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免疫学研究及中药黄白液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黄白液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ecurrent genital her-pes,RGH)患者的作用机理。方法:54例RGH患者,于黄白液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ELISA法检测血清IL-2和slL-2R水平。结果:治疗后RGH患者CD3^+、CD4^+、CD8^+、CD4^+/CD8^+、IL-2、slL-2R水平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通过调节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是黄白液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观察黄芪扶正饮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ecurrent genital herpes,RGH)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外周血相关细胞因子(IL-4、IL-10、IL-12、IL-18)的影响。方法 将84例RGH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用黄芪扶正饮(治疗组,31例)、阿昔洛韦(对照1组,25例)和阿昔洛韦联合干扰素(对照2组,28例),但3组局部皮损均用聚维酮碘溶液治疗,疗程均为4周,6个月后统计复发情况,并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3组患者均痊愈,但治疗组6个月后复发10例,对照2组复发6例,明显低于对照1组(复发18例,P<0.01),治疗组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健康人比较,治疗前3组患者IL-4、IL-10含量升高,IL-12、IL-18含量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2组IL-4、IL-10含量下降,IL-12、IL-18含量上升(P<0.05或P<0.01),且下降或上升幅度优于对照1组(P<0.01)。结论 黄芪扶正饮能降低RGH的复发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并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林欢儿  陈小玲  雷菊蕊 《新中医》2014,46(8):102-103
目的:观察芪蓝颗粒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复发及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5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芪蓝颗粒治疗,对照组19例予泛昔洛韦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外周Th1/Th2血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另选取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健康组检测IFN-γ、IL-4。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FN-γ水平较低、IL-4水平较高,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IL-4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随访9月,复发率治疗组为40.00%,对照组为73.68%,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RGH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失调,中药芪蓝颗粒对其有调节作用,并能降低RGH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衣原体感染的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人β-防御素-2(HBD-2)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RT-PCR法进行HBD-2 mRNA研究,并以15例正常组织做对照。结果正常人和患者均可检测到HBD-2 mRNA表达,但衣原体感染的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表达明显增多。结论HBD-2参与了衣原体性宫颈炎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香桂散脐贴联合西药口服对带状疱疹患者疼痛缓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就诊的10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52例)单纯口服泛昔洛韦、甲钴胺;治疗组(50例)加用香桂散脐贴;疗程10天。记录患者皮损、疼痛评分多个时间点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皮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显效率为68.00%,对照组为48.08%;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香桂散脐贴能提高口服泛昔洛韦、甲钴胺对带状疱疹疼痛的缓解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银杏叶提取物(gingko biloba extract,EGB 761)对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防御素的调节作用。方法:3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EGB761组,建立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及结肠病理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结肠组织的防御素~1(HBD-1)和防御素~2(HBD-2)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经EGB 761治疗后模型小鼠的一般情况及病理组织学均有明显改变,与模型组比较,EGB 761组结肠组织HBD-1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但HBD-2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结论:可见EGB761对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结肠组织中的防御素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观察穴位自体血液注射疗法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痤疮患者作为治疗组,20例健康志愿者做为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自体血注射曲池、血海和足三里穴位,2次/周,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临床疗效、皮损积分情况,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采用免疫吸附法检测30例痤疮患者经穴位自体血液注射疗法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NF α、IL 8的表达,并与对照组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皮肤出油情况、皮损程度、数量、颜色、肿痛及皮损总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治疗组干预前外周血中TNF α、IL 8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TNF α、IL 8的表达较治疗前降低(P<0.01)。结论:自血疗法可明显改善痤疮患者的皮损情况,控制患者炎症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参芪止疱颗粒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参芪止疱颗粒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眼参芪止疱颗粒;对照组口眼泛昔洛韦片,连续用药1个月,服药7天后评定近期疗效,6个月后进行抗复发疗效判定;两组患者均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和痊愈时间.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近期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复发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CD3~+、CD4~+升高(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后CD3~+、CD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参芪止疱颗粒治疗RGH近期疗效与泛昔洛韦相当,抗复发疗效优于泛昔洛韦片,且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黄甘颗粒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HSV-2病毒的潜伏相关转录体(Latency-associated tranccrpts,LATs)的干预作用及对病毒滴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雌性豚鼠阴道接种HSV-ⅡSav标准株,制作豚鼠RGH模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进行干预,最终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LATs拷贝量及检测病毒滴度,比较组间差异。结果:黄甘颗粒与泛昔洛韦均能明显减少RGH豚鼠模型LATs拷贝量,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甘颗粒与泛昔洛韦均能明显降低病毒滴度数,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黄甘颗粒具有益气解毒的作用,不仅从中医理论上能抗RGH复发,从分子生物学上研究,亦能明显减少RGH豚鼠模型LATs拷贝量,降低病毒滴度,达到减少病毒潜伏感染的细胞数量,起到预防RGH复发的作用,其具体机制及在临床上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肾活髓颗粒对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NSAA患者骨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择NSAA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补肾活髓颗粒治疗,对照组用西药常规治疗。并设20例健康人作正常对照。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NSAA患者骨髓小粒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髓小粒中VEGF的表达:治疗前2组间无明显差异,但均较健康组明显降低,治疗后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且治疗组VEGF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骨髓小粒中VEGF的表达水平是反映NSAA病情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补肾活髓颗粒治疗NSAA疗效确切,有明显升高骨髓VEGF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泛昔洛韦联合胸腺肽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11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泛昔洛韦及VitB1、VitB12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胸腺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止痛时间、结痂时间、疼痛消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泛昔洛韦联合胸腺肽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金匮肾气丸对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皮损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激素组(15例),分别给予金匮肾气丸配合泼尼松和单纯泼尼松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患者组皮损及对照组正常皮肤的糖皮质激素受体α和β(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α和GR-β)表达并比较。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激素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GR—α表达明显强于激素组和对照组(P〈0.01),而GR-β表达弱于激素组(P〈0.01)。结论金匮肾气丸可有效增强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皮损GR—α的表达,减弱GR-β表达,进而增强皮肤对糖皮质激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黄芪建中汤在虚寒型慢性消化性溃疡的应用效果及对人β-防御素-2(HBD-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虚寒型慢性消化性溃疡患者1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三联疗法治疗)与中药组(黄芪建中汤治疗)各8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以及复发率、中医证型相关评分、HBD-2与TGF-β1水平、再生黏膜成熟度。结果 中药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Hp清除率均高于西药组,Hp复发率均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总分、中药组主症评分低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HBD-2、TGF-β1水平低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再生黏膜成熟度优良率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 使用黄芪建中汤对虚寒型慢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Hp清除率以及Hp复发率,且能够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调节血清HBD-2、TGF-β1水平,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知柏地黄汤加味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上选取64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2例.分别采用知柏地黄汤联合泛昔洛韦和单纯泛昔洛韦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63%,明显好于对照组的59.38%(P<0.05).结论知柏地黄汤加味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汤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以口服泛昔洛韦片;治疗组同时加用扶正解毒汤辨证加减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年平均复发次数。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2、3、4周及半年后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1年后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扶正解毒汤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复发次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战痘”面膜治疗寻常性痤疮临床疗效。方法:65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在校学生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周、4周后的面部皮损积分情况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面部皮损情况在治疗2周与4周后均出现明显好转,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患者的面部皮损情况在治疗2周后好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而治疗4周后治疗组则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3%,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6.7%,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战痘”面膜治疗寻常性痤疮具有良好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胡秀茹 《河北中医》2014,(4):579-581
目的:观察高压喷氧联合康复新液喷雾治疗乳腺癌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将68例接受放射性治疗的乳腺癌皮肤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予高压喷氧联合康复新液喷雾治疗,对照组34例用康复新液喷雾治疗。2组均7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价2组治疗前后疼痛情况,统计2组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效优于对照组(P<0.01),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皮损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高压喷氧联合康复新液喷雾治疗乳腺癌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疗效确切,能提高创面皮肤愈合率,减轻皮肤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咖啡酸片对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NSAA患者骨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择NSAA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咖啡酸片治疗。并设20例健康人作正常对照。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NSAA患者骨髓小粒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后咖啡酸组疗效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髓小粒中VEGF的表达:治疗前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但均较健康组明显降低,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且治疗组VEGF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加用咖啡酸片,不仅提高NSAA患者的疗效,且能明显升高骨髓VEGF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9.
周淑媚  盛建群  洪泉敏 《新中医》2020,52(23):133-136
目的:观察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揿针围刺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将 128 例急性期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4 例。2 组均服用泛昔洛韦片、甲钴胺片、加巴喷丁胶囊、胸腺肽肠溶片、汉防己甲素片治疗,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加予揿针围刺治疗。2 组疗程均为 2 周。于治疗前与治疗 3 d、5 d、7 d、14 d 评定疼痛视觉模拟法 (VAS) 评分,治疗前与治疗 2 周后应用阿森斯失眠量表 (AIS) 评价睡眠质量,应用皮损评分评价皮损变化情况,记录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比较 2 组的临床疗效,并记录随访 3 个月后遗神经痛(PHN)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2 组治疗后 VAS 评分均逐渐降低 (P<0.05)。观察组治疗 3 d、5 d、7 d 及 14 d 的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 组 AIS 评分和皮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1)。观察组 AIS 评分及皮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和疼痛缓解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加快 (P<0.01)。3 个月随访期间,观察组 PHN 发生率 39.06%,对照组 PHN 发生率 60.94%,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和调节免疫等综合措施的基础上加用揿针围刺,可更好地减轻急性期带状疱疹产生的疼痛,促进皮损愈合,缩短病程,减轻疼痛对睡眠的影响,降低 PHN 发生率,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综合评价加味除湿胃苓汤联合止痒方治疗肛周湿疹(E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京中医药 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 2020 年 3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80 例 EA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 例,加味除 湿胃苓汤口服联合止痒方坐浴)和对照组(43 例,氯雷他定片联合止痒方坐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瘙痒程度、 皮损形态、面积、潮湿程度评分,临床疗效,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并观察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及停药后 2 周复发 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瘙痒程度评分、皮损形态评分、皮损面积评分以及皮肤渗液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瘙痒程度评分、皮损形态评分、皮损面积评分以及皮肤渗液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100 %,高于对照组的 7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束治疗 2 周以后,观察组 19 例痊愈患者中 有 2 例复发,对照组 6 例痊愈患者有 2 例复发,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加味除湿胃苓汤可明显改善 EA 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临床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