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7 毫秒
1.
目的对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予以评价,并与前路手术进行比较。方法13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中行前路手术65例,其余65例行后路手术,对后路手术与前路手术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后路手术与前路手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手术比前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后路手术组术后1年脊柱植骨融合率优于前路手术组(P〈0.05)。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术前椎体前、后缘高度有差异(P〈0.05),前路手术组较后路组压缩程度重。术后随访,椎体前缘丢失率前路、后路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1),椎体后缘丢失率前路、后路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Cobb角由术前恢复到术后,前路、后路手术统计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随访,前路无明显丢失,后路丢失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后路手术同前路手术相比,出血少、手术操作简单,效果一样,但后纵韧带要完整。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前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4月至2012年7月手术治疗的69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前路手术组32例,后路手术组37例.对比两组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椎体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恢复、Cobb角丢失、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Cobb角矫正角度、丢失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前路组较后路组并发症多.结论:前路手术减压更充分,更能改善Cobb角,后路手术创伤较小,应根据胸腰椎骨折评分系统而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李日旺 《河北医学》2013,19(5):710-713
目的:评价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7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均行后路内固定手术,分为植骨融合组37例和非植骨融合组30例。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缘压缩率、Cobb角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植骨融合组复查结果显著优于非植骨融合组(100.65±3.57)vs.(94.58±3.74),(7.92±2.53)VS.(10.10±4.39),P〈0.05;②植骨融合组术后腰背疼痛VAS评分改善幅度明显优于非植骨融合组(6.7±1.5)VS.(5.6±1.2),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可实现骨折满意复位,恢复椎体高度,减少Cobb角丢失,促进骨性愈合,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比较前后路手术内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的疗效差异。方法:对2002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13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的患者施行的不同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后路手术神经功能的恢复率分别为90.5%和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Cobb’S角、椎体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比、椎管占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前路手术在解除椎管压迫和神经功能的恢复上明显优于后路手术。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手术方式选择及固定物选择宜根据脊柱生物力学稳定程度、脊髓神经受压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5.
杨新年 《吉林医学》2012,33(21):4512-4513
目的:探讨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前路减压、前路植骨内固定治疗38例,行后路手术及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30例。随访5个月~2年,并评价其患者的椎体高度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8例患者行前路手术治疗后,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状态,且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现象出现,内固定物稳定、无松动、破裂。而行后路手术者有2例出现神经功能失常。结论:前路手术治疗可直接解除脊髓压迫,减压充分,植骨融合率高,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中不同植骨融合术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院60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行后路内固定椎体加椎间植骨融合术,对照组行内固定术后外侧植骨融合术,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术后12个月时治疗组椎体Cobb角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率及内固定失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体椎间植骨融合术结合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内固定失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自体骨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陆床疗效。方法:2003年12月-2007年6月对本院骨科3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自体骨植骨治疗。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访均行X线及CT检查,X线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值、Cobb’s后凸角,CT测量椎管占位比。同时观察植骨融合和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52.63%(20/38)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正常值的95%以上,平均恢复至(89.73±9.01)%;术后、末次随访Cobb’s角[(6.74±4.78)°,(7.45±5.04)°]均较术前(23.96±5.48)°减少(P〈0.05),椎管占位比[(16.29±11.38)%,(12.38±8.11)%]也较术前(34.23±19.65)%减少;所有患者脊柱生理曲度无丢失,内固定无松脱断裂,不完全损伤的患者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1~2级改善,随访疗效满意。结论:后路经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自体骨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效果确切,椎管占位恢复好,前中柱重建稳定,后柱固定牢固,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岑文广 《华夏医学》2013,(5):922-925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35例,分析神经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结果:本组病例植骨愈合时间3~4个月,平均3.2个月,神经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术后发生气胸1例,经治疗后治愈.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患者行前路手术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武  成懿 《甘肃医药》2009,28(4):280-281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选择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其中前路手术治疗97例,后路手术治疗92例,评判术后脊柱矫形、脊柱融合等情况,以判断临床疗效。结果:前路组显示椎体高度达解剖复位,无椎体高度塌陷;后路组显示有6例椎体骨折复位不理想,残留后凸畸形,椎体高度有塌陷。前路脊柱植骨融合率与后路脊柱植骨融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的成功关键是正确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及腰椎后路固定的疗效。方法 2003-1~2007-12收治胸腰椎爆裂骨折85例,均行后路植骨融合固定。治疗前后根据国际脊髓损伤评分(ASIA)标准对患者进行感觉和运动评分。结果胸腰椎暴裂骨折经后路手术治疗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小,85例患者术后均获6~24月,平均18月随访,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ASIA感觉、运动评分术前、术后1月及末次随访时三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爆裂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后路植骨融合固定是维持椎体高度和椎管管径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内固定与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17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与B组,A组80例,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并采用钛网内固定术,B组90例,行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并采用钛网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临床效果及神经功能分级。结果①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指标如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B组评分[(2.20±0.24)分]显著低于A组[(3.31±0.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1年复查显示,B组Cobb角[(6.46±0.85)o]明显大于A组[(5.82±0.7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内固定手术较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内固定手术能更有效减轻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术后的痛苦,对术后肺功能影响小,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后路270°减压重建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椎三柱骨折伴不全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2011年3月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住院采用手术治疗的32例胸腰椎三柱骨折伴不全瘫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病例分为两组,A组14例,采用后路270。减压重建;B组18例,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临床评价措施包括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肺功能、Frankel分级、美国脊柱损伤学会(ASIA)运动神经评分等。影像学评估方法为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Cobb角,以评价脊柱节段性后凸情况。结果①A组手术时间【(171.5±26.6)min】、术中失血量【(805.6±170.1)mL]显著低于B组[(225.3±22.8)min、(1126.0±175.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末次随访呼吸道感染以及肋问神经痛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血气胸、术后腹胀以及便秘发生率等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肺活量[(2.7±014)L1大于B组[(2.3±0.5)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术前Cobb角比较[(26.4±4.2)°、(27.9±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的Cobb角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ASIA运动神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椎管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以及矢状位对线维持方面,两种术式效果相当,但后路270°减压重建手术的创伤更小,手术时间更短,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单节段伤椎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不完全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6月~2010年3月收治的脊柱胸腰段不完全爆裂骨折患者40例,其中,给予20例患者单节段固定治疗(观察组),20例患者采用短节段固定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后凸角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周、术后1年伤椎角度、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丽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及1年伤椎后凸角度及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单节段伤椎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不完全爆裂骨折与短节段固定治疗效果元明显差异,近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谭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2):67-68
目的观察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的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7月起收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不全瘫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立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前路手术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不全瘫患者26例,设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Cobb角、椎管占位比及伤椎前缘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的Cobb角、椎管占位比及伤椎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的Cobb角、椎管占位比较对照组降低显著,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较对照组升高显著,差异也存在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前、后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6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前入路组与后入路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后凸Cobb角、伤椎高度及Frankel分级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入路组植骨融合时间、随访12个月后凸Cobb角分别为(3.5±1.2)月、(4.7±2.0)°,均明显低于后入路组的(4.9±1.2)月、(7.1±2.3)°。两组随访12个月Frankel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入路、后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合并脊髓损伤疗效均较好,前者植骨融合时间明显更短,后凸Cobb角丢失相对少,临床需根据适应证选择合适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后路不同减压术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84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后路固定间接减压术,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后路固定直接减压术,综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后椎体高度比、椎管占位率及Cobb角均有较大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独立生活率达66.67%,ASIA评级改善率达5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接减压术与直接减压术疗效相当,但间接减压术并发症较少、独立生活率高及神经功能改善较好,值得作为临床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中后外侧融合与不融合的疗效差异。方法对42例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融合组(24例)和非融合组(18例)。融合组采取后路行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并取患者自体髂骨进行后外侧融合术;非融合组只进行后路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分别于术前、术后及术后1年和2年进行检查随访,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疗效评价,比较后融合组与非融合组患者的影像学指标与疗效。结果融合组及非融合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99.1±9.7)min和(85.4±8.8)min,出血量分别为(185.6±52.7)ml和(164.5±50.2)ml;融合组及非融合组术后即刻Cobb角矫正度分别为(14.8±5.3)°、(14.4±5.6)°,伤椎后凸角的矫正度分别为(10.5±5.4)°、(10.8±4.6)°,椎管矢状面指数矫正度分别为(14.6±6.2)°、(14.9±6.8)°,以上数据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角2年丢失度为(4.2±2.8)°和(6.±±3.2)°,椎后凸角后2年丢失度分别为(3.1±2.4)°、(5.2±2.8)°,以上数据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矢状面指数术后两年丢失度分别为(4.4±3.4)°和(5.3±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为(11.5±6.3)分和(16.6±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后外侧融合可以减少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后矫正丢失等问题,且能一定程度降低腰部疼痛感,为相对较优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前路与后路重建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因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接受截骨矫形手术治疗的28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将病例分为两组,其中前侧入路组15例,后侧入路组13例.通过术后随访,采用相应的影像学测量参数及临床评分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前及末次随访的ASIA运动神经评分,呼吸道感染以及肋间神经痛发生率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血气胸、术后腹胀以及便秘发生率等方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侧入路组显著高于后侧入路组.两组病例均获得至少1年的临床及影像学随访.所有病例手术干预节段均获得坚强骨性融合.两组术前的Cobb角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第3天及末次随访的Cobb角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侧入路组显著大于后侧入路组.结论 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陈旧骨折的围手术并发症更为常见,术后短期内两种入路手术的功能效果相当,但后路手术的影像学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及经伤椎椎弓根羟基磷灰石植骨治疗胸腰段爆散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3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因胸腰段爆散骨折接受手术治疗患者3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20例采用单纯内固定,B组16例在单纯内固定基础上联用经椎弓根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椎体内植骨。术后12个月取出内固定。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12、24个月的伤椎楔变角、局部后凸角、椎体前缘压缩比、Denis疼痛与功能状态评分。结果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内固定断裂。术前、术后3个月两组伤椎楔变角、后凸角、椎体前缘压缩比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取内固定前A组伤椎楔变角[(11.2±1.7)°]、后凸角[(11.2±2.0)°]、椎体前缘压缩比[(0.79±0.15)]与B组[(9.5±2.2)°、(9.7±2.1)°、(0.87±0.1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个月A组伤椎楔变角[(12.2±2.6)°]、后凸角[(12.3±2.6)°]、椎体前缘压缩比[(0.78±0.13)]与B组[(10.1±2.7)°、(10.3±2.7)°、(0.85±0.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Danis疼痛评分和功能状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骨可以有效的协助术后矫形度数的维持,维持脊柱的矢状序列,防止内固定失效,但是其对患者术后疼痛及功能状态的影像有待长期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