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兜铃属植物的肾毒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1993年比利时的Vanherweghem JL等首次报道“中草药”可引起进行性间质性肾纤维化以来,由广防已知关木通等含有马兜铃酸的马兜铃属植物引起的肾病变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国、日本和英国也有相关的临床报道。研究发现,马兜铃属植物中所含的马兜铃酸具有较强的肾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一般认为,临床发生的马兜铃酸肾毒性事件是滥用含有马兜铃酸的药物所致。为此有必要加强对植物药产品的质量控制和鉴定,以及对临床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研究。目前欧美及亚洲的一些国家已限制使用和进口含有马兜铃酸的植物药制品。  相似文献   

2.
马兜铃酸(AA)为硝基菲类有机酸类化合物,是马兜铃、关木通、细辛、广防己等植物的主要成分。马兜铃酸药理作用广泛,有抗感染、抗癌、增强细胞免疫及终止妊娠等功能。目前,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或中成药广泛应用于风湿及泌尿系统等多种疾病,由于服用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而引起的肾脏损害报道日益增加,马兜铃酸。肾毒性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马兜铃酸化学结构、毒理作用基础及临床研究,并对其肾毒理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使其为临床合理应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或中成药制剂提供参考。通过设计安全有效的药用剂型,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间,避免长期或大剂量服用,预防并减少毒性作用,将使该药在临床上得到更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自从20世纪90年代确认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以来,已有部分药材被禁用;但由于部分含马兜铃酸药物的不可替代性,仍然应用于临床.围绕马兜铃酸肾毒性及其毒性机制展开了诸多研究,本文对马兜铃酸肾毒性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运用含马兜铃酸类中草药及预防中药药源性肾损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马兜铃酸的测定方法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金才  韩娜  杜晓曦  周跃华 《中草药》2006,37(7):1112-1114
马兜铃酸是一类广泛存在于马兜铃科植物中的含有硝基的菲类有机酸,近年来,国外不断有报道证明该为成分有肾毒性,可引起肾间质纤维化,许多国家采取了禁止或限制使用马兜铃科中药的措施,这使中药的安全性受到了很大质疑。马兜铃科药用植物在我国的使用广泛,加之马兜铃科许多植物名称混淆,药材混用现象严重,为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对于那些可能含有马兜铃酸的药用植物及制剂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为此,选择既符合检出限度的要求又方便可行的马兜铃酸测定方法尤为重要,马兜铃酸的测定方法很多,不同方法对于马兜铃酸测定的结果有很大差别。为此…  相似文献   

5.
朱爱梅 《中草药》2002,33(7):623-623
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japonicus Houtt.的地上部分,为妇科常用药,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等症[1].益母草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生物碱类,二萜类,苯丙醇苷,挥发油等[2].近年来有不少文献报道益母草有肾毒性[3,4],因此有些中医专家推测益母草的肾毒性缘自其含有马兜铃酸,但国内外文献均未见此报道.鉴于马兜铃酸的严重肾毒性及基因致癌毒性[5],本实验对益母草中是否含有马兜铃酸进行了薄层鉴别研究.  相似文献   

6.
马兜铃属植物的肾毒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兜铃属植物广泛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全世界有 2 0 0余种 ,在我国有 4 0余种。其中 ,有些是常用中药 ,如 :马兜铃、青木香、天仙藤、广防己、汉中防己、关木通、寻骨风等。近年来有关马兜铃属植物引起肾毒性的临床报道日益增多。国外一些国家禁用了该属植物 ,值得国内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就马兜铃属植物的特点及毒副作用作一综述。1 常用的马兜铃属植物性味功能特点1.1 马兜铃别名水马香果、三角草秋木香罐 ,来源于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 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et Zucc.的果实。性微寒 ,味苦。功能主治 :清肺降气 ,止咳…  相似文献   

7.
自从20世纪90年代确认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以来,已有部分药材被禁用;但由于部分含马兜铃酸药物的不可替代性,仍然应用于临床。围绕马兜铃酸肾毒性及其毒性机制展开了诸多研究,本文对马兜铃酸肾毒性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运用含马兜铃酸类中草药及预防中药药源性肾损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马兜铃属植物与马兜铃酸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红 《北京中医》2005,24(6):361-363
马兜铃属植物因含马兜铃酸易造成肾损害,已引起国内外医药界的重视。本文列举了常用的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及中成药,并介绍了马兜铃酸的毒性反应及临床表现,分析了引起马兜铃酸肾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含马兜铃酸中药的肾脏毒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年来马兜铃酸和含马兜铃酸中药的肾脏毒性研究结果表明 ,马兜铃酸和含马兜铃酸中药引起的肾脏毒性部位主要是肾小管 ,肾小球病变不明显。大剂量短期用药引起的病变以急性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和坏死为主 ,而长期用药可能引起慢性肾间质纤维化并呈进行性发展。其引起的急、慢性肾损害严重时可发生肾功能衰竭。临床上应用这类中药时应密切监测肾脏功能 ,注意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 ,防止肾毒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马兜铃酸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20世纪60年代对马兜铃酸的动物实验研究结果现示,其有抗肿瘤活性和增强机体白细胞的吞噬作用[1],随着对马兜铃酸和含马兜铃酸的中药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在临床的应用,发现其有较强的致突变、致癌作用及一些不良反应,特别是肾毒性作用. 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德国、埃及、委内瑞拉等国先后撤消含有马兜铃酸的制剂,1999年比利时、英国开始禁止进口、销售、提供含有马兜铃酸的产品,2000年美国FDA实施对进口药材及其制剂是否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检查[2].  相似文献   

11.
根据近年来有关马兜铃肾病的研究和报道,对含马兜铃酸中药的毒性成分、马兜铃酸的代谢、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其诊断方法进行综述,旨在对马兜铃酸的毒理学及马兜铃酸肾病的诊治加深认识。  相似文献   

12.
含马兜铃酸的植物药材有许多,其中主要有马兜铃科马兜铃属(Aristolochia)[1],如:马兜铃(北马兜铃的果实)、青木香(马兜铃的根部)、天仙藤(马兜铃的茎)、广防己(木防己)、汉防己(异叶马兜铃)、关木通(东北马兜铃)、寻骨风(绵毛马兜铃)以及朱砂莲等[2];还有细辛属(Asarum)和其它种属等几十种植物,涉及到中药材的有17种.20年来,连续不断的有马兜铃植物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引起国内外的普遍关注[3].  相似文献   

13.
马兜铃酸已被报道和证实具有肾毒性,为此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已被禁用。在我国,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较多,但其均有坚实的临床用药基础。现代研究表明,这些中药按照传统中医用药方法(配伍)使用,体外或体内的马兜铃酸A的含量能明显降低,而国外报道的服用含马兜铃酸药物导致肾毒性病例多是按照植物药使用且超量服用的。截止到2003年4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有关龙胆泻肝丸的不良反应只有15例,其主要表现为肾功能衰竭。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于2003年4月1日发布了“关于取消关木通药用标准的通知”,该通知责令凡生产龙胆…  相似文献   

14.
邵鑫  张月  郑雁雪  王圆圆  魏金霞  李遇伯 《中草药》2022,53(19):6200-6212
马兜铃酸是一类广泛存在于马兜铃属及细辛属植物中的硝基菲羧酸类化合物,因其具有不可逆转的肾毒性,2000年6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令停止进口、制造和销售含有马兜铃酸的原料及药品。随后,世界各国和地区纷纷暂停了含马兜铃酸药物的使用。但目前,一些含有低剂量马兜铃酸的药物仍在我国临床上广泛应用,鉴于马兜铃酸的不良反应,为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近年来马兜铃酸快速检测和分离技术的原理、应用、优势与不足进行总结,以期为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及其制剂的风险控制及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关于马兜铃酸类成分的毒性反应   总被引:54,自引:3,他引:54  
我国马兜铃属植物药,除1990年版中国药典所载马兜铃,天仙藤,青木香,关木通和广防己以外,还有民间习用的朱砂莲,汉中防己,寻骨风,匀含抗癌活性成分马兜铃酸1及此类(硝基菲类有机酸)衍生物或内酰胺成分,德国的铁线莲状马兜铃,美洲的蛇根马兜铃,印度马兜铃等9种植物亦均含此类成分。据文献报道,马兜铃酸1对家兔,山羊,大鼠,小鼠和人体均有毒性作用,特别是对啮齿类动物有强致癌作用,药代动力学研究提示马兜铃酸  相似文献   

16.
对马兜铃属植物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马兜铃属植物主要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镇痛、抗生育以及对心血管等的药理作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该属植物中某些品种有较强的肾毒性及致突变性和致癌性。因此,应用时要引起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17.
马兜铃酸类成分是具有硝基菲结构母核的一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马兜铃科马兜铃属及细辛属植物中。自上世纪90年代马兜铃酸肾毒性首次报道以来,其安全性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与重视,我国自2003年起已禁用马兜铃酸含量高的关木通、广防己和青木香等药材。但是,一些马兜铃酸成分含量低的许多中药品种仍在使用,鉴于马兜铃酸类成分明确的肾毒性、致癌致突变等危害,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相关产品的风险评估。因此,本文对马兜铃酸类成分信息、毒性作用、检测方法、标准收载及限度规定等研究现状进行了调研、总结与分析,为其准确定性、定量以及标准规定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有关产品的风险控制与安全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利于更好地保障人民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王志红 《北京中医药》2005,24(6):361-363
马兜铃属植物因含马兜铃酸易造成肾损害,已引起国内外医药界的重视.本文列举了常用的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及中成药,并介绍了马兜铃酸的毒性反应及临床表现,分析了引起马兜铃酸肾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配伍降低关木通肾毒性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自1993年比利时的vanherweghem JL等首次报道“中草药”可引起进行性间质性肾纤维化以来。由关木通和广防己等含有马兜铃酸的马兜铃属植物引起的肾病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也将关木通等列为了禁用药。但是关木通作为常用药。其良好的清心火、利小便、通经下乳的功效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所以。关木通等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应该被弃用还是通过合理配伍减毒使用,让其继续用于防治疾病引起了医药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0.
代谢酶在马兜铃酸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敏  宫丽崑  任进 《中草药》2012,43(2):388-392
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是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的致病因素,已受到国际上的高度重视,有关AA肾毒性机制的研究目前已成为毒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马兜铃酸Ⅰ(AAI)是马兜铃酸的主要毒性成分,氧化和还原是AAI体内快速清除必不可少的代谢过程。参与AAI氧化还原的代谢酶及此代谢过程在AAN中的作用取得了重大进展,因此对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AAI肾毒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