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尿动力学是泌尿外科中的新兴学科 ,尿动力学检查像心电图、脑电图一样是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研究器官功能的一种检测方法。尿动力学检查的主要目的是将病人下尿路症状的主诉用图像和数字表现出来 ,对病人的痛苦提供病理生理的解释[1] 。我院于 1995年组建尿动力学研究室 ,截至目前为止 ,已经进行了 2 5 0 0多例的临床检查。现就尿动力学检查的临床操作体会总结如下。1 尿道插管的麻醉女性尿道短、直 ,不需要局部麻醉 ,但应当将导管适当润滑 ,以免使病人感到不适。有少数女病人的尿道非常敏感 ,这种病人应采用局部麻醉 ,否则会出现膀胱刺激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对男性留置尿管病人采用温水清洁病人尿道口对泌尿系逆行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泌尿外科留置尿管的男性病人22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实验组采用温水清洁尿道口,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用0.5%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比较两组病人泌尿系感染、舒适度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人泌尿系感染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对会阴部护理舒适度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男性留置尿管的病人采用温水清洁尿道口,不增加尿路感染率,而且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泌尿外科女性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泌尿外科76例留置导尿管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8例,常规组留置导尿管期间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前馈控制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后第3天和第7天尿路感染发生率、尿道口污染率及尿道口四周皮肤情况。结果:实验组插管后第3天和第7天尿路感染发生率、尿道口污染率均低于常规组(P 0. 05);实验组插管后第3天和第7天尿道后四周皮肤分泌物增多,异位、结痂及红肿情况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 0. 05)。结论:泌尿外科留置导尿管女性患者采用前馈控制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提升患者舒适度,进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4.
临床发现,传统口腔表面麻醉其表面麻醉效果较差、毒性大,吸收快,无法真正达到牙科手术的麻醉要求[1]。故长期以来口腔医生均采用局部麻醉方法,但由于注射时疼痛,多数患者感到恐惧。本次研究采用注射前局部涂布表面麻醉膏,使注射进针时患者疼痛极大的减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初诊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牙科治疗,无全身系统性疾病,年龄在70岁以下需前庭沟局部侵润麻醉成年患者436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08例、女性  相似文献   

5.
女性病人尿道口短而直,插导尿管时比较容易,但为老年女病人导尿时往往会遇到寻找尿道口困难的情况。21306年8月-2007年5月对18例尿道口寻找困难的老年女病人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从阴道前壁寻找尿道口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的局部浸润麻醉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自1998年1月~2000年1月间诊治的80例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患者 ,采用远隔皮损进针的局部浸润麻醉方法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患者80例 ,所有病例符合尖锐湿疣的诊断[1],年龄20~65岁 ,平均32岁。其部位与尿道口间隔≤0.5cm ,病程1~6个月。1.2局部浸润麻醉方法 (1)龟头与尿道口常规消毒。(2)按照无菌操作在包皮系带距尿道口1.0~1.5cm处进针 ,针尖达到湿疣基底部皮下 ,但不穿破该处皮肤及粘膜。 (3)回抽无血后根据患者年龄及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7.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6岁,因右耳鸣、耳聋1年余,伴走路不稳,视力障碍3个月,诊断为右听神经瘤入院.术晨用弗雷氏尿管为患者行留置导尿术,操作者认为插管成功后,即向气囊内注水20 ml(注水过程中病人疼痛难忍,未引起注意),注水毕见大量鲜血从尿道口流出,立即抽出气囊内液体,拔出尿管,仍见血液从尿道口流出,随送病人入手术室,麻醉后再次插管,未能成功.后请泌尿外科行膀胱切开,尿管逆行插入诱导插尿管成功.术中证实为后尿道粘膜严重损伤,此病人尿管留置达27天,其间给予抗菌药物、止血等治疗,每日两次行膀胱冲洗、尿道口清洗.拔除尿管后患者排尿顺畅.  相似文献   

8.
谭惠兴  李燕如  梁金英  黎少芳 《全科护理》2013,11(21):1927-1928
[目的]观察应用龙胆紫行尿道口识别法在女性病人自行间歇性导尿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Ⅰb期~Ⅱa期子宫颈癌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龙胆紫尿道口识别法行女性病人自行间歇性导尿术,而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行女性病人自行间歇性导尿术,比较两组病人一次成功插入尿管的成功率和疼痛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37,P<0.01);病人自行插入尿管时尿道口及周围组织疼痛程度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Z=-4.12,P<0.01)。[结论]应用龙胆紫行尿道口识别法可明显提高女性病人自行间歇性导尿术的一次成功率,减少病人疼痛。  相似文献   

9.
患者,张某某,女性,68岁,农民。于1991年6月14日以胆总管结石入院,住院第3天拟行胆总管结石取出术,术前常规留置尿管。尿道口消毒时,见阴蒂下阴道上有一针柄大小孔,先后用14号、8号尿管插不进,又用利多卡因表面浸润麻醉,直至血钳尿道口扩张后,8号尿管仍插不进。我们用注射器接头皮针针座抽取利多卡因2ml从尿道口注入,推注时阻力大,拔出针座后药液呈弧形向外滋出。为证  相似文献   

10.
程淑平  王梅 《护理研究》2007,21(29):2697-2698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男性病人最佳留置导尿方法,以减轻病人导尿时因尿管刺激产生的疼痛与不适。[方法]将98例男性病人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术前30min按常规导尿法进行,观察组于术前30min经尿道口注入利宁麻醉膏3mL,并在尿管表面涂抹利宁麻醉膏后进行导尿。[结果]两组病人导尿时的疼痛感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尿过程中应用利宁麻醉膏可明显减轻导尿时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1.
泌尿外科中,大多数病人都存在着一个心照不宣的问题一留置尿管,这个话题多少有些尴尬,但留置导尿后病人出现尿道口渗尿则更会给病人带来痛苦和不安.2004年5月-2007年12月对1084例留置导尿病人的渗尿现象进行观察,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得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小阴唇粘连是泌尿外科门诊常见疾病,多由于外阴感染、损伤、局部机械刺激引起,与婴幼儿外阴的生理特点、局部解剖密切相关[1],其发生率为9.8%[2],临床表现为双侧小阴唇于中线处相互粘连,无法探及尿道外口,仅见一小孔排尿。本文就小阴唇粘连的病因、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综述如下。1婴幼儿小阴唇粘连的原因1.1解剖因素女性婴幼儿解剖特点为外阴发育差,不能遮盖尿道口及阴道前庭,局部容易受到细菌  相似文献   

13.
输尿管镜术的表面麻醉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5月~1997年5月我院采用表面麻醉下行输尿管镜诊疗操作32例,麻醉效果满意。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21例;年龄22~65岁,平均38.2岁。行输尿管镜检或加活检10例,拔输尿管内双丁管4例,套石5例,弹道碎石13例(中段结石3例、下段输尿管结石15例)。1.2方法:患者取截石位,常现消毒、铺巾。女性患者以1%丁卡因4ml,男性患者以2%利多卡因10ml以注射器自尿道口注入后,以浸1%丁卡因棉签1支堵塞女性患者尿道口,或以阴茎夹夹住男性患者阴茎冠状沟,以防药液外流。5~10分钟后进Fg.5输尿管短镜于…  相似文献   

14.
杨义娟  张瑞芳  李晓静 《全科护理》2011,(15):1406-1406
留置导尿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为了保持病人尿道口清洁干燥,导尿后女性病人用消毒棉球擦拭外阴及尿道口,男性病人用消毒液棉球擦拭尿道口、龟头及包皮,每日1次或2次。但在两次擦拭尿道口间歇期,会阴部常因分泌物过多,使尿管上留有分泌物痕迹,不易擦拭。我科在临床工作中找到了一种解决方法,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泌尿外科手术病人麻醉前后留置导尿舒适度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手术病人留置导尿的最佳时机,以提高病人在留置尿管期间的舒适度。方法:对泌尿外科手术病人留置导尿的时间进行了对比研究,将82例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41例于麻醉后行导尿术并留置尿管,对照组41例按常规术前在病房行留置导尿。结果:实验组导尿前后心率无显著变化,舒适度较对照组好,P〈0.001。结论:麻醉后导尿是泌尿外科手术病人留置导尿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尿道口注水后用儿童型超滑导尿管行男性膀胱灌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门诊需要行膀胱灌注的成年男性病人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病人行尿道口注水后用儿童型超滑导尿管行男性膀胱灌注,对照组病人行尿道口注水后用成人导尿管行男性膀胱灌注,比较两组病人疼痛评分、刺激征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病人膀胱灌注当时及灌注后1d、灌注后3d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尿道口疼痛发生率、溢血发生率、漏尿发生率、尿频尿急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道口注水后用儿童型超滑导尿管行男性膀胱灌注可减轻病人痛苦,减少刺激征发生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留置导尿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为了保持病人尿道口清洁干燥,导尿后女性病人用消毒棉球擦拭外阴及尿道口,男性病人用消毒液棉球擦拭尿道口、龟头及包皮,每日1次或2次.但在两次擦拭尿道口间歇期,会阴部常因分泌物过多,使尿管上留有分泌物痕迹,不易擦拭.我科在临床工作中找到了一种解决方法,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女性尿道综合征的护理6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尿道综合征是近几年泌尿外科的常见病,病因、诱发因素、治疗方法较多,护理方面的报道却很少,现将1996~2 0 0 2年我院收治的6 7例女性尿道综合征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 7例。均已婚,年龄2 8~73岁,平均年龄39岁。本组患者均有尿频,伴尿急32例,尿后抽痛16例,耻骨上区不适19例,排尿不畅5例。多数伴有房事或劳累后病情加重。症状反复发作2 8例,持续存在30例。初次发病9例,病史在6个月以内8例,2年以上6例,3年以上4 1例(70 % ) ,10年以上3例。6 7例中段尿培养2次均为阴性。6 7例中尿道口局部无异常2 0例,4 7…  相似文献   

19.
术前留置弗雷氏导尿管致尿道粘膜严重损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薛漫清  杨衬 《现代护理》2001,7(4):86-86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 ,5 6岁 ,因右耳鸣、耳聋 1年余 ,伴走路不稳 ,视力障碍 3个月 ,诊断为右听神经瘤入院。术晨用弗雷氏尿管为患者行留置导尿术 ,操作者认为插管成功后 ,即向气囊内注水 2 0ml(注水过程中病人疼痛难忍 ,未引起注意 ) ,注水毕见大量鲜血从尿道口流出 ,立即抽出气囊内液体 ,拔出尿管 ,仍见血液从尿道口流出 ,随送病人入手术室 ,麻醉后再次插管 ,未能成功。后请泌尿外科行膀胱切开 ,尿管逆行插入诱导插尿管成功。术中证实为后尿道粘膜严重损伤 ,此病人尿管留置达 2 7天 ,其间给予抗菌药物、止血等治疗 ,每日两次行膀胱冲洗…  相似文献   

20.
张梅 《当代护士》2007,(11):36-37
近年来国内外已普遍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以避免球后神经阻滞的局部及全身并发症。现将我院眼病防治中心2004年4月-2007年4月195例老年性白内障病人非选择性表面麻醉下实施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