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核增殖抗原(Ki-6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0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死亡组(n=38)和存活组(n=112).分别取每例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各1份,采用SP法检测VEGF及Ki-67水平.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VEGF及Ki-67阳性表达水平;分析VEGF和Ki-67阳性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癌组织VEGF与Ki-67阳性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患者癌组织VEGF和Ki-67阳性表达率高于存活组(P<0.05);癌组织VEGF和Ki-67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VEGF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Ki-67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癌组织VEGF与Ki-67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NSCLC患者中,癌组织中VEGF与Ki-67表达水平较高,且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探讨免疫组化34βE12、CK19、Ki-67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及其癌变结节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复习2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的表达.结果:在19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合并甲状腺癌的有25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20例(微小癌占18例),滤泡癌5例.34βE12、CK19在甲状腺癌结节中均表达,且多为强阳性表达,在甲状腺良性结节中均为阴性或个别弱阳性表达.Ki-67在滤泡癌中阳性表达率>50%,在乳头状癌阳性表达率<10%.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特别是微小乳头状癌关系密切.34βE12、CK19的表达在鉴别甲状腺癌与良性甲状腺组织方面具有诊断意义.Ki-67用于判断细胞的增殖活性,是许多恶性肿瘤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中P53、P21ras、Ki-67基因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与甲状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甲状腺癌中P53、P21ras、Ki-67及血管标记物CD34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45例甲状腺癌中P53和P21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2%和3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13例甲状腺癌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6.2%,明显高于无转移者的12.5%(χ2=5.77,P<0.05),其Ki-67分级指数有9例分布在Ⅱ~Ⅲ级;在复发病例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5%,明显高于未复发病例的10%(χ2=5.92,P<0.05),复发病例的Ki-67分级指数均在Ⅱ级.微血管密度计数在滤泡癌中为79.1±18.4,明显高于乳头状癌的35.4±12.1(t=2.412,P<0.05).结论P53蛋白阳性表达的甲状腺癌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及复发,P21ras及Ki-67的高表达则提示甲状腺癌可能发生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与癌组织学类型有关,而与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Polo样激酶1(Plk1)的表达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与肿瘤增殖活性的相关性,探讨Plk1在人类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7例甲状腺癌组织、20例甲状腺腺瘤和10例正常甲状腺中Plk1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Plk1在87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57%,20例腺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00%,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均未见Plk1阳性表达,甲状腺癌组织中Plk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和腺瘤组织(χ2值分别为4.320和9.414,P<0.01).Ki-67在87例甲状腺癌组织中标记指数为(8.98±10.51);20例腺瘤中偶见Ki-67的表达,标记指数为(1.07±0.34);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几乎不表达Ki-67;癌组织中Ki-67的标记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和腺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059和7.080,P=0.000).Plk1在甲状腺癌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甲状腺是否有包膜侵犯相关(P<0.05).Plk1与Ki-67的表达无相关性(r=0.242,P=1.000).结论 甲状腺癌组织中Plk1的表达明显高于腺瘤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Plk1表达可能参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ΔNp63、Ki-6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中的免疫组化表达及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病理分期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用SP法对56例膀胱移行上皮癌病理切片行ΔNp63、Ki-67和VEGF免疫组化染色,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病理分级、分期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TCCB中ΔNp63、Ki-67和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在高级别、浸润性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级别、浅表性癌组织,在复发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初发组,在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预后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ΔNp63与Ki-67、VEGF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ΔNp63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和肿瘤血管生成发挥促癌作用,联合检测ΔNp63、Ki-67和VEGF多项肿瘤标记物可以更好地判断TCCB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Ki-67、p53蛋白在青年乳腺癌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具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75例青年乳腺癌患者,将其术后组织标准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免疫组化S-P法开展标本检测,研究癌组织及周边正常组织的Ki-67、p53蛋白表达,结合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开展深入分析,明确两者间存在的关系。结果:Ki-67在青年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67、p53蛋白能够针对机体细胞凋亡发挥良好抑制作用,密切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两种蛋白指标能够为青年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临床判断提供科学参考,值得在临床诊断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Ki-67和p53表达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11例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和111例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组织中Ki-67和p5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TNBC组Ki-67的阳性表达率高于NTNBC组,Ki-67强阳性表达患者明显多于NTN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p53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患者Ki-67、p53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组织类型患者的Ki-67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53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髓样特征的癌Ki-67强阳性表达率高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及其他类型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67在TNBC中呈明显高表达,在TNBC中Ki-67表达与病理组织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细胞周期增殖指标MCM7和Ki-67蛋白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甲状腺乳头状癌40例、腺瘤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及正常甲状腺组织20例进行MCM7、Ki-67蛋白表达检测。结果 MCM7、Ki-67蛋白在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0%(40/40)、80.00%(32/40),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及正常组中的表达率( P均<0.01)。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MCM7阳性表达率高于Ki-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乳头状癌中MCM7、Ki-67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临床病理参数均无相关性( P均>0.05)。癌症组织中MCM7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0.551,P<0.05)。结论甲状腺细胞周期紊乱、细胞异常增殖状态下出现的MCM7、Ki-67蛋白高表达在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有关,两者联合检测或许可作为辅助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项参考指标。MCM7在评价甲状腺恶性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上优于Ki-67,对评价肿瘤细胞增殖状态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VEGF、p16蛋白与CDFI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0例甲状腺肿瘤组织中VEGF和p16的蛋白表达情况及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宏观血流情况.结果 VEGF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3.8%)明显高于甲状腺瘤组织(24.0%),差异有显著性(P<0.01).VEGF在甲状腺滤泡状癌和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甲状腺癌与甲状腺瘤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CDFI显示:甲状腺腺瘤与甲状腺癌的血管结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滤泡状癌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16蛋白与VEGF在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并可作为判断甲状腺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指标.CDFI在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中有明显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及Ki-67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判断甲状腺癌预后寻找新的指标.方法 将112例甲状腺癌患者按病理类型分为未分化癌与分化型癌(乳头状腺癌、滤泡状腺癌、髓样癌),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CXCR4及Ki-67在各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二者的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患者年龄及性别的关系.结果 CXCR4在各型甲状腺癌组织中均为阳性或强阳性表达,分化型癌组织中CXCR4强阳性表达率与未分化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组织中CXCR4强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癌组织中Ki-67增殖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组织中,Ki-67增殖指数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CXCR4及Ki-67在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的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甲状腺癌组织中CXCR4和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CXCR4及Ki-67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甲状腺癌患者判断预后的指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低分化癌中E-cad、P53、BcI-2蛋白表达情况与它们的病理分级、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用HE和组织化学方法对2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7例甲状腺低分化癌进行诊断,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cad、P53、BcI-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低分化癌中E-cad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3%(18/23)和23.5%(4/17),2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呈负相关),P<0.05;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7%(5/23)和76.5%(13/17),2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呈正相关),P<0.05;BcI-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4%(4/23)和70.6%(12/17),2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呈正相关),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肺转移2例,甲状腺低分化癌组肺转移8例。原发灶E-cad蛋白均为失表达。结论E-cad、P53、BcI-2蛋白表达与甲状腺癌病理分级有显著相关性,E-cad与甲状腺癌远隔脏器(肺)转移明显相关。它们可作为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的检测指标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刘秀翠 《基层医学论坛》2013,(20):2651-2652
目的观察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癌组织中Ki-67、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TNBC患者癌组织中Ki-67、p53、VEGF的表达,分析其与TNB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并以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组织68例为对照。结果 TNBC组织中Ki-67、p53、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47%(52/68)、70.58%(48/68)、45.8%(31/68),Ki-67、p53及VEGF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无显著相关性,与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P<0.01)。结论 TNBC组织中p53、Ki-67、VEGF阳性表达率均上调,其可作为TNBC重要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HBME-1、CK19、Gal-3、Ki-67在甲状腺乳头状病变中的表达状态,并探讨这几种抗体联合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自制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病变组织(甲状腺乳头状癌55例,良性病变81例)HBME-1、CK19、Gal-3、Ki-67的表达.结果 HBME-1、CK19、Gal-3、Ki-6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5%、98.2%、94.6%、100%;在甲状腺良性病变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3%、12.5%、9.9%、33%;3种抗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良性病变的阳性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HBME-1联合CK19、Gal-3检测在鉴别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良性病变时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正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11%、90.91%、93.85%、88.14%、98.59%.结论 HBME-1联合CK19、Gal-3、Ki-67所构成的免疫组化组合是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良性病变的诊断的有用标志物,尤其在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erbB-2基因蛋白、Ki-67基因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erbB-2、Ki-67在4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5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组织的表达.结果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erbB-2阳性表达率为46.67%(21/45)、Ki-67阳性表达率为42.22%(19/45);C-erbB-2、Ki-67在甲状腺乳头状增生中均呈低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8.00%(9/50)、12.00%(6/50),两组间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erbB-2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Ki-67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分化较差者Ki-67阳性表达高于分化较好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rbB-2、Ki-6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是判断其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C-erbB-2、P53和Ki-67在宫颈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erbB-2、P53和Ki-6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40例宫颈癌组织中C-erbB-2、P53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选择10例慢性宫颈炎、10例CIN作对照。结果C-erbB-2、P53和Ki-67三者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10.0%;在CIN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10.0%、30.0%;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5%、57.5%、72.5%,从慢性宫颈炎到CIN再到宫颈癌,C-erbB-2、P53和Ki-67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C-erbB-2、P53及Ki-6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随着其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升高,但I期与IIa期、G1与G2、G2与G3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G1与G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直径>4cm者高于直径≤4cm、有淋巴转移者高于无淋巴转移者(P<0.05)。结论C-erbB-2、P53和Ki-67的异常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发挥着一定作用,三者的联合检测可作为宫颈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正性调控因子的异常表达与人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并评价其在判断甲状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和病人预后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甲状腺癌、30例甲状腺腺瘤、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MCM7、CDK2及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癌组中MCM7、CDK2及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在腺瘤组、结甲组及正常组中的表达(均为P<0.01),分别为100.00%(50/50)、80.00%(40/50)、84.00%(42/50)。癌组中三者的蛋白表达两两比较,均呈正相关(均为P<0.01)。结论甲状腺癌中MCM7、CDK2及Ki-67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癌的发生相关,三者联合应用或许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和评价预后的生物学指标。在评价甲状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方面,MCM7优于Ki-67。  相似文献   

17.
高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6):54-55
目的探讨Ki-67、VEGF在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卵巢肿瘤组织90例,其中良性32例,交界性28例、恶性30例。采用SABC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Ki-67、VEGF在上述各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相关性。结果28例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中Ki-67表达阳性共12例,阳性率42.9%,明显高于卵巢良性组织中Ki-67的阳性表达率(9.4%),且明显低于卵巢恶性组织中Ki-67的阳性表达率(83-3%),三组间Ki-67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28例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共15例,阳性率53.6%。明显高于卵巢良性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21.9%),且明显低于卵巢恶性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86.7%),三组间VEGF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VEGF和Ki-67在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4523,P〈0.05)。结论VEGF和Ki-67共同参与了卵巢交界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卵巢肿瘤恶性程度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Ki-67增殖抗原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76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结合病理特点及分子分型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Ki-67的阳性表达率为81.58% (62/76),不同分子分型中,IuminalA型Ki-67阳性表达率最低,为7.69%(1/13),三阴性阳性表达率最高,为100.00%(15/15).Ki-67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x2=10.081,P=0.006)、淋巴结转移情况(x2=11.878,P=0.001)、TNM分期(x2=19.465,P<0.001)和组织学分级(x2=9.268,P=0.010)明显相关.Ki-67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r=-0.245,P=0.033)、孕激素受体(PR)(r=-0.395,P=0.001)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与p53(r=0.613,P<0.001)、CerbB-2(r=0.270,P=0.018)呈正相关.结论 Ki-67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高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相关,Ki-67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Ki-67、p53蛋白在乳腺癌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乳腺癌病理组织及12例乳腺良性病变中Ki-67、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Ki-67、p53蛋白在乳腺癌病理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77%,53.85%,在乳腺良性病变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i-67、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P<0.01)。结论联合检测Ki-67、p53蛋白的表达,对乳腺癌与良性病变的鉴别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S100P与Ki-67蛋白在肾盂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肾盂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探讨两者与肾盂尿路上皮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肾盂尿路上皮癌与46例正常肾盂黏膜组织中S100P、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S100P在肾盂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6.5%45/5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0.4%14/46)(P<0.05),同样Ki-67在肾盂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0.8%42/5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6.1%12/46)(P<0.05);S100P、Ki-67在肾盂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却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在肾盂癌组织中,S100P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100P与Ki-67过表达提示其在肾盂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联合检测两者可能有助于判断肾盂尿路上皮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