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肿瘤组织T细胞亚群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疾病进展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02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后接受辅助治疗6个月,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患者术后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和Foxp3+Tregs表达状况。对患者辅助化疗后随访观察1年,根据是否出现疾病进展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疾病进展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 截止2022年1月1日,99例获得随访,其中41例(41.41%)疾病进展归为进展组,58例(58.59%)未发生疾病进展归为非进展组。两组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及Foxp3+Tregs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联合血清外泌体ZFPL1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7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1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reg细胞标志物CD3+CD8+和CD4+Foxp3+水平;采用实时荧光PCR(qPCR)测定血清外泌体ZFPL1水平,分析Treg及血清外泌体ZFPL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绘制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评价Treg联合血清外泌体ZFPL1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效能。结果 观察组Treg细胞标志物CD3+CD8+水平为0.48±0.11,低于对照组的0.59±0.16(P<0.05);观察组血清外泌体ZFPL1水平和Treg细胞标志物CD4+Foxp3+水平分别为3.62(1.44,7.62)和0.76±0.06,高于对照组的0.91(0.17,3.43)和0.67±0.19,差异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一般情况的影响。方法 采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常规方法体外扩增CIK细胞,分三次回输患者体内,流式细胞仪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次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分析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差异,并观察CIK细胞治疗前后患者一般情况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NSCLC患者外周血中CD3+ T 细胞比例、CD3+CD4+T细胞比例、CD4+/CD8+ 比值显著下降(P<0.05),CD3+CD8+ 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CIK细胞治疗后与治疗前,CD3+ T 细胞比例、CD3+CD4+ T细胞比例、CD4+/CD8+ T细胞比值显著升高(P<0.05),CD3+CD8+ 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CIK细胞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CD3+ T 细胞比例、CD4+/CD8+T细胞比值显著下降(P<0.05)。CD3+CD4+ T细胞比例、CD3+CD8+ T细胞比例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K细胞治疗前Tregs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CIK细胞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Tregs比例显著下降(P<0.05)。结论 CIK细胞输注治疗可以增强NSCLC患者的免疫功能,并改善患者的一般情况,提高生活质量,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ICOS)属于B7-CD28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表达于活化T细胞表面,在T细胞的激活和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于ICOS及ICOS+ T细胞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尚不清楚。该研究旨在测定ICOS、ICOS+ T细胞在HC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预后价值。方法:应用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ays,TMAs)和多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multiplex immunohistochemistry,mIHC)检测2006—2007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58例原发性HCC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ICOS+细胞、ICOS+CD4+及ICOS+CD8+ T细胞的浸润密度和ICOS+细胞占CD4+、CD8+ T细胞的百分比。应用Kaplan-Meier法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上述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ICOS+细胞和ICOS+CD4+ T细胞在肿瘤组织中浸润数量显著增加(P<0.000 1和P=0.009 1),而ICOS+CD8+ T细胞则呈相反的降低趋势(P=0.033);在肿瘤中,ICOS+CD4+ T细胞的浸润程度显著高于ICOS+CD8+ T细胞。此外,ICOS+CD4+和ICOS+CD8+ T细胞占各自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在肿瘤组织中均显著增加(P均<0.000 1)。预后分析发现,肿瘤组织中ICOS+细胞、ICOS+CD4+及ICOS+CD8+ T细胞浸润高的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更长,多因素分析证实上述指标是HCC的独立预后良好因素。结论:ICOS在HC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且ICOS+细胞、ICOS+CD4+及ICOS+CD8+ T细胞是OS的独立预后良好因素,提示上述指标可作为新的HCC预后免疫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小鼠渐进衰老模型探讨衰老所致“正虚”的免疫功能衰退表征的特点。方法:使用不同月龄(2、6、15月龄)C57BL/6小鼠,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小鼠外周血和脾组织中T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及其亚群的丰度变化。结果: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表型为CD3+CD4+CD44-CD62L+的幼稚CD4+T细胞(2 vs 6月龄,P=0.137;2 vs 15月龄,P=0.004;6 vs15月龄,P=0.105)和表型为CD3+CD8+CD44-CD62L+的幼稚CD8+T细胞(2 vs 6月龄,P=0.179;2 vs 15月龄,P=0.001;6 vs15月龄,P=0.015)出现与衰老有关的细胞比例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型为CD3+CD4+CD44+CD62L+的中央记忆CD8+T细胞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微环境中浸润的调节性T细胞的临床意义,并探究其CD39、CD73及CD39,CD73双阳性亚群与肿瘤微环境中其他淋巴细胞及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4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组织标本,剪碎并分离培养组织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以流式细胞术观察调节性T细胞CD39+、CD73+及CD39+CD73+亚群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联。结果 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微环境中浸润的调节性T细胞CD73+亚群,CD39+CD73+亚群与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不良具有相关性,并且其机制与肿瘤相关性炎症密切相关。结论 相比Treg中的其他亚群,CD39+CD73+阳性的结直肠肿瘤浸润Treg具有更为独特的生物学活性,本研究为预测结直肠癌预后提供了新思路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严重影响患者生存。探讨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T细胞亚群在CRC和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式细胞术对51例健康人(对照组)、46例结直肠腺瘤(腺瘤组)、100例CRC(癌症组)和15例CRC术后(癌术后组)患者进行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① 对照组、腺瘤组及癌症组3组中CD4+T细胞的阳性率分别是90.00%、43.75%及32.65%,CD8+T淋巴细胞的阳性率分别是30.00%、56.25%及75.51%,CD28+T淋巴细胞的阳性率分别是42.86%、30.00%及20.00%。② 对照组、腺瘤组及癌症组3组中CD4+、CD4+/CD8+、CD28+、CD8+CD28+和CD8CD28+逐渐降低,CD8+、CD8+CD28逐渐增加(P<0.05);癌术前术后T细胞亚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 CRC微环境T细胞亚群中CD4+、CD4+/CD8+、CD28+、CD8+CD28+和CD8CD28+呈递减趋势,CD8+、CD8+CD28呈递增趋势,且在癌前病变腺瘤中已逐步出现上述趋势变化。② CRC患者行肿瘤切除术后,其T细胞亚群有所恢复,故在一定程度上,CRC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可以早期预测结直肠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J)患者术后外周血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AG-3)在T淋巴细胞中表达的变化,了解根治性手术创伤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02例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行开腹根治性R0切除+D2淋巴结清除术。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及PD-1、LAG-3在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术前CD3+和CD3+ CD4+ T淋巴细胞显著降低(P<0.05),PD-1和LAG-3在CD4+、CD8+ T细胞的比例均显著增高(P<0.05)。CD4+ PD-1+ T细胞的比例在术后显著增加:术后第1天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下降,但在术后第7天的比例仍显著高于术前。CD8+ PD-1+ T细胞的比例则在术后逐渐增加,到术后7天达高峰。术后CD4+LAG-3+ T细胞在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中的比例呈逐渐升高趋势,但仅术后7天显著高于术前(t=2.199, P=0.029)。术后CD8+LAG-3+ T细胞在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中的比例略有变化,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手术创伤可能是通过各种细胞因子导致CD4+PD-1+ T细胞比例改变,进而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抑制细胞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鼠来源白血病毒诱导的肿瘤细胞(Raw264.7)蛋白和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在C57BL/6小鼠黑色素瘤(B16)中的抑瘤效果。方法采用6~8周龄清洁级C57BL/6小鼠30只(雌雄各半),平均分为3组。各组小鼠分别于皮下接种B16细胞(2×105个/只),待小鼠肿瘤平均体积达到100 mm3时,给予治疗。group A:腹腔注射Raw264.7细胞蛋白(50μg/只),每周1次,共2次。group B:腹腔注射PD-L1抗体(600μg/只,本课题组生产纯化),每3天1次,共4次。group C:相同时间点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对照。各组小鼠给药后,测量肿瘤大小,末次测量后,各组小鼠无菌取脾脏,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3/4/8+T细胞群比例。结果各组荷瘤小鼠给予相应治疗后,组C小鼠肿瘤体积增长迅速,末次测量平均体积达到4004 mm3;组B小鼠增长次之,末次平均体积达到1637 mm3;组A小鼠体积增长最慢,末次平均体积仅为882 mm3(P<0.01)。对小鼠脾脏免疫细胞分析显示,组B小鼠中CD3+CD8+T cell比例明显上调,平均达到77.65%,而CD3+CD4+T比例明显下调,仅为11.86%(P<0.01);而组A和组C两组小鼠CD3+CD4+T和CD3+CD8+T没有明显区别(P>0.05)。结论制备的RAW264.7细胞灭活蛋白和PD-L1抗体对于B16荷瘤小鼠均有抑瘤作用,且前者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载脂蛋白C3(Apo C3)转基因小鼠脾脏免疫细胞的表型及活性。方法:以12只ICR背景Apo C3转基因小鼠为研究模型,选取鼠龄/性别匹配的野生型小鼠作为对照,采集小鼠球后静脉丛血液,以酶反应显色比色法联合酶标仪测定血浆甘油三酯水平,选取血浆甘油三酯含量≥ 1 000 mg/dL (11.3 mmol/L)的小鼠用于后续实验。取小鼠脾脏制备成单细胞悬液,采用细胞膜表面分子、胞内分子及核内分子染色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转基因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脾脏免疫细胞频率和表型。再将转基因小鼠或野生型小鼠脾脏细胞与结肠癌细胞MC38分别以1:1、1:3、3:1效靶比共培养72 h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8+ T细胞CD107a的表达。结果:Apo C3转基因小鼠血浆甘油三酯含量较野生型小鼠显著升高(P<0.01),而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野生型小鼠相比,Apo C3转基因小鼠脾脏CD3+CD8+、CD3+CD8+NKG2D+细胞频率明显增多,髓系抑制性Gr-1+CD11B+细胞频率增加,脾脏NK1.1+NK、NK1.1+NKG2D+细胞的频率明显减少(P均>0.05);脾脏CD3+CD4+NKG2D+、CD3+CD4+IL-17+细胞频率以及调节性T细胞,NKT细胞,γδ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频率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Apo C3转基因小鼠CD8+CD62L-CD44+、CD8+CD44+KLGR1+频率升高,以效应性T细胞为主,且CD8+ T细胞分泌IFN-γ活性增强;转基因小鼠中CD8+ T淋巴细胞CD107a的表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Apo C3转基因小鼠呈现高水平血浆甘油三酯,其免疫细胞表型及活性具有显著变化,其中CD8+ T细胞频率及生物活性上调,髓系抑制性细胞频率升高,NK细胞频率降低;并且转基因小鼠中CD8+T淋巴细胞对靶细胞杀伤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抑郁对肝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首次接受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119例。术前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抑郁亚量表(HADS-D)、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PHQ-9)进行调查,根据量表评分分为无抑郁组(n=49)、轻度抑郁组(n=41)和中重度抑郁组(n=29),术后5 d、30 d采用HADS-D、PHQ-9量表评估患者抑郁情绪变化;术前及术后1 d、5 d、30 d测定IgG、IgM、IgA、补体C3、补体C4、CD3+、CD3+CD4+、CD3+CD8+、CD3+CD4+/CD3+CD8+、NK细胞、CD19+水平。结果 3组不同程度抑郁患者HADS-D、PHQ-9评分在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CD3+、CD3+CD4+、CD3+CD4+/CD3+CD8+水平随着抑郁程度增加呈递减趋势,而CD3+CD8+在术前、术后5 d随抑郁程度增加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郁可影响肝癌患者围手术期的细胞免疫功能,且以T淋巴细胞亚群为主,应寻找针对性的个体化干预措施,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肿瘤浸润CD8+T细胞表达CD39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的肺腺癌(LUAD)组织及正常肺组织转录组数据分析CD39在LUAD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CD39表达与T细胞浸润、激活的关系。用小鼠LUAD Lewis细胞建立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FCM检测淋巴结、脾脏以及移植瘤组织中CD8+CD39+T细胞。收集Lewis细胞培养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基(CCM),免疫磁珠法(MACS)分选CD8+T细胞、CD11b+细胞;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CCM、IL-6和采取非接触或接触培养方式进行培养,探索CD8+T细胞表达CD39的可能机制。结果:CD39在LUAD组织中呈低表达(P<0.01),其表达水平与LUAD患者OS、T细胞浸润和激活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01)。FCM检测结果显示,在移植瘤组织中CD8+CD39+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淋巴结及脾脏(P<...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35(IL-35)水平和CD4+CD25+CD127dim/-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评估IL-35对Treg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共有51例HCC患者和25例对照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血浆,实时定量PCR法检测PBMC中IL-35亚基mRNA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35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CD4+CD25+CD127dim/-Treg比例。使用重组人IL-35(1 ng/ml)刺激HCC组PBMC 24 h,观察Treg比例和EBI3、IL-12p35 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分选17例HCC患者的Treg,经重组人IL-35刺激后与自体PBMC共培养48 h,通过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表达评估IL-35对Treg功能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配对t检验。结果 HCC组血浆IL-3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024±218.0)pg...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中晚期宫颈鳞癌同期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CCRT)治疗前性价比高的疗效判断方法较有限,该研究拟通过检测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亚群计数及血清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水平,评价两者预测临床疗效的可行性。方法:采集44例ⅡB~ⅣA期宫颈鳞癌患者行CCRT治疗前的外周血标本,分别利用流式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和酶联免疫法检测外周血CD4+CD25+CD127Low/- Treg计数及血清SCC-Ag水平。收集临床和病理资料,并统计检验2个指标对疗效的预测作用。结果: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CD127Low/- Treg计数在临床有效组低于无效组[(8.78±2.80)% vs (10.95±2.56)%,P<0.05],血清SCC-Ag在不同临床疗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这2个、指标之间未发现相关性(Spearman’rho=-0.093,P=0.540)。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CD127Low/- Treg及血清SCC-Ag最佳界值分别为9.76%与9.50 ng/mL。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CD127Low/- Treg计数(OR=1.901,95%CI:1.112~3.219,P=0.017)对CCRT疗效有预测作用,而血清SCC-Ag水平无预测作用(OR=0.998,95%CI:0.001~4.253,P=0.8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CD127Low/- Treg为独立的临床疗效预测因子(OR=3.115,95%CI:1.253~7.742,P=0.014)。结论: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CD127Low/- Treg计数用于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CCRT临床疗效预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纳布啡与羟考酮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免疫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分为纳布啡组(N组)和羟考酮组(O组)。术后给予PCIA镇痛,配置方法:N组为1 mg/kg纳布啡+10 mg托烷司琼,O组为羟考酮20 mg+10 mg托烷司琼,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0 mL。分别在术前30 min(T0)、术后4 h(T1)、8 h(T2)、12 h(T3)、24 h(T4)时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用于测定血清IgG、IgM、IgA、TGF-β1、VEGF及IL-17水平,并计数CD4+、CD8+T细胞、NK细胞及CD4+/CD8+比值;分别在T1、T2、T3、T4时对所有患者进行VA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及总消耗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O组比较,N组血清IgG水平在T1~T4,IgM、IgA水平则在T2~T4时要明显更高,而TGF-β1及VEGF水平在T2~T4,IL-17水平在T1~T4时要更低,CD4+T、NK细胞及CD4+/CD8+比值在T2~T4要更高,而CD8+T细胞则在T1~T4时要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布啡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PCIA能够有效控制术后疼痛,能够增加机体免疫球蛋白及免疫细胞水平,降低肿瘤免疫抑制因子水平,减轻围术期免疫抑制程度,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来那度胺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硼替佐米联合环磷酰胺、地塞米松化疗方案,观察组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来那度胺化疗方案,均连续给予3个疗程的治疗(28 d为1个疗程)。将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统一的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9.17%);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7、C反应蛋白(CRP)、M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骨髓瘤细胞比例、外周血CD3+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均处于较低水平;治疗后2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3+CD4+/CD3+CD8+、Treg、血清血红蛋白(H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均处于较高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认知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静脉全身麻醉。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CD3+、CD4+、CD8+、CD4+/CD8+细胞和NK细胞水平,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ES)评估认知功能,VAS评分法及Ramsay镇静评分法评估疼痛和镇静状况,并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6 h、12 h 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 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CD8+细胞水平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 和7 d 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CD8+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术后1 d(P<0.05),CD8+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术后1 d(P<0.05);观察组术后7 d 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8+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MME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肺癌根治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同时可促进细胞免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原代培养乳腺癌细胞中不同乳腺癌干细胞亚群的自我更新、致瘤能力差异。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实验,从乳腺癌原代培养细胞中分选、鉴定CD44+CD24-/low、ALDH1+和ALDH1+CD44+CD24-/low细胞亚群,分析各分选细胞占总肿瘤细胞的比例;通过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各组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通过裸鼠致瘤实验观察各组细胞的致瘤能力。结果 CD44+CD24-/low细胞占总细胞比例的7.2%,ALDH1+细胞所占比例为4.6%,ALDH1+CD44+CD24-/low细胞所占比例为1.5%。三组细胞自我更新和致瘤能力由强至弱依次为ALDH1+CD44+CD24-/low、ALDH1+、CD44+CD24-/low细胞,各组细胞间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CD44+CD24-/low、ALDH1+和ALDH1+CD44+CD24-/low三组乳腺癌干细胞亚群之间的自我更新和致瘤能力有明显差异,ALDH1+CD44+CD24-/low亚群细胞具有最强的自我更新和致瘤能力,提示ALDH1+CD44+CD24-/low可能是更具有特异性的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析单孔胸腔镜(VATS)肺癌根治术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早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三孔VATS肺癌根治术,观察组患者实施单孔VATS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1、3、7天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天,两组患者CRP、PCT均高于本组术前,但观察组患者CRP、PC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天,两组患者CD3+、CD4+水平及CD4+/CD8+均高于本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天,观察组患者CD3  相似文献   

20.
王静 《癌症进展》2013,11(3):240-242,248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对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宫颈癌患者58例,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的化疗方案治疗,以5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检测化疗前后CD4+、CD25+、CD127low细胞的比例,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宫颈癌患者化疗前Treg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比例以及占CD4+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7.64%±1.29%和17.86%±3.7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9%±0.96%和8.23%±1.48%,且患者临床分期越高,上述比例越高。同时化疗后治疗有效的患者Treg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比例以及占CD4+T细胞的比例均显著低于治疗无效者。结论宫颈癌患者Treg细胞比例升高,且与临床分期相关,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可能通过降低Treg细胞比例起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