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诊STEMI行急诊PCI有无复流或慢血流患者58例,分为实验组(冠脉内推注并静脉滴注盐酸替罗非班 常规治疗)32例,对照组(常规治疗)26例.比较TIMI血流情况、MACE.[结果]实验组TIMI血流恢复及TIMI3级明显较对照组高(87.5%比46.15%,56.25%比11.5%,P<0.05);MACE发生率实验组校对照组减低(5%比16.3%,P<0.05).[结论]血小板GPⅡb/Ⅲa(替非罗班)受体拮抗剂冠脉内推注后持续静脉滴注维持,可改善TIMI血流,减少近期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中高危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PAR)和临床结果的影响,从而评价其在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入院行PCI的中高危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组(47例)和早期未应用替罗非班组(53例).早期应用组在PCI术前至少4h静脉应用替罗非班.早期未应用组术前不使用替罗非班,术后可据临床情况使用,因此它包括PCI术后即刻应用替罗非班(32例)和PCI术后未应用(21例)两个亚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索.观察两组PAR、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出血事件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与未用药相比,应用替罗非班12h后PAR明显下降(P<0.01);与早期未应用替罗非班组的两亚组相比,早期应用组术前靶血管的TIMI血流3级的获得率明显较高(83.0% vs.60.0% vs.61.5%;P=0.045);术后靶血管的TIMI血流分级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出血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可安全、有效地抑制PCI患者血小板聚集并改善PCI术前TIMI血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急性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中常规抗凝抗血小板基础上加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 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评价替罗非班对术后回复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 2007 年1 月至2009 年1 月,共110 例接受急诊直接PCI 治疗的初发急性STEMI 患者.PCI 术后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56 例)和对照组(54例),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造影情况、介入治疗结果以及术后两组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两组间一般情况、基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分布情况以及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成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术后IRA 的TIMI 3 级血流获得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替罗非班组的校正TIMI 计帧数(CTFC)明显低于对照组[(30.24 ±8.32) 帧vs.(37.72 ±17.68)帧,P <0.05],而TIMI 心肌灌注(TMPG)分级获得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2% vs.77.8%,P <0.05),90 min ST 段抬高总回落百分比(smSTR%)快于对照组[(73 ±15)% vs.(61 ±2)%,P <0.05],术后替罗非班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51.30 ±6.63)% vs.(48.02 ±9.98)%,P <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结论 急性STEMI 患者急诊PCI 治疗中早期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灌注,常规剂量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术中出现无复流时,冠脉内推注血小板GP 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和硝普钠的疗效.方法 替罗非班组为2009年2月至2012年10月STEMI患者行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的患者54例;以同期急性STEMI患者行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入硝普钠患者(硝普钠组)52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注射药物后冠状动脉造影图像,测定PCI时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计算校正TIMI计帧数(cTFC),观察术后30 d心绞痛、主要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冠状动脉内注射药物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替罗非班组TIMI 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硝普纳组(62.96% vs 42.31%,P<0.05);替罗非班组cTFC明显少于硝普钠组[(38.6±7.2)vs(49.4±9.5),P<0.01];替罗非班组术后30 d心绞痛发生率(5.56% vs 21.15%,P<0.05)、MACE的发生率(7.41% vs 23.08%,P<0.05)低于硝普钠组,LVEF高于硝普钠组[(58.2±6.3)% vs (50.4±9.7)%,P<0.05].结论 对于急诊PCI治疗术中出现无复流,应用替罗非班优于硝普钠,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增加STEMI患者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减少术后心绞痛及MACE的发生率,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金兴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049-3050
目的:分析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入院STEMI患者96例,分为试验组(盐酸替罗非班+PCI)54例和对照组(直接PCI)42例,收集所有病例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结果:试验组于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使PCI前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提高,试验组达1级血流者比例高于对照组(37%比9.5%,P〈0.05),对照组完全闭塞者比例明显高于试验组(38.1%比7.4%,P〈0.01)。结论: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可改善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欣维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成功患者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和对照组.以酶联免疫法检测每组患者PCI术前.术后1、6、24、48 h血清cTnI的水平.结果:术后应用替罗非班组较对照组TIMI血流明显改善(P<0.05),且血清cTnI迅速回落(P<0.01).结论:替罗非班可以迅速改善PCI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减轻心肌损伤,降低术后血清CTnI水平.  相似文献   

7.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盐酸替罗非班在8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的应用。46例患者术中、术后使用替罗非班,术后24h及30dMACE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以往只用PCI的患者,并且提高了梗死相关血管(IRA)心肌灌注血流(TIMI),但使用替罗非班组的患者出血事件稍多。总之盐酸替罗非班应用于急诊PCI术治疗急性STEMI患者效果良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直接介入术早期应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入选确诊STEMI行PCI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组(予替罗非班25μg/kg的负荷剂量静脉推注)、常规剂量组(予替罗非班10μg/kg的负荷剂量静脉推注)及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术前、术后罪犯血管的TIMI分级血流及心功能[术后住院期间及术后30d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利钠肽(BNP)]。对术后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进行安全性评价。对住院期间及术后30d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进行随访。结果:大剂量组、常规剂量组患者术前罪犯血管的TIMI血流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01,P=0.032),且大剂量组患者术前罪犯血管的TIMI血流分级优于常规剂量组(P=0.037)。3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及慢血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心功能显示,住院期间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LVEF、BNP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且大剂量组较常规剂量组LVEF、BNP改善更明显(P0.05);3组术后30d的LVEF、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术后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大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EMI患者早期使用替罗非班,可以改善PCI术前TIMI血流分级、早恢复PCI术后住院期间心功能及减少MACE发生率,且上游大剂量应用替罗非班改善术前TIMI血流分级及恢复PCI术后住院期间心功能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78例,年龄65~81岁,平均(71.6±8.3)岁.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36)和对照组(n=42).观察两组患者的TIMI3级血流获得情况、术后1 h ST段回落情况、左室射血分数变化以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的TIMI3级血流获得率、术后1 h内ST段回落比例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可改善患者预后,同时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0.
郭来敬  唐强  胡大一 《临床荟萃》2006,21(23):1697-1700
目的评价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国产盐酸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再灌注的影响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4年3月至2006年6月,急诊入院STEMI患者68例,分为试验组(盐酸替罗非班 PCI)37例,对照组(直接PCI)31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前、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在临床试验中用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再灌注的标准(TIMI)中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死亡、新近心肌梗死和顽固缺血状态)、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药物不良反应(出血、血小板减少)。结果试验组于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使PCI前梗死相关动脉(IRA)血流分级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PCI术后两组患者TIMI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灌注心律失常低于对照组(5.4%vs 22.6%),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5.4%vs1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LVEF高于对照组[(58.2±6.0)%vs(50.4±10.6)%,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包括大量出血和颅内出血等),出血事件发生率试验组较对照组有增多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8%vs 3.2%,P>0.05)。结论Ⅱb/Ⅲa受体抑制剂盐酸替罗非班可改善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的TIMI血流,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联合PCI是STEMI患者急诊PCI安全和有效的再灌注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