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本实验以大型实验动物屏障设施为研究对象,分析屏障设施的环境微生物及尘埃粒子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测定屏障设施各功能区域不同时间及不同工作状态下空气落下菌和直径≥0.3 μm尘埃粒子的数量变化.结果 屏障系统落下菌与尘埃粒子变化规律如下:屏障系统内空气落下菌与尘埃粒子在饲养工作后显著升高,喷雾消毒后明显降低;大、小鼠饲育室空气落下菌与尘埃数在凌晨时明显升高,而兔饲育室在凌晨时间段则较低;清洁走廊和污染走廊在工作状态时细菌含量明显上升,非工作状态时细菌含量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结论 实验动物屏障系统的环境微生物与尘埃粒子的动态数量变化与动物品种、空气消毒、人员进出及动物室内的饲养操作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多种消毒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对实验动物屏障系统消毒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不同测定时间点(消毒前及消毒后的30 min,2h、6 h、24 h、48 h、72 h),检查消毒完成前后实验室的沉降菌最大平均浓度,比较各消毒方式最佳效果和持续时间;通过消毒剂在特定条件下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杀灭实验,比较消毒剂的杀菌率;以及各种消毒方式的优缺点。结果两种用甲醛的消毒方式效果最好;臭氧、过氧乙酸最佳消毒效果持续时间保持在48 h内;消毒泡腾片及84Ⅱ消毒液最佳消毒效果持续时间保持在24 h内;新洁尔灭消毒后沉降菌最大平均浓度未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且沉降菌最大平均浓度增长速度较快。各消毒剂对两种实验菌株的杀菌率均在99%以上,但新洁尔灭对绿脓杆菌杀菌效果差。结论甲醛适用于屏障系统启用前及可疑传染时的消毒,臭氧、过氧乙酸适用于房间的整体消毒,消毒泡腾片、84Ⅱ消毒液、新洁尔灭适用于实验动物室维持常规消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微生物控制在SPF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方法建立SPF动物生产的管理制度并进行微生物监测。结果屏障系统经初始消毒后采样作细菌培养显示阴性,饲料、垫料不同消毒方法、包装方式其无菌保存时间不同,饮水经臭氧消毒后无菌状态不超过1周。结论合理的屏障系统设计、布局和严格的日常运行管理制度能保障以及定期的微生物监测体制是SPF动物微生物质量控制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微生物控制在SPF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方法 建立SPF动物生产的管理制度并进行微生物监测。结果 屏障系统经初始消毒后采样作细菌培养显示阴性,饲料、垫料不同消毒方法、包装方式其无菌保存时间不同,饮水经臭氧消毒后无菌状态不超过1周。结论 合理的屏障系统设计、布局和严格的日常运行管理制度能保障以及定期的微生物监测体制是SPF动物微生物质量控制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兰州地区SPF级实验动物设施的环境条件及日常工作的维护方法。方法保障屏障系统的运行及维护;选择适宜的环境消毒剂,建立有效的消毒方法 ;加强对环境内微生物的检测并有效控制;制定并严格执行屏障系统内工作制度和标准化操作规程。结果 SPF级实验动物设施环境的各项参数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建立了兰州地区SPF级实验动物设施的环境条件,并得到了良好运行和维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SPF金黄地鼠在从204车间转运到隔离器车间时微生物污染情况,同时对不同运输盒进行比较,筛选合格的实验动物运输盒.方法 用TSA培养皿模拟实验动物运输过程,比较沉降菌检测结果.结果 大小IVC笼盒内环境微生物能控制在14 cfu/4 h以下,而且菌落形态与SPF饲养间环境内的沉降菌基本一致,符合标准要求;甲乙普通运输盒内环境微生物却在70 cfu/4 h以上,不符合标准要求.结论 SPF金黄地鼠在从204车间转运到隔离器车间时未受到污染;实验动物转移运输应选择大小IVC笼盒.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上海市目前实验动物屏障环境设施(静态)质量情况。方法按GB14925-2001《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中的方法,对上海市2010年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实验动物屏障环境设施(静态)进行检测。结果除温度、空气洁净度和噪声外,其他环境指标均存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情况。对存在不符合项的单位提出了整改建议。结论实验动物屏障环境应从设计布局开始综合考虑,规范施工、科学安装、全面调试,并加强在日常运行中的维护、监控和管理,才能保证设施正常有效运行,以提高实验动物的质量和动物实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总结湖北省2012年度实验动物许可单位年检中环境设施的检测结果,找出问题,提出促进湖北省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可靠运行的建议。方法各实验动物环境设施采用30%区域抽检方式,依据GB14925-2010《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进行环境指标检测。结果除气流速度、沉降菌最大平均浓度外,其他技术指标均存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情况。结论应针对实验动物设施管理加强培训,提高实验动物设施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从而保证实验动物设施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9.
半屏障系统实验动物环境设施送入的全新风要经过100000级洁净度的过滤,空气净化系统是半屏障系统实验动物环境设施成败的关键。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进入半屏障系统内的饲料、水、动物、人和其它一切物品要进行严格的微生物控制才能维持合格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屏障系统内安放独立通气笼盒(Individually Ventilated Cages,IVC)双保险模式饲养实验啮齿类动物,力求动物饲养、实验的全过程达到SPF级;降低动物实验室硬件建造费和维持费(节能)。方法通过改建一间屏障环境动物实验室,对空气洁净度等相关项目数据按GB14925-2001方法检定,并在该实验室内安放SPC级IVC饲养动物;在超净工作台内做打针投药等动物实验。结果改建的屏障环境动物实验室和IVC,各项检测数据均达到新国标要求。结论医学实验动物屏障环境内安放IVC饲养啮齿类动物、做动物实验,这种双保险模式能全过程达到SPF级要求;饲养、实验人员操作较简便,节能。  相似文献   

11.
刘晓峰  尚伟霞 《当代医学》2021,27(6):107-109
目的探究微生物检验泌尿系统病原菌的结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本院泌尿科收治的12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实验室微生物检测其泌尿系统的病原菌,比较泌尿系统病原菌的类型与药敏试验结果。结果120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65株(54.17%),革兰阳性菌30株(25.00%),假丝酵母菌25株(20.83%)。革兰阴性菌中大部分为大肠埃希菌(76.92%);革兰阳性菌中大部分为鸟肠球菌(40.00%);假丝酵母菌中大部分为白假丝酵母菌(52.00%);通过药敏试验发现,对亚胺培南与阿米卡星敏感度较高的是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阿莫西林与舒巴坦敏感度较高的是鸟肠球菌;对头孢呋辛、替考拉宁和青霉素G敏感度较高的是白假丝酵母菌。结论泌尿系统感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是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因此,在对有泌尿系统感染症状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的病原菌实施实验室微生物检测,从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屏障系统动物室控制微生物污染,维持洁净的方法。方法将屏障系统动物室的乱流空气净化方式进行改进,在乱流室内增加能改变气流方式的无动力的设施,使室内气流改变为单向流动的方式。结果乱流动物室的沉降菌平均为47个,浮游菌平均为154.5个;单向气流动物室内的沉降菌平均为1.5个,浮游菌平均为7个。结论单向流优于乱流。这将为今后我国制定新的实验动物屏障系统环境标准提供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2007~2010年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2007-2010年我院微生物实验室从各种药敏送检标本中培养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2840株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7-2010年医院共分离出病原菌:4915株。革兰阴性杆菌2840株,占57.78%,其中,大肠埃希菌分离率最高(28.5%)。连续4年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均较好,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应加强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的动态监测,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细菌性阴道病(BV)是由于阴道内微生态的平衡失调,厌氧菌和加特纳菌为主的细菌在阴道内过度生长,兼性厌氧乳酸杆菌受抑制所引起的一种无阴道粘膜炎症表现的综合征。是妇产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对女性生殖系统有严重的危害,而BV主要通过实验室诊断,现对BV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的研究与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CLIS(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对实验室内检测流程进行实时监控,以实现"高品质、高效率、高自动化"的管理.方法 在LIS的信息流高效支撑下,根据医嘱条码信息,完成样本核收及前处理、室内质控和检测过程及校验标本属性、检验报告审核与提交、标本检测完毕的后处理流程.结果 高效的实验室动态检测信息化监控管理系统,实现了各种检测流程的节点监控,规范实验室的检测管理.结论 CLIS对检测流程的动态监控,建立有效的实验室业务流"防呆机制",对于规范实验室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部、省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提高实验室微生物鉴定水平。方法 2001-2009年参加卫生部和湖北省临检中心的微生物学室间质评活动,菌株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32细菌鉴定系统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药敏试验结果判定以CLSI/NCCLs标准进行。结果部、省质评菌株共239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50株,肠杆科菌细菌67株,非发酵菌46株,奈瑟菌属细菌8株;肠杆科菌和肠球菌属细菌鉴定正确率较高为100.0%,菌株鉴定总正确率为92.1%;药敏试验共测试63株菌,总正确率为90.5%。结论参加微生物室间质评活动对提高细菌鉴定水平、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短信平台实现微生物实验室传染病、多重耐药菌的上报。方法:根据检验结果判读是否为传染病或多重耐药菌,结合短信网关进行短信发送。结果:使用短信平台能及时、有效使主管医生、科室护士长、医院、CDC相关人员及时获得传染病、多重耐药菌信息。结论:搭建基于短信的传染病、多重耐药菌上报系统,能有效提高医院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医疗风险,降低传染病在地区扩散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引进数码系统,改革教学方法,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数码互动系统、尸体解剖同步转播系统、病理切片及大体标本观察等手段,应用立体式、多层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增强形态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实现病理学的互动化,扩展病理学实验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全面地、连续地、动态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珠海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黑马DL-96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用的反应板都购自珠海生物有限公司。按美国临床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08年标准操作。结果全年共分离出病原菌287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01株,占70.03%,革兰阳性球菌72株,占25.09%,真菌14株,占4.88%。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生率分别为71.01%和66.67%,且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最为敏感。结论我院的PICU病房中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占比最大,分别为24.04%、25.25%。这些细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表现为高度的多重耐药,临床医生应根据细菌菌种及耐药性合理地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实验动物是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支撑,然而实验动物的商品化、标准化、社会化程度并不理想,这既与实验动物的特殊性有关,也与实验动物生产单位管理模式相关。通过实验动物动态信息管理与财务信息管理一体化管理系统,可较好得解决信息管理、财务核算问题,推进实验动物供应体系的建立和成本控制,提升管理水平,推动高校实验动物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