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骶管药物注射加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保守疗法中效果较好的一种。通过该法对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观察,从生理解剖及发病机理方面讨论了该疗法的药物疗效和手法作用机制,并且首次将中药注射液与激素组成复方。开辟了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思路。同时阐明药物注射可解除对神经根的急性水肿炎性刺激,从牵引推拿又可促使髓核回纳和松解神经根粘连,二者配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袁志友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1):968-97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纤维蛋白黏合剂治疗骶神经根囊肿的疗效。方法对16例骶神经根囊肿患者,在高分辨CT引导下定位,行穿针经骶孔刺入神经根囊肿内,抽尽囊肿内液体。将医用生物蛋白胶(FG)的主体和催化剂溶液,同时等量注入囊腔内。结果16例骶神经根囊肿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压迫症状解除,术后随诊1个月 ̄26个月无神经损伤、无感染、无复发。术后CT复查显示囊肿内CT值增高,无脑脊液存留。MRT示囊肿消失。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囊肿内注射FG黏合剂治疗骶神经根囊肿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有效的新疗法。  相似文献   

3.
袁志友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1):968-97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纤维蛋白黏合剂治疗骶神经根囊肿的疗效。方法对16例骶神经根囊肿患者,在高分辨CT引导下定位,行穿针经骶孔刺入神经根囊肿内,抽尽囊肿内液体。将医用生物蛋白胶(FG)的主体和催化剂溶液,同时等量注入囊腔内。结果16例骶神经根囊肿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压迫症状解除,术后随诊1个月~26个月无神经损伤、无感染、无复发。术后CT复查显示囊肿内CT值增高,无脑脊液存留。MRT示囊肿消失。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囊肿内注射FG黏合剂治疗骶神经根囊肿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有效的新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应用硬膜外腔镜行腰骶神经粘连松解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127例腰及(或)下肢疼痛患者,应用硬膜外腔镜行腰骶神经粘连松解术。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VAS评分及治疗后3个月改良Macnab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术后3个月改良Macnab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硬膜外腔镜行腰骶神经粘连松解治疗腰腿痛有良好疗效,是一种可供临床选用、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马兆明   《中国医学工程》2012,(7):161-161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臭氧及药物注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于对应神经根的硬膜外腔注入臭氧及治疗药物。结果治疗患者176例,有效171例,占98%。无效5例,占2%。结论颈椎硬膜外腔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张建福教授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三步法分别为:①手法采用四指推法或壕法治疗,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络,解除痉挛,松解粘连;②药物治疗采用骶管注射方法,减轻神经根炎性水肿;③功能锻炼贯穿于治疗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症引起的腰下肢痛22例对比分析,认为此法是解除疼痛的一种有效保守疗法。而硬膜外腔的准确穿刺、保证药液注入病变部位,则是发挥疗效的关键。此法利用神经阻滞作用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和利用皮盾激素的抗炎作用促进神经根水肿消退、解除压迫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骶管阻滞是经骶管裂孔穿刺,将局麻药注入骶管腔,阻滞骶脊神经的方法,也是硬膜外腔阻滞的一种方法。适用于直肠、肛门、会阴部等手术,也是我们疼痛科治疗腰腿痛一种疗效确切,可靠的方法。特别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急性期,将有营养神经,消  相似文献   

9.
经硬膜囊侧后方入路溶盘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是引起中老年颈肩臂疼痛、麻木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最为剧烈,严重影响工作和睡眠。硬膜外腔注射消炎镇痛液可以消除神经根的炎症反应、解除水肿,迅速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注射胶原蛋白酶可以溶解突出的椎间盘,解除其对神经根的压迫,是一种简单、有效、快捷的治疗方法。我们研究了经硬膜囊侧后方入路注射药物到硬膜外腔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传统的后正中注药方法,能更好地发挥硬膜外腔注药的治疗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郭新娜 《中原医刊》1999,26(2):63-64
“骶疗”即滴管滴注疗法,也叫骶管冲击疗法。国外称之为非手术液体刀疗法。它是利用骶管的特殊结构,通过骶管将大剂量液体输入硬膜外腔后,可产生一定的液压,对粘连的神经根起到钝性分离的作用,使粘连受压的神经纤维恢复原状。另外大剂量的等渗液体输入椎管后,可使椎...  相似文献   

11.
硬膜外麻醉与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有何不同?蛛网膜下腔麻醉,系直接向脑脊液内注入小量局麻药,阻滞骶部以上直到注药部位的全部神经根,由于药物迅速接近神经,可很快出现预期的麻醉效果,而且阻滞强度完全。而硬膜外麻醉需要10倍量的局麻药才能充满硬膜外腔和浸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臂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骶管囊肿的疗效。方法本组对6例骶管囊肿患者,在C臂引导下定位,用腰穿针经骶孔进入囊肿内,注入欧乃派克照影后,抽出囊内液。结果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2年,平均1,2年,患者术后腰骶部疼痛及骶神经根症状明显缓解,MRI显示囊肿5例消失,无复发。一例无变化。结论C臂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骶管囊肿,疗效满意,微创操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在椎间盘突出症的各种治疗中,硬膜外腔注药可使药物直达病变部位,达到消肿、消炎止痛、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松解粘连、促进椎间盘回位及致痛物质排出的作用,使局部创面得到愈合,恢复神经的正常功能。腰椎电动牵引可增宽椎间隙,加上超短波理疗能矫正小关节的紊乱,解除或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使粘连松解,椎间盘纤维环内形成负压,部分髓核得以还纳,同时口服中西药能加强和巩固疗效,从而使由其引发的腰腿疼痛减轻或消失。  相似文献   

14.
骶管注射是将药物经骶管裂孔注入椎管内,起到减轻局部炎症、松解组织粘连、缓解疼痛、改善症状的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下肢酸困麻木为主要表现。骶管注射作为该病的常见非手术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见效快等特点,因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运用。但目前临床运用多为经验治疗,治疗效果与注射药物成分、剂量、穿刺方法、滴速、病变节段、间隔周期、疗程以及疾病的适应症等密切相关。由于该方法为椎管内注射,存在一定操作风险,颅内压升高、硬膜外血肿、神经损伤及猝死也屡有报道。现尚无明确的指南或者指导原则以规范临床操作,故作者查阅近五年来国内外文献,分析影响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风险因素,以期规范操作,降低风险,并为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腰腿疼痛等疼痛性疾病属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全国疼痛病患者逐年呈上升趋势,患病时间短则数月,长则达数年之久,轻者经常反复性疼痛,重者卧床不起,丧失劳动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我科自1992年起,应用"液体解剖"的原理,行"硬膜外冲击分离"和"关节腔穿刺术"(简称疼痛治疗),即在腰椎或颈椎、关节穿刺成功后,将"复方抗炎镇痛注射液"用一定的压力快速注入硬膜外腔,利用液体压力分离神经根与周围组织和髓核脱出形成的粘连,有效地解除神经根受压迫以及炎症产生的剧烈疼痛,治愈率达78.5 %,总有效率达98.47 %.现将疼痛治疗前、中、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硬膜外腔并梨状肌松解治疗椎间盘突出所致腰腿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硬膜外腔并梨状肌松解治疗椎间盘突出所致腰腿痛的效果。方法 采用醋酸确炎舒松A、维生素B1、维生素B12 复合液进行硬膜外腔及梨状肌注射 ,治疗椎间盘所致腰腿痛 945例。结果 经 3~ 5次治疗 ,优 775例 (82 % ) ,良 144例 (15 .2 % ) ,差 2 9例 (2 .8% )。结论 本法可直接作用于神经根及梨状肌的痛点 ,消除神经根水肿 ,松解粘连 ,软化疤痕 ,营养血管神经 ,改善血液循环 ,达到治愈腰腿疼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下腰部疼痛,在临床上非常多见,本文仅对其神经根的疼痛即根痛症的治疗问题提出讨论.腰骶段根痛症包括:腰椎间盘破裂症,腰椎管狭窄,腰椎侧隐窝狭窄及神经根管狭窄等.我院自1988年开始采用硬膜外阻滞治疗根痛症158例,随访112例,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观察心包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腔内注入化疗药物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心包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简便、安全,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针刀松解腰臀腿等部位痛点联合骶管滴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针刀松解腰臀腿等部位痛点或阳性反应点联合骶管滴注超容积的复合镇痛液进行治疗,运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法(M-JOA)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优81例,占46.6%;良69例,占39.6%;可23例,占13.2%;差1,占0.6%。优良率为86.2%,总有效率为99.4%。结论采用小针刀松懈相关区带内损伤的软组织联合骶管滴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既能解除软组织不正常的应力,恢复脊柱的动态平衡和力平衡,又能促进神经根水肿和炎症的消退,减轻或消除椎管内神经根受压迫和刺激,从而消除椎管内外致病因素,达到治疗目的。针刀松解联合骶管滴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得宝松硬膜外腔或骶管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得宝松1 ml、2%利多卡因5 ml、VitB120.5 mg、VitB10.1 g混合0.9%氯化钠注射液配制成20 ml,行硬膜外腔注射,3 d后改为骶管腔注射,药物除得宝松改为0.2 ml外,其他同上。如此交替注射各3次。观察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以及疼痛缓解率。结果 18例患者椎管内注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VAS平均分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注射治疗后疼痛缓解在70%以上有3例,占16.6%,疼痛缓解50%有8例占44.4%,疼痛缓解30%有5例占27.7%,总有效率为88.8%;不良反应主要是头晕及双下肢麻木,偶见恶心;无药物过敏;肌无力1例,全组病人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术后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得宝松硬膜外或骶管腔注射法治疗临床效果肯定,副作用少,是一种简便、快捷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