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冠心病患者组11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42例。对照组50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AMI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较SAP、UAP显著升高(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hs-CRP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滕玲  佴玉  杨成 《临床医学》2006,26(2):17-19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浓度的改变及其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NEF)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把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11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临床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4例);对照组为非冠心病患者22例。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浆B型钠尿肽(BNP)浓度,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功能。比较不同组BNP浓度的差异以及各组BNP水平与LVEF的相关性,并观察AMI组心血管事件发生者与未发生者血浆BNP浓度的差异。结果 AMI组BNP水平明显高于UAP、SAP和对照组(P<0.01),UAP组BN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SAP和对照组BN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AMI组和UAP组LVEF与血浆BNP水平均呈明显负相关,AMI组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者(P〈O.05)。结论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BNP浓度存在差异,血浆BNP浓度与LVEF有明显的负相关,血浆BNP浓度可预测AMI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 T‐proBN P )、基质金属蛋白酶‐9(M M P‐9)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早期心室重构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根据PCI术后4周时92例AMI患者左心室容积增加率的不同,将其分为左室重构组,非左室重构组,并设稳定性冠心病对照组。比较患者NT‐proBNP、MMP‐9水平及其与PCI术后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 LVESV)和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 LVESVI)、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等的关系。【结果】AMI患者PCI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和MMP‐9水平较稳定型冠心病对照组明显升高;左室重构组血浆 NT‐proB‐NP、MMP‐9水平持续增高,与非左室重构组在PCI术后7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血浆NT‐proB‐NP、MMP‐9水平与LVEDV均呈明显正相关( P <0.01),与LVEF均呈明显负相关( P <0.05)。【结论】AMI患者血浆NT‐proBNP、MMP‐9水平与左室重构指标有相关性,可作为AMI早期左室重构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关系。方法:对5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s-CRP和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进行测定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P组和UAP组的CK、CK-MB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且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两组hs-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AMI组的hs-CRP、CK、CK-MB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AP组和UAP组的同指标的水平(P<0.01)。hs-CRP在SAP组、UAP组、AMI组含量依次增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hs-CRP在SAP、UAP和AMI组中的异常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K、CK-MB的异常检出率(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浓度比正常人明显升高,hs-CRP水平高低可反映冠心病患者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杨玲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0):4663-4664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进行治疗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8例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0例;另外选取同期住院部非冠心病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hs-CR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6)。其中AMI组hs-CRP水平最低,SAP组次之,UAP组最高,其中各组之间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MI组和对照组相比P=0.0437;SAP组和对照组相比P=0.0341;UAP组和对照组相比P=0.262。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可以作为是冠心病临床检验指标,随着冠心病的发生,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也会随之增高,其在冠心病临床诊断和预后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PA和hs-CRP水平的变化及实验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07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2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PA和hs-CRP的水平浓度.结果 SAP,UAP与AMI患者PA水平浓度逐渐降低,AMI患者血清PA水平浓度明显低于SAP,UAP患者(P<0.01);血清hs-CRPP水平浓度逐渐升高,AMI患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与UAP患者(P<0.01);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hs-CRP浓度显著升高,PA浓度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血清PA和hs-CRP水平变化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与美托洛尔共同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SV、LVEF及LVED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金怀  韩斌  杨文东 《临床医学》2011,31(4):99-10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及P-选择素(Ps)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的CHD患者101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37例,心肌梗死组(AMI)33例和健康对照组35例(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各组血清APN、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sPs)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HD患者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sP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类型CHD患者血清APN和sPs水平相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50.371、63.656,q=9.204、11.058,P〈0.01),且SAP、UAP、AMI三组血清APN水平依次降低,SAP、UAP、AMI三组血清sPs水平依次升高。CHD患者血清APN与sPs水平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493,P〈0.01)。结论 CHD患者存在血清APN水平显著降低及sPs水平显著升高,两者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其水平变化可能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检测血清APN和sPs水平可作为观察CHD患者病情变化、判断预后及随访病情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心动图自动定量(3DEA)技术在评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左室收缩功能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武汉协和医院50例行PCI术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月、3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二维双平面Simpson’s法(2DBP)及3DEA技术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 结果:3DEA测量的LVEDV、LVESV及LVEF与2DBP法测值相关性高;与PCI术前相比, 3DEA技术及2DBP法测量的PCI术后1月、3月LVEDV、LVESV均减低,LVEF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与PCI术后1月相比, PCI术后3月3DEA测量的LVEDV、LVESV减低,LVEF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DBP测量的LVEDV、LVESV及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2DBP相比,3DEA技术分析时间短、重复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组22例,冠心病组65例,冠心病组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4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23例(AMI组),稳定型心绞痛18例(SAP组)。分别应用全自动免疫比浊法、化学发光免疫法、ELISA法检测4组血清hs-CRP,BNP,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MI和UAP组血清hs-CRP,BNP,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组及SAP组(P〈0.05或P〈0.01);SAP组各指标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各指标水平高于UA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BNP及D-二聚体是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培)与CHD的关系,为.CHD的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拟诊为冠心病的75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其中稳定性心绞痛18例(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22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20例(AMI组),冠脉造影阴性者(非冠心病)15例(NC组)],并测定其血浆HCY、hs-CRP、fg水平。结果CHD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与NC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AMI、UAP、SAP3组HCY比较,水平依次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NC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AMI、UAP组与SAP组相比,hs—CRP含量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MI、UAP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患者血浆fg水平与NC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AMI组与UAP、S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UAP、SAP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HCY、hs—CRP、fg水平在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组依次增高,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单支病变组hs-CRP、fg水平与N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HCY、hs—CRP、fg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病变支数有关。  相似文献   

12.
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病情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23例冠心病患者(包括心肌梗塞患者6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4例)与5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且冠心病各阶段患者之间hs-CRP水平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hs-CRP可作为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IL-18与IL-10水平,探讨其与ACS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75例ACS患者[包括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和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3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和28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L-18和IL-10水平.[结果]IL-18水平AMI组明显高于UAP组(P<0.05)、SAP组(P<0.05)和对照组(P<0.01),UAP组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SAP组高于对照组(P<0.01).IL-10水平AMI组和UAP组显著低于SAP组(P<0.05)和对照组(P<0.01).IL-18水平和IL-10水平为负相关关系(r=-0.595,P<0.001).[结论]IL-18水平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稳定性,IL-18与IL-10水平呈负相关,炎性因子与抗炎因子的失衡可能在ACS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99 m 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 m Tc-MIBI)门控静息心肌断层显像,研究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疗效。方法选首次发病时间超过12小时但不超过72小时,未行溶栓治疗且无持续胸痛的 AMI 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31),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延迟 PCI 组(n =31)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发病后7~14天行 PCI 治疗。两组均于发病1周及治疗后4周行99 m Tc-MIBI 门控静息心肌断层显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肌缺血面积(ischemic area,IA)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发病1周时的LVEDV、LVESV、LVEF 及 IA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延迟 PCI 组 LVEDV、LVESV 明显下降,分别为(73.87±5.90)ml vs (81.20±7.14)ml,(26.51±3.51)ml vs (30.90±3.84)ml(P <0.01);与对照组比较 LVEF明显升高,(66.23±5.20)% vs (60.97±4.58)%(P <0.01)、IA 明显缩小(10.67±3.01)% vs (12.93±3.54)%(P <0.01)。结论对于 AMI 患者,延迟 PCI 可以更完全地血运重建,明显改善心肌灌注及恢复心室功能,可以改善预后;99m Tc-MIBI 门控静息心肌断层显像可以定量分析心肌灌注及心功能变化,可以准确评价延迟 PCI 治疗 AMI 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课题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变化,评价hs—CRP与ACS的关系。方法随机入选ACS患者81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P)47倒,急性心肌梗塞(AMI)34例,入选稳定性心绞痛(SAP)24例。于发病12—24小时分别测定hs—CRP及血脂水平。另设正常健康对照组20例与之对照。结果AMI组、UAP组及SAP组三组血清hs—CRP水平及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0.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hs—cRP可能与ACS发病有关,ACS患者测定hs—CRP浓度可为临床评价痛情的变化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指标,临床在治疗时应充分考虑炎症反应这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胆红素(BIL)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病情的判断价值。方法测定血清hs-CRP与BIL水平,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病情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冠心病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正常对照组(JP〈0.01或P〈0.05)冠心病组UAP、AMI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水平明显低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冠脉病变范围越大hs-CRP水平越高,BIL水平越低。结论血清hs-CRP可较灵敏地反映冠心病患者病情程度,可能为不稳定斑块的指示因子;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减低可能在CHD的发病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与冠心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126例患者均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6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30例,对照组40例。又将冠状动脉造影异常者分为单支血管病变(SVL)组46例和多支血管病变(MVL)组40例。结果:冠心病各亚组血清CRP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其中UAP组和AMI组CRP升高明显(P0.01);UAP组血清CRP浓度高于SAP组(P0.01);AMI组血清CRP浓度高于SAP组(P0.01)和UAP组(P0.01)。MVL组血清CRP浓度高于SVL组(P0.01)。结论:CRP在冠心病患者中有不同程度升高,且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临床上检测外周血CRP浓度,在诊断冠心病和预测冠心病严重程度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痛患者血清中CXC趋化因子16(CXCL16)的变化。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7例,对照组19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中CXCLt6浓度并作比较,同时研究其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Gensini积分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血清CXCL16在SA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UAP组和AMI组中显著升高,分剐为(2133.7±663.9)μg/LVS(2805.2±601.5)μg/L、(2827.6±677.4)μg/L(均P〈0.01);UAP组与AM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XCL16与TNF-α及Gensini积分之间无线性相关(r=0.154、0.195,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血清TNF-α在SAP组、UAP组和AMI组中显著升高(均P〈0.01),其中UAP组高于SAP组(P〈0.01),AMI组高于UAP组(P〈0.01)。与SAP组相比,Gensini积分在UAP组和AMI组中显著升高(P〈0.01),UAP组与AM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CXCL6水平升高可能是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顽固性心衰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顽固性心衰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h-BNP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d、3d、7d症状并同时检测血清pro-BNP,并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7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客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方法】观察组治疗后心衰症状明显改善(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d、3d、7d血清pro-BNP逐渐下降(P〈0.05),且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改善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rh-BNP治疗顽固性心衰近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刘波  李升炉 《医学临床研究》2014,(12):2352-2354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将9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单一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6个月后检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评定临床疗效,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 TGF-β1、IL-8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P< 0.05);两组患者血清中肝功能指标白蛋白(ALB)水平增加,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降低,其血清细胞因子TGF-β1、IL-8水平也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且上述指标的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或P< 0.01)。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疗效可靠,其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血中TGF-β1、IL-8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