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临床医务人员选择性就医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对894名临床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依据疾病严重程度,归纳出临床医务人员"是否就医"的6个个人影响因素和"就医机构选择"的7个医院影响因素.结论 临床医务人员就医行为受个人因素和医院因素影响,对医疗体制改革和社会群体就医行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医联体内患者选择基层或非基层医疗机构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基层首诊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医联体内医疗机构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就医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距离近"是患者选择就医机构的首要因素,选择非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的患者还关注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浙江省玉环市为例,分析居民选择就医地点的影响因素,为全面提高国内各县级地区的县域内就诊率提供参考借鉴。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入户调查,对所抽取的家庭进行医疗服务利用与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玉环市居民日常市内就诊率为91.42%,最近一次市内基层就诊率为74.20%。距离近和价格低是引导居民在市内就诊的重要因素,而优质的医疗服务质量是吸引居民前往市外就医的重要因素。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满意度高于县级医院,其中就诊感受为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医保政策对居民的就医流向作用有限,县级医疗机构仍需不断改善自身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服务体验,以提高县域内就诊率。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患者就医感知价值中的“看病难”问题,围绕患者就医等候时间、就医便利性和就医感知价值的关系展开理论研究,并结合台州医院的案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知名度较高的大型医院里,患者个人时间充裕程度与就医感知便利性无相关性,患者就医感知便利性与就医感知价值呈正相关性;患者个人就医时间充裕程度与就医感知价值无相关性,而患者特征对其时间充裕程度、就医感知便利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韶关市居民就医倾向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影响城市居民就医倾向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2 100名韶关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层定量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居民认为影响就医因素中第一考虑因素有930人认为医药费太贵,占45.1%,461人认为无经济支付能力,占22.4%;居民就医选择医院时,最优先考虑的因素中有1 350人选择医院的技术水平,占65.5%;逐步回归分析中医疗机构类别和个人月收入进入回归方程,其相关系数分别是0.348及0.208。结论个人经济支付能力和医疗服务质量是影响居民就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联合分析在医院管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运用联合分析方法分析住院病人的就医偏好信息,得出医院重要属性的相对重要性,探讨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市场占有率及其变化,从而为医院的自身建设和发展提供预期成果分析。方法 采用问卷形式进行现场调查。分析住院病人(自费病人和医保病人)对医院的重要属性(特色专科、技术力量、就医距离、服务态度、卫生状况和收费情况)的需求偏好及医院的重要属性对医疗市场占有率的影响。结果 住院病人中自费病人和医保病人的就医偏好趋向一致;两组病人中,医院6个重要属性的相对重要性在构成上没有显著差异(X^2=0.5085。P=0.9977)。医院重要属性的不同水平。对其市场占有率有明显的影响。结论联合分析方法是分析病人的就医偏好、预测医院的市场占有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住院病人在就医时对医院的选择主要考虑医院的卫生条件。其次是收费情况和医生的技术水平。就医距离对病人选择就诊医院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在乡镇卫生院就医的意愿以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引导卫生资源合理利用提供政策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资料收集,对2274份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三个维度对居民的就医意愿进行评分,将就医意愿分为无意愿,中等意愿,较高意愿三组.对潜在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显示,居民的性别、文化程度、医疗保障形式、以及对乡镇卫生院的评价水平、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医院的距离比值,均会影响农村居民在乡镇卫生院的就医意愿.结论:需要通过合理的医疗保障形式设计,以及提升乡镇卫生院的各项考核指标来提升居民在乡镇卫生院的就医意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西安市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就医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就医行为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对206名在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理健康证的服务业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信息和就医行为。结果身体不适选择去医院的就诊者仅占39.8%,其中61.0%选择去大型综合性医院就诊,医疗条件和医疗可及性是其选择医院的主要考虑因素,结论要注重对服务业从业人员医学常识的普及,同时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引导从业人员合理就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哪些因素会影响患者选择医院就医。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问卷调查。结果影响患者就医选择的因素中,医疗技术水平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医院的收费是否合理、医德医风、交通便利性、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等因素。结论为了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就医,医院应注重医疗质量,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和医患沟通,改善医院交通环境,加大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0.
了解山东省大学生健康素养与就医行为现状影响因素,为完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山东省3所高校1 46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健康素养和就医行为的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大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得分)为64.4%[(41.37±10.34)分],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具备率(得分)依次为49.6%[(16.28_+4.58)分]、70.3%[(17.24_+4.99)分]、83.7%[(7.85± 1.58)分];28.1%(410人)的大学生患病后延迟就医,71.9%(1 050人)即时就医;24.2%(354人)倾向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医,45.5%(664人)选择二级医院,30.3%(442人)选择三级医院.年级、专业、健康信息收集能力、健康信息理解能力是影响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P值均<0.05);专业、健康信息甄别能力是影响就医时机的主要因素(P值均<0.05);年级、专业、生源地、健康信息关注程度、健康信息收集能力是影响就医机构选择的主要因素(P值均<0.05).大学生健康素养与就医时机、就医机构之间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16,0.16(P值均<0.01).结论 基本知识与理念、基本技能、健康素养与就医时机正相关,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可以有效区别不同就医机构样本.应重视健康信息素养的培养,建立"家庭—社区—医院—高校"一体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和分析影响北京市居民就医意向的主要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通过在线调查收集到528份有效问卷,运用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年龄(P=0.000 3)、家庭年收入水平(P=0.030 8)、医生个人口碑(P<0.000 1)、医疗技术(P<0.000 1)、设施设备(P=0.022 3)和是否为医保定点机构(P=0.065 0)在影响居民就医意向的统计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人口经济学方面,年龄和家庭年收入水平影响居民就医意向;在医疗服务方面,医生个人口碑是最关键因素,医生医疗技术、医院设施设备和是否为医保定点机构是影响居民就医意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广东地区青少年精神障碍的就医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精神科急诊分诊标准及精神科急诊分诊评估表》,对广东地区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就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349例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多为无精神疾病家族史(占59.05%)、就医距离<30 km(占60.17%)、对疾病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就医流向的原因与因素,为合理引导老年患者适宜就医、提高医疗有效利用率、缓解医疗供需矛盾提出参考建议.方法 利用SPSS20.0描述性统计和x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在生病时首选三级医院就医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医院比例最低.就医流向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医疗保障情况、文化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结论 应通过加强宣教、合理引导,强化社区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畅通双向转诊/转查渠道,积极推进二级医院的转型发展,来吸引老年就医群,优化老年人群就医流向,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江苏省徐州市城市居民慢性病就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方便居民就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6年7—8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徐州市抽取710名年龄≥18岁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徐州市710名城市居民中,慢性病就医意愿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者300人(42.3%),选择区级医院者172人(24.2%),选择市级医院者238人(33.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去年月均收入≥3000元的徐州市城市居民慢性病更愿意选择区级和市级医院就医,而年龄≥50岁、有基层就医经历、知晓分级诊疗制度和支持分级诊疗制度态度的徐州市城市居民慢性病更愿意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结论徐州市城市居民慢性病有基层就医意愿者比例较低;年龄、去年月均收入、基层就医经历、是否知晓分级诊疗制度和对分级诊疗制度的态度是该地区城市居民慢性病就医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居民门诊就医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促进医院资源的合理分配。 方法 选择东莞市樟木头镇1 880名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对其发放调查问卷,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 692份,有效回收率90%。不同健康状况居民首选就医意向、首选就医行为依据等的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健康状况的居民均倾向于综合性医院,其次为专科医院,接下来依次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营门诊。不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的主要理由是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技术不够、设备落后和药品不全。 结论 应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其医疗及护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儿科的一次义诊,了解北京市社区儿童健康需求、就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参加“社区儿童义诊”的111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家长在社区最需要解决的儿童问题排在前5位的是喂养、饮食问题,皮疹,生长发育,呼吸和消化系统相关问题.②孩子生病就诊首选医疗机构,以儿童专科医院(44?1%)和三级医院(39?6%)为主.选择大医院就诊的主要原因是医生水平高、医院有名气和就近方便.③一半家长认为平时带孩子看病很困难/困难,最主要原因是挂不上号和等候时间长.④若社区医院有能看儿童疾病医生的情况下,76?6%家长会选择带儿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结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就近方便是影响家长就医机构选择的重要因素.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于儿童常见健康问题及常见疾病的诊疗能力,通过宣传引导家长合理就医,是实现儿童就医分层诊疗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成都市门诊患者就医选择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在高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门诊患者共300人,通过面对面访谈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来收集资料。 结果 成都市门诊患者当前就医选择较为理性,62.8%在高等级医院就医的门诊患者有过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经历,但仍存在改进空间,因其中只有30.1%的患者是在医生建议下转诊。此外,患者就医选择受到包括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就医便利度、就医价格等外部因素和患者的学历、经济收入、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以及疾病对其活动的影响等内部因素的综合作用。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并通过宣传与引导树立民众科学的就医意识,以确保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成都市民就医选择医院的行为模式,为加强医院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分层随机起点等距辐射抽样法原则,在成都市主城区抽选调查户,共完成1300个居民家庭的入户调查,对其患病就诊时首选医院以及选择医院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1)选择到医院就医者595人(45.77%),药店买药546人(42.00%),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18人(9.08%),其他41人(3.15%);(2)在选择到医院就医的595名市民中,选择市级医院314人(52.77%),选择省级以上医院214人(35.97%),选择区级医院67人(11.26%);(3)成都市民患病时首选不同级别医院就医主要选择原因的差异显著(P〈0.05)。首选到高级别医院就医主要考虑的是其医术好、设施好、名气大;首选到较低级别医院就医主要考虑的是其价格合理、看病简便、服务好。结论患者就医行为模式是影响医疗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应根据患者选择就医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加强医院管理,满足群众医疗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国城市居民自我医疗利用的影响因素,增进对国内城市居民自我医疗需求行为的认知和理解。方法:根据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有关数据,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根据模型估计结果,家庭人口数、年龄、保险状况、平均消费水平、疾病类型、就医距离等是影响城市居民自我医疗利用的主要因素。结论与建议:扩大城市居民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完善相应的就医引导制度,提高低收入患者对正式医疗服务的经济可及性;合理规划设置城市医疗机构布局,提高患者就医的距离可及性;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自我医疗知识教育,进一步开展有关患者就医观念等对自我医疗利用的影响及相应费用与效果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农村女性就医选择及医疗支出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2011年在江苏省13个地级市开展的农民就医行为与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问卷中的722份农村女性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对农村女性就医选择及医疗支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农村女性群体在门诊治疗时多数选择村卫生室,在住院治疗时多数选择县级及以上医院。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文化程度、慢性病史、健康自评、家庭收入、医疗机构距离、熟人关系等因素与医疗机构选择和医疗支出有统计学关联。结论应进一步完善农村社区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促进农村女性有效地利用农村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