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杨新年 《吉林医学》2012,33(21):4512-4513
目的:探讨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前路减压、前路植骨内固定治疗38例,行后路手术及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30例。随访5个月~2年,并评价其患者的椎体高度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8例患者行前路手术治疗后,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状态,且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现象出现,内固定物稳定、无松动、破裂。而行后路手术者有2例出现神经功能失常。结论:前路手术治疗可直接解除脊髓压迫,减压充分,植骨融合率高,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胸腰椎爆裂骨折是由垂直压缩暴力所致的损伤 ,伤后椎体粉碎、爆裂 ,如椎体后壁骨碎片移位突入椎管易致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随着交通、建筑等行业的飞速发展 ,此种骨折日益增多 ,但对其治疗方法选择目前尚有争议。我科自 1 993年以来根据其不同损伤程度 ,选择性采用保守或手术治疗共4 6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4 6例中男 32例 ,女 1 4例 ,年龄 2 1~ 5 5岁 ,平均 35 .3岁。坠落伤 1 8例 ,车祸伤 1 5例 ,压砸伤 1 3例。全部病例均行X线片和 CT检查 ,骨折部位 :T1 1 2例 ,T1 2 7例 ,L1 1 1例 ,L2 1 4例 ,L36例 ,L4 2例 ,…  相似文献   

3.
胸腰椎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了解应用3种前路内固定器械治疗胸腰段脊椎爆裂性骨折及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的效果。②方法 2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在进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后,分别应用AO圆棒内固定系统、TSRH棒钉系统和SDRS棒固定系统进行固定,术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比较手术情况、神经恢复情况及随访时椎体角度丢失情况。③结果 随访3~38个月,所有病人治疗效果满意,内固定物本身未造成并发症。④结论 胸腰椎前路内固定可早期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为早期功能锻炼奠定了基础,在脊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早期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手术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价值 ,以选择最佳手术时机。 方法 :采用后路间接椎管扩大、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 ,对 6 7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依据手术时间随机分为早期和晚期手术治疗两组。 结果 :6 7例中无神经损伤 32例 ,椎管侵入 (37.16± 15 .15 ) % ;合并神经损伤 35例 ,椎管侵入(4 8.5 9± 16 .89) % ,两组差异显著 (P <0 .0 5 )。早期手术组 2 9例 ,晚期手术组 38例 ,术前侵入椎管比例分别为 (4 3.97± 12 .90 ) %、(4 1.5 2± 16 .15 ) % (P >0 .0 5 )。治疗后早期和晚期手术组侵入椎管比例分别为 (2 0 .6 9± 15 .93) %、(2 7.37± 12 .89) % ,早期组椎管矢状径平均改善 2 3.2 8% ,晚期组为 14.15 % (P <0 .0 5 )。 结论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引起的椎管狭窄与神经损伤密切相关 ,从受伤到手术的时间间隔是影响椎管廓清的重要因素 ,早期手术能改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5.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110-112
目的:观察及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椎体参数与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月期间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0例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两组,A组的25例患者进行前路手术治疗,B组的25例患者进行后路手术治疗,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时的椎体参数与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指标血清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术前两组的椎体参数与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血清表达水平比较,P均>0.05,而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时的椎体参数与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血清表达水平均显著地好于术前,且B组均好于A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后路手术治疗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椎体参数与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的影响明显好于前路手术,因此认为后路手术在此类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6.
前路减压与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前路关压与重建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7例胸腰椎骨折伴椎管内神经受压患者行椎管侧前方减压、植骨,应用椎体钉、zeilke和Kaneda装置内固定,观察术前、术后Frankel评分。结果:67例患者平均随访30.1月,术后脊柱序列恢复正常,无继发性后凸畸形发生,Frankel分级A级3例,C级4例,D级10例,E级48例;95.4%有1级以上功能恢复,结论:前路减压彻底,前路重建可靠,且符合脊柱生物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不管从理论上还是从临床上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其研究方向也从原来的宏观领域发展到了微观领域,但手术入路还有很多争议,内固定系统从原来的AO理论发展到BO理论。随着对脊柱生物力学的研究,CO理论在指导内固定系统的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也将指导爆裂性骨折的新的分类、治疗和护理,从而使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有一个前瞻眭的理想效果。现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早期前后路手术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的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从复位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神经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两组病例病椎高度均得到较好恢复,脊柱畸形得到有效矫正,脊柱稳定性得到较好重建,脊髓功能恢复良好;后路手术平均手术时间短,平均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结论】前后路手术在恢复椎体高度、矫正Cobb氏角、脊髓功能的恢复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后路手术具有创伤小、操作较简单、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多数早期骨折病例经过后路手术均可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何斌 《医学综述》2014,20(18):3297-3299
胸腰椎骨折在临床上以爆裂性骨折常见,其治疗问题历来争议较大,有赖于分类作指导。尽管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相关分类较多,但均不完善,目前尚无一种被医师广泛接受而又非常实用的分类方法,而科学、实用的分类方法对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此,该文对目前临床常见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分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和分析前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方减压前路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脱位36例,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结果 术前椎体压缩33.5%~69.5%,平均45.9%,术后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按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神经功能均有1级以上的恢复,其中16例完全恢复正常.随访期间未见后凸畸形复发或加重.内固定物无松动、脱落及折断现象.结论 前路手术可以重建脊柱稳定性,减压充分,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姬向兵  李靖  贾文博 《安徽医学》2015,36(5):610-612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95例胸腰椎患者,依照不同手术入路分为两组,41例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前路组),54例采用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术(后路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神经功能、伤椎前缘压缩、后凸Cobb' s角及椎管受堵指数.结果 后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小于前路组,但前路组在伤椎前缘压缩方面优于后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后凸畸形矫正满意,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汪红  刘跃洪  刘树平  周宇  徐巍 《西部医学》2012,24(8):1479-1480,1483
目的探讨经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行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并对患者神经功能、骨折愈合情况进行术前术后对比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5h,平均失血量800ml,平均住院时间10d。平均随访18个月,脊柱稳定性好,序列好,未出现螺钉松动、钛网下沉等并发症,植骨均愈合。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恢复1~3级。结论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能彻底减压,植骨融合率高,固定效果好,神经功能改善明显,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技术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后内固定失败翻修中的应用。方法对1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后内固定失败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结合经后外侧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进行翻修,观察后椎体Cobb''s角变化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36个月,中位数24.6个月。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成角畸形消失。手术前Cobb''s角为(20.14±2.42)°,手术后Cobb''s角为(3.21±2.01)°,末次随访时Cobb''s角为(3.34±2.18)°,手术前后Cobb''s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与手术后Cobb''s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根据X线片及三维CT复查,所有植骨均一期融合,融合时间4~6个月,中位数4.6个月。结论采用后路内固定结合经后外侧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后内固定失败进行翻修,能有效防止内固定再次失败、复位丢失和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4.
椎管侧前方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截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椎管侧前方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截瘫的经验.方法采用椎管侧前方减压加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截瘫27例.结果经5~60个月随访,按Frankel标准评定,22例等级提高,5例无改善.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截瘫侧前方椎管减压直接、彻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价值,以选择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4月~2008年4月手术治疗的新鲜胸腰椎爆裂性骨折68例,按伤后接受手术时间(72 h以内及72 h以后)将患者分为A、B两个治疗组,进行术前及术后影像学观察指标与神经损伤恢复程度比较。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伤椎高度恢复、Cobb角及椎管占位情况,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按ASIA2000标准进行分级及评分。结果:68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68例患者的伤椎高度、Cobb角及椎管占位均获得明显改善;组间比较,A组患者的改善情况较B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损伤恢复结果提示,A、B两组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A组患者的恢复程度较B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显著,伤后手术时间越早,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越好;在全身情况允许时,对脊髓损伤患者尽可能在早期行内固定减压手术,以最大程度地恢复脊髓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疗法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分为前路手术治疗组(27例)与后路手术治疗组(93例)。对比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后路手术组平均出血量[(350±100)ml]少于前路手术组[(1100±150)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29.853,P〈O.01)。后路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70±10)min]短于前路手术组[(145±30)min],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31.291,P〈O.01)。术后2年后路手术组植骨融合率(19.2%)低于前路手术组(63.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28.61,P〈0.01)。比较后路手术组手术前后ASIA神经功能分级结果提示,后路手术组患者术后2年的脊髓神经功能与术前相比改善1—3级,且无一例患者发生原有神经症状加重,无一例患者发生新的神经症状。结论:后路手术同前路手术相比,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远期植骨融合率低等优势,疗效基本一致,但需要保持后纵韧带的完整性。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优先选择后路手术。  相似文献   

17.
严伟 《安徽医学》2010,31(8):920-921
目的评价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的基础上经伤椎椎弓根植入自体骨至椎体内的疗效。方法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自体骨植骨,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0例,术前、术后摄X线片及CT检查,观察椎体高度有无丢失,内固定有无松动、断裂。结果骨折愈合良好,未出现椎体高度再丢失,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自体骨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杜绝异体骨植骨的排异反应,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防止后期椎体高度的再丢失和内固定的松动、断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腰段爆裂骨折椎管狭窄程度与脊髓损伤的关系以及后路手术的效果。方法:对66例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伤椎椎管正中矢状径,并按椎管正中矢状径〈40%、40%~59%,〉59%依次为Ⅰ、Ⅱ、Ⅲ度,同时按ASIA神经功能分级法记录脊髓损伤程度,比较椎管狭窄程度之间与脊髓损伤的关系,以及后路手术前后椎管正中矢状径、椎体高度的变化。结果:Ⅱ、Ⅲ度两组与Ⅰ度组的脊髓损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度两组的脊髓损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手术前后椎管正中矢状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高度恢复理想。结论:胸腰段爆裂骨折椎管狭窄程度与脊髓损伤有相关性,但不能反映脊髓损伤程度。后路手术是创伤小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