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效果。方法110例手指离断患者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予断指再植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连续星状神经节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患侧桡动脉血流速度、血管危象发生率、再植成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h、24h、48h、72h患侧桡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再植指成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能有效提高患侧桡动脉血流速度,预防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再植成活率,无明显副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的原因并总结预防血管危象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80例断指再植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结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危象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血管危象的发生率为7.50%,对照组为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再植指成活率为97.50%,对照组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针对血管危象发生的危险因素实施正确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断指再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晚间强化护理在断指再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3~8月收治的150例断指再植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取2016年9月~2017年3月收治200例断指再植患者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晚间强化护理。比较两组晚间疼痛程度、血管危象的发生情况、断指成活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2、3天晚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管危象、静脉血管危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断指成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内平均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晚间强化护理能够减少断指再植患者血管危象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吸烟患者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吸烟组57例(88指)与不吸烟组50例(83指)进行调查,观察记录再植断指血管危象发生率及救治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吸烟组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吸烟组(P<0.05);吸烟组血管危象救治成功率明显低于不吸烟组(P<0.05);吸烟患者每日吸烟量与血管危象发生率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患者的吸烟年限与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关系不明显(P>0.05).结论吸烟可使再植断指血管危象的发生率增高并降低危象救治成功率,应加强对断指再植长期吸烟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术后护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再植断指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简易可调式高压冲洗装置在断指再植术中清创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手指离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倾倒冲洗法冲洗创口,观察组采用简易可调式高压冲洗装置对创口进行冲洗,观察2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再植成活率、创口细菌培养阳性率及创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伤口I期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断指再植成活率高于对照组(P0.01),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冲洗液体量、操作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断指再植患者清创后采用简易可调式高压冲洗装置进行冲洗效果优于传统倾倒冲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科学设置环境条件的护理模式。方法选取2005年6月~2009年5月在我院行断指再植术患者741例为研究对象,2005年6月~2007年5月的356例对照组,按传统显微外科护理模式管理术后环境条件,即常规观察再植指末梢血运,持续烤灯照射,开展病室通风、禁烟等健康教育;2007年6月~2009年5月385例为观察组,按护理程序对其术后的环境条件进行护理干预,包括有效镇痛,绝对卧床,严密观察,禁烟、肢体位置及病室温、湿度管理,预防便秘,心理疏导,功能锻炼,出院指导共计八方面措施;运用SPSS 10.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管危象发生情况及总的再植成活率。结果观察组总再植598指,动脉危象发生率18.26%、静脉危象发生率23.03%、总成活率86.80%;对照组总再植603指,动脉危象发生率24.92%、静脉危象发生率31.15%、总成活率78.36%。经统计分析,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断指再植术后良好的环境条件设置,可有效改善发生血管危象的环境因素,改善再植指的血液循环,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精准护理理念的改良方案在断指再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1日~2019年8月31日129例断指再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5例和对照组64例,实验组采用基于精准护理理念的改良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断指再植传统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危象、术后感染、便秘发生情况、术后疼痛程度、住院费用及患者舒适度。结果:实验组患者血管危象、术后感染、便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1),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1);实验组患者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将基于精准护理的改良方案应用于断指再植患者护理中,可有效降低血管危象、术后感染、便秘发生率,缓解术后疼痛程度,减少患者住院费用,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路径在断指再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断指再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实施专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指功能评分、指功能优良率、再植指成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应用专科护理路径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指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避免血管危象发生,提高再植指成活率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影响断指再植成功率的环境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影响断指再植成功率的环境因素并提出干预方法.方法 选取2007年253例断指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实验设计对术后室温及患肢皮温的保持、病室环境等因素进行干预.对血管危象的发生给予针对性预防,并统计其再植成功率,与2006年248例断指再植患者的再植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253例总再植356指,动脉危象发生率18.26%、静脉危象发生率23.03%、总成活率86.80%;对照组248例总再植305指,动脉危象发生率24.92%、静脉危象发生率31.15%、总成活率78.36%.经统计分析,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合理的术后环境干预能够为再植指提供优良的成活条件,从而有助于断指再植成功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连续臂丛阻滞镇痛对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连续臂丛阻滞及术后臂丛自控镇痛对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分级Ⅰ、Ⅱ级急诊单指离断伤行断指再植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R组行臂丛阻滞后鞘内置管,术后行连续臂丛自控镇痛;S组行臂丛阻滞,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两组2 h、8 h、12 h、24 h和48 h的镇痛效果、并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计算自控镇痛按压次数和曲马多用量,再植断指的血运情况、血管栓塞率及再植指成活率.结果 R组镇痛效果在术后2 h、8 h、12 h优于S组(t分别=8.92、6.68、7.62,P均<0.05),术后上肢无力、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组未发生血管危象,成活率为100%.S组发生血管痉挛8例(13.33%),6例再植失败,成活率为90.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6.56、4.38,P均<0.05).结论 连续臂丛阻滞术后自控镇痛效果确切,安全性高,效果优于舒芬太尼,并可减少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提高再植指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深低温保存技术在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断指再植术患者108例,根据断指保存技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2例和试验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断指保存技术,试验组采用深低温保存技术,比较两组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和断指成活率、血管吻合及手指功能情况。结果 术后7d试验组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断指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单针吻合时间、每一吻合口吻合时间、吻合后血管再通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d试验组断指再植美观度、血液循环、关节活动度、感觉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深低温保存技术可有效提高断指再植手术成活率,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提高断指吻合程度,保护手指功能,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685-3686
对比断指再植与非断指再植在手指末节完全离断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手指末节完全离断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非断指再植手术,观察组采用断指再植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断指再植成活率、断指恢复情况及治疗优良率。两组患者断指再植成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指甲长度、远端指间关节活动度、治疗优良率均大于对照组,两点辨别觉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手指末节完全离断的患者而言,具有断指再植适应症的患者需积极鼓励进行手术,若患者无再植条件,可为患者保留手指原有长度,并采用皮瓣修复术等实施原位的缝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断指再植与非断指再植在治疗手指末节完全离断伤的临床效果,分析影响断指再植患者成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62例手指末节完全离断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行断指再植术治疗,对照组行非断指再植术(皮瓣修复、原位缝合及残端修整)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早期指体成活率,再植指指甲生长情况、两点辨别觉、远端指间关节活动度及手指关节活动度。同时对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288例单指断裂行再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断指成活情况分为成活组214例,未成活组74例,单因素分析采用描述性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断指再植成活率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早期指体成活率为8.57%(3/35),对照组早期指体成活率为15.15%(5/3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6,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再植指指甲生长长度[(13.5±2.9) mm]、两点辨别觉[(4.6±0.3) mm]及远端指间活动度[(62.5±4.4)°]明显优于对照组[(11.8±2.2) mm、(7.5±0.6) mm、(45.3±3.6)°],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手指关节活动度优良率为93.55%(29/31),对照组手指关节活动度优良率为70.97%(2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9,P〈0.05)。分析288例再植术患者临床资料发现,吸烟史、损伤类型、热缺血时间、离断程度、断面血栓形成情况、术后皮肤温度、指腹弹性及术后心理状态均可影响断指再植成活率(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断指再植成活率的相关因素其危险程度由高至低为重度抑郁(OR 5.698,95%CI为2.892~8.738,P〈0.001)〉完全离断伤(OR 5.389,95%CI为2.672~7.964,P〈0.001)〉热缺血时间超过6 h(OR 4.515,95%CI为1.366~8.847,P〈0.001)〉术后断面血栓形成(OR 3.287,95%CI为2.543~9.678,P〈0.001)〉术后皮肤温度低(OR 2.142,95%CI为1.243~5.212,P〈0.001)〉术后指腹弹性差(OR 2.008,95%CI为1.117~5.449,P〈0.001)。结论手指末节完全离断伤应用断指再植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术后关节活动度,改善手指外观及功能。重度抑郁、完全离断及热缺血时间长是影响断指再植成活率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对以上因素针对性采取措施可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输液时限及输液速度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49例断指再植病人分为实验组75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输液,实验组则在输液速度、输液时限上实施干预,比较两组血管危象的发生率及断指再植成活率。[结果]实验组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断指再植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管危象发生的高危时期(术后1周内)采取24h持续缓慢匀速滴入液体,有助于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手指末节离断再植术后静脉危象指端放血的时机.方法 选取行断肢再植后并发静脉危象的患者54例(57指).根据静脉危象并发时间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34指)在术后72 h内发生,B组(23指)在72 h后发生.所有患者行指端放血前先给予心理护理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予以药物行解痉治疗,行指端放血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再植手指成活与否进行评价.结果 A组和B组并发静脉危象患者行指端放血后患指成活率分别为17.6%和82.6%,后者明显高,且静脉危象解除时间明显短(P<0.05).结论 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出现的越晚,行指端放血治疗患指成活率越高,故放血疗法应慎用于术后早期并发静脉危象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对40例断指再植患者手术治疗后进行密切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指导其进行适时、适宜的功能锻炼,发现血管危象后及时、正确处理.结果成活46指,成活率为92%.再植失败4指,均由于出现动脉危象后处理无效而失败.认为术后进行密切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血管危象、指导患者尽早进行再植指功能锻炼可提高再植指成活率,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对吸烟患者再植断指血管危象发生率的调查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 :了解长期吸烟患者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 ,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对吸烟组10 3例 (177指 )与不吸烟组 76例 (13 1指 )进行了调查 ,观察记录再植断指血管危象发生情况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吸烟组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吸烟组 (χ2 =6.3 7,P <0 .0 5 ) ;吸烟组血管危象救治成功率明显低于不吸烟组 (χ2 =8.2 1,P <0 .0 1) ;吸烟患者每日吸烟量与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关系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χ2 =10 .93 3 ,P <0 .0 5 ) ;吸烟患者的吸烟年限与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关系不明显 (χ2 =0 .2 2 9,P >0 .0 5 )。结论 :长期吸烟可使再植断指血管危象的发生率增高 ,应加强对断指再植长期吸烟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术后护理 ,最大限度地提高再植断指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李雪萍 《现代护理》2006,12(1):48-49
目的调查吸烟患者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吸烟组57例(88指)与不吸烟组50例(83指)进行调查,观察记录再植断指血管危象发生率及救治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吸烟组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吸烟组(P〈0.05);吸烟组血管危象救治成功率明显低于不吸烟组(P〈0.05);吸烟患者每日吸烟量与血管危象发生率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患者的吸烟年限与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关系不明显(P〉0.05)。结论吸烟可使再植断指血管危象的发生率增高并降低危象救治成功率,应加强对断指再植长期吸烟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术后护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再植断指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手指离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手指离断伤患者1 680例(2 760指),按是否行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救治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830例,1 368指)为自行来院患者,未按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救治,观察组(850例,1 392指)为急救中心或家属电话通知患者,均按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救治。比较两组患者断指缺血时间、断指再植率及断指成活率。结果观察组断指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再植率及再植成活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手指离断伤患者断指缺血时间、提高再植率及再植成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贾建宁 《护理研究》2011,25(29):2693
血管危象是造成再植断指坏死的重要原因,准确观察、正确判断、及时处理血管危象可提高再植成活率。自2008年1月—2010年4月我科共收治158例(196指)断指病人,术后发生血管危象13例(19指),发生率为8.2%,经及时发现,及时对症处理,12指成活,救治成活率为63.2%。现将观察要点及处理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