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工科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与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为实际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559名工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自我概念的各正向因子与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现出显著负相关(-0.445~-0.136,P<0.01),与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0.119~0.432,P<0.01);负向因子自我批评则与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0.134~0.215.P<0.01).(2)高、低自我概念组在各种应对方式上差异显著(P<0.01).(3)自我概念各因子对各种应对方式有直接的预测作用.结论 工科大学生应对方式与自我概念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 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21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③结果 男生在自责、幻想、合理化、退避4个方面得分上显著高于女生(P<0.001),男生在解决问题、求助2个方面得分上显著低于女生(P<0.01;P<0.05);独生与非独生在退避、自责、合理化上存在差异(P<0.01;P<0.01;P<0.05);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④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越积极,学生更容易采取成熟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与五态人格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中医五态人格测验量表对214名某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取得数据后使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应对方式比较积极成熟且与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有关;应对方式与五态人格各维度具有相关性,太阳人格与解决问题呈正相关(P0.05);少阳人格与求助和解决问题呈正相关(P0.05);阴阳平和人格与解决问题呈正相关(P0.05),与自责呈负相关(P0.05);太阴人格与解决问题、求助呈负相关(P0.05),与合理化、退避、幻想和自责呈正相关(P0.05);少阴人格与合理化、退避、自责和解决问题呈正相关(P0.05)。结论:大学生应对方式比较积极成熟,且与性别、是否独生及中医五态人格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及应对方式问卷对9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女生的心理求助总分及预期、接纳因子得分高于男生(P<0.05),男生和女生的需要和信任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学生的求助态度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工专业学生的求助态度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文史专业学生(P<0.05);其他变量求助态度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求助与心理求助态度存在正相关(P<0.05),生活事件各因子和应对方式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与心理求助态度均存在负相关(P<0.05)。受惩罚、解决问题、自责及求助等是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因素,其中解决问题、求助具有正性预测作用(P<0.05),受惩罚、自责具有负性预测作用(P<0.05)。不成熟型及混合型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与心理求助态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在性别、年级、专业方面存在差异。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具有影响,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心理求助态度间存在一定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女性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心理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因素分析,为临床治疗及心理干预提供有利支持.方法 对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402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已婚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已婚未育组154例,已婚已育组248例.调查问卷包括应付方式问卷(CSQ)、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 已婚未育组的SAS和SDS得分均高于已婚已育组(P<0.05);已婚未育组CSQ量表的求助、合理化和解决问题应付因子得分低于已婚已育组,自责、幻想和退避应付因子得分高于已婚已育组(P<0.05).已婚未育组SAS得分与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得分呈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得分呈正相关(P<0.05);已婚已育组SAS得分与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因子得分呈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因子得分呈正相关(P<0.05).已婚未育组的SDS得分与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得分呈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得分呈正相关(P<0.05);已婚已育组SDS得分与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因子得分呈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因子得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已婚未育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女性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都明显高于已婚已育组,且两组女性应对方式明显不同,对已婚未育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女性患者采取个性化方案制定和干预,可有效稳定她们情绪并提升她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幼儿教师的应付方式和个性特征,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金华城区幼儿教师104人进行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和应对方式测查.结果 ①幼儿教师对各种应对方式的使用按因子均分排序依次是解决问题(0.8115)、求助(0.503)、幻想(0.447)、合理化(0.348)、退避(0.288)、自责(0.277).②幼儿教师与一般女性之间,16PF的乐群性等10种因素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③幼儿园教师16PF中的多数因素与合理化、自责、求助、幻想、退避等应对方式因子呈不同程度、性质各异的相关(r=-0.448~0.441,P<0.05或0.01).结论 幼儿教师具有成熟的应对方式和稳定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师范类专业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和应对方式的现状,以及睡眠质量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80名师范类大学生,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大学生应对方式量表进行施测。结果:1师范类大学生睡眠质量在年级上的得分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F=8.217,P<0.001);2师范类大学生在应对方式的得分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和自责,在幻想维度上存在性别上的差异;3师范类大学生PSQI的总分同应对方式中的问题解决、求助维度上的得分存在负相关(r=-0.281、-0.224,P<0.01),与自责、幻想维度的得分呈正相关(r=0.312、0.219,P<0.01)。结论:师范类大学生睡眠质量在年级上具有差异,大四学生的睡眠时间障碍最严重。师范类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应对方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及个性特征。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量表(SSAS)、应付方式问卷(CSQ)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68名研究组和70名对照组进行测评。结果研究组SCL-90总均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应付方式中的自责、幻想和退避评分均显示高于对照组(P<0.01);EPQ的精神质、神经质、掩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精神质、神经质、掩饰倾向明显,缺乏社会支持,面对压力时多采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者自动思维及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动思维问卷、应付方式问卷对166名研究对象施以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中有自杀意念者80名为自杀意念组(研究组),86名正常大学生为无自杀意念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调查情况。结果:有自杀意念组自动思维问卷及退避、幻想、自责得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组(P0.01);求助、解决问题、合理化维度得分低于无自杀意念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自动思维与退避、幻想、自责呈正相关,与求助、合理化及解决问题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对于大学生自杀意念者,自动思维与自责是危险因素,求助是保护因素。结论:负性自动思维对于大学生自杀起到诱导作用,积极的求助及有效解决问题能力可预防自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军事飞行员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整群抽样抽取军事飞行员496名,进行自我和谐量表、应对方式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自我和谐总分和SCL-90总均分与应对方式因子中的解决问题、求助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呈显著正相关(P〈0.01);高自我和谐程度组较多地使用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的应对方式(P〈0.01),而低自我和谐程度组更多地是采取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等不成熟的应对方式(P〈0.01)。结论心理健康状况、自我和谐程度影响军事飞行员应对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的相互关系,为其心理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208例被试者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躯体化、抑郁等得分显著高于正常人;E得分较低,N得分较高,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消极应对得分高,积极应对得分低,与正常组有极显著差异.冠心病组N得分与抑郁、焦虑等显著性正相关;E得分与人际敏感、焦虑等显著性负相关.冠心病组消极应对得分与躯体化、抑郁、焦虑等呈非常显著性正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低;冠心病患者有神经质及内向型人格倾向;消极应对对冠心病的心理健康不利.要从完善人格和改善应对方式上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父母的心理状况与应付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WCSQ ),对60例脑瘫患儿父母和60名与脑瘫患儿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父母(对照组)心理状况和应付方式进行评估。结果:脑瘫患儿父母组SCL-90总分152±13.5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122±13.1,P均<0.01;脑瘫患儿父母组WCSQ中的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因子分为0.7±0.1、0.6±0.1、0.8±0.2均高于对照组0.5±0.2、0.4±0.1、0.7±0.1,P均<0.01;而WCSQ 的退避、幻想、自责因子分为0.2±0.1、0.1±0.1、0.3±0.2均低于对照组0.3±0.1、0.3±0.2、0.4±0.1,P均<0.01;脑瘫患儿父母组WCSQ的退避、幻想、自责、求助、合理化因子与SCL-90各项因子呈正相关(r=0.55~0.91,P均<0.01);WCSQ的解决问题与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呈负相关( r=-0.27、-0.26、-0.26、-0.24、-0.25,P均<0.05)。结论:脑瘫患儿父母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其多能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这可能有助于减轻心理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述情障碍和应付方式的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调查26例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研究组)述情障碍和应付方式,并与26例正常人为对照分析。结果研究组述情障碍总分(73.27±8.21)高于对照组(67.59±7.89);应付方式的解决问题得分(0.65±0.16)低于对照组(0.89±0.57),自责、幻想、逃避、合理化得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述情障碍量表Ⅰ、Ⅱ因子与应付方式问卷合理化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Ⅱ因子与应付方式问卷逃避得分呈显著正相关( P <0.05)。结论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述情障碍明显,且与应付方式的选择相关。  相似文献   

14.
马丽  姚丽  张琳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2):1157-1159
目的 探讨宁夏回族大学生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S)、自尊量表(SES)、抑郁量表(SDS)及艾森克(成人)人格问卷(EPQ)对宁夏两所高校的402名回族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回族大学生中,女生求助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贫困学生的解决问题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P<0.05),不同信仰程度的回族大学生在求助因子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决问题应对方式与自尊呈正相关,与抑郁、人格精神质维度呈负相关;自责与抑郁、神经质、精神质呈正相关,与自尊呈负相关;幻想与抑郁、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呈正相关,与自尊呈负相关;退避与神经质呈正相关;合理化与抑郁、神经质、精神质呈正相关,与自尊呈负相关.结论 宁夏回族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与性别、家庭状况、信仰程度、抑郁、焦虑、人格特征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听力障碍患者应对方式及其与社交焦虑和人际归因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关系,为患者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运用《人口学变量问卷》、《行为应对方式问卷》、《社交焦虑量表(IAS)》、《人际归因问卷》对200例听力障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 T检验、one-way方差分析、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分析及 Hierarchical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结果:(1)我国听力障碍患者行为应对方式分值从高到低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幻想、合理化、自责;社交焦虑评分高于美国;且4种人际归因倾向由高到低依次为努力、背景、能力、运气;(2)社交焦虑程度、人际归因不同的听力障碍患者其应对方式不同,且应对方式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与能力、努力及运气归因呈显著正相关;(3)社交焦虑(β=-0.358,P<0.001)的预测力最强、其次为运气(β=0.245,P<0.01)、年龄(β=0.227,P<0.01)、背景(β=0.169,P<0.05),预测听力障碍患者应对方式42.5%的变异量。结论:医疗单位应关注听力障碍患者的心理变化,采取不同措施,常给予心理疏导,正确引导其恢复自信,定期在科室开展心理知识普及和人际交往指导,引导其正确归因,进而减少社交焦虑、采取积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武警部队官兵个性特征和应对方式。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武警某机动部队315名官兵进行测查及分析。结果:①EPQ-RSC的P、N维度均极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3.858,-10.842;P均<0.01),E维度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2.553,P<0.05),L维度极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7.391,P<0.01)。男军人EPQ-RSC的L维度显著低于女军人(t=-2.069,P<0.05)。士官L维度高于义务兵(F=4.369,P<0.05)。②官兵的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极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22.289,P<0.01)。男军人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低于女军人(t=-2.069,P<0.05)。③EPQ-RSC的P、N维度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极显著负相关(r=-0.149,-0.183;P均<0.01),E维度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极显著正相关(r=0.335,P<0.01)。E维度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r=-0.130,P<0.05),N维度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极显著正相关(r=0.360,P<0.01),L维度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极显著负相关(r=-0.332,P<0.01)。结论:①该武警部队官兵在精神质、内外向和情绪稳定性方面更趋于稳定,心理健康状况较好。掩饰性维度高于全国常模,士官的掩饰性维度高于义务兵,女军人的掩饰性维度高于男军人。②官兵的人格特征各维度与应对方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武警某部医院护士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其二者相关性.方法:应用SCSQ和SSRS对武警某部医院94名护士进行测查.结果:(1)护士积极应对方式极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消极应对方式极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1).军护与本院合同制护士、军护与地方某医院正式护士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分别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院合同制护士积极应对方式显著高于地方某医院合同制护士(P<0.05),消极应对方式极显著低于地方某医院合同制护士(P<0.01).(2)军护的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均显著高于合同制护士(P<0.05),对支持的利用度和支持总分均极显著高于合同制护士(P<0.01).军护客观支持和支持总分均极显著高于女军人常模(P<0.01),对支持的利用度显著高于女军人常模(P<0.05).合同制护士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总分均极显著高于女护生(P<0.01).(3)积极应对方式与主观支持呈显著正相关(r=0.234,P<0.05),积极应对方式与对支持的利用度和支持总分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300,P<0.01;r=0.267,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SSRS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该武警机动部队医院护士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较好.积极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武警某部医院护士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EPQ-RSC和SCSQ对武警某部医院94名护士进行测查。结果:(1)P极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1),L极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2)该院护士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均极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1)。(3)EPQ的E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5);N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该武警某部医院护士人格特征整体上为关心他人、顺从、适应良好。情感稳定性维度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神经质维度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焦虑症患者防御机制与个性及应付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 探讨焦虑症患者防御机制、个性及应付方式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防御方式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及应付方式问卷对 52例焦虑症患者和 48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焦虑症组不成熟防御机制及其幻想和退缩得分 (4. 16±0. 79, 6. 06±2. 07, 5. 37±1. 68)显著增高,成熟防御及其压抑及幽默得分 (5. 04±1. 07, 5. 13±1. 75, 3. 96±1. 12)显著降低;EPQ神经质个性维度与消极应付方式得分(60. 08±10. 85, 4. 85±1. 54 )显著增高,EPQ内外向维度及积极应付方式分 ( 46. 35±12. 23, 2. 71±1. 23)显著降低。焦虑症患者的不成熟防御机制与神经质个性维度及消极应付方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焦虑症患者多使用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及消极应付方式,存在个性缺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行为抑制/激活系统与情绪调节在青少年抑郁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某中学和某高校800名学生,采用行为抑制/激活系统量表、贝克抑郁量表(BDI)、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和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F检验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贝克和流调抑郁分与行为抑制系统呈显著正相关(r=0.39,0.41,P〈0.01),抑郁与自我责难、沉思、灾难化和责难他人和理性分析呈显著正相关(r=0.19—0.50,P〈0.05—0.01),与计划、积极再评价呈显著负相关(r=-0.08~0.24,P〈0.05);(2)重度抑郁组行为抑制系统水平(15.45±2.57,P〈0.01)最高,驱力(9.60±2.99,P〈0.01)最少;使用非适应情绪调节策略最多,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最少。(3)灾难化、行为抑制系统、积极再评价、沉思、积极再关注和自我责难联合解释抑郁35%的方差变异量,其中灾难化和行为抑制系统解释比例最多,分别达到25%和4%。结论行为抑制系统、情绪调节可能是预测非临床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