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晶胶比容量治疗对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结直肠肿瘤手术且入室后血栓弹力图(TEG)结果为高凝(CI>3)患者90例,ASAⅡ~Ⅲ级,年龄55~75岁.按术中补液晶胶比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n=30):A组(晶胶比1∶3)、B组(1∶1)和C组(3∶1).记录3组患者术中液体出入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输液前(T1)及术后(T2)凝血情况,术后24 h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大出血及术后7d内血栓性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与A组比较,B、C组液体入量和尿量均增加(P<0.05),C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明显增加(P<0.05);与B组比较,C组液体入量、尿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明显增加(P<0.05).3组患者术前(T1) TEG凝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比较,3组患者T2时R值、K值明显增大,Angle值、CI值降低(P<0.05),M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C组患者T2时R值减少,Angle值、CI值增大(P<0.05);与B组比较,C组患者T2时R值减少,Angle值增大(P<0.05).与A组比较,B、C组术后24 h总出血量减少(P<0.05),C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延长(P<0.05);与B组比较,C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延长(P<0.05).结论 晶胶比1∶1可以更有效纠正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术期异常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门阻断再开放对肝部分切除术患者凝血功能和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18例,术中采用Pringle法行肝门阻断(16.6±7.7)min.分别于手术开始后10 min(T1)和肝门阻断开放后3min(T2)行动脉血气分析,并应用血栓弹力图描记仪(TEG)检测凝血功能.结果 与T1比较,T2时TEG各指标反应时间(R值)、凝固时间(K值)、凝固角(α角)、血栓最大幅度(MA值)、血栓溶解指数(LY30)值和凝血指数(C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比较,T2时乳酸明显升高,pH值明显降低,碱剩余值(BE)和二氧化碳分压( HCO3-)值明显减小(P<0.01).结论 短时间肝门阻断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没有显著影响,但可使机体内酸性物质堆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血小板聚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无血液系统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正常的准备施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骨科病人(ASA Ⅰ~Ⅱ),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A,n=25)和生理盐水组(B,n=25);分别在给药前(T0)、给药后1h(T1)、给药后2h(T2)采血测定血小板的最大聚集率(PAGM)、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结果 乌司他丁组用药后1 h,APTT,PT较用药前明显延长(P<0.05),用药后2 h,TT较用药前明显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用药后1 h,PT、APTT、TT显著性延长(P<0.01),用药后2 h,PT、ATPP显著性延长(P<0.05),两组用药前后及组间比较PAGM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围术期中静脉滴注5000 U/kg乌司他丁可适当延长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有抗纤溶作用,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可改善术中患者的凝血状态,减少术中微血栓综合征,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21,(1):233-236
目的探讨在评估肺癌患者围术期凝血状态时使用血栓弹力图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选择215例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肺部疾病患者,根据肺部疾病的类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09例为肺癌患者,106例肺部良性疾病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常规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血栓弹力图相关参数以及不同类型肺癌、有无淋巴转移肺癌血栓弹力图相关参数。结果两组常规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血栓弹力图相关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类型肺癌间血栓弹力图相关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无淋巴转移血栓弹力图相关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围术期的高凝血状态会引发术后血栓等并发症,血栓弹力图可以对肺癌与良性肺部疾病进行区分,并且高凝血状态与是否发生淋巴转移存在相关性,更能准确反映出肺癌患者围术期凝血状态。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继续使用阿司匹林对患者胆囊功能及血栓栓塞风险的影响。方法: 100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继续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对照组患者于术前7 d停用阿司匹林,术后继续使用。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栓栓塞发生情况,胆囊功能、凝血功能变化,及术中、术后有关指标的差异。结果:术前1 d,观察组的胆囊体积减小,胆囊收缩率及排空指数均高于术前7 d时(P<0.05),且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凝血功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血栓栓塞总发生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围手术期不停用阿司匹林使用,有利于胆囊体积缩小,促进胆囊排空,降低围手术期血栓栓塞风险,合理使用抗凝药对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用于乳突治术控制性降压效果。方法择期50例胆汁瘤型中耳炎行乳突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组( A组)和硝酸甘油组( B组)。手术开始时,A组给予雷米芬太尼0.15~0.20μg/(kg· min)泵注,B组给予硝酸甘油1~6μg/(kg· min)泵注。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前1 min(T0)、麻醉诱导后1 min(T1)、开始降压前1 min(T2)、开始降压后5 min(T3)、停止降压1 min( T4)及停止降压10 min( T5)时的MAP、HR、SpO2、PETCO2、CVP及围术期总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30 min和2 h时ASA分级。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T1时MAP明显降低( P<0.05),与T1时比较,两组T2-T4时MAP明显降低(P<0.05),B组T5时MAP反跳性升高,且明显高于A组(P<0.05)。A组HRT1-T4时较T0时明显减慢(P<0.05),T1时B组HR明显减慢(P<0.05),T2-T4时较B组HR明显增快,且T2-T4时明显快于A组(P<0.05)。总出血量A组均较B组减少(P<0.05),术后拔管,术后30 min和2 h时ASA分级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可安全用于乳突根治术控制性降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七氟醚对后腹腔镜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后腹腔镜手术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各40例。常规处理后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分别吸入5%七氟醚和丙泊酚麻醉维持。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气腹后30min(T2)、60min(T3)和90min (T4),比较两组血浆中血栓烷素B2(TXB2)、内皮素(ET-1)、D-二聚体含量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时间(TT)。结果两组APTT,TT在T1~T4时组间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T组间各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两组 PT在 T4时较T1时明显缩短(P<0.05)。两组TXB2、ET-1和D-二聚体含量在T2~T4时较T1时均明显升高(P<0.05),且丙泊酚组在T2~T4时较七氟醚组升高明显( P<0.05)。结论七氟醚对相关凝血物质的释放有明显抑制作用,适合长时间手术和有血栓形成倾向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下肢骨关节手术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肢骨关节手术的患者90例,ASAⅠ-Ⅲ级,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硬膜外麻醉组(EA组)和全麻组(GA组),每组30例。分别于麻醉前(T0)、麻醉后6h(T1)、术后24h(T2)采静脉血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等凝血功能检测。结果三组组内比较PT、TT值T1、T2较麻醉前延长(P〈0.05);CSEA组、EA组组内比较APTT值T1、T2较麻醉前延长(P〈0.05),GA组组内比较APTT值各时点较麻醉前麻醉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EA组组内比较Fbg值T1、T2较麻醉前降低(P〈0.05);GA组组内比较Fbg值各时点较麻醉前麻醉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各项指标麻醉后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组DVT发生率明显高于CSEA组、EA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能有效的预防患者下肢手术围术期血液高凝状态,有利于减少围术期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腰硬联合麻醉是下肢骨关节手术首选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抑肽酶对骨肉瘤手术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骨肉瘤手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抑肽酶组和对照组,各10例。抑肽酶组抑肽酶首量1×106kU,维持量0.25×106kU/h持续静脉泵注射至术毕,对照组泵注0.9%氯化钠溶液。手术前和手术开始后1h采集颈内静脉血检测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栓弹力扫描仪(TEG)的反应时间(R)等。结果手术开始后1h抑肽酶组患者的PT、APTT、TT、R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肉瘤手术中应用抑肽酶能有效改善围术期凝血功能,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0.
吕德珍  赵玉  滕成玲 《安徽医药》2017,21(10):1799-1802
目的 探讨肺癌手术中体温保护策略对于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以及血栓弹力图(TEG)对凝血功能的检测价值.方法 收集自2011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行肺癌根治术的择期手术患者详细临床资料.入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主动保温组)和对照组(常规保温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时间点的鼻咽温度、凝血功能指标、术后寒战及苏醒时间.结果 共入组患者9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45例,对照组48例.在T3、T4、T5、T6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的鼻咽温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术中、术后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的激活全血凝血时间(ACT)、K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α、MA值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体温、术后寒战发生率及苏醒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度保护策略能够显著降低肺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并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观察瑞马唑仑用于全凭静脉麻醉诱导及维持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方法:全麻下行择期泌尿外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瑞马唑仑组(RM组)和丙泊酚组(PR组),分别使用瑞马唑仑及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及维持。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1 min(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开始后30 min(T4)、术后苏醒时(T5)等不同时点的收缩压(SBP)、心率(HR)、BIS值变化;比较两组诱导时间、诱导成功率、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注射部位痛病例数,麻醉诱导维持期间低血压/高血压和心动过缓病例数;以及两组患者拔管后Ramsay镇静评分和术中知晓情况,麻醉期是否做梦、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麻醉后(T1~T4)两组患者血压和BIS值均较基础值(T0)显著降低(P<0.05);T1、T2时RM组患者血压高于PR组(P<0.05);T1~T4时RM组患者心率变化较小(P>0.05),但PR组患者心率较T0时明显降低(P<0.05),且RM组患者心率明显高于PR组(P<0.05)。两组麻醉诱导时间、诱导成功率、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M组患者注射部位痛病例数显著少于PR组,且麻醉诱导及维持期间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也显著低于PR组(P<0.05)。RM组患者苏醒后5 min、30 min时Ramsay评分均优于PR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情况发生,RM组患者苏醒后问询麻醉期做梦例数显著多于PR组(P<0.05)。结论:瑞马唑仑用于全凭静脉麻醉诱导及维持时,能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并能维持较为稳定血压和心率,苏醒质量好,无注射痛且无术中知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在围心肺转流(CPB)期对脑保护作用.方法 30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E)组和对照(C)组,每组15例.E组采用依达拉奉0.5 mg/k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于CPB前30 min内静脉输注;C组输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手术开始时(T1)、CPB结束时(T2)、结束后6(T3)、24(T4)、48(T5)和72 h(T6)测量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T1~T6)、S-100BB (T1~T5)水平.记录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C组NSE在T2、T3和T4均显著升高(P<0.01)且明显高于E组(P<0.05),48 h后降至正常范围.E组在T2和T3显著升高(P<0.01),24 h后降到正常范围.两组血清S-100BB蛋白峰值均出现在CPB结束时(T2),且明显升高(P<0.01).C组CPB结束时血清S-100BB蛋白明显高于E组(P<0.05),C组CPB结束后6、24 h较E组高,但无显著性差异.E组术后谵妄1例,认知功能障碍7例;C组术后谵妄3例,认知功能异常9例.结论 依达拉奉可减少脑损伤蛋白S-100BB、NSE在围CPB期的表达,对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有一定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折病人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相关预测因子和临床价值.方法 2017年6—12月,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将70例老年骨折病人分为血栓组(n=28)与非血栓组(n=42).比较两组病人围手术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血栓弹力图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手术当日(T0d),两组病人D-二聚体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T1d),两组病人D-二聚体含量呈升高趋势,并于第3天(T3d)[血栓组(1.78±0.21)mg/L;非血栓组(1.39±0.15)mg/L]逐渐下降;血栓组病人T3d、术后1周(T1w)、术后2周(T2w)D-二聚体含量高于非血栓组(P<0.05).T0d,两组病人VEG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d,两组病人VEGF含量呈升高趋势,并于T1w达到峰值[血栓组(588.67±70.19);非血栓组(495.20±68.14)],血栓组病人T3d、T1w、T2w时刻VEGF含量高于非血栓组(P<0.05).T0d、T1d,两组病人凝血反应时间、凝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w时刻,血栓组病人凝血反应时间、凝固时间低于非血栓组及T0d时刻(P<0.05).两组病人凝固角在T0d、T1d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w时刻,血栓组大于非血栓组[血栓组(41.24±4.89)°;非血栓组(29.05±3.01)°,P<0.05].T0d时刻,两组病人血栓最大幅度、凝血块强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d时刻,血栓组病人血栓最大幅度[血栓组(63.36±3.60)mm;非血栓组(61.49±3.91)mm]、凝血块强度值[血栓组(9.29±0.63)d/s;非血栓组(8.68±0.57)d/s]均高于非血栓组(P<0.05);T2w时刻,血栓组病人血栓最大幅度[血栓组(63.28±4.84)mm;非血栓组(49.63±4.26)mm]、凝血块强度值[血栓组(9.28±1.02)d/s;非血栓组5.44±0.71 d/s]均高于非血栓组(P<0.05).结论 在老年骨折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过程中,血栓组病人术后2周时,凝血反应时间与凝固时间缩短,凝固角、血栓最大幅度值以及凝血块强度值增加,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血液呈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4.
李韶芳  朱晨晓 《河北医药》2015,(7):1053-1055
目的:观察两种途径给予尖吻蝮蛇血凝酶( HCA ),联合术后使用抗凝药用于老年患者行单髋关节置换,术中和术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将择期行单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试验组于切皮前15 min,将HCA 2 kU溶于0í.9%氯化钠溶液100 ml中经静脉快速滴入,关闭关节腔后将HCA 1 kU用0.9%氯化钠溶液40 ml稀释后注入。对照组不使用HCA。于术前(T1)、术毕即刻(T2)、术后24 h(T3)、术后第3天(T4)抽取静脉血,检测凝血四项、血小板。结果2组患者PLT、TT值,在T2、T3与术前比均有所下降( P <0.05),FBG在T2、T3与T1比较有所降低( P <0.05)。结论两种途径共同给予HCA用于老年患者行单髋关节置换手术,联合术后使用抗凝药,对围术期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氯胺酮辅助全凭静脉麻醉对乳腺区段切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及疼痛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择期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乳腺区段切除术的患者 120例,随机分为 4组(n=30),不使用氯胺酮的对 照组(A组)和氯胺酮剂量分别给予 0.5 mg/kg(B组)、1.0 mg/kg(C组)、1.5 mg/kg(D组)的观察组。记录 4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喉罩置入后(t1)、切皮后 1 min(t2)和切皮后 25 min(t3)各时间节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数值。随访记录术后 2 h(T1)、6 h(T2)、12 h(T3)、24 h(T4)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两种评分方法评估术前 1 d(T0),及术后 2 h(T1)、6 h(T2)、12 h(T3) 和 24 h(T4)的认知功能。结果 术中 MAP、HR组内比较,B组各时间点变化最小、最稳定(P>0.05),A组各相邻时间 点差值变化最大(均 P<0.05)。VAS 评分 B、C、D 组 T1~T3低于 A 组;B、C、D 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MMSE、MoCA评分比较,4组在 T0和 T4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间点 D组<C组<B组<A 组(均 P<0.05);T2时 A组>B组>C组/D组(均 P<0.05),T3时各组均较 T2时评分明显上升(均 P<0.05)。结论 氯 胺酮可降低乳腺区段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认知功能,且与剂量呈依赖性,但对术后 24 h的认知功能无影响,小剂量的 氯胺酮影响更小且术后镇痛效果好,术中生命体征更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因子1/辅助性T淋巴细胞因子2(Th1/Th2)比值异常的意义。方法空腹抽取45例大肠癌患者(试验组)手术前、后的外周血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运用ELISA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 IL-10)及Th1/Th2比值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及不同Ducks分期患者术前IL-2、IFN-γ、TNF-α外周血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膊.05),IL-4、IL-6、IL-10外周血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Th1/Th2比值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Ducks分期Ⅲ、Ⅳ期患者术前IFN-γ显著高于Ⅱ期患者( P <0.05),IL-4显著低于Ⅱ期患者( P <0.05),Th1/Th2比值较II期患者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术后IL-2、TNF-α和IFN-γ的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 P <0.05), IL-4、IL-6和IL-10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 P <0.05), Th1/Th2比值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术后IL-2、TNF-α和IFN-γ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试验组Ⅲ、Ⅳ期患者术后Th1/Th2比值较试验组Ⅱ期患者及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外周血中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水平显著下降,Th2类细胞因子IL-4、IL-6、 IL-10表达显著升高, Th1/Th2比值下降,机体免疫调定点向免疫耐受方向漂移,使机体对体内癌细胞免疫识别机免疫清除能力下降;大肠癌手术后Th1类细胞因子外周血水平显著升高,Th2类细胞因子外周血水平明显降低,Th1/Th2比值趋向正常状态,机体的免疫识别及免疫清除能力增强,机体的抗肿瘤机能有所恢复;大肠癌晚期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和Ⅱ期大肠癌患者的Th1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更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超容性血流稀释(AHHD)在围术期减少输异体血的作用。方法 80例ASAⅠ-Ⅱ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AHHD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椎管内麻醉下完成手术。AHHD组:常规输入乳酸林格,麻醉起效后输入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万汶)15ml/kg;对照组:常规输入乳酸林格液,血压低时应用升压药维持正常血压。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均用万汶补充,Hct〈25%输同型异体血。术中持续监测MAP、HR、CVP、SpO2,分别于AHHD前(T1)、AHHD完毕(T2)、术毕(T3)、术后第1天(T4)测定HCT、PT、APTT;记录术中出血量、输液量、输血量。结果 AHHD组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输液量和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AHHD组与对照组MAP和HR平稳;AHHD组CV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在正常范围内;AHHD组Hc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AHHD组PT显著延长(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患者APTT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万汶行AHHD能维持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稳定,可有效提高机体对失血量的耐受性,减少围术期输异体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患者下肢骨关节手术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肢骨关节手术的患者90例,ASAⅠ-Ⅲ级,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硬膜外麻醉组(EA组)和全麻组(GA组),每组30例。分别于麻醉前(T0)、麻醉后6h(T1)、术后24h(T2)采静脉血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等凝血功能检测。结果三组组内比较PT、TT值T1、T2较麻醉前延长(P<0.05);CSEA组、EA组组内比较APTT值T1、T2较麻醉前延长(P<0.05),GA组组内比较APTT值各时点较麻醉前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EA组组内比较Fbg值T1、T2较麻醉前降低(P<0.05);GA组组内比较Fbg值各时点较麻醉前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各项指标麻醉后各时间点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能有效的预防患者下肢手术围术期血液高凝状态,有利于减少围术期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腰硬联合麻醉是下肢骨关节手术首选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脑瘤手术患者术中分别给予异丙酚和异氟醚吸入麻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接诊的行手术治疗的60例颅内肿瘤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将其随机分成A组( n=30例)与 B组( n=30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麻醉诱导,A组患者术中给予异氟醚麻醉,B组患者术后给予异丙酚麻醉,然后分别给予万可松、芬太尼间断静注,迅速补液。观察两组诱导前( T1)、插管即刻( T2)、术中维持麻醉30min(T3)与1h(T4)等时间点的血糖浓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A组患者 T3、T4时与 B组 T4时的 MAP值明显低于 T1时(P <0.05),A组患者T3、T4等时间的MAP值明显低于B组(P<0.05),各时间点的HR无明显变化(P>0.05)。 B组患者T3、T4等时间的HR值明显低于T1时与A组同时间(P<0.05)。 A组患者T3、T4时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T1时与B组同时间(P<0.05)。结论与异氟醚相比,异丙酚在脑瘤手术患者术中均有较好的抗应激反应作用,更有助于手术的进行。  相似文献   

20.
张辉 《安徽医药》2019,23(7):1396-1399
目的 探讨老年骨折病人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栓弹力图的变化趋势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芜湖市中医医院老年骨折病人68例,均行手术治疗,根据在围手术期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血栓组29例和非血栓组39例。分别于手术前、手术成功后1、5、10 d等时间点通过ELISA技术进行VEGF、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检测,并对全部病人在手术前后行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 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在手术后血清VEGF测量值 血栓组T1、T2、T3、T4值分别为(345.5±44.7)、(499.3±77.5)、(588.2±97.6)、(395.8±66.7)pg/mL,非血栓组分别为(363.1±51.3)、(441.6±83.2)、(493.5±84.3)、(364.3±59.3)pg/mL,均先升高后降低,术后各时间点血清VEGF测量值比较,血栓组均高于非血栓组(P<0.05),血栓组病人术后血清VEGF含量上升更为显著,且峰值显著高于非血栓组。同时血栓组在不同时间点的VEGF测量值与相应的D-二聚体和血清纤维蛋白原含量呈强相关的关系(P<0.05);非血栓组在不同时间点的VEGF测量值与相应的D-二聚体和血清纤维蛋白原含量呈弱相关的关系(P<0.05)。结论 老年骨折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过程中VEGF与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随着时间呈现一定变化规律,这些变化能够反映深部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血液凝聚状态和纤维蛋白溶解过程的变化,VEGF表达的升高对下肢深部静脉血栓的诊疗过程及其预后转归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