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湘语族群乡村汉族成人的体型特点.方法: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方法对湖南省双峰县乡村汉族成人410例(男196例,女214例)进行了体型研究.结果:湘语族群乡村汉族男性平均体型值为3.8-5.0-2.7,属偏内胚层的中胚层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1-4.5-1.9,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乡村汉族男性、女性内、中因子值均在40~岁组达到最大,外因子值在20~岁组最大.在13种体型中,男性出现率较高的体型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均衡的中胚层体型、偏中胚层的外胚层体型;女性出现率较高的体型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湘语族群乡村汉族男性与广西汉族、云南汉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蒙古族等族群体型最为接近,与壮族、仡佬族体型相距较远.女性与云南汉族、内蒙古汉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等族群体型最为接近,与壮族、仡佬族体型相距较远.结论:湘语族群乡村成人具有我国北方族群体型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地区汉族成人体型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汉族成年人体型。方法:运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内蒙古汉族的体型进行研究。结果:男性平均体型值为3.6-4.8-2.1,属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6-4.3-1.6,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30岁以前男性体型以均衡的中胚层体型为主。30岁以后转变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且随年龄增长变化不大。女性随年龄增长内中因子值增加,外因子值下降,体型愈来愈偏内胚层体型。结论:各年龄段的男女平均体型均有显著性差异。与国内其他5个少数民族的资料相比。除回族差异显著外,其余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山西城市汉族体型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山西城市汉族体型特点.方法 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山西城市汉族成人20~71岁共303例(男150例,女153例)进行了体型研究.结果 山西城市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9-5.8-1.8,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城市女性平均体型值为6.0-6.0-1.2,属于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在13种体型中,男女出现率最高的体型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与男性体型分布相比较,女性体型分布相对集中.城市男性内因子值在40~49岁组达到最大,中因子值在30~39岁组达到最大,外因子值在20~29岁组最大.随年龄增长,城市女性内因子值、中因子值逐渐增大,均在60岁以上组达到最大,外因子值在20~29岁组最大.山西城市汉族男性与乌孜别克族、鄂温克族、加拿大人、因纽特人体型最为接近,与壮族、仡佬族、侗族、怒族体型相距最远.山西城市汉族女性与乌孜别克族、鄂温克族、蒙古族、因纽特人最为接近,与壮族、仡佬族体型距离最远.结论 山西汉族具有我国北方族群体型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汉族闽东语族群乡村成人的体型特征。方法: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汉族闽东语族群乡村成人382例(男188例,女194例)进行了体型研究。结果:闽东语族群乡村男性平均体型值为5.4-4.5-1.9,乡村女性平均体型值为6.2-4.0-1.7,均属于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在13种体型中,男女出现率最高的体型均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随年龄增长,乡村男性与女性内因子值、中因子值逐渐增大;外因子值逐渐减小,体脂(%)逐渐增加,女性50~岁组体脂最为发达,40岁以后的3个年龄组平均体型接近,20~岁组身体充实度最差,40岁以后身体逐渐充实。结论:闽东语族群体型相对接近于四川汉族,而距离广西汉族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5.
海南文昌城市汉族成人Heath-Carter法体型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海南城市汉族体型特征。方法 采用Heath-Carter 人体测量体型方法,对海南文昌城市汉族成年人315例(男为150例,女为165例)进行体型评定。结果 1.海南城市汉族平均体型男性为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4.9-5.3-2.0),女性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5.5-4.6-1.9)。2.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内因子值、中因子值显著增长,外因子值下降,尤以30岁前后这种变化最突出。女性体型30~39岁时较20~29岁身体的充实度有所提高,40~49岁以后则更加结实、丰满。3.男女间体型除20~29、30~39岁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外,40~49岁以后男女体型差异不显著。4.与其他城市族群比较,海南城市汉族男女平均体型点与山东汉族最接近(男性SAD=0.60,女性SAD=0.40)。结论 海南城市汉族体型接近于中国北方族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国境内汉语方言族群中甘肃、河北、河南、辽宁和陕西5省汉族成人的体型特征及不同汉语方言区汉族成人的体型差异。方法按照人体测量方法,测量来自甘肃、河北、河南、辽宁和陕西5省共计6201名(男3075名,女3126名)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小腿围等10项指标,并应用Heath-Carter体型评价法进行体型判定。结果甘肃省、河北省男性体型以偏内胚层的中胚层型为主,河南省、陕西省男性的体型以偏中胚层的内胚层型为主,辽宁省男性以内胚层-中胚层均衡型为主;5省汉族女性的体型均以偏中胚层的内胚层型为主。结论北方汉语方言族群汉族成人具有北亚类型族群的体质特征,北方汉语方言区的3个次方言区的汉族群体已呈现出一定的体型差异,但不同区域的汉族群体仍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7.
#br# 中国北方汉语族群汉族成人的体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我国境内汉语方言族群中甘肃、河北、河南、辽宁和陕西5省汉族成人的体型特征及不同汉语方言区汉族成人的体型差异。方法 按照人体测量方法,测量来自甘肃、河北、河南、辽宁和陕西5省共计6201名(男3075名,女3126名)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小腿围等10项指标,并应用Heath-Carter体型评价法进行体型判定。 结果 甘肃省、河北省男性体型以偏内胚层的中胚层型为主,河南省、陕西省男性的体型以偏中胚层的内胚层型为主,辽宁省男性以内胚层 中胚层均衡型为主;5省汉族女性的体型均以偏中胚层的内胚层型为主。 结论 北方汉语方言族群汉族成人具有北亚类型族群的体质特征,北方汉语方言区的3个次方言区的汉族群体已呈现出一定的体型差异,但不同区域的汉族群体仍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裕固族青少年体型的发育特征及其规律. 方法应用Heath-Carter法,对甘肃省肃南县青少年989人(男性512,女性477)进行体型评价. 结果裕固族青少年男性的体型为偏中胚层的外胚层体型(3.0-3.6-3.7),女性为偏外胚层的内胚层体型(3.8-2.9-3.6);男性由中间型经历偏中胚层的外胚层型发展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从中间型经历偏外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偏内胚层的外胚层体型发展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型.结论 裕固族青少年男女性间体型发育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男性在7~12岁时体型与蒙占族、汉族、壮族、匈牙利人相似;在13~17岁时与藏族、壮族、汉族、达斡尔族体型相似.女性在7~9岁青少年期体型与匈牙利人体型相似;10~17岁与藏族、汉族、壮族和芬兰人的体型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湘鄂渝黔边区苗族儿童青少年体型发育特征及其规律.方法:应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1896名苗族青少年进行体型评价.结果:男性中因子值大于女性,内因子值小于女性;男性体型以中胚层为主,女性体型以中胚层和内胚层为主;随着年龄增长,男性由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均衡的中胚层体型发展为偏外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由偏内胚层的中胚层、均衡的中胚层、三胚层中间型、内胚层-中胚层均衡型发展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结论:苗族青少年男、女性的体型发育存在着差异,男性身体线性程度相对较高,外形上稍瘦削、肌肉发达;女性脂肪含量较多、线性程度较低.与其他群体比较,苗族学生肌肉发达,线性程度低.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鄂伦春族成人的体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健  温有锋  刘素伟 《解剖学报》2012,43(6):846-849
目的 了解黑龙江鄂伦春族成人的体型特点。方法 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157例(男75例,女82例)黑龙江鄂伦春族成人进行体型分析。结果 鄂伦春族男性平均体型值4.3-5.1-1.7,属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生平均体型值为6.3-5.0-0.9,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鄂伦春族男、女性体型分布集中,主要在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内胚层 中胚层均衡体型、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男性较女性外因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国蒙古人种北亚类型、南亚类型、东亚类型的体型特点以及它们之间体型的主要差异.方法 采用Heath-Carter法,对中国蒙古人种29个族群中南亚、北亚、东亚类型的体型特点进行比较,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南亚类型、北亚类型的体型差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 中国北亚类型男性族群主要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南亚类型男性族群主要为中胚层体型,东亚类型男性族群体型彼此差异较大.中国北亚类型女性族群主要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南亚类型女性族群主要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东亚类型女性族群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东亚类型族群型比较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而与南亚类型族群体型差距较大.主成分分析显示,中国南亚类型男性族群与北亚类型男性族群体型差异主要区别在外因子值的大小,其次是内因子值的差异.中国南亚类型女性族群与北亚类型女性族群体型的主要区别在内因子值的大小.结论 北亚类型族群内因子值大于南亚类型族群,外因子值小于南亚类型族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湖南农村侗族成人的体型特征。 方法 采用Heath-Carter体型测量法,对749名(男性304人,女性445人)湖南农村侗族成人的体型进行评价。 结果 侗族男性平均体型为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4.83-4.95-1.80),女性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6.09-4.68-1.37)。随年龄增长,男性内因子值逐渐下降,女性内因子值和男、女性中因子值均先上升后下降;外因子值男、女性均先下降后上升。各年龄组男性内因子值明显低于女性,多个年龄组男性的中、外因子值明显高于女性;与其他族群比较,湖南侗族内因子值大、中因子值较小,外因子值处于中等水平。 结论 湖南侗族成人皮下脂肪厚,骨骼、肌肉不发达,线性度处于中等水平,其体型与江苏汉族、福建汉族和辽宁汉族接近。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中国在综合评价人体体型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资料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于特定职业群体的研究资料尚未见报道。目的:了解山东东营地区汉族脑力劳动者体型特征、体型三因子的变化趋势及其性别、年龄差异。方法:应用Heath-Carter体型评价法对525名东营市汉族脑力劳动者人员(男264名,女261名)体型指标进行测量。按性别、年龄进行了分组和体型计算,对不同组别体型特征进行比较,应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不同组别的体型均值和体型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山东东营地区汉族男性脑力劳动者体型三因子值分别为5.3-4.3-1.7,身高体质量比为41.25,体脂率为20.41%;女性脑力劳动者体型三因子值分别为6.4-3.7-1.1,身高体质量比为40.12,体脂率为28.75%。两性总体相比,在外因子、HWR方面两性之间无差别(P0.05);男性中因子值均高于女性,女性内因子值均高于男性(P0.01)。男性在中因子方面占优势,表现为骨骼、肌肉的发达及体格的健壮;女性在内因子方面占优胜,表现为身体的比较丰满,皮下脂肪较厚和体脂率高。提示东营地区男性脑力劳动者体型类型偏中胚层,女性偏内胚层。体型类型及体型三因子存在性别及年龄差异。该地区汉族脑力劳动者的内因子值明显较高。  相似文献   

14.
易灿  李咏兰  于会新 《解剖学报》2022,53(2):254-260
目的 探讨中国壮侗语族族群成人的体型特征.方法 采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壮侗语族15个族群9965(男性4312,女性5653)例进行体型研究.结果 壮侗语族族群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1-5.2-1.9,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5-4.9-1.3,属于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除内因子和S...  相似文献   

15.
湘语族群汉族城市成人的体型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湖南城市汉族的体型特点。 方法 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方法,对湖南省双峰县城市汉族成人320例(男157例,女163例)进行了体型研究。结果 湘语族群城市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3-5.1-1.7,属偏内胚层的中胚层型;城市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4-4.7-1.4,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城市男性内、中因子值在40~49岁组达到最大,外因子值在20~29岁组最大。随年龄增长,城市女性内、中因子值逐渐增大,均在60岁以上组达到最大,外因子值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诺族、木雅人、尔苏人、八甲人与空格人的体型特征。 方法 按照人类学规定的标准,在云南省与四川省调查了基诺族(n=600)、木雅人(n=157)、尔苏人(n=120)、八甲人(n=158)与空格人(n=71)的12项体质人类学指标。 结果 木雅人与尔苏人的身高、体重均比八甲人、空格人、基诺族高。根据身体质量指数(BMI)均值,八甲人与基诺族男性体重超重,尔苏人、空格人、木雅人男性体重正常。木雅人、尔苏人、八甲人与基诺族女性体重超重,空格人女性体重正常。木雅人、尔苏人、八甲人、空格人、基诺族男性均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木雅人、尔苏人、基诺族女性为内胚层 中胚层均衡体型,而八甲人女性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空格人女性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 结论 5个族群男性与女性的外因子值均较小,身体线性度不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辽宁农村汉族成人的体型特点.方法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978名(男488名,女490名)辽宁农村汉族成人进行体型分析.结果探讨辽宁农村汉族成人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5-4.7-1.4,属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6.0-4.3-0.9,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辽宁农村汉族成人体型的性别差异:女性的内因子值占优势,而中、外因子值男性大于女性,男性较女性外因子高、内因子低,因此男性的身体相对瘦高,身材相对修长,女性的皮下脂肪更发达,体态丰满.辽宁农村汉族成人体型与其他群体的比较:辽宁农村汉族男性体型与鄂温克族、回族、墨西哥和美国爱斯基摩人的差异非常显著,与美国东北和中西部人群相接近,女性与回族和墨西哥人的差异非常显著,与印度和蒙古族相接近.结论辽宁农村汉族成人皮下脂肪较厚,骨骼、肌肉系统较发达,身体线性度中等.女性皮下脂肪发达,体态丰满.男性骨骼和肌肉发育良好,体型稍显修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内蒙古兴安盟农村汉族成人的体型特点.方法:采用Heath-Carter法对内蒙古兴安盟农村汉族进行体型分析.结果:内蒙古兴安盟汉族农村男性平均体型值为3.9-5.1-2.0,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农村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9-5.4-1.3,属于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随年龄增长,农村男、女总体上均呈现出内因子和中因子值上升后变化不大,外因子下降后变化不大的趋势.结论:内蒙古兴安盟汉族农村成人体型性别间存在差异;与国内其他族群相比,内蒙古兴安盟地区农村汉族的体型与山东汉族、鄂温克族最接近,其次是内蒙通辽蒙古族及巴盟汉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辽宁汉族成人的体型特征.方法:应用Heath-Carter法对1497名(男745名,女752名)辽宁汉族成人进行体型特征分析.结果:辽宁汉族成人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6-4.5-1.5,属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6.2-3.9-1.3,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辽宁汉族成人体型的性别差异表现为女...  相似文献   

20.
山东城市汉族体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山东城市汉族体型.方法: 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山东省寿光市城市汉族20~80岁成人306人(男150人,女156人)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 山东汉族城市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5-5 5-1.6,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城市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7-4 8-1.6,属于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