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调查发现,中国成年人糖尿病发生率为11.6%,约有1.139亿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及主要死因之一。目前,尚无有效措施阻止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近年来,细胞因子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关注, 现阐述糖尿病肾脏病变与脂联素、TGF-β1、ICAM-1、Ⅳ型胶原蛋白的关系,为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章江南  林勤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5):129-130
糖尿病肾病已成为糖尿病终末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日本1998年进行血液透析的30051例患者中,糖尿病肾病患者有10729例(35.7%)。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临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近年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咪达普利,可降低已有蛋白尿的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加倍的危险性。可有效减缓糖尿病肾病进展。本文对53例1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咪达普利治疗进行了对照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严重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据报道DN的发病率在1型糖尿病中DN的发病率约为40--50%,2型糖尿病中DN发生率约为20%。糖尿病肾病已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中最重要的原因。根据WHO报告,2000年全世界有1.54亿糖尿病患者,到2005年增加至3亿人左右。  相似文献   

4.
随着糖尿病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寿命明显延长,己接近一般人群的预期寿命。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DN)己成为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青少年起病的1型糖尿病,肾病是其主要死亡原因。1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与分期(1)临床表现:糖尿病肾病的发病通常在糖尿病起病10-20年之后,在1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率为20%-40%;在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单纯糖尿病、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各30例)空腹TGF-β1、TNF-α水平,30例健康献血者作正常对照.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及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TGF-β1、TNF-α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对照(P<0.05或P<0.01),且随病情进展逐渐升高;单纯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相关及回归分析显示TGF-β1、TNF-α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呈正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GF-β1、TNF-α是影响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TGF-β1、TNF-α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单纯糖尿病、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各30例)空腹TGF—β1、TNF—α水平,30例健康献血者作正常对照。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及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TGF—β1、TNF-α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对照(P〈0.05或P〈0.01),且随病情进展逐渐升高;单纯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相关及回归分析显示TGF-β1、TNF—α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呈正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GF—β1、TNF—α是影响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TGF—β1、TNF—α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微量转铁蛋白尿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红  沈文英 《浙江医学》1999,21(4):201-203
为探讨尿转铁蛋白排泄率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采用链亲和素—酶联免疫分析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63例糖尿病患者及25例正常对照者24h尿转铁蛋白、白蛋白和α_1—微球蛋白(α_1-MG)排泄率。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24h尿白蛋白、转铁蛋白及α_1-MG排泄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宰(UAER)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患者(UAER<30mg/24h)。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30~300mg/24h)及大量白蛋白尿组(UAER>300mg/24h),其中各组尿转铁蛋白高于正常的分别为41.03%、85.76%及100%,尿α_1—MG高于正常的分别为38.46%、92.31%及100%。提示尿转铁蛋白排泄率可能是较UAER更敏感的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指标,糖尿病时肾近曲小管的损害可不依赖于肾小球的损害而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8.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致炎机制及其在DN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又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Diabetic Clomemlosclerosis),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大约有30%~35%的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将发展至肾病。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如营养过剩、高糖高脂饮食、运动减少等原因,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2001年调查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24000余例住院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约为33%,其中早期肾病18.0%,临床肾病13.2%,  相似文献   

9.
付安才  孙立光  高炳环 《中外医疗》2009,28(28):147-147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慢性病变较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之一。早期肾功能损伤临床上常无症状,一般肾功能检查正常,此时病理改变大多属可逆性,如能早期诊断并能及时治疗可阻断病情向不可逆蛋白尿阶段发展,对提高患者今后的生存质量和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有重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 5 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尿α1 -微球蛋白 (α1 -MG)及每分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UAER)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 :①尿α1 -MG与每分UAER呈显著性正相关 (P <0 .0 1) ;②尿α1 -MG临床糖尿病肾病 (DN)组 ,无糖尿病肾病组及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提示 :尿α1 -MG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α1-酸性糖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34例,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76例和糖尿病肾病患者58例,留取尿液标本和静脉采血,进行血清胱抑素C、尿素氮、肌酐、葡萄糖、尿酸、微量清蛋白和尿α1-酸性糖蛋白测定。结果:糖尿病肾病组尿AAG水平、血胱抑素C水平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尿α1-酸性糖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从LAC组、MAC组、HAC组呈现依次递增趋势。结论:尿α1-酸性糖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联合检测可早期反映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  相似文献   

12.
谈糖尿病肾病的饮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发病10年以上合并肾病者约占10~53%,并随着病程的增加而增加。目前糖尿病肾病导致的肾功能衰竭已经成为终末期肾衰竭的首位病因。糖尿病肾病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疾病,1983年国外学者Mogensen提出1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分为5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分期与1型糖尿病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3.
血清几-β、TNF-α与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小云  曾祥鸿  陆佩芳 《四川医学》2003,24(10):1074-1075
目的 探讨IL 1β、TNF α在糖尿病 (DM)及糖尿病肾病 (DN)中发生、发展的作用。 方法 分别观察正常组、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中IL 1β、TNF α含量的变化。 结果 IL 1β、TNF α在DM组和DN组中明显高于正常组 (P<0 0 1或P <0 0 5 ,也有增高趋势 ) ,在DN组中TNF α明显高于DM组 (P <0 0 1) ,IL 1β也有增高趋势。 结论 IL 1β、TNF α在DM和D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糖尿病发病日益增加,而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有研究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紊乱可能参与了DN发生发展,但其作用机理尚未明确。本文观察了各期2型糖尿病肾病2-DN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与正常人的差异,旨在探讨IGF-1与DN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约30%的1型糖尿病患者和20%~60%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N。早期通过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可有效阻止病情的进展。一旦发生临床期DN,则肾功能呈持续性减退,直至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全球所有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哌唑嗪联合缬沙坦治疗抗α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的糖尿病肾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作用。方法以合成的α1和AT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技术,检测277例人血清抗α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其中糖尿病。肾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120例(A组),糖尿病肾病合并非难治性高血压111例(B组),正常对照组46例(C组),A组中抗α1和AT1受体自身均阳性者71例(A1组),抗α1和AT1受体自身均阴性者49例(A2组),A1、A2两组均给予缬沙坦、哌唑嗪、尼群地平、双氯噻嗪、阿司匹林,分别观察它们的降压疗效。结果A组α1和AT1受体阳性率(55.8%、59.2%)与B组(27.9%、35.1%)、C组(7.5%、10.0%)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哌唑嗪联合缬沙坦治疗后A1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A2组(P〈0.05),A1组临床疗效评定总有效率明显优于A2组(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通过抗α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检测,有针对性的选择降压药物哌唑嗪和缬沙坦,不但降压疗效好,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7.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红素氧化酶-1(HO-1)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在制模成功后2、4、8、12、16周取肾脏组织,以年龄匹配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糖尿病肾病大鼠石蜡切片中HIF—1α与HO-1的表达量。结果免疫组化显示HIF—1α在两组均有表达,但两组比较有差异(P〈0.01)。HO—1在对照组无明显表达,但模型组有明显表达,两组比较有差异(P〈0.01)。模型组HIF—1α和HO-1表达量均于8周时达高峰。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中HIF-1α和HO-1表达量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肾病存在HIF—1α和HO-1的表达上调,糖尿病肾脏存在缺氧状态,其缺氧状态可能与其微血管结构的改变有关,并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L-1β、TNF-α在糖尿病(DM)及糖尿病肾病(DN)中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分别观察正常组、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中IL-1β、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 IL-1β、TNF-α在DM组和DN组中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5,也有增高趋势),在DN组中TNF-α明显高于DM组(P<0.01),IL-1β也有增高趋势.结论 IL-1β、TNF-α在DM和D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患病率随着糖尿病患病人数的增加也逐年增加。调查显示,我国1型糖尿病患者的DN累积患病率为30%~40%,2型糖尿病为15%~20%。由于2型糖尿病患病人数多,其所致DN人数明显多于1型糖尿病患者。DN引发的终末期肾病已经成为威胁糖尿病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在美国约40%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是由DN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尿微量蛋白在糖尿病肾病(DN)的意义.方法用美国Beckman公司生产的Array360 system免疫发光仪测定105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蛋白含量.结果无蛋白尿组、蛋白尿组,α1-MG、β2-MG、A1b均升高(P<0.05).结论联合检测可以判断肾脏受损程度,对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