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短节段C-D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长期随访未见文献报道,作者进行的初步随访研究显示该内固定器在治疗中螺钉固定失效和进行性脊柱后凸畸形增加值得重视。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器主要适用于不稳定脊柱骨折,需要内固定以增加脊柱稳定性或保护神经组织。本组15例男性,4例女性,平均年龄29岁(15~58岁)。13例单一平面爆裂型骨折;5例骨折脱位;1例多发性腰椎爆裂骨折(骨折水平不相邻)。骨折范围:T_(12)1例;L_19例;L_24例;L_33例;L_4和L_5各1例。其中7例合并其它平面脊柱骨折。内固定治疗情况:11例  相似文献   

2.
我院从1994年7月~1997年2月,对2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截瘫采用脊椎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Kaneda内固定术,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男20例、女2例;年龄34~48岁。损伤部位T_(12)9例、L_113例。 1.2 影像学检查 全部病例都摄胸腰椎X线正、侧位片及CT扫描。骨折类型均为爆裂性骨折,按照Denis爆裂型骨折分型:上终板破裂11例,下终板破裂5例,上、下终板破裂4例、椎体一侧严重压缩粉碎2例;脊柱畸形按Dickson方法测量X线片脊柱伤压缩程度结果向后成角15°以内3例,15~20°16例,大于25°3例。CT扫描示椎体后壁突入椎管5.3~9.1mm,平均为7.8mm。CT扫描椎管侵犯按Wolter分型1度4例,2度16例,3度2例。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83年以来采用Harrington撑开棒治疗胸腰段不稳定脊柱骨折脱位病人13例,经8个月以上的随诊,临床效果较好。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组男11例,女2例。年龄20~55岁,平均30岁.T_(12)压缩或粉碎骨折4例,其中伴脱位1例;T_(12)压缩骨折L_1粉碎骨折伴脱位1例;L_1压缩或爆裂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脊髓造影与CT检查已渐成为脊柱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然而它们各有优缺点,为使诊断定位更准确,更好地鉴别椎管疾患,选择最佳诊治方案。我们选择近年来经手术证实术前均做过脊髓造影与CT检查的85例胸腰椎疾患,按疾病分类进行统计,分析比较。 资料与方法 一、本组85例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24岁—62岁,平均43岁。外伤13例:男11例,女2例;其中T_(12)骨折脱位7例,L_1骨折5例,L_3骨折脱位1例;椎间盘突出38例:男31例,女7例,其中L_(3~4)突出一例,L_(4~5)突出21例,L_5~S_1不突出14例,L_4~L_5双间隙突出2例;椎管狭窄28例:男26例,女2例,其中L_(4~5)狭窄10例,L_5~S_1狭窄16例,L_4~S_1狭窄2例;椎管肿物6例:男5例,女1例,其中转移瘤3例,脊膜瘤2例,神经纤维瘤1例。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2):2031-2034
[目的]研究胸腰椎Chance骨折的微创治疗方法,探讨经皮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Chance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不合并神经损伤的胸腰椎Chance骨折13例;T_(10)1例,T_(11)1例,T_(12)3例,L_13例,L_23例,L_32例;Denis分型:Ⅰ型8例、Ⅱ型2例、Ⅲ型2例、Ⅳ型1例。[结果]13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2个月,平均21个月。所有患者脊柱后柱分离得到了恢复,脊柱前柱压缩也得到改善,脊柱后凸畸形纠正,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无内固定失败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经皮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可有效的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是治疗不合并神经损伤胸腰椎Chance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脊柱损伤合并创伤性膈疝为临床少见的严重创伤,我院1985年以来收治5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25~52岁,平均38.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例,煤矿压砸伤2例,高处坠落伤1例。脊柱损伤部位:T_(11)T_(12)1例,T_(12)L_11例,L_1L_21例,L_31例,无骨折脱位型1例,以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瘫痪。膈疝发生部位:左侧4例,右侧1例。其他合并伤:肋骨骨折4例,创伤性休克3例,血气胸2例。 1.2 治疗及结果 1例及时确诊即行膈肌修补,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采取保守治疗;2例膈疝确诊后行膈肌修补,后行脊柱骨折减压内固定术;余2例先行脊柱手术,膈疝诊断后再行修补。脊柱损伤内固定:哈氏棒1例,Steffee钢板1例,Dick钉2例。其中2例神经功能部分恢复。 2 讨论 2.1 创伤机制 多为直接暴力作用于胸背部,脊柱过度屈曲致伤,并使腹内正压及胸腔负压骤然增加,膈肌破裂,膈疝形成。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女,50岁,从2 m高处坠落,臀部着地,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于伤后26 h急诊入院。腰椎X线片、CT提示:L_1椎体压缩超过1/3,椎体后壁部分破损,椎管有占位50%。诊断为L_1椎体爆裂性骨折(Dines B型),T_(12)棘突骨折,骨质疏松症。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俯卧位复位。微创闭合置钉:C臂机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X线片与多层螺旋CT检查对脊柱爆裂型骨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基础。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98例,对98例患者分别行X线片(东芝MRADD50SRADREX系统)和多层螺旋CT(Siemens Emotion16扫描仪)检查。观察并记录脊柱爆裂骨折患者分别进行两种影像学检查的检查时间及费用,同时评估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测率。结果多层螺旋CT对爆裂脊柱骨折的检查时间显著多于X线片对爆裂脊柱骨折的检查时间(t=9.2231),CT检查费用明显高于X线片检查(t=3.0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检测率(94.89%)显著高于X线片检测率(6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594,P0.05)。结论对于脊柱爆裂型骨折的影像学诊断,虽然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检测率较高,但临床医师仍需先以X线检查作为诊断基础,确定脊柱骨折位置及大致的损伤程度,然后再应用多层螺旋CT检查,确定脊柱骨折的相关细节及椎管狭窄是否伴有小骨块突入等。因此采用X线片和多层螺旋CT共同应用,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且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科自1981年3月至1996年12月,应用骶管封闭配合手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5例,现将51例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1例中,男36例,女15例。年龄20岁以下3例;20~30岁18例;31~40岁20例;41~50岁8例;50岁以上2例。病程最短20d,最长10年。 1.2 影像学检查 全部都摄腰椎正侧位片,及腰3.4、腰4.5、腰5骶1间隙CT扫描。生理前凸消失28例,脊柱腰段侧凸畸形23例,椎间隙变窄18例,伴有Schmorl氏结节4例。CT扫描:单纯L_(4、5)突出28例,单纯L_5S_1突出12例,L_(4、5),L_5S_1都突出8例,L_(3、4)突出3例,不伴有椎间盘钙化及明显的椎管狭窄和侧隐窝狭窄。 1.3 治疗方法 急性疼痛以骶管封闭配合手法按摩治疗为主,急性疼痛基本缓解后结合辅助疗法以巩固  相似文献   

10.
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丝钉固定并发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胸腰段脊柱骨折中运用短节段三维固定椎弓根螺钉系统已被临床医生接受并广泛运用,其治疗效果不断提高,但由于经验不多,操作不当,选择器械不配套,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我院自1993年8月-1999年12月应用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段骨折85例,出现断钉4例,松动滑脱2例,感染4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85例,男66例,女19例;年龄22~45岁。骨折部位:T_(12)30例,L_1 37例,L_2 15例,L_3 3例;合并脱位3例:L_1 2例,T_(12)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8~143 h,平均26.1 h。所用椎弓根钉共340根,分别为Dick钉12例,AF钉45例,RF钉28例。胸腰段用10°(AF12°),腰以下用5°(AF钉6°)。本组病例全部获随  相似文献   

11.
笔者自1991年以来,应用Steffee钢板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合并不全瘫16例,完全性截瘫7例,体会到手术操作相对简易,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8例,女5例.年龄18~56岁,平均34.8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4例,塌方压砸伤3例,屈身蹲位修车压伤2例,交通事故1例,其它伤3例.骨折类型:屈曲压缩型8例,爆裂型11例,骨折脱位型4例.骨折部位:T_91例,T_(11)3例,T_(12)5例,L_16例,L_26例L_32例.不全性瘫痪16例,完全性截瘫7例.伤后距手术时间1/3~9天.平均3.4天.  相似文献   

12.
研究纵向撞击胸腰椎的损伤阈值及其影像学表现。将T_12~L_2和L_2~L_5脊柱标本各分为3组,分别施以三个能量段的撞击。撞击前后分别拍X线片和CT扫描。结果示撞击力峰值和撞击速度随撞击能量的增加而提高,力的作用时间减少,冲量值不变。X线及CT扫描显示在低能量撞击后个别标本骨折,中能量撞击全部骨折,高能量撞击产生爆裂性骨折。结论:撞击能量、撞击速度、撞击力峰值可作为评价胸腰椎标本损伤与否及损伤程度的指标,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CT诊断较X线片的诊断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3.
观测87块干燥T_(10)—L_5椎体标本与45张腰椎正侧位X线片,结果发现下胸椎椎弓根的中心在上关节突外下方与横突上缘的交汇处,腰椎椎弓根中心在上关节突的下外部,或下外部与骨棘或骨突的接合处。椎弓根矢状面倾斜角从T_(10)—L_5由5°~15°逐渐加大。正位X线片示,84%的L_1与L_2椎弓根中心与同侧横突尖上缘相水平,47%的L_4椎弓根中心点与同侧横突尖上缘相水平,侧位X线片示31%的L_1与L_2椎弓根有5°的后倾,29%L_4椎弓根5°的前倾,95%L_5椎弓根有5°~10°的前倾,术前从X线片了解横突与椎弓根中心的关系,术中再借助横突确定椎弓根上下经(高度)的中心进钉点,椎弓根内外径(宽度)的中心T_(10)~T_(11)在横突内上方的基底部;T_(12)在横突内上方基底后突起处;腰椎在上关节突的外下部位,或该处与骨棘、骨突连接处、按这些可触及的骨性标志给18例脊柱骨折脱位与腰椎滑脱的患者插入86枚椎弓根螺钉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从1992年5月~1998年3月我院共收治胸腰椎骨折病人65例,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采用了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5例,男40例,女25例。骨折类型:屈曲压缩型骨折35例,其中根据Ferguson分型Ⅰ度11例,Ⅱ度20例,Ⅲ度4例;爆裂骨折8例;屈曲旋转型骨折19例;其它3例。非手术治疗23例,手术治疗42例;T_(11)~L_1段损伤共47例占72.3%,L_213例,L_(123)1例,L_33例,L_41例;完全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94年1月-2001年11月应用后路Luque及椎弓根钉(Steffee、SF、TSRH)和侧前方(Z-plate)等5种不同器械进行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03例,经过5个月~6年(平均3.4年)的随访,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03例,男150例,女53例;年龄20~53岁,平均31.2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70例,车祸伤82例,砸伤51例。骨折部位:T_(10)7例,T_(11)12例,T_(12)63例,L_1 83例,L_2 23例,L_3 10例,L_4 5例。骨折类型按Denis分类:屈曲压缩型64例,爆裂型88例,屈曲牵引型16例,屈曲旋转型27例,剪力型8例。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32例,B级41例,C级61例,D级43例,E级2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中上胸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采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中上胸椎骨折患者66例,男43例,女23例;年龄23~68岁,平均42.6岁;压缩性骨折35例,骨折脱位19例,爆裂性骨折12例。骨折部位:T_3 4例,T_4 8例,T_5 8例,T_6 16例,T_7 22例,T_8 8例。其中采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eneral spine system,GSS)固定43例,AO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Univer salspine system,USS)固定23例。脊髓神经功能按美国脊柱脊髓损伤学会(ASIA)标准分级:B级8例,C级23例,D级19例,E级16例。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20.3个月。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40%恢复至术后91%,螺钉位置不良6枚,术后无一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加重,随访时无一例出现内固定松动及断裂,伤椎高度及脊柱生理曲度均无丢失。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中上胸椎骨折可获得满意的复位。根据术前脊柱正侧位X线片和CT片正确选择螺钉直径及进针点、角度、深度及方向,操作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测量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与中青年胸腰椎(T_(11)~L_5)骨折患者椎弓根宽度(pedicle outer width,POW)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所有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OVCF患者105例为A组,平均年龄(73.26±6.28)岁;同期收治的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72例为B组,平均(38.90±8.58)岁。比较两组患者T_(11)~L_5对应椎弓根双侧POW值及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并计算POW5mm及7mm所占百分比。结果两组同一患者各对应脊柱左右侧PO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A组男性和女性T_(11)~L_3各对应POW均小于B组(P0.01),两组患者同性别之间L_4、L_5比较PO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A组POW小于5 mm者118个,占该组总数的8.03%,主要分布于T_(11)~L_3脊椎,B组POW小于5 mm者15个,占该组总数的1.49%,T_(12)~L_2均有分布;A组患者POW小于7 mm占比46.87%,T_(11)~L_4均有分布,B组患者POW小于7 mm患者占比13.10%,分布于T_(11)~L_3。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前行CT三维重建检查,有效测量椎弓根峡部宽度,能够评估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有利于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从1988~1993年间所施行的116例腰椎骨折并马尾神经损伤马尾探查减压术中,发现硬膜破裂,马尾神经从破口疝入硬膜外16例,此种病理征应称之为创伤性马尾神经硬膜疝(简称马尾疝)。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男14例,女2例;年龄17~56岁,平均3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小于1个月13例,大于1个月3例。术前均经X线片检查,其中6例行CT检查。骨折平面:L_28例,L_36例,L_12例。骨折类型:根据Amstrong—Denis分型,爆裂骨折8例,爆裂骨折并后柱断裂4例,压缩骨折并后柱断裂2例,骨折脱位2例。椎管狭窄程度:以病椎相邻两椎管矢状径的均值为标准。椎管狭窄率<50%4例,50-80%7例,≥80%5例。CT检查6例椎管狭窄率均在70%以上,其中3例平片示椎管狭窄<50%,而CT片狭窄率均达70%以上。马尾神经损伤程度 均为马尾神经不全损伤,其中11例表现为1侧损伤明显严重,以损伤严重的一侧为准,损伤平面以下有感觉无运动3例,肌力1级4例,2级6例,3级3例。尿潴留11例。 1.2 手术所见 后正中切口入路,2例患者一侧椎板骨折下陷,去除椎板后,见骨折下陷处硬膜破裂,马尾神经疝出硬膜外。2例骨折的关节突刺破硬膜,插入马尾神经之中,马尾神经经硬膜破口疝出。其它12例均系椎体骨折碎块刺破硬膜。其中7例硬膜纵形破口偏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89年1月至1997年1月,采取了“[”型椎板截骨开窗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4例,其中伴有侧隐窝狭窄4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74例,男性57例,占77%;女性17例,占23%。年龄范围为23岁至68岁。每例症状、体征均较典型,并经腰椎管造影或CT扫描检查确诊。L_(3-4)单侧间隙1例;L_(4-5)单侧间隙37例,双侧间隙6例;L_5~S_1单侧间隙11例,双侧间隙1例;S_(3-4)及L_(4-5)间隙1例,L_(4-5)及L_5—S_1间隙16例;L_(3-4),L_(4-5)及L_5~S_1间隙16例;L_(3-4)及L_5~S_1间隙1例。 二、手术方法:持续硬膜外麻醉下,患者取俯卧位,  相似文献   

20.
我科自1994年至1997年应用改良哈氏棒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并脊髓损伤21例,近期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16~44岁,平均31岁;受伤原因:坠落伤17例,车祸2例,重物砸伤5例;入院时间:伤后半小时至4天,平均为3.5天,入院后6小时~5天手术,平均3天;受伤节段:T_(12)3例,L_1 15例,L_2 2例,L_3 1例。骨折按Armstrong类型分类:爆裂型骨折6例,压缩性骨折13例,剪力骨折2例;受伤后神经功能按Frankel法评定:A级4例,B级12例,C级4例,D级1例。21例均经椎板切除减压、改良哈氏棒内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