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化疗耐药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经多程化疗后无效或不能耐受放化疗的患者给予吉非替尼250mg,口服,每日1次,至病情进展为止,观察吉非替尼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的生存期和疾病进展时间。结果42例患者,CR1例,PR13例,SD16例,PD12例,总缓解率33.33%,疾病控制率71.43%,中位疾病进展时间6.0个月,中位生存期9.2个月,吉非替尼的主要不良反应有皮疹、皮肤瘙痒、腹泻。结论吉非替尼单药治疗化疗耐药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毒副反应可耐受,可作为多程治疗后疗效欠佳或不能耐受放化疗患者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收集13例晚期NSCLC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mg/d,直到病情进展或因不良反应不能耐受为止,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1例中部分缓解(PR)10例,稳定(SD)7例,进展(PD)4例,缓解率47.6%,疾病控制率80.9%。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NSCLC患者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3.
吕艳红  张冬  郭慧 《现代肿瘤医学》2022,(12):2177-2180
目的:观察达可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收纳的44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资料,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接受达可替尼一线治疗患者22例设为达可替尼组,接受吉非替尼一线治疗患者22例设为吉非替尼组。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消化道不良反应、甲沟炎、痤疮、口腔炎和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无进展生存时间(PFS)评价患者远期疗效。结果:达可替尼组DCR为86.4%,显著优于吉非替尼组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可替尼组ORR为45.5%优于吉非替尼组31.8%,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达可替尼组发生消化道不良反应患者较多,且Ⅲ、Ⅳ度痤疮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增加,与吉非替尼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可替尼组患者中位PFS为13.0个月,吉非替尼组患者中位PFS为9.6个月,两组间PFS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可替尼组患者中位OS为32.5个月,吉非替尼组患者中位OS为23.5个月,两组间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可替尼可作为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治疗的重要选择,相较于吉非替尼,其近期疗效理想,PFS也更有优势,但其消化道和皮肤的毒性反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吉非替尼与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6例,随机分为吉非替尼组与多西他赛组,每组48例.吉非替尼组口服吉非替尼治疗,每次250 mg,每天1次;多西他赛组静脉滴注多西他赛75 mg/m2治疗,静脉滴注1 h,每个月静脉滴注1次.比较2组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情况,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观察2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皮疹以及心血管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吉非替尼组的疾病控制率以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多西他赛组(P<0.05);吉非替尼组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多西他赛组(P<0.05);吉非替尼组的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均明显优于多西他赛组(P<0.05);吉非替尼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6/48),明显低于多西他赛组的33.33%(16/48)(P<0.05).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多西他赛,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文观察吉非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4例病理确诊的不愿或不能接受传统细胞毒性药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rng,每目1次,持续用药直至肿瘤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小良反应。结果:吉非替尼的有效率为29.4%,疾病控制率为61.8%,症状改善率为47.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0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0.2个月,1年生存率为35.3%。其中不吸烟患者客观缓解率高于吸烟患者(P=0.023)。出现皮疹患者疾病控制率高于无皮疹患者(P=0.005),LogistiC回归提示皮疹是疾病控制的独立因素(P=0.003)。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皮疹和腹泻。结论:对于不愿或不能接受传统细胞毒性药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吉非替尼为这些患者提供了另一个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吉非替尼(gefitinib,iressa,ZD1839)系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 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主要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不能耐受化疗或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6例,其中属于二线或二线以上治疗者占66.7%(24/36),使用吉非替尼250mg,1次/日,口服,服药时间至少30天,定期进行客观疗效及毒副作用评价,一旦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作用或疾病进展即停药。结果使用吉非替尼口服治疗晚期NSCLC共36例,全组随访时间2~22个月,其中CR1例,PR13例,NC12例,PD11例,客观缓解率38.9%(14/36),有效患者中位缓解时间为7.5个月,疾病控制率(CR PR NC)为69.4%(26/36)。中位肿瘤进展时间(mTTP)为3.5个月。1年生存率为38.9%(14/36),肿瘤相关症状缓解率为55.6%(20/36)。常见毒副作用为Ⅰ、Ⅱ度皮疹和腹泻,Ⅲ度不良反应仅占5.6%(2/36),且无因毒副作用严重而停药者。结论gefitinib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明显,临床获益率高达69.4%,不吸烟、腺癌、女性患者客观缓解率及生存期更好。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和顺从性较好,是晚期NSCLC患者最佳选择之一。对不能耐受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症状好转比病灶缓解对生存期更有益),有望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或一线的标准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难治性小细胞肺癌(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口服吉非替尼250~500mg/d,按照WHO标准严密观察患的临床症状、体征、生活质量的客观疗效。结果:1例反复多药、多疗程化疗失败的SCLC患,合并急性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经脱水、利尿、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化疗无效,2次应用吉非替尼均取得病情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而胸部瘤灶稳定,未见明显毒副反应。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难治性SCLC可能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22例吉非替尼250mg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复治患者,至少服药4周,评价中位生存期、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和毒副反应。[结果]2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位生存期10.9个月,疾病控制率72.7%,无进展生存期6.6个月。全组患者症状缓解率54.5%。服药28d后KPS评分提高20±5分,未出现Ⅲ~Ⅳ度药物毒性反应。[结论]吉非替尼单药对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9.
肺癌靶向治疗——来自亚洲的数据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背景与目的:随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取得很大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需要更有效的二线治疗方案。随着靶向药物如吉非替尼、Erbtinib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关于吉非替尼(ZD1839,IRESSA,Gefitinib,易瑞沙)的Ⅱ期临床研究发现日裔患者接受吉非替尼治疗后的疗效优于非日裔患者。同时关于吉非替尼与安慰剂随机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ISELC(IRESSA Survival Evaluation in Lung Cancer)试验的结果却表明:无论对所有患者,还是对腺癌患者,吉非替尼与安慰剂相比未能延长生存期,但是亚组分析仍然显示亚裔患者获得生存优势。由此人们想到:是否人种差异对于吉非替尼的疗效影响特别大?目的:回顾性分析亚裔晚期NSCLC患者使用吉非替尼的临床研究,了解亚裔患者使用吉非替尼后的疗效与毒性反应。以及了解亚裔NSCLC患者接受其他靶向药物治疗的临床结果。方法:对来自中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材料超过2000例的晚期NSCL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大部分研究的报道结果,发现吉非替尼治疗后达到的客观缓解率超过25%;疾病控制率超过60%;中位生存时间(MST)超过6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超过3个月。结论:女性、不吸烟、腺型、PS评分好、多发肺转移的患者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疗效较好。亚裔患者对吉非替尼的耐受性较好。这些研究还发现日裔患者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要高于非日裔患者,但是原因不详。同时人们还对亚裔NSCLC患者使用Erlotinib与其他靶向药物的研究进行了分析,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赵媛媛  张阳  赵洪云  吴敬勋  蒋玮  薛聪  张力 《癌症》2009,28(6):626-631
背景与目的:研究显示临床因素和分子生物学指标可以预测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我们对两项研究中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找出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吉非替尼治疗中国肺癌患者疗效及生存的临床因素.方法:集合吉非替尼记名供药计划(expanded access program)和注册临床试验两项研究的病例,共256例患者,回顾性分析疗效和生存的相关资料,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疗效和生存的预测因子.结果:吉非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24.6%和54.7%,中位生存期11.4个月(95% CI 8.6~14.2个月),1年生存率48.0%(95% CI 41%~55%),腺癌和出现皮疹的患者疗效较好,PS评分0~1和吉非替尼治疗后疾病得到控制(CR+PR+SD)的患者生存期较长.结论:中国患者中腺癌、皮疹是影响吉非替尼治疗疗效的独立预测因子,而PS评分0~1和吉非替尼治疗后疾病控制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比较吉非替尼与多西紫杉醇单药,在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2年4月1日~2006年6月1日期间标准一线化疗失败的78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接受吉非替尼口服或多西紫杉醇单药治疗,其中吉非替尼组44例.多西紫杉醇组34例。采用Kaplan—Meier方法和Log—Rank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和中位生存时间(MS)。[结果]吉非替尼组客观有效率明显高于多西紫杉醇组,分别为29.5%和2.9%;疾病控制率相近,分别为72.7%和70.6%。吉非替尼组和多西紫杉醇组患者的MS分别为17.5个月(95%CI:9.3—25.7)和26.8个月(95%CI:15.1~38.51(Х^2=3.35,P=0.0672);中位PFS分别为9.8个月(95%CI:6.2~13.4)和4.4个月(95%CI:2.5~6.3)(Х^2=11.33,P=0.0008)。吉非替尼组和多西紫杉醇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56%和74%。多西紫杉醇组3/4级血液学毒性反应高达58.8%,吉非替尼组未观察到3/4级血液学毒性。[结论]吉非替尼作为晚期NSCLC患者的二线治疗药物,客观有效率及PFS明显高于多西紫杉醇组,且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生活质量、预后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40例资料完整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发生脑转移后均口服吉非替尼250 mg/天,直到病变进展或发生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颅内病灶的疗效疾病控制率为83%,颅内病变疾病控制率与病理类型具有相关性。全身病变的疾病控制率为78%,全身病变疾病控制率与患者的病理类型、PS评分、脑转移数目(单发或多发)、服药后出现皮疹与否具有相关性(P〈0.05)。全组患者中36例患者完成生活质量评价问卷,治疗8周后5种功能状态(躯体、角色、情感、认知、社会)和整体生活质量评分的均值显著增加,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个全身症状(乏力、食欲不振)以及肺癌相关症状(呼吸困难、咳嗽、胸痛)评分的均值降低,其中乏力、呼吸困难、咳嗽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本组患者的中位TTP 6个月,TTP与患者的PS评分具有相关性(P=0.000)与服药后是否有皮疹具有相关性(P=0.016)。中位生存期11个月,生存期与PS评分、服药后皮疹情况和脑转移数目具有相关性(P分别为0.000、0.000和0.016)。不良反应可耐受,主要表现为轻度皮疹和腹泻。结论:吉非替尼治疗肺癌脑转移有效,可以改善患者预后,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3.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治疗3年生存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长期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02年12月~2006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204例晚期NSCLC患者经吉非替尼250mg/日口服治疗的3年生存情况。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吉非替尼长期生存优于化疗,3年生存率16.2%。吸烟史(P=0.043)、治疗疗效(P=0.002)和病理类型(P=0.011)是与吉非替尼治疗生存时间密切相关的因素,而性别(P=0.762)、年龄(P=0.053)、ECOG评分(P=0.380)、既往治疗方法(P=0.222)及临床分期(P=0.135)则与之无显著关系。结论吉非替尼是1种有效的治疗NSCLC的靶向药物,可以改善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肺癌患者并进行吉非替尼治疗可望使肺癌治疗更为个体化,具有更好的临床府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吉非替尼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5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一线应用吉非替尼250mg/d,直至出现肿瘤进展或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结果:45例可评价病例中,无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15例,病情稳定(SD)17例,疾病进展(PD)13例。全组有效率为33.3%,疾病控制率为71.1%。疾病相关症状缓解率为72.5%,中位缓解时间为8天。中位生存期15.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0个月。主要的毒副作用为皮疹24例(53.3%),腹泻15例(33.3%),皮肤干燥脱屑12例(26.7%),皮肤瘙痒10例(22.2%),恶性呕吐8例(17.8%),转氨酶升高3例(6.7%)及口腔溃疡2例(4.4%)。结论:吉非替尼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诱导化疗后给予吉非替尼单药维持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2002年5月~2005年2月,晚期NSCLC患者根据最后一个化疗方案疗效分为两组,疗效为部分缓解(PR)或稳定(SD)的为吉非替尼维持治疗组,疗效为进展(PD)的为吉非替尼解救治疗组。入组后给予口服吉非替尼治疗,每日1次,每次250mg,持续服用到疾病进展。结果:共有119例患者入组,其中吉非替尼维持治疗组为79例,解救治疗组为40例。维持治疗组总有效率(RR)31.6%(25/77),其中3例CR,解救治疗组RR为27.5%(11/40),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645)。吉非替尼维持治疗组的进展时间(TTP)为6.0个月,显著长于解救治疗组的4.0个月(P=0.03)。维持治疗中位生存期(OS)为11.0个月,而解救治疗组的中位OS为7.0个月,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维持治疗组中腺癌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鳞癌患者(39.7% vs.12.5%,P=0.041),TTP也显著长于鳞癌患者(7.5个月vs.3.0个月,P=0.02);女性患者的中位OS显著长于男性患者(18.5个月vs.9.0个月,P=0.002)。毒副作用多数较轻,且可逆,以1、2级为主。结论:吉非替尼作为晚期NSCLC诱导化疗后的维持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化疗进展后再使用吉非替尼方案相比,化疗未进展时使用能更好地发挥该药的优势,给予患者更大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吉非替尼对比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纳入吉非替尼对比铂类联合第3代化疗药物一线治疗晚期NSCLC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截止于2012年3月,采用Stata 10.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4项研究,共1926例患者。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的人群中,吉非替尼在无进展生存期(HR=0.43,95%CI:0.32~0.58,P<0.001)和有效率(71.5% vs.38.1%,OR=4.04,95%CI:2.90~5.61,P<0.001)方面均优于化疗组,在总生存期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3,95%CI:0.75~1.15,P=0.492)。在安全性方面,吉非替尼主要为皮疹、腹泻和肝功能损害;化疗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结论 吉非替尼一线治疗晚期NSCLC具有一定优势,可作为EGFR敏感突变者的一线用药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吉非替尼与多西紫杉醇二者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建库至2013年第8期)、PubMed、Embase、CNKI、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截至2013年9月),同质研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合并分析。采用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 5.1.0 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2179例患者。与多西紫杉醇相比,吉非替尼能够提高总有效率[RR=1.40,95%CI(1.12,1.74)]和TOI改善率[RR=1.85,95%CI(1.49,2.31)],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RR=0.23,95%CI(0.11,0.49)]。结论:与多西紫杉醇相比,吉非替尼显示出更多的优势;尚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PTEN和p-mTOR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61例NSCLC和10例非肿瘤肺组织(3例肺结核和7例炎性假瘤)中PTEN和p-mTOR蛋白的表达。结果:PTEN在NSCLC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27.9%,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4.290,P=0.000),并与肿瘤大小明显相关,与性别、年龄、吸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和pTNM分期无关。p-mTOR在NSCLC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42.6%,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725,P=0.010),并与性别、年龄、吸烟、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期相关。PTEN和p-mTOR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r=-0.092,P=0.48)。结论:PTEN在NSCLC组织表达有缺失或减少,mTOR在NSCLC中被激活,PTEN表达的缺失和mTOR激活在NSCLC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mTOR有望作为抗肿瘤治疗的有效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扩增和实时荧光PCR技术分析NSCLC中EGFR基因第19和21号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结果 86例老年NSCLC酪氨酸激酶域存在体细胞突变25例(29.1%),其中第19号外显子的缺失突变为13例(15.1%),第21号外显子的替代突变为12例(14.0%)。肺腺癌、肺泡癌的突变率为36.4%(24/66),高于鳞癌的6.3%(1/16);女性患者突变率为48.3%(14/29),高于男性患者的19.3%(11/57);非吸烟患者的突变率为43.9%(18/41),高于长期吸烟者的15.6%(7/45)。结论 中国老年NSCLC患者EGFR基因酪氨酸激酶区第19和21外显子的突变特征与肺癌总体患者类似,与年龄关系不大,突变率以腺癌、女性及非吸烟者较高。老年NSCLC患者同样可以通过基因检测获得TKI治疗预测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与吉非替尼单药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为NSCLC的二线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将符合人组标准的83例患者随机分成培美曲塞组(41例)和吉非替尼组(42例)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期,吸烟史等方面大致平衡。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生存时间(MST)和不良反应。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中位PFS、中位OS、肿瘤分期、一线接受化疗方案个数等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吉非替尼组的血液学毒性明显低于培美曲塞组(P〈0.05),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培美曲塞组(P〈0.05)。结论在标准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中,培美曲塞和吉非替尼单药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率相近,但吉非替尼不良反应轻微,对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