后再次插管的原因及处理措施.结果 PACU收治的7428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后患者有9例需重新气管插管行呼吸机治疗,发生率为0.12%.造成二次气管插管的原因有呼吸道梗阻7例、麻醉药残余作用1例、低体温1例.结论 拔管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患者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全麻用药、患者年龄及患者呼吸恢复情况等决定拔管时机,并及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做到拔管指证个体化,可有效减少恢复室二次气管插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该院1998年至2004年麻醉恢复室(PACU)9623例成年患者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PACU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显示:术后各种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4.9%,其中循环系统为6.6%,呼吸系统为4.3%。老年(年龄≥65岁)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23.7%)显著高于非老年组(10.4%,P<0.01)。成人未发生并发症组在恢复室平均留置时间为67±27 min,发生并发症组平均留置时间为124±21 min,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异常在PACU内较常见,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PACU)病人全麻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有效的处理措施,以保证全麻病人安全恢复.方法 分析我院麻醉恢复室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所接收的2275例患儿麻醉后恢复病人的情况,其中男1774人,女501人,平均年龄(3.4±1.5)岁(1d~11岁),平均停留时间30min(20~60min).结果 100%的病人平稳恢复后送回病房.PACU常见的并发症有低氧血症(12%),术后寒颤(10%)、术后躁动(10%)、循环不稳定(2.5%),术后恶心呕吐(2.1%)、苏醒延迟(0.01%)等.结论 术后1h最易出现麻醉并发症和意外,其发生的原因多数不是单一的,应综合分析,首先要祛除病因,原因不明的先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症处理,待患者呼吸循环稳定、意识清醒,各种反射恢复正常才可安全返回病房.  相似文献   

5.
由于受麻醉、手术、原有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影响,全麻后恢复早期是患者病情多变的高危时期,加强这一阶段的观察与护理,可以降低麻醉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本组收治择期全麻手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的患儿245例,麻醉方式为全麻或区域加全麻。通过小儿在PACU的监测与护理,观察分析小儿麻醉苏醒期的主要并发症,认为预见性地做好小儿在PACU的监测护理,是小儿麻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麻醉恢复室(PACU)病人全麻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有效的处理措施,以保证全麻病人安全恢复.方法 分析我院麻醉恢复室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所接收的8232例全身麻醉后恢复病人的情况,其中男性47.1%,女性52.9%,平均年龄(40.4±20.5)岁(5d~82岁),平均停留时间43min(20~270min).结果 99.9%的病人平稳恢复后送回病房,1例病人转入ICU.PACU常见的并发症有循环不稳定(6.5%)、术后寒颤(5.2%)、低氧血症(5.1%)、术后躁动(2.2%)、术后恶心呕吐(2.1%)、苏醒延迟(0.5%)等.结论 术后1h最易出现麻醉并发症和意外,其发生的原因多数不是单一的,应综合分析,首先要祛除病因,原因不明的先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症处理,待患者呼吸循环稳定、意识清醒,各种反射恢复正常才可安全返回病房.  相似文献   

7.
全麻术后的患者在恢复期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尤其在气管导管拔管期,若在此时监护和治疗不当,则危及患者的安全和康复[1]。麻醉后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Unit,PACU)有专科培训的护理人员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可以早发现,早预防手术、麻醉后的并发症,确保术后患者安全返回病房。  相似文献   

8.
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老年患者全麻术后恢复期经常出现血压波动、血氧饱和度(SPO2)偏低、低温、苏醒延迟和出现舌后坠、喉痉挛等并发症.通过在PACU加强对全麻术后老年患者各方面的观察和护理,可减少患者的不适,缩短麻醉恢复时间,降低麻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麻醉恢复室(PACU)是手术结束后继续监护病人生命体征和处理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场所。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后早期,由于各种麻醉药的作用尚未完全清除,是各种术后并发症的高发期。患者循环、呼吸功能尚未稳定,容易发生呼吸道梗阻,通气不足、呕吐、躁动、低或高血压等并发症。恢复室护士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及护理,为术后患者安全平稳过渡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老年病人全麻术后严重呼吸并发症发生原因、预防及有效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我院麻醉恢复室(PACU)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老年全麻病人拔管后严重呼吸并发症原因及其处理。结果:PACU收治的1700例全麻术后老年患者中20例需重新插管行呼吸机治疗,发生率为1.2%。造成二次插管的主要原因有呼吸道梗阻(7例)、麻醉药物残余作用(6例)、反流误吸(4例)和低温寒战(3例)等。结论:拔管后严重呼吸并发症应以预防为主。围拔管期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手术部位及方式、麻醉用药及患者呼吸恢复情况等决定拔管时机,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减少呼吸并发症及二次插管率。  相似文献   

11.
张志霞 《中外医疗》2009,28(3):162-162
目的观察腹部手术全麻术后病人体温的变化,探讨全麻恢复期低温的护理,避免低温导致的不良反应。方法随机收集75例腹部手术的病人,分别监测其术前和入麻醉恢复室(PACU)时的体温、记录病人在恢复室的复温时间和停留时间及寒颤发生率。结果68%腹部手术全麻病人术后出现低体温。结论加强对PACU病人的体温护理,有利于减少低温造成的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病人在PACU的停留时间,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围术期患者体温的变化,从而采取相应恢复期低温护理措施,防止因低温造成的不良反应。方法收集60例腹部手术患者,监测其术前和入麻醉恢复室(PACU)时的体温、记录患者在恢复室的复温时间、停留时间及寒站发生率。结果 62.7%腹部手术全麻患者术后有低体温情况发生。结论加强对PACU患者的体温护理,可以降低低温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在PACU停留时间,减轻其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3.
全麻术毕,带气管导管进入麻醉术后恢复室(PACU),即患者进入苏醒期,此其是病人情况多变的高危时期,加强这一阶段的观察与护理可以减少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2010年1-12月,我院PACU的1856例全麻术后患者中,有12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低血压,高血压等并发症.监护这12例患者中,总结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麻醉恢复病人全麻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有效的处理措施;以保证全麻病人安全恢复.方法 分析我院麻醉恢复室2008年5月至2010年6月所接收的682例全身麻醉后恢复病人的情况,其中男性49.2%,女性50.8%,平均年龄(38.2±17.8)岁(6~78岁),平均停留时间41min(20~260min).结果 99.9%的病人平稳恢复后送回病房,1例病人转入ICU.PACU常见的并发症有循环不稳定(5.5%)、术后寒颤(3.2%)、低氧血症(5.6%)、术后恶心呕吐(1.1%)、苏醒延迟(0.5%)等.结论 术后2h内最易出现麻醉并发症和意外,其发生的原因多数不是单一的,应综合分析,首先要祛除病因,原因不明的先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症处理,待患者呼吸循环稳定、意识清醒,各种反射恢复正常才可安全返回病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亢患者外科治疗中插管全麻术后麻醉恢复期的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麻醉恢复74例甲亢患者全麻下行手术治疗后麻醉恢复室内留治时间,生命征情况,麻醉拮抗剂的使用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74例患者经恢复室处治后平安返回病房,无死亡病例.1例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延迟(1.35%);23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31.08%):其中切口出血2例(2.7%);甲状腺危象2例(2.7%);呼吸困难2例(2.7%);躁动17例(22.97%).结论:甲亢患者在麻醉恢复期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麻醉恢复室的管理应建立专科病种的处理规范,避免病情复杂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注意观察和总结脑外伤麻醉恢复室患者并发症及发生率和治疗护理的特点,提高手术后患者安全性。方法:收集412例脑外伤患者资料,对手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对硬膜外、硬膜下、脑内血肿的不同特点进行观察。结果:60%患者在PACU期间发生麻醉苏醒期相关并发症,经及时治疗护理后缓解。所有患者转出PACU时改良Aldrete评分均为9~10分。结论:PACU在保证患者围手术期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增加了手术周转率,提高了患者苏醒质量,积极有效地减少了手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全麻患儿术后由于全麻药、麻醉性镇痛药和肌松药的残余作用,以及小儿的生理、解剖特点,麻醉恢复期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麻醉苏醒室(PACU)护士必须熟悉患儿解剖、生理、心理特点,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给予正确的治疗和护理,使患儿平稳过渡到清醒期,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PACU共收治全麻术后患儿137例,全部安全渡过麻醉恢复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麻醉恢复室(PACU)运用音乐疗法对全麻下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的患者在麻醉苏醒后进入PACU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纽全麻清醒后均进入PACU,在PACU中为观察纽患者播放舒缓的乐曲,对照组不播放任何音乐.观察2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化;以及在PACU停留时间、术后镇痛药的使用情况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入PACU后1h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药物使用较少,患者的满意度高(P<0.05).结论 PACU音乐疗法有利于提高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患者麻醉苏醒后恢复质量,提高患者麻醉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全麻鼻内窥镜术后麻醉苏醒期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回顾并总结2013年1月-2014年3月92例老年患者,全麻鼻内窥镜术后带气管导管入麻醉复苏室(PACU)的护理,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适当延长在PACU观察治疗时间。结果:92例老年患生命体征平稳,并发症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均平安送回病房。结论:老年患者全麻鼻内窥镜术后麻醉苏醒期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针对常见的或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有预见性、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减少手术及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度过麻醉苏醒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结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200例复苏择期手术全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PACU的护理要点对病患进行治疗护理,保证病患拥有平稳的身体体征,预防并发症出现。结果 200例患者中32例患者在护理期间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的表现类型主要包括血压变化、支气管痉挛、恶心呕吐、舌后坠等。其余患者头脑清醒、情绪平稳、体温正常、血压正常。在留室治疗过程中,状态平稳。结论 PACU可以为全麻术后患者提供安全的护理环境,降低患者在手术复苏期出现并发症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