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桡掌肌一例     
钱月楼 《解剖学杂志》2005,28(4):M0004-M0004
解剖男性成人尸体标本,见其右前臂有桡掌肌,起于桡骨远侧段的掌面,前臂中点下0.2cm,穿腕管止于第2掌骨底、桡侧腕屈肌腱止点的内侧;肌腹呈梭形,中部最宽13mm,长6.2cm;肌健长7.0cm,宽1.6mm,肌总长13.2cm。在前臂掌面远侧部,肌的浅层有桡动脉,深层为旋前方肌。在腕管内,肌的浅层有桡侧腕屈肌腱和拇长屈肌腱越过,深层为桡腕韧带。  相似文献   

2.
掌长肌腱缺如已有记载,作在局部解剖实验教学中,发现一具未成年男性尸体标本双侧掌长肌腱缺如伴双侧掌腱膜起自腕掌侧韧带。现报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在制作一成年男性右上肢标本时,见桡侧腕短屈肌伴掌长肌副腱一例。此变异罕见,为积累国人解剖学数值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掌长肌缺如和掌浅弓组成的形式变异分别均早有记载 ,但右侧掌长肌缺如伴发自尺动脉的正中动脉吻合成掌浅弓的变异少见 ,作者在解剖一例 10岁男童标本时遇见 1例 ,现报道如下。右侧掌长肌缺如 ,掌腱膜近端附着于桡侧腕屈肌腱尺侧缘上 (图 1) ,其远端和左侧掌长肌未见异常。右侧正中动脉 ,在距肱骨内、外上髁连线中点下方 3.5cm处发自尺动脉桡侧 ,外径 2mm(图 2 ) ,穿经指浅、深屈肌间下行 2cm(距肱骨内、外上髁连线中点下方 5 .5cm)处与正中神经伴行于桡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的深面 ,然后经腕管入手掌 ,达掌腱膜深面 ,正中神经的指…  相似文献   

5.
掌长肌起自肱骨内上髁以及前臂深筋膜,肌腹很小而腱细长,止于掌腱膜。掌长肌缺如较常见,但掌长肌伴有指浅屈肌中指(第3指)肌腱缺如尚未见文献报道。作者在解剖尸体中,发现1例掌长肌伴有指浅屈肌中指肌腱缺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桡侧腕屈与腕长伸肌腱部分转位修复桡尺远侧及第 1腕掌关节脱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3 0侧成人上肢标本 ,分别对桡侧腕屈肌腱、桡侧腕长伸肌腱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 :桡侧腕长伸肌腱性部长 ( 17.8± 2 .6)cm ,肌腱的上、中、下段宽分别为 ( 13 .7± 3 .1)、( 5 .6± 1.1)和 ( 4 .6± 0 .5 7)mm肌腱的上、中、下段厚分别为 ( 1.5± 0 .5 )、( 2 .0± 0 .3 )和 ( 2 .4± 0 .3 )mm。桡侧腕屈肌腱性部长 ( 14 .3± 1.1)cm ,肌腱的上、中、下段宽分别为 ( 9.11.4)、( 5 .5± 0 .9)和 ( 4 .0± 0 .4) ,肌腱的上、中、下段厚分别为 ( 2 .4± 0 .6)、( 2 .2± 0 .4)和 ( 2 .6± 0 .5 )mm。结论 :采用桡侧腕屈肌腱和桡侧腕长伸肌腱部分转位 ,有足够的长度和强度 ,适用于桡尺远侧关节或第 1腕掌关节脱位的修复 ,临床应用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制作上肢肌肉标本过程中,见小指指浅屈肌变异1例。查文献,未见此类型变异报道,现报道如下。在标本前臂前群肌中,桡侧腕屈肌尺侧、指浅屈肌桡侧浅面见一细长的变异肌束(图1)。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用掌长肌腱逆行转位重建屈肌支持带的方法.方法:应用掌长肌腱逆行转位,折返、重叠、编织等方法,在涉及屈肌支持带延长、松解、缺失等术式中重建屈肌支持带21例(23侧).结果:本组重建屈肌支持带21例(23侧)全部成功,随访16例(18侧),在对抗强阻力下屈曲腕关节无一例出现腕部"弓弦畸形"及肌力减低,正中神经卡压等情况.肌腱按TAM评价法评定:总优良率88.9%.结论:掌长肌腱转位重建屈肌支持带是一种简便易行,疗效确切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掌长肌的变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掌长肌是前臂屈肌群中唯一经过腕掌侧韧带浅面到达手掌,不直接附着于骨,而终止于掌腱膜的肌肉。同时,也是人体内最富于变异的肌肉之一。故很早就引起各国解剖学家的重视。但是各作者大多偏重于起、止点和变异(特别是缺如)的调查,虽然有些学者也观察过掌腱膜的形状,然而在掌长肌变异时(特别是缺如)掌腱膜的变化,除竹内隆治外,研究者并不多见。研究掌长肌不仅具有解剖学和人类学的意义,而且在临床上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掌长肌位于前臂的掌侧,起于肱骨内上髁和前臂筋膜,止于掌腱膜,由正中神经支配,主要起屈腕作用。在临床上,掌长肌变异的情况并不少见,且变异的类型也不尽相同。笔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左前臂掌长肌发生显著变异,且有别于以往报道的变异情况,现将其报告如下,以期为临床手术治疗及人体解剖学研究提供更多参考资料。1资料与方法所用标本为四川省红十字会遗体捐献接收单位成都医学院接收的自愿捐献用以医学研究的成年男性遗体1具,经10%甲醛固定。以规范的解剖方法对其左前臂进行解剖,观察并记录肌肉的起止、走行和变异情况,用精度为0.02 mm的游标卡尺对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并记录。  相似文献   

11.
近期,我们在解剖1具约65岁的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前臂正中尺动脉型掌浅弓变异。肱动脉沿肱二头肌下行至肘窝平桡骨颈高度分成桡动脉和尺动脉。尺动脉起始处的最大外径为4.0mm。尺动脉全程286.0mm。从肱动脉起始后,斜向内下方,行经旋前圆肌深头与屈肌深层之后,即下行于由指浅屈肌(外侧)和尺侧腕屈肌(内侧)所形成的尺侧沟内,并被尺侧腕屈肌覆盖。下行至腕部时,转向豌豆骨的桡侧,经腕横韧带的浅面到达手掌,于掌腱膜的深面,横行经过指浅屈肌腱的浅面,与正中动脉吻合成掌浅弓。尺动脉自起始处以下25.0mm分支出尺侧返动脉。以下10.0mm分支出骨间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第一腕掌关节脱位修复提供术式设计的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成人上肢标本,对桡侧腕长伸肌腱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桡侧腕长伸肌腱性部分长17.8±2.6cm,肌腱上、中、下段宽分别为13.7±3.1mm,5.6±1.1mm和4.6±0.5mm,肌腱上、中、下段厚分别为1.5±0.5mm、2.0±0.3mm和2.4±0.3mm。结论:桡侧腕腕长伸肌部分肌腱转位,有足够的长度和强度修复第一腕掌关节脱位,术式设计合理,是一种新的手术方法,临床应用3例,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一成年男性右上肢拇长屈肌与示指浅屈肌之间见1变异肌.该变异肌以腱膜形式起自旋前圆肌尺骨头肌腱的止点及上方的桡骨头,以粗腱和细腱的形式分别止于屈肌支持带和掌腱膜.从该变异肌的起点来看,其与拇长屈肌关系较为密切;但从止点判断,其收缩时具有紧张掌腱膜、屈肌支持带及屈腕的功能,其与掌长肌的功能相似,故命名为"副掌长肌".未见有此类肌的变异报道.  相似文献   

14.
自1995年10月至1998年8月,作者收治了15例腕手掌疼痛患者,经详细检查,发现手掌桡侧感觉限局性减退。局部有固定压痛点。诊断为正中神经掌皮支卡压症。12例行局部封闭治疗治愈。3例经掌皮支近端切断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现报告如下。1 应用解剖通过对2具新鲜尸体4侧肢体的解剖观测和对6例前臂外伤患者进行清创探查术的观察,正中神经在腕横韧带的近侧4.6±2.2cm处发出一掌皮支,起始部位于主干桡侧,直径1.2~0.9mm。沿桡侧屈腕肌和掌长肌之间下降,跨过腕横韧带表面,穿出固有筋膜。在手掌分为内外2支。内侧支分布于手掌中部的皮肤,与尺神经的…  相似文献   

15.
李文茂  薛黔  孙发 《解剖与临床》2003,8(3):140-143
目的:查清尺侧腕屈肌尺侧半和桡侧半的肌内神经分支分布情况及肌构筑情况,揭示该肌的形态学特征,为临床矫形外科“半肌”移位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并为自体骨骼肌移位的选材提供新思路。方法:①观察20侧尺侧腕屈肌大体形态,并测量有关数量;②用改良Sihler’s染色法对10侧尺侧腕屈肌进行肌内神经染色,以观察肌内神经的分支分布;③取20侧尺侧腕屈肌沿肌内腱长轴分为尺侧半和桡侧半,并测量其构筑学数值。结果:①尺神经干发出2支神经分别进入尺侧腕屈肌尺侧半和桡侧半,并在相应的半侧肌内各自发出数级神经分支,各级神经分支间有丰富的吻合;但尺、桡侧半的肌内各级神经支在肌内腱板区域无吻合。②尺侧腕屈肌尺侧半的肌长、肌重、羽状角、及生理横切面积数值均较桡侧半大,而肌纤维长的数值则较桡侧半小。结论:①尺侧腕屈肌可分为尺侧亚部和桡侧亚部,两亚部各有一独立神经支配;②尺侧腕屈肌尺侧亚部和桡侧亚部都是半羽肌,尺侧亚部能产生多于桡侧亚部1倍以上的肌力。  相似文献   

16.
带蒂尺侧腕屈肌转位重建屈肘功能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31侧成人上肢标本上,按因管神经蒂转位重建屈肘功能要求,观测了尺侧腕屈肌及其血供和神经支配。尺侧腕屈肌的管蒂主要是尺侧返血管和尺血管的分支,以尺侧反血管分支为首选。支配尺侧腕屈肌的尺神经肌支长度多数不影响肌转位。按照保留尺侧腕屈肌主要血管和支配切断肌起止两端,经肌下和皮下道转位到肱二头肌正常解剖位置的术式设计,分析了血管神经蒂的选择和保护,讨论了术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术式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7.
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拇对掌肌、拇短展肌的解剖学特点,探讨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的拇对掌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对20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解剖拇对掌肌、拇短展肌,并建立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手术模型。结果:拇短展肌肌纤维方向沿第1掌骨纵轴方向,拇对掌肌肌纤维方向与第1掌骨成一定角度。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移位后,测量拇指远侧横纹中点到第3掌骨长轴与掌远侧横纹交点之间的最大距离可达(5.9±0.7)cm。结论(:1)尺侧腕伸肌长度、肌力足以重建拇对掌功能,拇短伸肌腱止点恒定,联合移位后其作用方向与拇短展肌方向一致,且旋前角度足够。(2)以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是一种符合拇对掌功能生物力学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在制作上肢标本的过程中,发现1例左侧上肢前臂的腕屈肌变异,在桡侧腕屈肌和尺侧腕屈肌之间存在正中腕屈肌,此变异罕见。现报道如下:标本为成年男性,体长180 cm,体型微胖,经10%福尔马林固定。解剖左侧前臂前区及腕前区、手掌等局部,游标卡尺测量局部结构。发现左侧掌长肌细小,肌腹最宽处宽0.64 cm,肌腱长13.85 cm,远端散入掌腱膜。尺侧腕屈肌和桡侧腕屈肌均正常。在尺侧腕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尺侧腕屈肌腱部分移位修复桡尺远侧关节脱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成人上肢标本,将尺侧腕屈肌腱分为上、中、下3部分作形态学测量,并进行力学测试。结果:尺侧腕屈肌腱宽度:上段为(7.6±0.9)mm,中段(6.4±0.7)mm,下段(5.5±0.6)mm。厚度:上段为(1.7±0.3)mm,中段(2.0±0.3)mm,下段(2.3±0.2)mm。尺侧腕屈肌腱性部分长(16.7±2.7)cm。力学测试:尺侧腕屈肌全肌腱破坏载荷为(266.7±45.2)N,半肌腱破坏载荷为(107.2±19.9)N,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5)。结论:尺侧腕屈肌腱部分转位有足够的长度和强度以修复桡尺远侧关节脱位,临床应用12例,均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尸体解剖发现 1例左示指固有伸肌起自掌背 ,由于临床常用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断裂 ,故此变异有一定临床意义 ,报道如下 :成年男性尸体标本 ,左示指固有伸肌腱较对侧细小 ,肌腹长 3cm ,在腕背侧韧带以远该肌起于第 3掌骨基底 ,腱位于示指伸肌腱内侧走向示指背侧 ,与示指伸肌腱融合为指伸肌腱扩张部 (附图 )。该肌的血供来自腕背动脉弓的分支 ,骨间后神经发出分支至拇长伸肌后 ,于指伸肌腱深面穿腕背第 4骨纤维管以终末支进入该肌。右示指固有伸肌起点正常。标本上模拟手术 ,以起点变异的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修复拇长伸肌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