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体检人群中医体质分类与亚健康状态的相关性,为中医"治未病"调理偏颇体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体检者资料671份,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将调查对象分为8种偏颇体质类型,并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亚健康状况评分,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中医偏颇体质与...  相似文献   

2.
阐述亚健康状态及"未病学"的概念,以及防治亚健康状态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关系,体现出防治"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的医学思想不谋而合。进一步就亚健康思维与中医"治未病"医学思想的契合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未病"干预亚健康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健康理念,赋予了"亚健康状态"的新思维.无器质性病变、动态的、明显的"六高一低"的发展趋势是"亚健康状态"的特点.中医"上工治未病"思想与现代亚健康新思维十分契合,中医"治未病"之"善诊"三法和"善治"五法,体现了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4.
亚健康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又称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现代医学认为,儿童亚健康如不及时干预,与成人相比,更易发展为疾病,如采取积极的防治,也更易使机体恢复到健康状态.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亚健康防治包括两层含义:即未病先防(从健康到亚健康的预防)和既病防变(从亚健康到疾病的预防).本文试结合中医"治未病"理论探讨对小儿亚健康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通过古代文献的研读和分析,就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观进行了讨论,认为古代文献中"未病"之论载奠定了亚健康状态的中医理论基础,而中医致病的"三因学说"符合亚健康状态之形成,"治未病"思想则成为中医干预亚健康的重要治则,"治未乱"方法是亚健康"防变"的保健举措。中医对亚健康认识观为当今亚健康中医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运用中医"治未病"方法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亚健康状态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①中医"治未病"调治观察组以中医理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原则,进行个体化中医治未病健康干预等调适;②六味地黄丸对照组进行口服六味地黄丸治疗;③维生素B1对照组进行口服维生素B1治疗;通过1年的治疗.观察3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对"亚健康"状态人员治疗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六味地黄丸对照组的78%;观察组与六味地黄丸对照组在对调治亚健康状态人员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体重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对改善疲倦、失眠、头晕、心烦、便秘的影响与维生素B1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医"治未病"调治亚健康状态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亚健康新思维与中医学"治未病"思想之契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亚健康"新思维与中医"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不谋而合."防患未然"是中医干预亚健康之要旨,对亚健康思维与中医"治未病"预防医学思想的契合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问题的重视,人群的亚健康状态凸显出来,而亚健康状态与中医体质学息息相关.偏颇体质之人,体内阴阳气血已经失调,但尚未发展成疾病,处于病与未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调理偏颇体质,并以治未病思想出发改善体质,从而来维护健康.  相似文献   

9.
浅析亚健康与中医的"未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认为,将临床亚健康所涉及的症状以个体发病规律进行总结,按中医舌脉之象、症状属性、阴阳变化、脏腑特征等进行整合,则常见的亚健康状态可以说就是排除疾病状态的中医异常体质状态,即中医"治未病"理论中的"未病"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中医治未病     
"未病"是健康、亚健康状态。治未病,一是未病养生,防病于先。二是欲病施治,防微杜渐。三是已病早治,防止传变。"上工治未病"是最先进的医学境界。作者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对亚健康、肥胖、高血脂等人群采用中医调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亚健康状态证候——体质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三者概念的解析,阐明了证候与体质的区别和联系,病理性体质不等同于亚健康状态,基于中医证候、中医体质研究亚健康状态的可行性和优势,提出在亚健康状态的进一步研究中,应以重大、常见、多发性疾病的潜临床期和临床前期为依托,探寻亚健康状态下反应疾病量变积累的证候和体质的靶向指标,将会对亚健康及疾病防治带来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2.
中医体质与健康状况关系的对应分析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对应分析的方法考察广州某高校教职工的中医体质类型与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为更好的预防亚健康和疾病、提高教工的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09年全校教职工体检之际,抽取276名教工进行中医体质、亚健康状况和基本人口学资料调查。结果:高校教工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中,平和质占18.84%,痰湿质占17.03%,阳虚质占16.30%;健康人群占15.22%,亚健康人群占70.65%,患病人群占14.13%;平和质人群较其他人群更加健康,阳虚质、瘀血质和痰湿质人群比较容易出现亚健康,气虚质和其它体质人群容易出现疾病。结论:高校应该结合教工的中医体质类型,特别对病理体质人群,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分析了国内外社区慢病管理模式,借鉴国际慢病管理模式和转化医学理念,结合我国国情和社区人群防治现状,提出了以"患病的人"为管理对象,形成中医药防治慢病社区管理模式框架,包括以生活方式与适时中医药干预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慢病人群个体化防治方案,结构化的社区医疗服务信息化网络平台,社区SAT培训模式和"政府主导、医院指导、社区服务、居民自管"管理方式,实践结果显示可提高慢病患者依从性和慢病防治达标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我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较重,发病率与死亡率居高不下。肿瘤的防治监测工作虽已在全国开展,但中医特色不足,各地监测效果参差不齐。中医药治疗肿瘤历史悠久,但疗效不够确切,忽视了肿瘤幸存者的康复需求。急需用大数据的方法来深入挖掘中医药的防治优势并制定相关策略,更好的发挥中西医并重优势,在恶性肿瘤预防、治疗、保健、康复上作出示范,向其他病种推广。基于此,在政府的主导下、医院的支持下、各方专家的支撑下、社会的参与下,笔者带领团队整合各方资源,以中医肿瘤为抓手,以北京市中医肿瘤防治办公室、北京市中医药大数据创新实验室以及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康复西苑医院基地(简称“两室一站”)为实践基地,探索在大数据分析和中医整体观思维下的全周期全方位的综合管理体系,构建集恶性肿瘤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简称“防治保康”)为一体的连续性、专业性、人性化的综合管理服务模式,争取为其他慢性疾病服务模式的构建提供示范性作用,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做出贡献,为中医肿瘤临床发展、学术研究、医政管理以及政府决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药房窗口管理是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提高中药房临床效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分析中药房窗口管理现状入手,提出目前中药房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加强服务队伍建设、完善药品管理、深入临床合作等改进措施,为中药房的有效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调治亚健康失眠概况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亚健康状态普遍存在,是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调查表明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失眠又占其中的42.5%。西医针对亚健康失眠多使用镇静催眠药物,甚则运用抗精神类药物达到睡眠的生理要求,此类药物会引起日间困倦和认知功能的损害,并会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祖国医学对亚健康的认识结合了"治未病"的观点,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传的理论。中医药治疗亚健康失眠的优势在于可根据中医辩证分型,采用不同方药论治,针对性强,因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且治疗手段多样,包括针灸、耳穴、心理干预、气功等。适当的联合运用或可获得可喜的疗效。用中医养生保健理念纠正不良睡眠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亚健康失眠起到重要作用。应加强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以加深对亚健康失眠的证候分布及辩证规律的认识,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医学对亚健康失眠的诊治理论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以现代科学解读中医治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医治未病”是中医对待疾病和健康问题的一个突出的思维优势。笔者以现代生物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为基础,用能量代谢和衰老生化的专业知识开拓性的将“中医治本”与生命在应激过程中出现的“亚健康”生理生化过程贯通思考,为传统中医体系中诸多“防重于治”的医疗措施和理论提出了现代科学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戴昭宇 《世界中医药》2007,2(6):323-325
亚健康状态是现代临床所面对的重要问题.作者通过从替代医疗到统合医学、从汉方医学到中医学、从医疗到全方位健康管理、从对症辨证到个体特性、从亚健康研究到建设新的健康科学体系5个方面,探讨了日本亚健康状态的临床与中医学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论用中医的养生观指导针灸推拿防治亚健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健康状态是一种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近年来国内外对此的研究正逐渐形成一个热点。从中医的养生观出发,论述了中医的"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关系,分析了亚健康的病因病机,认为针灸推拿防治亚健康可以在中医的养生观的指导下进行,充分发挥针灸推拿自然、安全、无副作用的特点,以扩大针灸推拿的适用范围。最后,就当前中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研究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其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用中医的养生观指导针灸推拿防治亚健康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从亚健康状态的特征探析中医药防治对策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亚健康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其防治与中医体质理论,治未病思想相契合;亚健康状态表现心身相关,与中医情志致病原理,强调脏腑辨证之论治相符;亚健康症状的复杂多样,与中医综合调理及特色疗法之应用相合。从亚健康状态的特征探讨分析了中医药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