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术后高眼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行玻璃体切割术的108例121眼PDR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并对引起术后高眼压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早期高眼压的诊断标准为:术后2周内任何时间非接触性眼压计测眼压>21 mmH g(1 kP a=7.5 mmH g)。结果玻璃体切割术后33眼(27.27%)发生高眼压,眼内充填与平衡液充填者的发病率为32.63%和7.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行全视网膜光凝与补充视网膜光凝者的发病率分别为42.22%和18.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视网膜病变Ⅳ期、Ⅴ期、Ⅵ期组的发病率分别为12.00%、22.00%、41.30%,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未合并视网膜脱离与合并视网膜脱离组的发病率分别为18.67%和4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联合晶状体切除术与术中未联合晶状体切除术组的发病率为35.21%和1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术前合并视网膜脱离及术中眼内充填。结论术前合并视网膜脱离、术中联合晶状体切除、术中眼内充填、术中行全视网膜光凝与DR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相关,引起术后高眼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合并视网膜脱离及术中眼内充填。早期发现、个体化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光凝治疗出血性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7例(37只眼)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光凝、膜剥离、部分行眼内惰性气体或硅油填充.结果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3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11只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8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5只眼.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1±2.4)个月,37只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0.05以上者31只眼(83.78%),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手术联合眼内激光是治疗出血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玻璃体切割术且眼内光凝联合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视网膜裂孔,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效果.方法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2例(42眼)均行玻璃体切割术、显徽镜直视下光凝裂孔联合冷凝视网膜.术后检查视力、眼压、并发症情况等.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6~36个月,平均25.3个月.结果 一次手术治愈36例(85.7%),3例(7.1%)为二次手术后治愈,治愈率92.9%.术后盲目率为26.2%,与术前盲目率81.0%相比显著下降(χ2=25.320,P<0.001).术后玻璃体出血2眼(4.8%),高眼压8眼(19.0%).结论 应用玻璃体切割术且眼内光凝联合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视网膜裂孔,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疗效可靠,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retinopathy,PDR)玻璃体切除术后早期引起眼压升高的可能原因。方法:选取行玻璃体切除术的72例100眼PDR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并对引起术后高眼压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早期高眼压的诊断标准为:术后2wk内任何时间非接触性眼压计测眼压>25mmHg(1mmHg=0.133kPa)。结果:玻璃体切除术后27眼(27%)发生高眼压,其中男、女的发病率分别为27.27%和26.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内充填与平衡液充填组的发病率为30.95%和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硅油充填与C3F8充填组的发病率为34.28%和31.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行全视网膜光凝与补充视网膜光凝组的发病率为41%和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视网膜病变4期、5期、6期组的发病率分别为9.52%,23.81%,40.56%,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未合并视网膜脱离与合并视网膜脱离组的发病率为19%和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联合晶状体切除术与术中未联合晶状体切除术组的发病率为34%和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合并视网膜脱离及术中眼内充填是引起玻璃体切除术后早期高眼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DR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压升高与术前合并视网膜脱离、术中联合晶状体切除、术中眼内充填、术中行全视网膜光凝相关,引起术后高眼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合并视网膜脱离、术中眼内充填。PDR玻璃体切除术后高眼压的发病率高,危害性大,早期发现并予个体化治疗可以增加玻璃体切除术的成功率,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方法:选取2014-02/2016-02收治的110例160眼的PDR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术后不同分期PDR患者视力改善情况、高眼压发生率,分析手术引发高眼压的危险因素。

结果:Ⅳ期、Ⅴ期、Ⅵ期PDR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发生47眼高眼压,其中术后1~2mo发生7眼、3~4mo发生12眼、5~6mo发生13眼、7~8mo发生7眼、9~10mo发生5眼、11~12mo发生3眼,总发生率29.4%。患者21眼(44.7%)经常规药物治疗后,眼压得到有效控制。6眼(12.8%)再做虹膜周边切除术重塑前后房交通后眼压恢复正常。7眼(14.9%)患者放出部分气体,眼压恢复正常; 6眼(12.8%)患者取出部分硅油眼压恢复正常。7眼(14.9%)患者行手术切除术配合局部糖皮质激素,眼压恢复正常。术前PDR分期、术前是否合并视网膜脱离、术中是否联合晶状体切除、术中是否眼内填充、术中是否行全视网膜光凝因素与术后高眼压发生有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合并视网膜脱离及术中眼内填充是引起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合并视网膜脱离、术中联合晶状体切除、术中眼内充填、术中行全视网膜光凝与DR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相关,其中术中联合晶状体切除、术中眼内填充与PDR分期是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标准化、个性化预防措施,竭力降低术后高眼压。  相似文献   


6.
李胜  夏建平  祁媛媛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0):2065-2067
目的:分析后部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充填物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发生规律及治疗方案。方法:对2009-01/2011-01在我院行后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充填物的198例198眼患者进行术后眼压的测量,对出现高眼压的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在198例患者中,术后早期高眼压53例,发生率为26.8%,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性疾病、黄斑裂孔、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病种之间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硅油充填和惰性气体充填术后早期高眼压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联合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高眼压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充填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与原发病和填充物种类关系不大,与手术方式有关。部分气体释放和前房放液为有效的降眼压办法。  相似文献   

7.
马健利  孙先勇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1):2094-2097
目的:分析23G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特点及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处理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于我院行23G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患者146眼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术后早期高眼压诊断标准为术后2wk内任一时间眼压测量值≥25mmHg。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术后早期高眼压患者根据眼压程度采用单一或联合降眼压药物治疗。结果:患者146眼中发生术后高眼压者42眼,占28.8%,平均出现自术后3.38d。单纯气换组、C3F8填充组及硅油填充组术后高眼压发生率分别为14.5%,33.3%和39.3%,C3F8组和硅油填充组与单纯气换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未行激光机冷冻处理组、部分视网膜光凝组、全视网膜光凝组及冷冻组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发生率分别为13.6%,27.4%,34.5%和35.7%,部分视网膜光凝组与未处理组相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两组与未处理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原发病术后均有早期高眼压的发生,但分布不均衡。通过处理眼压均控制理想。结论:23G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眼内填充物、术中处理方式有关,不同原发病对于高眼压的影响在于其对术式的影响。术后早期高眼压多为一过性,合理药物治疗可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曲安奈德(TA)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眼后段外伤的疗效。方法眼后段外伤患者设联合组30例30眼、单纯组35例35眼。两组患者新鲜穿通伤首先清创缝合,1w~2w后行玻璃体切割术。合并白内障先切除混浊晶状体,有异物者取异物,伴有网脱者行气液交换或重水展平视网膜,裂孔行眼内光凝或冷凝,C3F8或硅油填充。在关闭切口前联合组患者加用TA4mg玻璃体腔注射。结果眼后段损伤有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出血、异物(联合组20例、单纯组21例)、视网膜脱离,两组发生率(P>0.05)。两组患者眼后段异物均能取出。术后视力分别提高、不变、下降,联合组为76.7%、16.7%、6.7%;单纯组为60.0%、28.6%、11.4%。联合组比单纯组要好(P<0.05)。术后并发症:第1天前房反应2 以上联合组56.7%低于单纯组85.7%(P<0.05);高眼压和白内障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视网膜脱离联合组低于单纯组(P<0.05)。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TA玻璃体腔注射比单纯手术治疗眼后段外伤疗效要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hmed青光眼阀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伴有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28只眼)患者因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伴有玻璃体积血接受玻璃体切割、Ahmed青光眼阀植入及全视网膜光凝。手术前视力光感~0.2,眼压平均44mmHg(38~63mmHg)(1mmHg=0.133kPa)。平均随访10个月(6~15个月)。结果手术后视力光感~0.3;眼压平均17mmHg(10~33mmHg),显著低于手术前眼压(P<0.05)。术后6,12,15个月的累积成功率分别为(85.1±3.2)%、(80.0±2.2)%、(65.0±4.1)%。手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一过性低眼压(4只眼),引流管堵塞(2只眼),玻璃体内再出血(2只眼),脉络膜上腔出血(1只眼),视网膜脱离(1只眼)。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Ahmed青光眼阀植入及全视网膜光凝术可能是治疗某些伴有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评价视网膜大动脉瘤合并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视网膜光凝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09-01/2011-02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1例11眼视网膜大动脉瘤合并玻璃体积血的患者,给予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激光治疗;并对其手术疗效、视力和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术后随访6~24mo,11例患者玻璃体腔均无再次出血,视网膜大动脉瘤周边血管闭塞,瘤体萎缩、瘢痕化;术后视力0.05~0.4,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2例2眼术后眼压一过性升高,局部给予降眼压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 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视网膜光凝治疗,对视网膜大动脉瘤合并玻璃体积血患者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25G玻璃体切割术(PPV)联合空气或硅油填充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18-01/12经我院确诊的RRD患者146例146眼,根据25G PPV术后眼内填充物分为空气组(60例60眼)和硅油组(86例86眼)。术后随访6~12mo,分析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视网膜解剖复位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mo,空气组患者BCVA为0.45±0.5,硅油组为0.78±0.65,两组患者BCV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空气组患者BCVA明显优于硅油组(均P<0.05)。术后3mo,空气组患者视网膜解剖复位率(93.3%)低于硅油组(97.7%),但无差异;术后6mo,两组患者视网膜解剖复位率均为100.0%。本研究纳入患者术中主要并发症是医源性裂孔(6.8%),术后主要并发症是高眼压,术后早期(7d内)硅油眼高眼压比例明显高于空气组(P<0.001),但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性眼内炎、脉络膜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简单新鲜的RRD患者,25G PPV术后空气和硅油填充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无差别,术后早期空气填充眼视力优于硅油填充眼,术后高眼压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手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组探究对象选择2014-06/2016-06于我院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90例,对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采用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的4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术前5~7d加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的4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wk,1、3、6mo最佳矫正视力(转换成标准对数视力),各时期通过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采用前房角镜检查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消退情况,结合眼压等判断综合疗效,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显著,组间比较观察组术后1mo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3、6mo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治疗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显著,组间比较观察组术后1wk,1、3、6mo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综合治愈率为77%,显著高于对照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前房出血、浅前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低眼压黄斑性病变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观察组术后6mo新生血管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在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术前5~7d加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能显著降低眼压,不同程度改善视力,综合治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辅助玻璃体切割+全视网膜光凝(PRP)+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3/2018-10收治的NVG患者44例44眼,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玻璃体切割+PRP+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22例22眼(A组),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小梁切除+PRP治疗的患者22例22眼(B组)。术后随访6mo,观察患者视力、眼压、眼压控制率、新生血管及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眼压无差异(46.2±9.41mmHg vs 49.1±10.15mmHg,P>0.05),治疗后1wk,1、6mo A组患者眼压均低于B组(P<0.05)。治疗后6mo,A组视力、眼压控制率(95%)、新生血管消退情况(91%)均优于B组(P<0.05),但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

结论:雷珠单抗辅助玻璃体切割+PRP+小梁切除术治疗NVG安全有效,可稳定持久地控制眼压,改善部分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高眼压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0-03在院行玻璃体切除术482例511眼患者术后发生高眼压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患者482例511眼中有140例141眼发生高眼压,发生率为27.6%。C3F8填充和硅油填充患者高眼压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环扎和未环扎患者高眼压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晶状体眼和有晶状体眼患者高眼压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伤性和非外伤性患者术后高眼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巩膜外环扎、C3F8填充、无晶状体眼及外伤是玻璃体切除术后高眼压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翟阿萍  田瑾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12):2157-2159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2016-06/2018-12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手术前后眼压及手术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危险因素。

结果:患者159眼中49眼发生术后早期高眼压,发生率为30.8%。性别及年龄对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发生无显著影响(P=0.699、0.416)。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与硅油填充、联合白内障手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及术后玻璃体出血密切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硅油填充、联合白内障手术、全视网膜光凝及术后玻璃体出血是影响术后早期高眼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硅油填充、联合白内障手术、全视网膜光凝及术后玻璃体出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疗效。

方法:本组观察对象为2014-05/2017-05于我院眼科治疗的CRVO继发NVG患者100例100眼,现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将采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联合PRP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术前、术后7d,1、3、6mo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并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比较各时期眼压,裂隙灯检查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并结合眼压等判断手术效果,随访6mo记录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3、6mo BCVA趋于稳定,术后BCVA与术前比较,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7d,1、3、6mo眼压均显著低于术前,术后7d,1mo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mo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100%,与对照组(9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完全成功率为84%,显著高于对照组(6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前房出血及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浅前房、低眼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PRP治疗CRVO继发NVG眼压恢复时间更短,手术效果更优,能控制前房出血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夏沁韵  陈震  邢怡桥 《眼科新进展》2019,(12):1149-1152
目的 比较雷珠单抗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玻璃体切割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镜下睫状体光凝术与单纯经巩膜外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的35例(35眼)NVG患者资料。将所有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5例,对照组20例。试验组行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玻璃体切割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镜下睫状体光凝术,对照组行巩膜外睫状体光凝术,比较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治疗后的眼压、视力、虹膜新生血管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所有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眼压均明显下降,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对照组患者眼压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23、0.738)。试验组视力改善率60.0%,对照组视力改善率10.0%,两组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虹膜新生血管消失率33.3%,对照组虹膜新生血管消失率10.0%,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虹膜新生血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复发率、眼球萎缩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雷珠单抗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玻璃体切割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镜下睫状体光凝术与单纯巩膜外睫状体光凝术相比,可有效减少虹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保存部分视力,降低低眼压及眼球萎缩等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小梁切除术或联合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16-02/2017-06我院收治的NVG患者40例40眼,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康柏西普联合小梁切除术+全视网膜光凝)和B组(康柏西普联合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全视网膜光凝),每组20例20眼。治疗后随访6mo,观察患者视力、眼压、眼压控制率和新生血管消退情况等。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眼压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6mo,B组眼压低于A组(P<0.05),但两组视力、眼压控制率、新生血管消退情况无差异(均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和康柏西普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NVG安全有效,前者术式降眼压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低于0.1的发生频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120只眼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术后视力低于0.1和大于等于0.1两群间,对可能影响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37只眼(31%)术后视力低于0.1.根据单变量分析,术后视力不良与术前黄斑脱离、眼内填充物填充、术后高眼压及术前未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根据多变量分析,术后视力不良与术前黄斑脱离及术后高眼压的关系更为密切.结论 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低于0.1与术前黄斑脱离及术后高眼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