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理好  丁世陆  项柱  陈本鑫 《吉林医学》2012,(18):3825-3827
目的:通过测定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探讨胃癌患者血脂水平及与pT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完整的90例胃癌临床资料,将其手术前血脂与健康体检者血脂进行对照,并分析手术前血脂与胃癌不同pT的相关性。结果:胃癌患者血清TC、HDL-C、LDL-C明显降低(P<0.05)。不同pT胃癌患者的手术前血清HDL-C差异明显,手术前血清HDL-C与不同pT存在负相关(r=-0.517,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脂水平较低,其中HDL-C水平与肿瘤pT相关。测定患者血清HDL-C水平有助于判断肿瘤浸润的深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腹腔镜下胃癌第二站淋巴结全部清除(D2根治术)与开腹胃癌D2根治手术的差异,探讨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分析本院202例胃癌D2根治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腹腔镜组)102例,开腹下胃癌D2根治术(开腹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两组在年龄、性别、TNM分期、肿瘤直径、手术方式方面无统计差异。腹腔镜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排气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较开腹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手术时间,切口与肿瘤的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近期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与开腹胃癌D2根治手术相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安全,手术疗效确切,近期结果相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正>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影响人群健康最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早期胃癌患者诊出率低,绝大多数就诊时已经为进展期胃癌,其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胃癌实践指南把D2胃癌根治术作为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是目前公认的进展期胃癌手术标准,手术方式目前主要有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和分析胃癌术后复发及再次手术的相关因素,提高胃癌根治性手术和复发再次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3月至2004年12月我院35例胃癌术后复发并再次手术的病例.结果:胃癌复发以局部复发为主(占51.4%),62.9%的病人在2年内复发,约48.6%复发的病人仍可获得再次根治切除;黏液腺癌或未分化癌在2年内复发率最高,均在75%以上;病人术前TNM分期与两次手术时间间隔、再次手术方式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而第一次手术方式与复发形式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胃癌的疾病分期和第一次手术方式是影响胃癌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胃癌术后病人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桂欣  吴烨 《中外医疗》2008,27(28):71-71
目的 分析探讨残胃癌的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对我院1992年2月~2008年2月共21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探讨.结果 残胃癌占同期胃癌1.3%,施行根治性手术13例(61.9%),姑息性手术7例(33.3%),由于广泛转移未行手术或仅行剖腹探查术1例(0.047%).根治性手术病人1、3、5年生存率86.7%、52%、36.9%.结论 良性溃疡胃次全切除术5年后定期胃镜检查是残胃癌早期诊断的关键.残胃全切除手术是治疗残胃癌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残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方式。方法:对我院1989年6月至2004年6月27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探讨。结果:残胃癌占同期胃癌1.8%,施行根治性手术14例(53.3%),姑息性手术9例(34.6%),由于广泛转移未行手术或仅行剖腹探查术3例(11.5%)。根治性手术病人1、3、5年生存率85.7%、50%、35.7%。结论:良性溃疡胃次全切除术5年后定期胃镜检查是残胃癌早期诊断的关键。根治性手术是治疗残胃癌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项和平  罗智  张长乐 《安徽医学》2007,28(5):436-437
目的探讨胃癌浸润周围脏器的联合脏器切除的适应证、手术方法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4月至2005年5月我院80例胃癌直接浸润胰腺、脾脏、肝脏和横结肠而施行联合脏器切除治疗晚期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3、5年总的存活率分别为70.1%(54/77),46.8%(36/77),20.7%(16/77)。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13.8%(11/80),手术病死率为2.5%(2/8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病死率与标准胃癌根治术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预后和标准胃癌根治术也相近。结论晚期胃癌的联合脏器切除术可以提高胃癌的切除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5年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行全胃切除术治疗进展期中上部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进展期中上部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42例)及对照组(28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行开腹进展期胃癌根治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手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种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免疫功能影响小,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进展期中上部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可以达到胃癌根治术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和肿瘤边缘,同时具有手术损伤小、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放疗联合手术治疗与单纯手术治疗胃癌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胃癌患者80例,动态随机化法分为2组,分别给予放疗联合手术治疗以及单纯手术治疗,对比2种方法在胃癌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实验组胃癌患者接受放疗联合手术治疗后的2年生存率、疾病复发率以及肿瘤转移情况均与单纯手术治疗的对照组胃癌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胃癌患者接受放疗联合手术治疗的价值较高,可以较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患者的疾病复发率,同时还可以避免胃癌患者出现肿瘤转移的情况,安全有效,可推广。  相似文献   

10.
胃癌作为高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仍是患者获得临床痊愈的最佳途径。由于老年患者比例上升、基础疾病增多等因素,外科治疗胃癌手术风险有所上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有效降低胃癌患者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提高胃癌围手术期安全性具有重大临床意义。影响胃癌手术治疗风险及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众多,主要包括年龄、合并疾病、肿瘤分期、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级、手术方式等多方面。本文就胃癌手术治疗风险及术后死亡危险因素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辅助胃癌手术2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6例腹腔镜辅助胃癌手术中,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18例,腹腔镜辅助姑息手术5例,腹腔镜探查术3例.23例腹腔镜辅助胃癌切除手术患者中,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10例,近端胃切除术3例,全胃切除术10例;除3例因病期过晚、1例术中出血而中转开腹外,其余19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辅助手术.手术时间(334.57±60.26)min,术中出血量(216.52±84.89)mL.淋巴结清扫个数(21.78±7.13)个.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问(4.61±0.78d),进流质时间(4.91±0.90)d.下床活动时间(2.91±1.00)d.术后并发症:1例发生呃逆,1例胃瘫,均经保守治疗缓解.无手术死亡.近期随访效果良好.结论 腹腔镜辅助胃癌手术安全,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伍尚标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157-158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手术治疗的注意事项及术后处理措施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2009年1月在我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年龄大于60岁的80例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0例老年胃癌患者中,68例患者行胃癌根治术(85%),12例患者行姑息性手术或剖腹探查术(15%)。1例患者在围手术期死亡,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25%(1/80);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75%(27/80);有合并症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43.14%)明显高于无合并症的患者(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多合并有内科疾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临床上应根据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进行术前准备、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胃癌根治手术联合脾脏切除治疗T4期胃癌的效果。方法:将40例T4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胃癌根治手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治疗,给予对照组单纯胃癌根治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近期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的55.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T4期胃癌患者胃癌根治手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近期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胃癌D2根治术的80例胃癌患者,根据手术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研究组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SF-36评分,围手术期指标,以及手术并发生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高龄胃癌围术期的有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问年龄≥70岁、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8例高龄胃癌手术者,45例行胃癌根治术,33例行非根治性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8%(24/78),有合并症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合并症的患者;围手术期病死率为2.6%(2/78).结论 高龄胃癌患者伴合并疾病多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应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提高其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青年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青年胃癌(≤40岁)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其中青年胃癌组(年龄≤40岁)110例,老年胃癌组(年龄≥60岁)72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结果与老年胃癌患者相比,青年胃癌患者以女性常见,肿瘤大部分位于胃中下区,多见低分化腺癌、弥漫性胃癌,青年胃癌组有胃癌家族史的患者比例更高,而腹痛、呕血黑便等症状的比例低(P<0.05)。两组在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手术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TNM分期与术后生存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TNM分期及手术方式是影响青年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3.669,95%CI:1.590~8.468;HR=8.153,95%CI:3.657~18.180)。结论青年胃癌患者以女性为主,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TNM分期及手术方式是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杨兴华  赵平 《当代医学》2007,(21):19-20
根据胃癌的生物学行为选择合理的手术范围及手术的根治彻底性,直接关系到胃癌病人的预后,其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No(16))清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含量的变化与胃癌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 IA)检测35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和20例正常人血清中hEGF含量。结果:血清中hEGF含量,胃癌术前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癌术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hEGF水平明显增高,可作为胃癌的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较为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用于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胃癌手术患者84例.将其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胃癌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的概率.结果 观察组胃癌手术患者在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7.14%)低于对照组(28.57%)(P<0.05),且肛门排气时间为(2.35±1.56)d,住院时间为(10.68±2.89)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优质护理用于胃癌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可观,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单中心胃癌围手术期死亡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诊断为胃癌并行手术治疗后于住院期间或手术后<30 d死亡患者36例,同时随机调取胃癌手术后恢复良好并顺利出院且术后生存时间≥30 d的患者共230例,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围手术期死亡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胃癌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50%(36/71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ASA评分、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及肿瘤分期是导致胃癌围手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高龄晚期胃癌伴有合并疾病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较高,应完善术前准备,进行术前干预,降低胃癌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