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在控制近视发展中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72例近视青少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所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及研究组患者分别接受框架眼镜及角膜塑形镜矫治,比较两组患者在试戴1 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的治疗效果、角膜内皮细胞及眼轴长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试戴3个月、6个月后角膜曲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戴6个月后裸眼视力高于对照组,屈光度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89%,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在控制近视发展中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少,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来我院进行就诊的106例(212眼)近视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53例(106眼)患者给予角膜塑形镜佩戴治疗,另外一组53例(106眼)给予框架眼镜控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屈光度等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采用框架眼镜控制,佩戴镜前后屈光度及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采用角膜塑形镜患者在佩戴前后数据比较不具有可比性,P<0.05。而将两组控制后数据对比,实验组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发现两组患者在角膜曲率及角膜厚度指标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裸眼视力、眼轴长度、等效球镜等指标上不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能够有效控制青少年的近视发展,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葛丽花  李延江 《中国校医》2019,33(4):309-310
目的 研究佩戴角膜塑形镜对近视控制的疗效。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6年8月22日—2017年8月22日于某医院就诊的近视患者96例,根据双盲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佩戴框架眼镜)和观察组(佩戴角膜塑形镜)各48例。将2组近视患者的裸眼视力、近视屈光度、眼轴长度进行比对。 结果 观察组近视患者治疗后的裸眼视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近视屈光度、眼轴长度均比对照组小(P<0.05)。 结论 佩戴角膜塑形镜可对近视加深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杨立群 《智慧健康》2023,(6):218-223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对于青少年近视患者眼轴增长的控制效果及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non invasive tear film rupture time,NIBUT)、角膜荧光色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nt pigment staining,CFS)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3月-2022年3月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人民医院青少年近视患者56例,根据戴镜选择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非周边离焦框架眼镜,研究组采取角膜塑形镜;统计两组矫正视力、干预前后眼轴、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曲率、NIBUT、CFS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12个月后研究组裸眼视力高于对照组,等效球镜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2个月后研究组眼轴、角膜曲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2个月后研究组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12个月后研究组NIBUT(av)、NIBUT(f)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2个月后研究组CFS评分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联合框架眼镜治疗青少年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及对裸眼视力及屈光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接诊的220例高度近视青少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110例,209眼)和对照组(110例,211眼)。对照组仅佩戴框架眼镜,观察组在夜间佩戴角膜塑形镜、日间佩戴框架眼镜。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时,比较两组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厚度的变化,并比较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裸眼视力呈逐步上升趋势,对照组裸眼视力在治疗后6个月、1年时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6个月、1年时,裸眼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屈光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屈光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时,屈光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眼轴长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时,眼轴长度较治疗前比较明显延长,且均明显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少年高度近视患者中应用角膜塑形镜联合框架眼镜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裸眼视力及屈光度,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低中度近视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120例青少年低中度近视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实验组患者将采用佩戴角膜塑形镜,对照组患者将采用佩戴单光镜片。在佩戴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屈光度数、角膜曲率和眼轴长度变化。结果:在临床中经过佩戴1年后的对比发现对照组患者的眼轴长度为(24.92±0.24)mm,实验组患者的眼轴长度为(24.01±0.17)mm,对照组患者的眼轴增长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屈光度DS为(5.12±0.54)D,DC为(1.73±0.38)D,实验组患者的屈光度DS为(3.27±0.52)D,DC为(1.21±0.23)D,对照组患者的屈光度增加要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角膜曲率均有增加,而对照组患者的角膜曲率无明显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青少年中轻度近视患者进行佩戴单光镜片,患者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都有明显的提高,长期佩戴不利于缓解患者的近视。而对青少年中轻度近视患者进行佩戴角膜塑形镜,长期的佩戴能有效的缓解和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发展,具有安全和可逆的特点,是矫正青少年近视最为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青少年近视患者佩戴角膜塑形镜的临床疗效,探讨佩戴角膜塑形镜期间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近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保护视力,观察组患者均佩戴角膜塑形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d时裸眼视力(0.61--0.72)、屈光度(-1.32±0.54)D。治疗1w时裸眼视力(0.75--1.84)、屈光度(-0.68±0.41)D。治疗1m时裸眼视力(0.86--1.00)、屈光度(-0.35±0.28)D。患者治疗有效率97.7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佩戴角膜塑形镜,有助于恢复青少年近视患者的裸眼视力,改善屈光度,提高近视的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延续护理对佩戴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疗效的影响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入我院接收角膜塑形镜佩戴治疗的100例(200眼)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及其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自愿为前提,根据数字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延续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同时联合门诊护理,延续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观察3个月后两组患者视力及屈光度改善情况,并在3个月观察期后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同对照组相比,延续组患者视力、屈光度均更优(P0.05);延续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0%明显较对照组的84.0%更高(P0.05)。结论:佩戴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效果良好,除对病人实施常规护理外,继续进行延续护理可进一步夯实治疗效果,促进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飞秒激光联合个体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及术后随访情况。方法:病例样本为准分子激光的100例近视患者,依据术式不同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样本量n=58,对照组患者样本量n=42,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为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研究组患者治疗方案为飞秒激光联合个体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研究比较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评估两组患者像差变化,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干眼、夜间炫光等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评估组间治愈眼数行百分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近视患者采用飞秒激光联合个体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效果优异,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同龄青少年近视的发生与角膜曲率、眼轴长度、晶体厚度、前房深度及玻璃体长度的关系。方法:对13岁同龄学生240人,480只眼根据散瞳后屈光度进行分组,对各组角膜曲率、眼轴长度、晶体厚度、前房深度及玻璃体长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岁同龄青少年近视以轻中度为主,占72%。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各组之间眼轴长度、玻璃体腔长度、角膜垂直曲率总体差别有显著性(P<0.05)。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13岁同龄青少年近视屈光度与眼轴长度、角膜垂直曲率、玻璃体腔长度有相关性(P<0.05),近视屈光度与晶体厚度、前房深度、角膜水平曲率无相关性(P>0.05)。结论:13岁同龄青少年中、高度近视主要是眼轴过长引起的,而轻度近视的产生与眼轴无明显关系。眼角膜垂直径屈光力增高可能是形成青少年轻度近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屈光度近视眼的角膜中央厚度、角膜中央屈光力及眼轴长度的关系。方法  6 82只眼按屈光度分成 4组 :轻度 (- 1 0~ - 3 0D) ,中度 (- 3 2 5~ - 6 0D) ,高度 (- 6 2 5~ - 10 0D) ,超高度 (- 10 2 5D以上 )。利用A超、角膜地形图仪测定上述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角膜中央屈光力及眼轴长度。结果 各组角膜中央厚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各组垂直径向与水平径向角膜屈光力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眼轴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随近视屈光度增加 ,角膜中央厚度不变 ,眼轴相应延长 ,角膜中央屈光力相对稳定 ,变化较小 ,眼轴长度的测定有助于近视程度与近视手术疗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临床效果。方法对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49例76眼实施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于术后3个月了解患者视力、屈光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患者脱盲率为94.7%,脱残率为39.4%;60.5%的患眼屈光度偏差值在±0.50D以内;随访3个月未出现晶状体后囊混浊,未发生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人工晶状体移位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增加了植入晶状体的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后房型人工晶体手术与透明晶状体切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系统回顾性研究近一年内在本院接受矫正超高度近视眼患者23例(45只眼)。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8例(15只眼),为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手术植入患者,B组15例(30只眼),为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及低度数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患者。分别在术后第3、6、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视力、屈光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前房反应、后发性白内障及视网膜并发症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手术没有医源性事故发生。术后12个月裸眼视力≥0.5:A组11眼(73.3%),B组19眼(6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主要并发症:A组中于术后24h内高眼压2眼,平均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4.2%。B组术后12个月行YAG激光后囊切开3只眼,未发生视网膜脱离。两组均有主诉夜间眩光症状,B组视近困难者6例。结论:两种手术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需充分做好术前沟通及术前全面细致的眼部检查和评估。超高度近视行眼内屈光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稳定性好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高度近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及个体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超高度近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36例(49眼),行超声乳化及个体化选择人工晶状体度数植入,术后观察患者裸眼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所有手术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裸眼远视力在0.05 ~ 0.30,裸眼近视力在0.02~0.50.最佳矫正视力0.31 ~ 0.40者22眼(44.9%,22/49),≥0.50者14眼(28.6%,14/49).术后屈光度<-1.00 D者3眼,-1.00-2.00 D者16眼,-2.01-3.00 D者27眼,>-3.00 D者3眼.与目标屈光度差别<±0.50 D者21眼,±0.50 D~±1.00 D者18眼,>±1.00 D者10眼.术后角膜水肿28眼,均在1周至3个月内完全消退,未见视网膜脱离及角膜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高度近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及个体化选择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改善理想,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单眼低度近视患儿佩戴角膜塑形镜及框架眼镜对近视发展的影响,为科学矫正和规范治疗近视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选取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中小学近视单眼患者120例,近视侧眼屈光度为(-1.00~-2.50)D,对侧眼屈光度为(-0.50~0.50)D。依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试验组(单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和对照组(配戴框架眼镜),每组60例。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于戴镜前、戴镜后6个月、戴镜后12个月及停戴1个月后测量患者的眼轴长度(AL)且戴镜前与停戴后1个月还需测量患者的等效球镜度(SE),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AL及S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配戴12个月后,试验组戴镜眼AL[(24.91±0.11)mm]较对照组[(25.02±0.09)mm]短,对侧眼AL[(24.58±0.24)mm]较对照组[(24.20±0.13)mm]长。停戴塑形镜1月后,试验组戴镜眼SE[(-2.22±0.78)D]较对照组[(-2.64±0.21)D]高,对侧眼SE[(-0.96±0.84)D]较对照组[(-0.37±0.54)D]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2,-4.58,P值均 < 0.05)。  结论  与佩戴框架镜相比,配戴角膜塑形镜可有效抑制单眼近视患儿患眼AL延长、控制患眼近视进展,促进对侧健眼眼轴延长及屈光度增加,降低屈光参差值,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双眼视轴发育不平衡的问题,促进双眼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定向越野练习对小学生近视防控的干预效果,为有效防控近视提供参考。方法 对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五年级的10~11岁学生进行视力筛查,选取120名近视小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60名)和对照组(60名),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定向越野项目练习,通过ETG眼镜式眼动仪测试眼球变化特征,比较两组学生的近视改善差异。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裸眼视力、屈光度与视觉疲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3,1.94,0.70,P值均>0.05);干预10周后,实验组裸眼视力、屈光度与视觉疲劳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28,15.03,-247.01,P值均<0.05);实验组学生在地图识别与实景识别场景中,注视时间、注视次数、注视频率、眼跳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13.62,-7.83,4.82,7.15,P值均<0.05),地图识别与实景识别过程中眼球呈交替注视特征。结论 定向越野练习过程中,地图识别与实景识别调动了眼球的追随、扫视、注视、聚焦及交替视觉追踪,对小学生近视防控具有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理视健眼操与眼保健操预防近视效果对比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理视健眼操和现行眼保健操预防近视的效果。方法 采用单盲法,追踪1年,观察理视健眼操和现行眼保健操对儿童青少年视力和屈光度的影响。结果 理视健康操与现行眼保健操相比,能明显防止学习期儿童青少年视力下降(P<0.01),防止屈光度负向增加(P<0.01),提高或保持学习期儿童青少年的远视力(P<0.010,可防止正视眼和近视眼视力下降(P<0.05)。结论 理视健康操预防近视效果显优于眼保健操,对视力保健和防止近视的发生发展均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徐州市沛县一至三年级学生的近视率及相关眼部生物学参数, 建立队列观察人群, 为降低近视率提供基线参考依据。  方法  2020年6月,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沛县的2所九年制学校, 共1 952名学生。由统一培训的监测人员使用统一配备的仪器开展监测, 监测项目包括裸眼视力, 散瞳前后屈光度, 眼压值, 眼轴长度等指标, 开展近视研究队列的基线调查。  结果  徐州市沛县2学校一至三年级学生的总体近视率为21.77%, 女生(23.81%)高于男生(20.16%), 随着年龄和年级增长, 近视率不断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4.10, 144.30, P值均 < 0.05), 6岁组已出现近视, 为8.87%。近视组学生左右眼的眼轴长度均高于非近视组学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1.95, 366.85, P值均 < 0.01);近视组学生左眼的眼压值和平均角膜曲率均高于非近视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1, 10.22, P值均 < 0.05)。  结论  徐州市沛县一至三年级近视率较低, 但6岁组已出现近视, 随着年龄和年级增长, 近视率不断攀升。探寻有效可行的近视防控措施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上海市颛桥镇中小学生视力与屈光状况,为社区中小学生眼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8年上海市颛桥镇6~16周岁中小学生视力与屈光状态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年颛桥镇中小学生裸眼视力异常发生率为32.69%;屈光异常近视发生率为63.07%,远视发生率为1.40%,散光发生率为8.88%。9、11、12、13岁组男女生裸眼视力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8年颛桥镇中小学生左右眼等效球镜(SE)值分别为(-0.70±1.75)、(-0.82±1.77),各年龄组右眼SE值低于左眼,除16岁组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父母近视状态、屈光状态是影响学生裸眼视力筛查异常的主要因素。结论 颛桥社区中小学生视力与屈光状态现状不容乐观。屈光异常以近视居多,且右眼近视程度高于左眼。应继续巩固中小学眼保健的宣教、常规视力检测和屈光状态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