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气管切开术后防治并发症的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行气管切开术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要低于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P0.05);观察组的置管时间(21.2±4.6)d及肺部感染时间(17.2±3.6)d均要优于对照组的置管时间(36.8±5.1)d及肺部感染时间(27.5±4.1)d,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气管切开术的患者,能够有效的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76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9月间收治的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针对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后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在气道黏膜损伤发生比例、痰液阻塞发生比例、肺部感染时间与切开置管时间方面组间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ICU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ICU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n=50)和对照组(n=50)。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与并发症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记录并对比2组患者在呼吸道黏膜损伤、呼吸道阻塞、肺部感染、术后出血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呼吸道黏膜损伤6例(12.00%)、呼吸道阻塞3例(6.00%)、肺部感染2例(4.00%)、术后出血1例(2.00%)。发生率均分别明显优于对照组17例(34.00%)、8例(16.00%)、5例(10.00%)、4例(8.00%),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ICU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气管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试验组50例,给予气管综合护理;对照组50例,给予一般护理.结果 试验组拔管时间是(23.88±6.32) d,对照组为(28.65±7.43) d;试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8%,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8.0%,试验组无气管息肉发生,对照组气管息肉发生率为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科学有效的气管切开术后综合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的肺部感染进行预防性护理的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8例行气管切开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的54例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对观察组的54例患者针对其可能出现的肺部感染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措施,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1.9%,对照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14.8%,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其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两种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应用不同气道湿化的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气管切开术后需气道湿化的11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给予气管内输液泵持续性给药湿化;对照组采用气管内间断性滴药湿化。对两组气道湿化的护理效果及消耗时间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道梗阻、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低,护理操作时间和置管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内输液泵持续性给药湿化的临床护理效果良好,操作时间和置管时间较短,是一种安全而方便的气管切开术后的气道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干预措施对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本院本科室的65例气管切开患者对吞咽功能、胃肠道功能和肺部情况进行评估和个体化临床干预,与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未进行此类干预的57例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5.38%,平均置管时间为(32.53±4.51)d,对照组肺部感染率为75.47%,平均置管时间为(45.15±5.83)d。两组在肺部感染发生率和置管时间上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个体化临床干预.有效降低了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并缩短了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喉癌术后气管切开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3例,观察组3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相关护理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吞咽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经过治疗和干预,两组患者的SF-36量表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提高更为明显;观察组对护理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患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预防下呼吸道感染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随机双盲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鲁山县人民医院接受气管切开治疗的114例患者分为A、B两组,各57例。A组接受常规护理,B组接受循证护理。统计两组患者切开置管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使用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 B组切开置管时间[(10.36±2.08)d]短于A组[(12.07±2.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5.26%)低于A组(1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2.73±4.73)d]低于A组[(84.76±4.9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加快其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几率为17.8%;对照组1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几率为40.0%(P0.05);观察组~(二氧化碳分压(62.3±3.5)mmHg、氧气分压(78.0±4.0)mmHg、碱剩余(1.5±0.4)mmol/L)、切开置管时间~((22.2±3.5))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理人文关怀在ICU病房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入住我院ICU病房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12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人文关怀应用于ICU病房气管切开患者中,能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关注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16例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护理干预后神经功能评分、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医疗救治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循证理论用于社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7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7.01%,高于对照组的7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46%,低于对照组的29.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理论用于社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中的效果较好,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造口循证护理对直肠癌Miles术患者造口性皮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采用造口循证护理的直肠癌Miles术患者为观察组,40例同期收治的采用常规护理的直肠癌Miles术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造口适应情况、造口性皮炎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造口适应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造口性皮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口循证护理能够提高直肠癌Miles术患者造口的适应性,减少造口性皮炎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刘雅倩  胡静  赵娟 《西部医学》2013,25(6):947-94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联合临床路径在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循证护理联合临床路径组(观察组)及传统的医疗护理组(对照组)各40例,并对两组的治疗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以及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联合临床路径为患者提供了优质服务,可以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高宛红  刘琴 《吉林医学》2013,34(13):2553-255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6例2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依据循证模式进行护理,治疗半年后评价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治愈率和好转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在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护理中效果较好,优势明显,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观察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的气道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我院收治老年颅脑损伤患者52例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术后持续滴入湿化气道护理的26例资料为观察组,间断雾化湿化气道护理的26例资料为对照组,护理后统计两组患者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碱剩余和肺部感染情况,最后讨论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氧气分压(74.5±4.8),二氧化碳分压(37.2±3.3),碱剩余(1.5±1.2),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资料(P〈0.05),另外,观察组有6例出现肺部感染情况(23.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给予氧气面罩吸氧基础上采取持续滴入湿化气道护理方法具有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肖华  刘艳群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6):69-70,103
目的探讨循证心理护理对孕产妇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孕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和医疗措施,观察组采用循证心理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心率、血压和焦虑评分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7.995,8.209,6.424,19.688)。观察组产妇在分娩方式选择和新生儿Apgar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0.01(X^2=6.531,43.902)。结论循证心理护理可改善孕产妇生理和心理状况,提高分娩质量,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骨科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骨科卧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压疮发生情况,采用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价两组治疗后3 d和出院前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价两组出院前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7例(7.00%),对照组为18例(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观察组ESCA量表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骨科卧床患者压疮发生风险,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