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亚马孙双脐螺(Biomphalaria amazonica)是由Paraense在1964年从亚马孙河和内格罗河汇流处的马瑙斯郊外以及Careiro岛上收集的。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其他一些学者的调查结果将亚马孙双脐螺的分布范围扩大到巴西的其它一些州。1997年,一种小扁卷螺在玻利维亚的圣克鲁斯地区被发现,  相似文献   
2.
弓形虫病基因诊断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敏感、特异、稳定的PCR法,用于弓形虫病诊断。方法:选择与合成引物并确立最佳扩增条件,用PCR法检测实验感染鼠血液中弓形虫DNA,并与ELISA法检测循环抗原(CAg)作比较。结果:该PCR检测弓形虫DNA法特异性强,对其他7种寄生虫DNA均不扩增;敏感性高,可检测到0.2pg DNA;检测急性感染弓形虫小鼠血液最早于感染后第2天出现用性,与ELISA法查CAg比较。PCK检测弓形虫DNA法阳性出现时间早、检出率高。结论:该PCR法可应用于弓形虫感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重组抗原金标免疫渗滤法检测弓形虫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弓形虫病诊断方法。方法:将弓形虫P30重组抗原包被于硝酸纤维膜上,以金标免疫渗滤法(DIGFA)检测兔血清中相应抗体,呈现红色斑点者为阳性。结果:检测弓形虫感染兔血清41份,阳性率为97.56%(40/41),检测正常兔血清20份,感染囊虫兔血清26份,感染血吸虫兔血清40份,感染丝虫兔血清21份,感染肺吸虫兔血清33份,仅2份血吸虫感染兔血清出现交叉反应。结论:弓形虫P30重组抗原金标免疫渗滤法检测弓形虫感染兔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线粒体活性氧在心肌成纤维细胞NLRP3炎症小体激活中的作用。方法: 培养原代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组),使用脂多糖刺激的引发组,使用脂多糖加三磷酸腺苷的激活组,以及再加用mito-TEMPO的干预组。通过MitoSOX染色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活性氧水平;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NLRP3、凋亡相关微粒样蛋白(ASC)、Pro-caspase-1、Pro-IL-1β及上清液中caspase-1 p20、IL-1β蛋白水平;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清液中IL-1β蛋白的含量; 使用免疫共沉淀法观察ASC与NLRP3蛋白的结合情况。结果: 激活组细胞胞内线粒体活性氧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而干预组线粒体活性氧水平较激活组明显下降(P<0.05);心肌成纤维细胞经脂多糖刺激后,细胞内NLRP3和Pro IL 1β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干预组中Pro-IL-1β较激活组明显升高(P<0.05)。激活组上清液中caspase-1 p20和IL-1β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干预组caspase-1 p20和IL-1β较激活组明显减少(P<0.05)。激活组NLRP3-ASC连接形成复合体,干预组NLRP3和ASC的结合减少。结论: 心肌成纤维细胞中线粒体活性氧通过促进NLRP3蛋白和ASC蛋白的结合,使NLRP3炎症小体激活。  相似文献   
5.
亚马孙双脐螺 (Biomphalariaamazonica)是由Paraense在 1 96 4年从亚马孙河和内格罗河汇流处的马瑙斯郊外以及Careiro岛上收集的。在接下来的几年里 ,其他一些学者的调查结果将亚马孙双脐螺的分布范围扩大到巴西的其它一些州。 1 997年 ,一种小扁卷螺在玻利维亚的圣克鲁斯地区被发现 ,通过对其进行种系发生分析、不完全线粒体核糖体1 6S、完全核内核糖体ITS1和ITS2以及核苷酸序列研究 ,将这种小扁卷螺归属于双脐螺属 ,该属系曼氏血吸虫的重要中间宿主。研究发现 ,这种螺和亚马孙双脐螺有很高的基因相似性 ,说明它们属于同一种属。虽然没…  相似文献   
6.
弓形虫表面抗原P22基因片段的克隆、表达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扩增弓形虫表面抗原P22基因编码序列,并进行表达和鉴定。方法 设计合成引物,PCR法从RH株弓形虫基因组DNA中扩增P22基因编码序列,克隆人载体pET-32a,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 从弓形虫基因组DNA中扩增出P22基因编码序列,并诱导表达出能被兔抗弓形虫血清识别的重组P22。结论 成功获得弓形虫表面抗原P22的表达产物,为弓形虫病的诊断和疫苗研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刚地弓形虫(简称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P30基因两个不同片段重组表达,纯化所获重组蛋白用于弓形虫病免疫学诊断。方法根据弓形虫P30基因的全长序列,用PCR法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P30基因的两个不同片段,并构建相应克隆进行诱导表达,表达蛋白以western blot鉴定。用Amylase Resin以亲和层析法纯化所表达的蛋白。以弓形虫RH株感染家兔,用粗抗原和纯化重组抗原以ELISA法比较检测各种寄生虫病患者、感染家兔血清及疟原虫感染小鼠血清。结果1.成功构建相应克隆,并成功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纯化后获得高纯度日的蛋白。2.重组抗原与粗抗原相比。具有相同的敏感性和更高的特异性。结论成功获得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P30的2个表达产物。以此重组抗原与粗抗原对比检测弓形虫相应抗体,结果证明重组抗原特异性高于粗抗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细胞水平观察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增殖及旁分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培养SD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3代对数生长期细胞,无血清培养12 h,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0?0.001?0.010?0.100?1.000 ?滋mol/L)与MSCs共培养24 h,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各浓度组BMSCs增殖情况,通过半定量RT-PCR检测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诱导BMSCs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Akt?AKt的表达?结果:辛伐他汀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001~0.100 ?滋mol/L)显著提高了BMSCs增殖和VEGF和HGF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 < 0.01)?辛伐他汀浓度在0.010 ?滋mol/L时对BMSCs的增殖和分泌功能的影响最为显著,随着药物浓度的加大,BMSCs的上述功能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1.000 ?滋mol/L辛伐他汀对BMSCs无显著的促增殖作用,但却明显上调了VEGF和HGF mRNA的表达?0.010 ?滋mol/L辛伐他汀组pAKt表达及pAKt/AKt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辛伐他汀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分泌功能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扩增弓形虫表面抗原P2 2基因编码序列 ,并进行表达和鉴定。 方法 设计合成引物 ,PCR法从RH株弓形虫基因组DNA中扩增P2 2基因编码序列 ,克隆入载体pET 3 2a ,转化大肠埃希菌BL2 1,IPTG诱导表达 ,表达产物进行SDS PAGE和Westernblot鉴定。 结果 从弓形虫基因组DNA中扩增出P2 2基因编码序列 ,并诱导表达出能被兔抗弓形虫血清识别的重组P2 2。 结论 成功获得弓形虫表面抗原P2 2的表达产物 ,为弓形虫病的诊断和疫苗研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培养SD大鼠BMSCs,随机分成7组:正常对照组(A组)、H2O2处理组(B组)和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处理组(C1、C2、C3、C4组,分别为辛伐他汀0.001、0.01、0.1、1 μmol/L)及LY294002干预组(D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并用Western blot检测BMSCs中p-Akt、Akt表达.结果 与B组比较,辛伐他汀处理组均抑制H2O2诱导的BMSCs凋亡,以C2组抗凋亡作用最为显著(P<0.05);而LY294002(D组)能明显阻断辛伐他汀的抗凋亡效应(P<0.01).辛伐他汀处理组p-Akt活性显著高于A、B组(P<0.01),而LY294002(D组)阻断p-Akt水平(P<0.01).结论 一定浓度范围内的辛伐他汀能抑制H2O2诱导的BMSCs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