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在慢性鼻窦炎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科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35例作为研究组,选取门诊就诊的无鼻部症状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均行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比较不同类型的鼻中隔偏曲对慢性鼻窦炎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35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中有27例患者存在鼻中隔偏曲,其中高位偏曲18例,低位偏曲9例;对照组35例患者有8例患者存在鼻中隔偏曲,其中高位偏曲2例,低位偏曲6例,研究组的鼻中隔偏曲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窦炎有相关性,在慢性鼻窦炎发生及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在凡 《基层医学论坛》2016,(16):2225-2226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鼻中隔高位偏曲和中鼻甲整形同期处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鼻窦炎鼻息肉伴鼻中隔高位偏曲及中鼻甲病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将鼻中隔高位偏曲和中鼻甲整形同期处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鼻粘连情况。结果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鼻粘连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鼻窦炎、鼻息肉伴鼻中隔高位偏曲和中鼻甲病变患者实施内窥镜鼻窦手治疗的同时配合鼻中隔高位偏曲和中鼻甲整形处理,对降低鼻粘连发生率有重要作用,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武秀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3):1687-1688
目的观察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同期处理鼻中隔高位偏曲及中鼻甲整形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同时伴有鼻中隔高位偏曲及中鼻甲发生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纯行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鼻中隔高位偏曲矫正及中鼻甲整形术。观察2组疗效。结果术后随访至少1年,治疗组治愈33例,好转19例,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治愈25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窥镜鼻窦手术同期处理鼻中隔高位偏曲及中鼻甲整形可以减少粘连,提高对慢性鼻息肉、鼻窦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与高位鼻中隔偏曲的相关性。方法对60例慢性鼻窦炎合并高位鼻中隔偏曲病人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单侧鼻寞炎38例。其中发生于鼻中隔凹面侧32例,凸面侧6例,鼠侧鼻窦炎22例,其中鼻中隔凹面侧即鼻腔宽阔侧较重者8例,凸面侧较重者7例,双侧对称者6例。结论慢性鼻窦炎的发生并非单纯由于鼻中隔偏曲本身压迫寞口鼻道复合体所致,还可能与鼻腔黏膜的黏液纤毛功能障碍或代偿性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鼻中隔偏曲黏膜下矫正的手术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中隔手术方法,避免鼻中隔术中发生洞穿,术后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方法:回顾1998-2007年47例鼻中隔偏曲手术的临床资料,前部偏曲17例,高位偏曲16例,低位偏曲5例,高位偏曲伴低位嵴状突起7例。前部偏曲伴后部低位矩状突起2例。47例患者中有42例合并不同程度的鼻窦炎,26例患者伴有一侧或者双侧下鼻甲肥大,23例行鼻内镜下手术。结果:所有患者鼻中隔均获满意矫正,有1例鼻中隔血肿,2例出现洞穿。结论:切口和照明影响手术疗效,掌握手术的技巧,可以减少术中洞穿、术后鼻中隔穿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窦炎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病症。鼻中隔矫正术与鼻窦开放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窦炎较为有效的方法,而且先矫正鼻中隔偏曲、再行鼻窦开放术,更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1]。本文探讨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与鼻窦开放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2月—2019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71例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窦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鼻塞、流黏脓性鼻涕、头痛、鼻腔反复少量出血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内窥镜鼻窦手术中是否同期处理鼻中隔高位偏曲及中鼻甲整形和术后鼻腔粘连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185例(310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伴鼻中隔高位偏曲及中鼻甲病变的患者行内窥镜鼻窦手术,其中92例(147侧)行单纯内窥镜鼻窦手术(对照组);另93例(163侧)在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同时行改良鼻中隔高住偏曲矫正和中鼻甲整形术(处理组)。术后对这2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年以上,处理组鼻腔粘连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同期处理鼻中隔高住偏曲及中鼻甲整形对于改善鼻腔通气引流、减少粘连,提高慢性鼻窦炎、鼻息内的治愈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鼻中隔偏曲与鼻窦炎相关性的MS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多层螺旋CT(MSCT)螺旋扫描,横轴位及冠状位多平面重建(MPR),观察鼻窦炎患者及对照组鼻中隔及鼻腔鼻窦变化,并作统计分析。结果鼻窦炎组的鼻中隔高位偏曲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偏曲侧中鼻道均较狭窄。非高位偏曲的发病率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鼻中隔高位偏曲与鼻窦炎发病关系密切,且偏曲两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方法: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横轴位及冠状位多平面重建(MPR),观察鼻窦炎患者与对照组(无鼻窦炎人群)的鼻中隔及鼻腔鼻窦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鼻窦炎组的鼻中隔高位偏曲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非高位鼻中隔偏曲发病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鼻中隔高位偏曲与鼻窦炎发病关系密切,且偏曲两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多层螺旋CT(MSCT)螺旋扫描,横轴位及冠状位多平面重建(MPR),观察鼻窦炎患者及对照组鼻中隔及鼻腔鼻窦变化,并作统计分析.结果:鼻窦炎组的鼻中隔高位偏曲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偏曲侧中鼻道均较狭窄.非高位偏曲的发病率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 05).结论:鼻中隔高位偏曲与鼻窦炎发病关系密切,且偏曲两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鼻窦内窥镜技术在外科治疗鼻腔鼻窦疾病上的可行性。方法 :经由鼻窦镜治疗鼻窦炎 ,鼻息肉 ,鼻中隔偏曲 ,肥厚型鼻炎 ,上颌窦囊肿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顽固性鼻出血 ,早期鼻中隔鳞癌等 2 36例。结果 :2 3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鼻窦炎、鼻息肉 130例中随访 97例 ,治愈好转 86例 ;鼻中隔偏曲 72例次 ,治愈率达 97%;肥厚型鼻炎 5 2例次 ,1次治愈率达 95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出血坏死性息肉 8例 ,上颌窦囊肿 5例 ,顽固性鼻出血 3例 ,早期鼻中隔鳞癌 1例 ,均顺利完成手术 ,随访 2~ 3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鼻窦内窥镜下鼻腔鼻窦手术可用于包括早期局限性鼻腔恶性肿瘤在内的各种鼻腔鼻窦疾病。  相似文献   

12.
复发性鼻窦炎的原因及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发性鼻窦炎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的原因,总结其手术体会。方法:对168例(225侧)复发性鼻窦炎患者术前进行鼻内镜和鼻窦CT检查,均实施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中鼻甲部分或完全缺失95例(121侧),上颌窦窦口狭窄阻塞51例(75侧),鼻腔粘连85例(117侧),钩突残留48例(57侧),筛窦骨质增生38例(65侧),鼻中隔偏曲25例。106例(134侧)痊愈,40例(56侧)好转,22例(35侧)无效。结论:病变残留、鼻腔粘连、窦口狭窄闭锁、钩突残留、筛窦骨质增生、鼻中隔偏曲是实施修正性手术的主要原因。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术前鼻窦CT检查、选择好具有定向定位作用的解剖参照点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杨汉霞 《四川医学》2013,(11):1698-1700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和慢性鼻窦炎鼻内镜联合手术疗效.方法 39例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鼻窦炎进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鼻内镜鼻窦开放术,观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1年,所有患者鼻中隔矫正居中,无1例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或感染、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结论 鼻中隔偏曲和慢性鼻窦炎的鼻内镜联合手术方式有效,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的手术方法、术后疗效以及与慢性鼻-鼻窦炎的关系。方法327例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伴有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患者一并接受手术治疗。结果 327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矫正效果,鼻通气、嗅觉功能明显改善,鼻塞、头痛、流涕等症状消失,术后随访3个月~24个月,均未出现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等。治愈266例(81.3%),好转61例(18.7%);伴有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一并同时手术后半年内无复发,窦口开放良好。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不仅可以矫正偏曲的鼻中隔,同时还可以完成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手术治疗,无需二次手术。患者痛苦少,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溶菌酶在鼻中隔偏曲两侧下鼻甲中的表达,进一步探讨鼻中隔偏曲对侧下鼻甲肥大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溶菌酶(Lz)在单纯鼻中隔偏曲组、鼻中隔偏曲合并鼻窦炎组两侧下鼻甲杯状细胞、上上皮细胞、浆液粘液腺和前浆腺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溶菌酶(Lz)在单纯鼻中隔偏曲组、鼻中隔偏曲合并鼻窦炎组两侧下鼻甲杯状细胞、上皮细胞、浆液粘液腺和前浆液腺细胞中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鼻中隔偏曲两侧下鼻甲免疫功能无明显差异,鼻中隔偏曲合并鼻窦炎组偏曲对侧腺体增生并非是鼻中隔偏曲两侧下鼻甲防御功能差异的结果,可能仅仅是肥大后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16.
鼻中隔偏曲与鼻窦炎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与鼻窦炎的关系。方法收集经鼻内镜检查,鼻窦冠状位CT扫描证实的鼻中隔偏曲伴慢性鼻窦炎病变患者71例,观察鼻中隔偏曲两侧中鼻甲肥大、钩突肥大、下鼻甲肥大、筛泡过度气化的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发病率及鼻窦炎发病率。结果同侧中鼻甲肥大、下鼻甲肥大发生率大于对侧(P〈0.05),对侧上颌窦炎和筛窦炎的发生率大于额窦炎和蝶窦炎的发生率(P〈0.05);鼻中隔偏曲角度和对侧中鼻甲宽度,下鼻甲宽度成正相关关系(r=0.426,P〈0.001;r=0.438,P〈0.001)。结论临床处理鼻窦炎性病变的同时应矫正偏曲的鼻中隔,恢复鼻腔鼻窦正常的结构和功能,阻断鼻中隔偏曲造成对侧中、下鼻甲代偿性改变的代偿失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腔解剖异常对鼻内镜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62例鼻窦炎、鼻息肉并伴鼻中隔偏曲及中、下鼻甲肥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组32例作鼻内镜手术同期行中下鼻甲部分切除或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照组30例单纯作鼻内镜手术,采用鼻内镜进行随访对比观察。结果: 随访6个月以上,治疗组有效率86.0%,高于对照组56.6%(P<0.05);62例并发鼻腔粘连8例,窦腔粘连12例,窦口粘连8例,其中治疗组6例,对照组22例。结论: 鼻腔解剖变异对鼻内镜手术预后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的关系 ,以及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形术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 :1998年 5月至 2 0 0 0年 2月为 5 2例患者施行鼻中隔手术 ,其中内窥镜下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30例 ,内窥镜下行鼻中隔成形术 2 2例 ,回顾分析其中 2 0例的CT资料 ,介绍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的手术方法。结果 :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密切相关 ,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形术可有效地解决鼻中隔偏曲问题。结论 :为了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治疗慢性鼻窦炎和 (或 )鼻息肉 ,矫正鼻中隔十分重要 ,只有形态正常 ,才能达到功能正常。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形术可以避免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的缺点 ,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窦口鼻道复合体(OMC)各结构间隙与中鼻甲、鼻中隔间隙狭窄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及狭窄的主要原因。方法:采用鼻窦冠状位CT扫描,高空间分辨率算法成像分析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89例(171侧)患者的正常鼻窦和炎症鼻窦的OMC各结构间隙的变异情况。结果:正常鼻窦与有炎症鼻窦间OMC各结构间隙狭窄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OMC各结构间隙与慢性鼻窦炎分别行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OMC间隙狭窄为鼻窦炎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疾病时,必须矫正OMC间隙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