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伟偶  高敏  贺莉  陈翀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1):42-44,49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l)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AP患者,按病情轻、重分2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4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26例;选择同期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20例为研究对象。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清HMGBl水平一次,病例组人院后第1、2、3天分别检测HMGBl含量,并对患者不同时段进行APACHEⅡ评分,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HMGBl水平变化病死率的关系。结果AP患者血清HMGB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AP组血清HMGBl水平在入院后前3d均显著高于MAP组(P〈0.05),MAP组入院后第3天血清HMGBl水平低于入院后第1、2天(P≤0.01),SAP组在入院后第2天血清HMGBl水平高于第1天(P〈0.01),入院后第3天血清HMGBl水平仍维持较高水平(P〈0.05)。AP患者血清HMGBl水平与APACHEII的评分呈正相关(P〈0.01)。AP死亡者血清HMGBl水平显著高于存活者(P〈0.01)。结论AP患者血清HMGBl水平与APACHEII评分、28d病死率密切相关,其HMGBl指标对AP疾病的诊断、病情程度及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期及病情缓解后肺血栓栓塞(PE)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DNA氧化损伤情况。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彗星试验)检测35例急性PE患者(试验组)及3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PBMCsDNA损伤程度;菲罗啉比色法检测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C);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血浆丙二醛(MDA)含量;改良Hafeman直接测定法(DNTB)检测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结果试验组病情缓解后血浆TAC、GSH.PX活性均较急性期明显升高[(6.86±1.21)kU/L比(5.18±1.13)kU/L、(165.25±41.96)kU/L比(137.23±38.52)kU/L],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85±1.44),(189.92±51.32)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病情缓解后血浆MDA含量较急性期明显降低[(5.58±1.89)μmol/L比(7.26±2.25)μmol/L],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71±1.5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病情缓解后PBMCsDNA损伤程度(29.01±6.75)较急性期(42.13±8.01)明显减轻,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12±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病情缓解后及急性期PBMCsDNA损伤均与血浆TAC呈负相关(r=-0.695,P〈0.01;r=-0.536,P〈0.01)、与血浆MDA含量呈正相关(r=0.513,P〈0.01;r=0.628,P〈0.01);试验组病情缓解后及急性期血浆TAC均与MDA含量呈负相关(r=-0.534,P〈0.01;r=-0.486,P〈0.05)、与GSH.PX活性呈正相关(r=0.512,P〈0.01;r=0.497,P〈0.01)。结论PE患者急性期体内氧化/抗氧化失衡,存在氧化应激及其介导的PBMCsDNA损伤;PE患者病情缓解后,氧化应激及其介导的PBMCsDNA损伤减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抵抗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变化,及其在突发性耳聋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检测102例突发性耳聋组、35例其他疾病对照组和3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抵抗素和hs-CRP含量,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抵抗素和hs-CRP含量的变化。结果突发性耳聋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抵抗素和hs-CRP含量较其他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突发性耳聋组患者抵抗素和hs-CRP含量明显降低。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抵抗素和hs-CRP含量呈正相关(r=0.65,P〈0.01)。结论血清抵抗素和hs-CRP含量的变化与突发性耳聋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尼可刹米治疗脑血管疾病并发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将71例脑血管疾病并发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23例。治疗组肌注尼可刹米0.375g,对照组肌注胃复安0.01g,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尼可刹米肌肉注射治疗呃逆疗效好,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浆尾加压素(UⅡ)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以及药物治疗对其影响。方法 选择12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与34例健康人作对照,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浆UⅡ含量的变化。结果 各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UⅡ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有合并症组与单纯疾病组比较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血浆UⅡ含量增高(P〈0.01)。结论 血浆尾加压素Ⅱ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病情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动态研究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神经激肽A(NKA)含量变化规律,探讨NKA与小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58例患儿及20例正常新生儿血清NKA的水平,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组急性期血清NKA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9.36,P〈0.01),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组血清NKA水平与轻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85、9.76,均P〈0.01);恢复期缺氧缺血性脑病轻度组血清NKA水平已基本升至正常对照组水平,中、重度组NKA水平也升高,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轻度组(t值分别为7.56、6.25;9.25、8.63,均P〈0.01)。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急性期血清中NKA含量明显降低,病情愈重降低越明显。随着缺氧缺血性脑病症状缓解,血中NKA含量又逐渐升高;血清中NKA含量的变化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作及缓解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患者血清可溶性CIM0配体(sCIMOL)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在UC病情活动性与严重性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3例活动期UC患者、33例缓解期UC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sCD40L含量,并评价活动期UC患者病情轻重程度,规范治疗后复查血清sCIMOL含量。结果活动期UC患者血清sCIMOL含量显著高于缓解期UC患者和对照组(P〈0.01),缓解期UC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较,血清sCIMOL含量无明显升高(P〉0.05);血清sCIMOL含量与活动期UC病情活动性、病情轻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0.468,0.617,P〈0.01)。结论活动期UC患者血清sCD40L含量显著升高,其可作为病情活动性、严重性及疗效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急性期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活性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5例正常对照组、61例肺心病急性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LDH、AST、ALT、CK、CK-MB及HBDH含量,并计算CK-MB/CK及H弛H/LDH,同时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结果肺心病患者治疗前血清LDH、AST、ALT、CK、CK-MB及HBDH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后血清酶含量(P〈0.01或P〈0.001)。治疗后血清酶含量又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酶值变化与PaO2呈显著性负相关,与PaCO2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多脏器损伤是肺心病急性期血清酶变化的重要原因;伴发病是酶学变化的次要原因,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正确分析酶学变化特点对鉴别诊断及疾病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胆红素、尿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探讨血清胆红素与血尿酸的抗氧化作用,采用重氮法、酶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34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病例组)及32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胆红素、尿酸含量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BC-SOD)活力。结果显示,病例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尿酸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RBC-SOD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胆红素在高红症患者机体抗脂质过氧化反应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载脂蛋白E(ApoE)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脑血管疾病患者82例,分为两组,其中脑梗死组45例,脑出血组37例,正常对照组50例,测定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载脂蛋白E水平。结果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血清Hcy和hs-CRP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poE也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指标在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hs—CRP水平与Hcy水平呈正相关(r=0.465,P〈0.01)。结论血清Hcy和hs—CRP升高与脑血管病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60例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规范化治疗方案12周,治疗组加用通心络及阿托伐他汀钙。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由专人对各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疗效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学指标下降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5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可以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而且能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烧伤患者早期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变化,探讨其对早期合并心肌细胞及心功能损害的临床监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49例合并心肌细胞损害患者(损害组)和50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血清h-FABP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一步法,血清NT-proBNP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法,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和h-FABP的水平变化及两者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烧伤患者治疗前血清h-FABP阳性率(80.3%)明显高于NT-proBNP (50.8%)(P〈0.01)。损害组患者治疗前血清NT-proBNP和h-FAB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ECG)及心功能检测也无异常表现。血清NT-proBNP与h-FABP呈显著正相关(r=0.629,P〈0.01),相关性良好。结论:联合检测血清NT-proBNP和h-FABP水平,可早期诊断烧伤患者合并心肌细胞及心功能损害,也可用于临床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解痉通络活血药物治疗高血压病患者血清溶栓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76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和治疗组2两组,每组38例.治疗组单纯给予常规两医治疗,治疗组1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解痉通络活血药物治疗2个月,于治疗前后对阿组血清P-选择素(Ps)、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分别进行检测,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治疗组1治疗前血清Ps、PAI和vW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斑清tP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治疗前血清Ps、PAI和vW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清Ps、PAI和vWF水平虽有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血清tP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清tPA水平水平虽有提高,但仍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解痉通络活血药物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溶栓功能紊乱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降尿酸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的影响。方法从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降尿酸治疗。结果经统计和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尿酸水平下降为(343±152)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6±16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的复发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各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过程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积极进行降尿酸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复发的出现,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晚发母乳性黄疸患者血清中总胆汁酸( TBA)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晚发母乳性黄疸患儿为观察组,并随机抽取8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测量并比较两组的血清TBA、血清总胆红素( TB)、谷丙转氨酶( ALT)、γ-谷氨酰转肽酶( GGT)、碱性磷酸酶( ALT)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中TBA、TB、GGT、AL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931、24.591、29.224、13.768,均P<0.01),两组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239,P>0.05)。晚发母乳性黄疸患儿治疗后TBA、T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7.814、26.382,均P<0.01)。结论 晚发母乳性黄疸患儿因胆汁有不同程度的淤积导致血清TBA水平升高,临床诊断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克林霉素联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影响。方法将92例CPI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予克林霉素盐酸盐注射液、妇科千金胶囊治疗;对照组予青霉素钠、甲硝唑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CRP的变化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83%,高于对照组73.9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血清CRP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为4.35%,低于对照组19.57%(P0.05)。结论克林霉素联合妇科千金胶囊可以提高对CPID的疗效,有效抑制炎症反应,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耳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COPD并呼吸衰竭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使用NPPV和未使用NPPV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及临床症状。结果采用NPPV治疗1d后患者pH值升高(P〈0.05),PaO2明显升高(P〈0.01),PaCO2明显降低(P〈0.01),未采用NPPV治疗1d后PaO2升高(P〈0.05),但pH值仍无显著改善(P〉0.05),同时,NPPV治疗组患者心脑并发症和死亡比例明显低于非NPPV组(P〈0.01)。结论NPPV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在早期可纠正缺氧和CO2潴留,减少心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单纯采取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前后血脂改善情况,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C、HDL—C均较治疗前出现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前三项出现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为85.00%,对照组为61.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肝肾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4例轻微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对照组3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刘荣启 《现代保健》2014,(28):111-114
目的:观察并分析丹参酮ⅡA璜酸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院诊治的62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完全随机法1:1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璜酸钠注射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改善,自由基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SOD活性均明显升高,MDA与LPO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SOD活性(5.96±0.13)U/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5±0.11)U/mL,MDA水平(8.36±0.93)mmol/mL与LPO水平(10.57±2.16)mmol/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54±0.52)mmol/mL和(13.25±2.61)mmol/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时,两组NIHSS、NDS评分均明显降低,ADL、BI评分均明显升高,且同期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与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璜酸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8月收治的134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血脂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07,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血脂指标TC、TG、HDL-C和LDL-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的疗效理想,血脂改善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