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观察莫沙必利片联合疏肝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莫沙必利片治疗,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疏肝健脾汤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胃肠激素水平变化,记录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周、4周后的胃泌素水平、生长抑素水平及中医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胃动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沙必利片联合疏肝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更好,可调节胃肠激素的分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探讨胃肠激素与FD的关系。方法治疗组选择3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患者,给予疏肝健脾方治疗4周,另设置对照组为20名健康志愿者,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疗效、单项症状疗效及胃肠激素(胃动素、生长抑素、胆囊收缩素)情况,结合心理评估报告,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动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生长抑素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患者抑郁症状减轻。结论疏肝健脾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型疗效确切,可调节胃肠激素分泌失常,胃肠激素分泌失调在FD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脾和胃消痞中药治疗脾胃虚弱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及对乙酰胆碱酯酶、胃动素、生长抑素的影响。方法将140例脾胃虚弱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0例给予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7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脾和胃消痞中药治疗,观察2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半排空时间、SF-36评分、乙酰胆碱酯酶、胃动素、生长抑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胃脘胀满、胃脘疼痛、饮食减少、嗳气呃逆、餐后饱胀及恶心呕吐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胃半排空时间、SF-36评分、乙酰胆碱酯酶、胃动素及生长抑素水平均显著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和胃消痞中药治疗脾胃虚弱证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有效缓解症状体征,促进胃排空,提高日常生活质量,调节乙酰胆碱酯酶、胃动素及生长抑素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血浆胃动素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为82.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和血浆胃动素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和血浆胃动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是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肠安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消化科门诊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mg,3次/d;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胃肠安丸0.08 g,3次/d,2组患者均用药7 d。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积分、胃动素及生长抑素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症状及总积分降低,胃动素水平升高,生长抑素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主要症状及总积分较低,胃动素水平较高,生长抑素较低(P0.05)。结论胃肠安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较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血清胃动素水平、降低血清生长抑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脾益胃方治疗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健脾益胃方内服治疗,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对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进行评分,评定2组中医证候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 (32/35),对照组为71.4% (25/3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为5.72% (2/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胃方可改善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症状,其疗效优于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三仁汤加减方治疗湿热内蕴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湿热内蕴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三仁汤加减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腹胀、嗳气、早饱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显著好转,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腹胀、嗳气、早饱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患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基础上联合应用三仁汤加减方治疗湿热内蕴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显著改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祛湿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效果。方法: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吗丁啉治疗,观察组采用自拟健脾祛湿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8.33%,优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优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健脾祛湿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P物质(SP)和生长抑素(SS)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以健脾疏肝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吗丁啉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及血浆SS、SP含量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S、SP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健脾疏肝方可能通过调节脑肠肽激素来调节胃肠运动及分泌功能的紊乱,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及对消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3例)采用中药治疗,观察组(35例)采用针刺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消化不良症状评分、胃排空变化以及血清中胃动素和神经肽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7%)明显优于对照组(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各消化不良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胃排空情况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排空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血清胃动素、神经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胃动素、神经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有效提高患者血清中胃动素和神经肽水平,促进胃排空,改善其消化不良的症状,提高胃肠动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汤合中药足浴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诊断为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疏肝健脾汤合中药足浴治疗,对照组予疏肝健脾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总积分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疏肝健脾汤合中药足浴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柴胡疏肝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病例选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30 mg/d,分3次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柴胡、陈皮、枳壳、香附等,2次/d)治疗,连续用药1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胃动力及胃肠激素的水平.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上腹部疼痛、嗳气、恶心、呕吐及腹胀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餐后瘦素、胃动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等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 多潘立酮联合柴胡疏肝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显著改善患者餐后瘦素、胃动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针联合香砂六君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纳入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香砂六君汤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温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和临床症状评分的变化,观察两组血清胃动素、胃泌素、生长抑素水平的变化,观察两组胃半排空时间、胃窦收缩频率、胃窦收缩幅度、胃窦面积收缩幅度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时间。结果联合组上腹胀痛、恶心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和主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和主要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中医证候评分和主要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胃动素、胃泌素和生长抑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胃动素、胃泌素和生长抑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胃动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胃泌素和生长抑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胃半排空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且胃窦收缩频率、胃窦收缩幅度显著上升(P<0.05);而胃窦面积收缩频率无明显变化(P>0.05)。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联合香砂六君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优于单一香砂六君汤治疗,能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或消退时间,调节胃肠激素分泌,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对加快胃排空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肝郁脾虚型的疗效。方法: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1例。两组均用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加用疏肝健脾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4周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4周后观察组生长抑素水平、胃泌素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胃动素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疏肝健脾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FD肝郁脾虚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舒肝化瘀汤联合黛力新治疗更年期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更年期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黛力新每次1片,2次/d,早、午餐后服,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每次2片,3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肝化瘀汤,1剂/d,口服,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SDS、SAS评分及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SDS、SAS评分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总体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FSH、LH、E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FSH、LH、E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FSH、LH、E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高于对照组的75%(P0.05)。结论:舒肝化瘀汤联合黛力新及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更年期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近期疗效优于黛力新及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  相似文献   

16.
江丽 《新中医》2018,50(10):77-79
目的:观察健脾行气法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健脾行气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胃排空时间的变化,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第1周、2周、3周的胃排空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第1周、2周、3周的胃排空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行气法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小儿FD,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胃排空,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景奉能 《新中医》2018,50(10):73-76
目的:观察健脾消胀丸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并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n=47)与对照组(n=45)。2组均给予饮食控制,其中对照组给予西药盐酸依托必利颗粒+雷贝拉唑肠溶片治疗,治疗组给予自制健脾消胀丸治疗。观察评估2组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5),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给予健脾消胀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与探讨采用旋覆代赭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9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数字表法根据用药治疗方案不同分成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多潘立酮联合旋覆代赭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疾病相关症状评分、胃动素、生长抑素、5羟色胺,胃蛋白酶原水平变化、不良反应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83%)、胃动素(268.24±30.15)ng/L、生长抑素(9.24±1.23)ng/L、5-羟色胺(47.19±6.47)ng/L、胃蛋白酶原I(127.54±6.41)μg/L、胃蛋白酶原II(17.22±2.13)μg/L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4.78%)、胃动素(241.45±30.27)ng/L、生长抑素(13.62±2.04)ng/L、5羟色胺(41.24±6.26)ng/L、胃蛋白酶原I(105.69±6.64)μg/L、胃蛋白酶原II(12.94±2.1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早饱、上腹痛、厌食、反酸以及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各项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采用旋覆代赭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能够显著改善其反酸、腹胀等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疾病相关胃肠激素水平恢复,能够明显提升临床疗效,同时安全性较好,有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味枳实消痞汤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脾虚气滞、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25例给予加味枳实消痞汤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对照1组24例予加味枳实消痞汤治疗,对照2组25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胃排空率以及胃动素、胃泌素、生长抑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高于对照1组的79.2%及对照2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胃排空率、胃动素、胃泌素、生长抑素含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1、2组(P0.05或P0.01)。结论:加味枳实消痞汤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FD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效果。方法: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用西药治疗,观察组用健脾祛湿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恶心嗳气、上腹痛、上腹灼烧感、早饱感及餐后饱胀不适感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胃电图监测指标值较对照组高(P0.05),胃动素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口-盲肠通过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祛湿汤治疗FD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