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究莪术油注射液通过上调bax基因下调bcl-2基因诱导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凋亡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莪术油注射液处理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MTT法检测不同时间段HEC-1-B细胞的凋亡率,Real Time RT-PCR检测不同浓度处理后bax基因和bcl-2基因转录的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莪术油注射液浓度增高和时间的延长,HEC-1-B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浓度的增高bax基因mRNA表达水平逐渐增高,bcl-2基因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结论:莪术油注射液通过上调bax基因,下调bcl-2基因促进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凋亡,剂量越大,时间越长,促凋亡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aspase-3对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选择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分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予不同浓度(10-10、10-9、10-8、10-7、10-6mol/L)的地塞米松,阴性对照组为有细胞无药物的培养液,空白对照组中是无细胞无药物的培养液,处理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后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凋亡过程中Caspase-3表达的变化.结果:在凋亡过程中,Caspase-3的表达随地塞米松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与地塞米松的处理浓度似乎无关(P>0.05).结论:地塞米松体外能诱导HEC-1B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3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姜黄素诱导人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EC-1-B细胞随机分5组,对照组、姜黄素I、姜黄素II、姜黄素III、姜黄素IV。分别给与不同浓度的姜黄素(0,10,20,40,80)μmol/L处理HEC-1-B继续培养48h、72h。MTT法检测姜黄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姜黄素对(HEC-1-B)细胞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随姜黄素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上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cl-2蛋白表达下降,Bax蛋白表达升高,Bax/Bcl-2比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对(HEC-1-B)细胞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其凋亡,其机制与下调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芦荟大黄素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凋亡及机制的研究。方法应用芦荟大黄素(0、20、40、80μmol/L)处理HEC-1-B细胞后,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aspase-3、Bax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芦荟大黄素明显抑制HEC-1-B细胞增殖,能够诱导HEC-1-B凋亡,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芦荟大黄素能明显抑制HEC-1-B生长,促进HEC-1-B凋亡,这可能与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降低相关。  相似文献   

5.
紫杉醇诱导人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泉  辛晓燕  刘玉  王德堂  郭会玲 《医学争鸣》2006,27(17):1620-1623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凋亡的诱导作用. 方法:体外培养的HEC-1-B细胞,用终浓度2, 4, 8,16,20 nmol/L的紫杉醇作用48 h后,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caspase-3及其抑制剂紫杉醇在诱导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结果:共聚焦检测活细胞内钙离子的动态变化与Caspase-3半胱氨酸蛋白酶中细胞凋亡,使HEC-1-B细胞在活化过程中起了关键性的因素. 结论:HEC-1-B对紫杉醇具有药物敏感性,紫杉醇对HEC-1-B细胞的杀伤作用,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莪术油注射液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与SP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莪术油注射液对人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的抑制作用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状况。结果:经过检测和分析,当莪术油注射液的浓度提高时,其对HEC-1-B的抑制率提高,抑制效果增强,PCNA的阳性表达率降低,组间的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莪术油注射液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而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同时还能有效减弱PCNA的阳性表达,抑制癌症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学慧  代丽丽  董玫  张霞  谢磊  张红真 《重庆医学》2013,42(15):1731-1733
目的探讨二萜类化合物kayadiol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增殖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kayadiol对子宫内膜癌HEC-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DNA断裂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kayadiol诱导子宫内膜癌HEC-1细胞凋亡。结果 kayadiol对HEC-1细胞增殖显示较强的抑制活性,呈量效关系;其中以10μmol/L的kayadiol处理HEC-1细胞后,发现凋亡率变化与时间呈依赖关系,HEC-1细胞内的Bax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上调。结论 Kayadiol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HEC-1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8.
甘泉  辛晓燕  刘玉  王德堂  郭会玲 《医学争鸣》2007,28(16):1474-1477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腺癌细胞(HEC-1-B)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方法:体外培养HEC-1-B细胞,用浓度2, 4, 8, 16, 20 nmol/L的紫杉醇作用细胞12 h,24 h,48 h后,提取细胞DNA片段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消化HEC-1-B细胞并经碘化丙锭(PI)染色后,流式细胞仪(FCM)对细胞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电子显微镜对紫杉醇作用后的HEC-1-B细胞进行形态学分析. 结果:体外培养的HEC-1-B细胞经不同浓度的紫杉醇处理后,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于8 nmol/L紫杉醇作用48 h后可观察到细胞凋亡特异的DNA梯状电泳;流式细胞仪分析证实,细胞凋亡率达19.7%;且电镜下可观察到典型的凋亡早期形态学改变. 结论:人子宫内膜腺癌细胞(HEC-1-B)细胞对紫杉醇具有药物敏感性,紫杉醇对HEC-1-B细胞的杀伤作用,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姜黄素诱导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凋亡的效果及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将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姜黄素处理,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比较两组细胞表达CD1、CE、P53、P16、Fas、Caspase3、E-cad的HSCORE得分情况;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处理HEC-1-B,比较24h、48h和72h的细胞毒作用。结果观察组CD1、CE、P16、Caspase3、E-cad的HSCORE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增高和时间的延长,HEC-1-B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高(P0.05)。结论姜黄素可以提高CD1、CE、P16、Caspase3、E-cad等五项免疫组化指标,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具有肯定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对HepG2肝癌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存活素(Survivin)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体积分数0.005、0.010、0.015、0.020的康莱特体外培养HepG2细胞。采用MTT法检测HepG2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凋亡情况以及Caspase-3和Survivin表达的变化。结果康莱特能明显抑制HepG2肝癌细胞生长,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康莱特组中Caspase-3、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康莱特可抑制HepG2肝癌细胞增殖,并可通过提高Caspase-3蛋白表达和降低Survivin蛋白表达诱导HepG2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A 76-year-old woman was diagnosed as having left lilac deep vein thrombosis due to a hereditary deficiency of protein S, seventeen members of her family were studied with the measurements of total protein S (TPS), free protein S (FPS), protein C (PC) and anti-thrombin-Ⅲ(AT-Ⅲ).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vel of FPS of thepatient was only 7%, while that of TPS 137.1%. Her secondson had a low FPS level (13.4%) too, and his TPS level was 48.1%. PC and AT-Ⅲwere all normal It was thus the first case of hereditary PS dificiency reported in China.  相似文献   

12.
Akt的PH结构域与其调节区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季少平  沈岚  王吉村  刘新平  药立波 《医学争鸣》2002,23(22):2027-2031
目的 从人T细胞中克隆Akt的PH结构域及其调节区基因并进行6-his和GST融合表达,研究二者的体外结合情况,为进一步研究Akt的调节区在其分子激活中的作用打下基础。方法 以RT-PCR的方法从人T细胞中扩增目的基因片段,测序证明序列正确,再将正确的目的基因片段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RSET-A和pGEX-4T-1中,以IPTG诱导,获得Akt的PH结构域及其调节区与6-his和GST的融合表达。表达的PH结构域融合蛋白经谷胱甘肽耦联的琼脂糖珠纯化,以pull-down法检测该PH结构域与6-his调节区的结合。结果 Akt的PH结构域和调节区基因序列完全正确。得到与GST和6-his的融合表达,表达产物有较高可溶性。结论 SDS-PAGE检测到PH结构域可在体外与调节区特异地结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和小鼠纤维介素蛋白(mfgl2)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在仓鼠卵巢(CHO)细胞中表达,为mfgl2的RNA干扰体外研究提供简便的判断手段。方法:用PCR从mfgl2cDNA文库中扩增出mfgl2cDNA片段,插入到GFP表达载体pEGFP—N2中GFP基因序列的上游,构建成GFP—mfgl2融合基因表达载体pEGFP—mfgl2,将该载体转染到CHO细胞后24—48h,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并摄片。结果:扩增出长约1.3kb的基因片段,经双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无误;重组载体转染CHO细胞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GFP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pEGFP.mfgl2融合基因表达载体;重组载体可在CHO细胞中表达出GFP—mfgl2融合蛋白,为下一步进行mfgl2RNA干扰研究提供了简便的判断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提取、分离、纯化鼠尾胶原蛋白的方法。方法通过对鼠尾进行剥离获得鼠尾腱,用Tris-HCl缓冲液、胃蛋白酶处理获得鼠尾胶原蛋白原液、反复使用氯化钠溶液进行分级盐析、醋酸溶液复溶进行鼠尾胶原蛋白的纯化。超纯水透析除去无机盐类获得纯化的鼠尾胶原蛋白。通过SDS-PAGE蛋白质电泳、氨基酸含量分析等技术手段鉴定。结果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的鼠尾胶原蛋白,纯度达到电泳纯。与国外进口的商业化鼠尾胶原蛋白产品相比无差异。研究了提取、分离、纯化参数对得率、纯度的影响,建立了最优的鼠尾胶原蛋白提取条件,胃蛋白酶用量:1∶500,酶解时间:72 h,盐析浓度:2 mol/L,提取所用酸溶液:0.05mol/L醋酸溶液。结论为鼠尾胶原蛋白的扩大化生产提供了合适的工艺参数,为大量获得鼠尾胶原蛋白并进行更深层次的功效方面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p16和Rb蛋白在骨肉瘤中的存在情况,以探讨骨肉瘤中p16和Rb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32例骨肉瘤手术标本使用抗p16和Rb蛋白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p16和Rb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37.5%(12/32)和56.3%(18/32);在12例Rb蛋白阳性或强阳性表达的骨肉瘤中,p16蛋白表达缺失或弱阳性表达8例(67%);相反,在10例Rb蛋白阴性或弱阳性表达中,  相似文献   

16.
Survivin、Her-2、P16和PTEN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Survivin、Her2、P16和PTEN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以上4种蛋白的表达。结果4种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在正常膀胱黏膜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为P<0.01)。不同临床分期间Her2和PTEN表达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级间Survivin、Her2和PTEN表达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Her2和Survivin蛋白表达间存在正相关(r=0.821,P<0.05)。结论Her2和Survivin的高表达是膀胱癌预后不良的指征;P16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标记物;PTEN则可作为膀胱癌预后不良的独立性指标。  相似文献   

17.
肺癌组织中Fhit蛋白和PCNA蛋白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葛云洁  吴淳  纪霞 《中国医刊》2003,38(8):30-32
目的 探讨肺癌组织中Fhit蛋白和PCNA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6 2例肺癌组织中Fhit蛋白和PCNA蛋白表达。结果 肺癌组织中Fhit蛋白和PCNA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5 3.2 %和6 4 .5 % ,PCNA蛋白表达阳性肺癌Fhit蛋白阳性率明显低于PCNA蛋白表达阴性肺癌 (P <0 .0 1)。Fhit蛋白和PCNA蛋白在肺癌中表达与肺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3年生存期均密切相关 ,PCNA蛋白与肺癌病理类型亦有关。结论 Fhit蛋白和PC NA蛋白异常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二者相互抑制 ,呈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直链淀粉树脂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重组麦芽糖结合蛋白-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recombinantmaltose-binding protein-neutrophil-activating protein,rMBP-NAP)。用于支气管哮喘模型小鼠进行免疫调节实验。方法:IPTG诱导基因工程菌E.coli TB1(pMAL-c2X-nap)表达rMBP-NAP,离心收获细胞,过柱缓冲液重悬菌体并超声破碎,再次离心取上清和沉淀,SDS-PAGE分析rMBP-NAP可溶性;直链淀粉树脂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rMBP-NAP;SDS-PAGE凝胶扫描分析纯化后rMBP-NAP纯度;蛋白定量试剂盒测定rMBP-NAP浓度。结果:IPTG诱导工程菌表达的rMBP-NAP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于超声上清中,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7 kD,与预期结果一致;亲和层析法纯化rMBP-NAP纯度可达96.5%,浓度可达0.625 g/L。结论:用直链淀粉树脂亲和层析法,可纯化得到高纯度、高浓度的融合蛋白rMBP-NAP。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树舌多糖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寻找特异蛋白。方法将各组小鼠的眼血清蛋白、匀浆蛋白、膜糖蛋白分别做PAGE电泳,分析其蛋白组分的变化。结果树舌多糖作用后血清蛋白、匀浆蛋白、膜糖蛋白的蛋白组分都有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AIB1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凋亡调节蛋白P53、Bcl-2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4例正常卵巢、24例卵巢良性肿瘤、18例卵巢交界性肿瘤及69例上皮性卵巢癌中AIB1、P53、Bcl-2蛋白的表达,同时测定卵巢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状态,分析AIB1的表达与P53蛋白、Bcl-2蛋白、ER、PR的表达间有无相关性。结果1AIB1在正常卵巢、卵巢良性肿瘤、卵巢交界性肿瘤、上皮性卵巢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25.00%、38.89%、65.22%,卵巢癌中AIB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其他卵巢组织(P<0.05)。AIB1蛋白在卵巢癌中过表达的发生率为36.23%,低分化、临床晚期、淋巴结受累的病例较之中、高分化、临床早期、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AIB1蛋白的过表达发生率升高(P<0.05)。2相关性分析显示AIB1蛋白与P53、Bcl-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42,P=0.004;r=0.311,P=0.009),与ER、PR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上皮性卵巢癌中,AIB1蛋白的表达率明显升高,与卵巢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AIB1蛋白可能通过非激素依赖途径影响了凋亡调节蛋白如P53、Bcl-2的表达,从而参与了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