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因rs1799964,rs1800630位点多态性与复发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不耐受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复发脑梗死患者,其中阿司匹林不耐受组19例,阿司匹林耐受(对照)组61例; 采用美国ABI公司生产的3730XL测序仪对样本TNF-α基因rs1799964,rs1800630位点进行基因测序分型。结果(1)入组人群TNF-α基因rs1799964,rs1800630位点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 平衡定律(P>0.05);(2)阿司匹林不耐受组rs1799964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34.21% VS 16.39%,P=0.018),rs1800630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也高于对照组(28.95% VS 11.48%,P=0.01),其中rs1800630位点A等位基因(OR=2.579,P=0.046)可能是阿司匹林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NF-α基因rs1799964位点C等位基因及rs1800630位点A等位基因可能是复发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不耐受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聚集素(clusterin,CLU)基因rs11136000位点及rs9331888位点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简称哈族)及汉族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SAD)相关性。方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采用Kas P PCR技术和基因测序法测定CLU rs11136000及rs9331888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结果 (1) CLU基因rs11136000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在SAD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哈族SAD组CLU基因rs11136000位点T等位基因及TT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8. 809,P=0. 003;χ~2=8. 242,P=0. 016)。携带T等位基因者(TT+TG基因型)相比携带GG基因型者AD发病风险降低63. 9%(OR=0. 361,P=0. 007)。汉族SAD CLU基因rs11136000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 CLU rs9331888位点等位基因(C、G)及基因型(CC、CG、GG)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 rs9331888、rs11136000两位点存在连锁不平衡(D’=0. 764),单体型分析显示有C-C、C-G、T-G 3种单体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CLU基因rs11136000位点多态性与新疆哈族AD发生可能有关,携带T等位基因对降低AD发病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CLU基因9331888位点可能与新疆SAD的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囊泡单胺转运蛋白2(VMAT2)的rs363371和rs363324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中PD患者合并抑郁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02例汉族帕金森病(PD)患者,通过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将患者分为PD合并抑郁组和PD未合并抑郁组,用连接酶法对VMAT2的rs363371和rs363324进行了基因型分型,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检验分析PD患者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 rs363371的AA基因型降低了PD患者合并抑郁的风险(OR=0.22,59%CI 0.07-0.75,P=0.015)。UP3的高分值增加了PD患者合并抑郁的风险(OR=1.08,59%CI 1.02-1.15,P=0.009)。较长的病程增加了PD患者合并抑郁的风险(OR=1.15,59%CI 1.01-1.31,P=0.038)。rs363324的基因多态性并未增加PD合并抑郁的风险。结论 VMAT2的rs363371的AA基因型降低了汉族人群PD患者合并抑郁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基因3’-UTR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1例作为研究组; 另选择本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体检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 采用PCR法检测GSK3β基因3’-UTR多态性位点rs334558和rs6438552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结果 研究组ADL评分和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基因位点rs334558等位基因C分布和基因型频率CC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基因位点rs6438552等位基因C分布和基因型频率CC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SK3β基因3’-UTR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存在关系; rs334558和rs6438552位点C等位基因可能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广西正常人群中轴索生长抑制因子(Neurite growth inhibitor,Nogo)基因rs2919126C/T位点和rs7575107G/T位点多态性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方法采取多重单碱基延伸法(SNa Pshot)与DNA测序法对323例广西人群的Nogo基因rs2919126C/T位点和rs7575107G/T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并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性别及组间分布差异。结果 rs2919126C/T存在CC、CT、TT 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为6.5%、33.4%、60.1%,此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广西人群的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HapMap)公布的欧洲和非洲人群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s7575107G/T存在GG、GT、TT 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为2.5%、24.8%、72.7%,此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广西人群的男女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非洲人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ogo基因rs2919126C/T位点和rs7575107G/T位点基因多态性在不同种族和地区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对研究在不同人群间Nogo基因多态性和疾病的相关性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PLAU)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32例VD患者(VD组)和1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PLAU基因rs2227564位点的多态性,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VD发病的关系.结果 VD组PLAU基因rs2227564位点C/C基因型53例(40.1%),C/T基因型72例(54.5%),T/T基因型7例(5.4%),C等位基因频率为67.3%,T等位基因频率为32.7%;对照组PLAU基因rs2227564位点C/C基因型39例(32.2%),C/T基因型63例(51.9%),T/T基因型19例(15.9%),C等位基因频率为53.3%,T等位基因频率为46.7%;两组PLAU基因rs2227564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AU基因rs2227564位点C/C基因型是VD发病的危险因素(OR=1.281,95%CI:1.098~2.577,P=0.037).结论 PLAU基因多态性与VD的发病相关,PLAU基因rs2227564位点C/C基因型可增加VD患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囊泡相关膜蛋白8(VAMP8)基因rs13426038和rs10666612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VAMP8基因rs13426038和rs10666612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两位点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VAMP8基因rs13426038位点CC/GG基因型频率在ACI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0.5%/35.9%和15.0%/36.0%,C/G等位基因频率为42.3%/57.7%和39.5%/60.5%;两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8,P=0.25)。VAMP8基因rs10166612位点AA/GG基因型频率在ACI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2.7%/0.5%和91.8%/0%,A/G等位基因频率为96.1%/3.9%和95.9%/4.1%;两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16,P=0.46)。结论 VAMP8基因rs13426038 C/G和rs10166612 A/G多态性可能与ACI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活化相关基因变异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对236例伴颈动脉狭窄和378例不伴颈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11个血小板活化相关基因位点多态性、血小板白细胞聚集和血小板聚集进行检测; 采用高分辨率B超评估颈动脉狭窄; 应用广义多因子降维(Generalized 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GMDR)法分析这些基因-基因交互是否影响颈动脉狭窄的风险。结果 与不伴颈动脉狭窄患者比较,伴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白细胞聚集增高。单因素分析显示,伴和不伴颈动脉狭窄患者这11个基因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无明显差异; 然而,GMDR分析表明,血栓素A2受体(Thromboxanes A2 receptor,TXA2R)rs1131882、血小板膜受体(Platelet membranesreceptors,P2Y1)rs1371097和糖蛋白IIIa(Glycoprotein IIIa,GPIIIa)rs2317676存在有交互作用,这3个基因位点的高交互作用与血小板活化增高有关,为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2,95%CI=1.28~7.82,P=0.001)。结论 Rs1131882、rs1371097和rs2317676的交互作用增加了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风险,可能是颈动脉狭窄的基因标志物; GMDR法对阐明颈动脉狭窄复杂的基因危险因素具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河南省汉族人群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基因rs972936位点多态性、载脂蛋白酶E(Apo E)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8例AD患者和12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ND)者为研究对象,柱层析法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IGF-1基因rs972936位点及Apo E基因型多态分布,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ND组比较,AD组IGF-1基因rs972936位点3种基因型分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8,P=0.047),其中AD组中GG基因型的频率高于对照组(70.7%51.6%,χ~2=5.935,P=0.015),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χ~2=6.502,P=0.011);AD组Apo Eε4等位基因频率可能增加AD的患病风险(OR=2.872,95%CI 1.542~5.351)(P=0.001);Apo Eε4等位基因不影响IGF-1基因rs972936位点的基因型或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P0.05)。结论 IGF-1基因rs972936位点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人群AD的发病可能有相关性,其中GG基因型、G等位基因可能是AD发病的独立于Apo Eε4等位基因的危险因素。Apo Eε4等位基因是散发性AD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位点多态性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 166例自发性SAH患者按照是否合并CVS分为CVS组72例和对照组94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ACE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ACE基因I/D位点多态性。结果 SAH后13 d内血清ACE水平无显著变化(均P>0.05)。CVS组患者入院时血清ACE基线水平高于对照组(t=2.136,P=0.048)。ACE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ACE基因I/D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86,P=0.029;χ2=6.080,P=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结果显示对于自发性SAH患者,携带ACE基因I/D位点D等位基因是发生CVS的危险因素(OR=1.473,95%CI:1.068~2.610,P=0.021)。结论 对于自发性SAH患者,ACE基因I/D位点多态性可能与CVS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聚集素(CLU)基因rs11136000多态性与Alzheimer病(AD)的相关性。方法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检索PubMed、EMBASE、AlzGene、CBM、CHKD等数据库,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CLU基因多态性与AD关系相关病例-对照研究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H-W遗传平衡检验及异质性检验,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以CLU基因rs11136000位点(TT+TC)/CC基因型及T/C等位基因分布的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CI)为效应指标,利用RevMan 5.0、Stata 11.0软件计算合并OR值及95%CI;偏倚分析评估发表偏倚。结果纳入10篇文献共29个研究群体。按种族分为高加索亚组、亚洲亚组、非洲亚组、西班牙亚族及其他种族亚组,组内无显著异质性。AD高加索亚组与对照组比较,CLU基因rs11136000(TT+TC)/CC基因型和T/C等位基因分布的合并OR=0.83(95%CI:0.79~0.86)和0.88(95%CI:0.85~0.90),总体效应检验Z=8.44、9.74(均P<0.001)。亚洲亚组、非洲亚组、西班牙亚组及其他种族亚组(TT+TC)/CC基因型和(或)T/C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偏倚分析未发现明显发表偏倚。结论 CLU基因rs11136000多态性与高加索人群AD易感性相关,携带T等位基因可能降低AD发病风险。其对于亚洲人、非洲裔、西班牙人及其他种族人群的影响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陕西地区汉族人群中,Dicer基因rs1057035多态性与脑胶质瘤的相关性。方法 200例陕西地区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病例组,随机选择同期在我科住院治疗的非肿瘤疾病患者184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入住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分析(PCR-RFLP)法检测Dicer基因rs1057035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病例组患者Dicer基因rs1057035位点等位基因C分布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137,P=0.023)。分层分析,携带突变等位基因C可降低酗酒者,无肿瘤性疾病家族史者以及Ⅲ型、Ⅳ型胶质瘤患者发病风险(OR=0.253,95%CI 0.067~0.949,P=0.036;OR=0.561,95%CI 0.339~0.930,P=0.024;OR=0.525,95%CI 0.284~0.969,P=0.037)。结论 Dicer基因rs1057035多态性可能与脑胶质瘤遗传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脑屏障通透性与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绵阳市盐亭县人民医院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且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共76例,随访3个月,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佳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血脑屏障通透性等。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随访3个月后共有8例患者失访,其中mRs评分为良好(0~1分)共32例,为预后良好组,余为预后不佳组(2~6分)共36例; 2组患者性别、BMI、梗死部位、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脑卒中史、发病时间、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应用药物、基线NIHSS评分、Cr,BUN,HDLc,LDLc,PLT,HGB,APTT,DD、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 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房颤史的比例、UA水平与预后不佳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 2组患者AUC无明显差异(P>0.05); 预后良好组患者Ktrans及VP与预后不佳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 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90,P=0.026)、Ktrans(OR=1.104,P=0.005)为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VP(OR=0.556,P=0.022)为保护因素。结论 血脑屏障通透性为影响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多重小测序技术(multiplex SNa Pshot)分析粤西地区25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96例健康对照组MMP-9基因(rs3787268、rs3918241、rs3918242)的多态性分布,并分析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rs3787268基因型频率有统计学差异(P=0.042),在隐性模型中A/A基因型的个体患病风险升高(OR=2.21,P=0.046);(2)rs3918242基因型频率亦有统计学差异(P=0.007),在显性模型中,携带T基因型的个体患病风险升高(OR=2.14,P=0.009);(3)其中rs3787268在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亚型组的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39),而非LAA亚型中无统计学差异;rs3918242在LAA亚型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有统计学差异(P=0.009,P=0.047),在非LAA亚型中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MP-9基因rs3787268和rs3918242多态位点突变可能与中国粤西地区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相关;并主要可能增加了LAA型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YBA基因的多态性位点与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84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33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CYBA基因rs4673和rs3180279位点的基因型。结果 rs4673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男性患者rs3180279位点GC、GG基因型的频率低于对照组,CC基因型的频率高于对照组(P=0.034)。结论 CYBA基因的rs4673位点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的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无相关性,男性rs3180279位点GG+GC基因型的携带者较CC基因型携带者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可能更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病情恶化(END)与侧支循环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江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2 h内完成DSA检查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237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出现END分为nEND组(182例)与END组(55例),多变量logistic分析确定脑梗死急性期病情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侧支循环良好158例,其中23例(14.6%)发生END; 侧支循环不良79例,32例(40.5%)发生END,侧支循环不良患者END发病率显著增加(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END组与nEND组患者糖尿病病史(P=0.016)、收缩压(P=0.026)、低密度脂蛋白(P=0.019)、空腹血糖(P=0.023)、超敏C反应蛋白(P=0.029)、基线NIHSS评分(P=0.000)、大动脉狭窄或闭塞(P=0.008)及侧支循环(P=0.000)有明显差异,其余变量无明显差异(P>0.05)。多变量logistic分析显示,END的独立危险因素为NIHSS评分(OR=0.777,95%CI=0.654~0.924,P=0.004)、大动脉狭窄或闭塞(OR=2.298,95%CI=1.019~5.180,P=0.045)和侧支循环不良(OR=6.289,95%CI=3.007~13.156,P=0.000)。结论 脑梗死END发生与侧支循环不良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