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南宁市老年慢性肾脏病流行情况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莉  潘松球  廖蕴华 《广西医学》2006,28(6):842-843
目的 探讨南宁市老年慢性肾脏病的流行情况。方法 通过建立南宁市慢性肾脏病微机管理系统,对我院首诊南宁市老年慢性肾脏病人的流行情况进行初步的探讨。结果 ①受调查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13:1;②慢性肾脏病的病因排位依次为: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慢性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结石;③慢性肾脏病患者首次就诊时合并高血压70.59%、贫血47.06%、肾功能不全73.53%;④首次就诊时住院医疗费用中位数为7597、34元;⑤尿蛋白为影响南宁市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的危险因素。结论 南宁市老年慢性肾脏病有其自身的流行特点,需加强监控。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因素,我们于1989年6在江西宜春市城区完成了68对慢性支气管炎病例对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吸烟、饮酒、慢性支气管炎家史与慢性支气管炎有关,其OR值分别是2.68、5.86、3.05;进一步分析指出:每日吸烟量、吸烟年数和饮酒量、饮酒年数与慢性支气管炎有剂量反应关系的趋势;发砷、慢性疾病史与慢支气管炎的关系未发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类型与红细胞参数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5年2月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诊断为慢性胃炎患者160例,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75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85例。对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测定,并抽取血液进行血细胞分析,检测红细胞参数: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以慢性萎缩性胃炎分组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寻找可以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红细胞参数指标。结果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H.pylori感染率为25.9%(22/85),低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的53.3%(4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5,P<0.0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红细胞参数RBC、Hb、HCT、MCV、MCH、MCHC、RDW均在参考范围;慢性萎缩性胃炎组RBC、MCV、MCH、RDW在参考范围,Hb、HCT、MCHC低于参考值下限。慢性萎缩性胃炎组RBC、Hb、HCT、MCV、MCH、MCHC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RDW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H.pylori阳性与H.pylori阴性患者RBC、Hb、HCT、MCV、MCH、MCHC、RD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H.pylori阳性患者RBC、Hb、HCT低于H.pylori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阳性与H.pylori阴性患者MCV、MCH、MCHC、RD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慢性萎缩性胃炎分组为金标准,绘制RBC、Hb、HCT、MCV、MCH、MCHC、RDW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ROC曲线,其中7个参数中只有RBC、Hb、HCT AUC值>0.8,当慢性胃炎患者外周红细胞参数RBC≤3.9×1012/L,Hb≤119.5 g/L,HCT≤36.2%时,提示可能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结论 慢性胃炎类型与红细胞参数异常密切相关,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以出现轻度贫血,慢性萎缩性胃炎及H.pylori感染与红细胞形态变化密切相关;H.pylori感染是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红细胞形态学异常和轻度贫血的主要病因。慢性胃炎患者外周红细胞Hb≤119.5 g/L、HCT≤36.2%、RBC≤3.9×1012/L,提示可能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4.
刘宁  秦素  王万东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0):308-310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hmnicprostatitis,cP)患者的类型比例、病程、感染细菌等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5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Ⅱ类)比例较高;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溶血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较为多见;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大部分的病程都在4个月~24个月之间。结论慢性前列腺炎与感染密切相关,感染细菌种类较多,病程长。  相似文献   

5.
探索适合于安康本地区的慢性乙型肝炎管理和防治模式。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安康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认知与管理现状,提出了包括:开展慢性乙型肝炎防治知识健康宣教、建立以优化治疗为核心的慢性乙型肝炎全程随访管理体系;重视患者心理问题的干预;加强对特殊患者人群(育龄、孕期妇女)的管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优势等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与防治模式。以期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乙型肝炎发病率及终末期肝病发生率,提高本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综合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6.
对50例纤维胃镜及病理确诊为慢性胃炎病人,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2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2例于胃镜检查次日空腹作微量元素铁铜锌测定,结果:50例慢性胃炎病人铁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病人铜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球炎患者的铜、锌低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P<0.01)。作者提出对慢性胃炎病人,治疗上应补充微量元素铁、铜、锌。  相似文献   

7.
王晓娟 《基层医学论坛》2023,(17):118-120+150
目的 分析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血吸虫病合并慢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70例慢性血吸虫病合并慢性结肠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吡喹酮进行血吸虫病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慢性结肠炎,观察组采取中医药结合治疗慢性结肠炎。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相比对照组(82.9%)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患者腹痛、腹泻及黏液脓血便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 慢性血吸虫病合并慢性结肠炎采取中西药联合治疗,有助于显著控制血吸虫病病原,改善慢性结肠炎症状,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8.
采用我院自制的由党参、茯苓、苍术、厚朴、泽泻、当归、赤芍、白芍、丹皮、菌陈、栀子、扳兰根等中药配伍组成的治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0例(男82例,女18例,平均年龄28.7±7.2岁。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6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40例),并与肝必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0例(男80例,女20例,平均年龄30.2±9.1岁。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64例,慢性活动性肝炎36例)进行对照观察。入院病程治疗组为18.4±14.3个月,对照组为20.1±15.3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 临床采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胃镜及病理检查报告并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历数据库;采用因子分析、对应分析、类神经网络建模的多元统计方法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要素分布情况、证候要素间关联性以及重要病理改变与证候要素间相关性。[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要素包括气虚、湿、热、血瘀、气滞、阴虚、阳虚;两两证候要素中,气虚与气滞、气虚与阳虚、湿与热、血瘀与气滞、血瘀与阳虚、气滞与阳虚的关联性较高;湿、血瘀、气虚对重要病理改变异型增生的影响较大。[结论]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的研究可为进一步加深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病因病机阐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选择盐酸氨溴索药物实施辅助治疗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5年4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治疗对比分组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对照组:阿莫西林;观察组:盐酸氨溴索+阿莫西林;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效果、血气分析结果、肺功能水平以及临床症状积分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尤为明显(P<0.05);观察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尤为明显(P<0.05).结论 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选择阿莫西林药物加以治疗基础上,配合选择盐酸氨溴索药物加以辅助治疗,最终可以保证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血气分析结果以及肺功能水平获得显著改善,最终获得显著的慢性支气管炎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和阻力指数(RI)的检测在诊断慢性肾病中的意义。方法运用多普勒超声技术对慢性肾病先兆、慢性肾病、慢性肾衰患者,进行主肾动脉和段动脉Vs和RI检测,并与健康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异常组的主肾动脉和段动脉Vs均低于对照组(P<0.01)。慢肾先兆组RI低于对照组(P<0.01),慢性肾病组RI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慢性肾衰组RI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肾动脉Vs减慢、RI降低或升高都可能是慢性肾病迹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辨证分型与Fas、FasL蛋白表达的相关性,解析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辨证分型的物质基础。[方法]选择9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其中脾肾阳虚、肾阴阳两虚、肝肾阴虚者各30例;另设15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印迹杂交技术检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正常人骨髓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Fas蛋白、FasL蛋白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而且脾肾阳虚组、肾阴阳两虚组与肝肾阴虚组组间Fas蛋白、FasL蛋白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P<0.05或P<0.01),按脾肾阳虚组、肾阴阳两虚组与肝肾阴虚组次序依次升高。[结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辨证分型与Fas、FasL蛋白表达存在相关性,可作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辨证分型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皮肤急性光损伤、慢性光老化Cathepsin B的改变情况。方法 30块小儿包皮标本,将其随机均分为急性光损伤组、慢性光老化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10例。经诱导、SA-β-Gal染色、Western印迹检测、RT-PCR检测,对三组Cathepsin B蛋白条带灰度值、Cathepsin B mRNAΔCt值及Cathepsin B活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光损伤组Cathepsin B灰度值高于慢性光老化组,但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光损伤组、慢性光老化组与空白对照组相较,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急性光损伤组Cathepsin B mRNAΔCt值与慢性光老化组相较,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较,不具差异(P>0.05)。慢性光老化组Cathepsin B mRNAΔCt值与空白对照组相较,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急性光损伤组Cathepsin B活性与慢性光老化组、空白对照组相较,均呈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光老化组Cathepsin B活性与空白对照组相较,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皮肤急性光损伤、慢性光老化均会使Cathepsin B表达水平降低,但急性光损伤时,Cathepsin B活性损伤程度等指标,均明显低于慢性光老化,提示急性光损伤的自我修复能力优于慢性光老化,临床应辨别区分两者异同,给予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中HBVDNA定量与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 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 43 8例乙型肝炎 (其中慢性轻中度肝炎 2 47例 ,慢性重度肝炎 78例 ,慢性重型肝炎 2 4例 ,活动性肝硬化 89例 )中HBVDNA定量的变化。结果 HBsAg、HBeAg、抗HBc模式与其它模式比较 ,HBVD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各组间HBVDNA定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慢性轻中度肝炎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硬化、慢性重度肝、慢性肝重型组 (P <0 .0 1或 0 .0 5 )。结论 HBV复制水平是肝脏慢性炎症活动的条件 ,但肝脏炎症活动程度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免疫状态 ,而不是体内病毒负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与心功能分级、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相关性,探讨Gal-3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和健康体检者200例,并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心衰程度分为NYHA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检测各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尿素氮、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HbA1c)、BNP、Gal-3以及心脏彩超测定LVEF。结果: 慢性心衰组血清Gal-3水平\[(34.88±11.86)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5.67±6.20)μg/L,P<0.01\]。在慢性心衰组,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升高,血清Gal 3水平也显著升高(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Gal-3与BNP(r=0.504,P<0.01)、NYHA心功能分级(r=0.756,P<0.01)正相关,与LVEF(r=-0.678,P<0.01)负相关。ROC曲线显示血清Gal 3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诊断价值(AUC= 0.792, P<0.01),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最佳Gal-3水平为18 μg/L。结论: 心衰患者血清Gal-3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心功能分级相关,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脑顺应脏腑气机阴阳升降,脑供血与气机升降相关。慢性脑缺血病机特点以虚为主,虚实夹杂;脑部气血升降障碍,或与全身脏腑经脉气血升降障碍同病。升降失常,升降同病;血运失调,气血水同病。例举前循环大动脉狭窄型慢性脑缺血、后循环大动脉狭窄型慢性脑缺血、低灌注型慢性脑缺血3个医案,阐述慢性脑缺血复合治法临床应用体会,即调理大升降,调理小升降;升清降浊,调和气机;形神并调,脑脏同治。  相似文献   

17.
<正>慢性支气管炎是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为特点的慢性过程,随着病情进展,可并发肺心病及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严重影响劳动力的常见病。常因反复多次  相似文献   

18.
证候诊断的核心要素是对证候属性的表达,准确辨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候的内涵,是识别、判定证候诊断外延的基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候的内涵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相对稳定性、动态性和复杂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候诊断的外延指四诊信息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候诊断的主要内容;理化指标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候诊断的客观标准;体质、病史、病程等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候诊断的补充内容。理解和把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候诊断的内涵与外延,有助于丰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候学理论,为临床证候诊断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慢性疾病治疗的战略观点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哮喘、肝炎等造成的心肌梗死、卒中、肾衰竭、呼吸衰竭、肝硬化等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原因。如何防治慢性疾病,成为医学家面临的重大课题。过去,对于慢性疾病,重治疗,轻预防;重技术,轻学术;缺乏疾病的系统管理。专家指出,慢性疾病的诊治战略需要转变,为此,我们采访了王海燕教授(以下简称王)和胡大一教授(以下简称胡)。  相似文献   

20.
肝郁是慢性肝病发病的始动因素,脾胃虚弱是慢性肝病发展的根本原因,气虚血瘀,痰瘀阻络是慢性肝病的重要病理过程。辨治慢性肝病要遵循健脾益气、补气生血、补血活血的法则,同时不忘疏肝利胆、利湿祛痰。故基于“因虚致瘀”理论提出化瘀四法,即补气健脾、活血散瘀法适用于慢性肝病之气虚血瘀证;疏肝行气、祛痰通络法适用于气滞血瘀、痰瘀阻络证;养血活血化瘀法适用于慢性肝病之气血不足、瘀血阻络证;软坚消癥化瘀法主要用于重度肝纤维化、肝硬化结节、肝脾肿大、肝内胆汁淤积、肝癌等慢性肝病患者。临证根据慢性肝病的症状体征及病因病机,随症加减药物,创立八珍荔核抗纤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