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开展宝安区正己烷和三氯乙烯重点职业病的监测,为做好正己烷和三氯乙烯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筛查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7月31日辖区内的正己烷与三氯乙烯检测浓度高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的企业,从中随机抽取60%的企业作为监测对象,对工作场所进行监测,对接触正己烷和三氯乙烯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全部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正己烷与三氯乙烯分别监测295家526个点、48家90个点,合格率分别为75.6%和81.2%;正己烷和三氯乙烯职业健康检查分别为1368人和210人,发现职业禁忌证分别为1.3%和1.4%,本次重点职业病监测并未发现职业病或者疑似职业病.结论 建立了正己烷和三氯乙烯的职业病监测体系,继续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工作能有效地发现早期职业病损,指导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开展深圳市宝安区正己烷和三氯乙烯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筛查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宝安区内存在正己烷与三氯乙烯职业危害的企业,从中抽取60%的企业作为调查对象,对工作场所进行监测,对接触正己烷和三氯乙烯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己烷与三氯乙烯监测企业合格率和监测点合格率逐年升高;主要集中在电子、印刷、五金、塑胶制品等行业;接触正己烷和三氯乙烯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分别为4 554人和747人,职业禁忌证发生率分别为1.3%和1.9%;无正己烷职业病或者疑似职业病,发现2例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结论建立正己烷和三氯乙烯重点职业病监测体系,对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接触有毒有害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深圳市宝安区内从事有毒有害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监护,调查分析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07,根据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选择健康监护项目,对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共计11 647名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结果辖区内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苯系物、粉尘、噪声、三氯乙烯、正己烷、铅、强酸强碱。上岗前健康检查2 126人,查出职业禁忌证168人;在岗期间健康检查9 268人,查出职业禁忌证231人,疑似职业病14人;离岗时健康检查253人,查出疑似职业病6人。结论部分企业仍然存在明显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措施,预防控制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辖区中小型企业职业病危害哨点调查分析,了解这类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情况,为中小型企业职业卫生监督、职业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xcel 2003建立辖区中小型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接触人数、工作场所监测、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发病等五方面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87家哨点企业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11 165人,职业病危害因素以有机溶剂、噪声、粉尘等为主;化学毒物、噪声、粉尘监测合格率分别为75.4%、39.6%、81.8%;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体检率分别为22.6%、89.1%、13.9%; 15例确诊职业病,三氯乙烯、正己烷和苯危害因素致职业病11例,占73%.结论 职业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应当加大对中小型企业职业卫生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辖区内工厂企业使用有机溶剂的职业危害现状,为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和制订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使用有机溶剂的企业进行职业危害因素调查,同时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进行检测,对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结果汇总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苯检测点超标率为0.53%,甲苯检测点超标率为0.79%,二甲苯检测点超标率为4.72%,三氯乙烯监测点超标率为15.38%,正己烷检测点超标率为2.71%。结论本辖区企业使用有机溶剂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正己烷和丙酮等。有机溶剂对工人健康可造成一定的影响和损害,今后应对这类企业进一步加强监督监测工作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珠三角某市五金业主要职业病的危害和健康监护情况,为制订相应行业职业病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4年珠三角某市50家五金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五金业噪声、三氯乙烯、氰化氢、粉尘等职业病危害较为显著,合格率分别仅为50.4%、76.2%、75.0%、87.0%。50家企业的危害分级中,化学物Ⅲ级危害占7.2%,粉尘Ⅲ级危害占7.8%;噪声危害分级以Ⅲ级为主,占36.0%,Ⅳ级占2%。职业健康检查共5 965人,未见异常占23.2%,发现疑似尘肺病7例,疑似职业性噪声聋3例,疑似电光性眼炎2例;职业禁忌证140例,禁忌证检出率为2.3%。 结论 噪声、三氯乙烯、氰化氢、粉尘等是该市五金业的重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疑似尘肺病和职业性噪声聋是主要的疑似职业病,应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监测和重点危害人群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中小企业流动女工职业健康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为制定流动女工职业卫生服务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电子、五金、塑胶、印刷行业共10家企业中的2400名女工为调查对象,对其基本情况、生殖状况、职业健康培训等方面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按照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对738名接触有机溶剂女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10家企业规模均为中小型,工艺模式多为劳动密集型。主要职业性危害因素为苯系物、正己烷、三氯乙烯、铅、噪声,其中三氯乙烯、正己烷和噪声职业危害治理控制效果较差,作业场所监测合格率偏低。738名接触苯系物、三氯乙烯、正己烷女工的血常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总数异常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92名正己烷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异常检出人数26人(8.90%),神经肌电图检查异常20人。结论 中小企业中流动女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为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以及二氯乙烷和三氯乙烯等有机溶剂。在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中,除了考虑化学毒物靶器官的影响外,对女工生殖健康的长远影响以及生殖健康教育,也是今后工作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陈献文  冯鸿义 《职业与健康》2012,28(16):2042-2044
目的了解江阴市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开展情况,为其行政部门制定卫生政策和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该市2011年度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年度报表,统计分析辖区内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经济类型等的企业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状况。结果辖区内年度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用人单位有101家,对接触有毒有害作业的17 909人进行健康检查,占职工总数的40.59%;在接触的5大类职业病危害因素中,化学毒物类占51.72%,检出疑似职业病7人,检出率为0.04%;其大多分布于中外合资经营的中等规模金属制品行业,属物理因素(噪声)类所致疾病。发现职业禁忌证82人,检出率0.46%;其大多分布于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股份有限公司中的一般制造业、规模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属化学毒物类及物理因素类所致疾病。结论提高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意识工作刻不容缓,广泛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能早期发现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深圳市某电子企业职业卫生现状及职业危害程度,为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该企业2011—2015年职业卫生档案资料,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和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电子企业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是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铅烟、噪声等。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噪声强度合格率低,除2014年的合格率为23.1%外,其余年份的合格率均为零;苯、二甲苯、铅烟浓度合格率均达100%,2012年,甲苯的合格率为75%,其余年份合格率均达100%;2011年,4个点三氯乙烯浓度均超过职业卫生限值。岗前、在岗职业健康检查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离岗检查人数较少,5年共7人。职业健康检查共查出职业禁忌证49人,1例急性三氯乙烯中毒病例,未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例。结论该企业的噪声合格率较低,在噪声的防护上应加强技术改造,改善工人的作业环境,注意个人防护,保护工人身体健康。用低毒清洗剂替代三氯乙烯清洗剂,效果明显,是预防三氯乙烯中毒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某街道职业病危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深圳市某街道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更好地做好职业病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某街道近10年来确诊的职业病危害资料,摸底调查辖区内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情况,检索分析日常监测与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近10年来某街道发生职业病52例,三氯乙烯、正己烷等有机溶剂引起的职业中毒是主要职业病病种,增长速度最快,占82.7%,尘肺病与噪声危害也不容忽视。结论有机溶剂是本地区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因素,应加强工程防护、个体防护与健康教育,做好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西城区重点职业病的职业健康风险, 为政府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技术依据。
方法 通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及劳动保障部门分别收集与重点职业病相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信息、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及职业病病人工伤保险待遇落实情况等资料,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
结果 2016年西城区存在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共72家,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均为严重。辖区中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共2 003人, 其中接受职业健康检查人数为695人, 占应接受职业健康检查人数的34.70%。重点职业病专项检查中, 苯作业人员专项检查异常率为1.36%(2/147), 噪声作业工人专项检查异常率为76.44%(279/365);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中不符合国家限值标准的全部为噪声岗位, 超标率9.88%(8/81)。辖区共报告职业病6例。
结论 西城区重点职业病监测点企业职业健康检查率较低, 噪声仍然是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仍然以尘肺病为主。建议进一步加强安监部门、健康检查机构和卫生部门的交流和沟通, 充分利用北京市职业健康监护系统, 形成动态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2.
黄曦  刘晓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8):1587-1588,1574
目的了解湘潭市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状况,为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查阅资料及现场调查的方式,对全市职业病危害企业的基本情况、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职业病防治管理和健康监护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全市共有职业病危害企业1178家,上岗前体检覆盖率为7.30%,体检率为13.73%,职业健康检查体检率为25.47%;8.4%设有卫生机构,12.31%有职业卫生人员,9.68%建立职业卫生档案,5.18%开展上岗前培训,培训人数仅占11.24%;企业监测的覆盖率为11.2%。结论湘潭市辖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防治管理和健康监护等强于各县(市、区),今后工作重点是加强各县(市、区)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和掌握肇庆市当前企业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情况和防治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 收集2011年全年本中心实施职业健康监护的全市68家企业的基本情况和职业病危害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资料,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8家企业中只有60家每年对生产环境中的有毒有害因素进行监测,监测率为88.2%;职业健康检查受检率为83.0%,其中私营企业员工受检率低于国有/集体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84.1%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企业承担,上岗前和离岗职业健康检查费用劳动者支付或者部分支付分别占69.1%和47.2%,均未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支付职业健康检查费用模式;76.5%企业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至2011年12月本市取得职业健康监护资质的医疗机构只有3家,覆盖率为33.3%.结论 本市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工作仍存在不足,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分布情况,为规范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和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按照卫生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格对辖区内工矿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按照统一的编码及程序软件,录入调查结果。结果显示,辖区内159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9家合并设置有职业病防治机构,占24.5%;职业卫生专业人员有176人,初级职称人员最多,占47.7%;4 323家企业中,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339家,小型企业最多,占84.1%。其中,有891个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点,中型企业的监测合格率最高,占86.1%;按不同经济类型调查,集体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的监测合格率最高,按不同行业调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与金属制品业监测合格率最高,均为100%。提示,职业病监测机构力量薄弱,应加强职业健康监护覆盖面,提高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率和合格率,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2007—2011年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辖区企业职业卫生现状,为今后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及规范,对辖区内所有企业2007—2011年职业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对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进行检测,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工人进行健康检查。结果至2011年底布吉辖区存在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企业135家(占辖区现有企业12.90%),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有机溶剂、粉尘、噪声等。2007—2011年有机溶剂检测1 370个点,合格率为96.50%;粉尘检测264个点,合格率为95.83%;噪声检测532个点,合格率为62.22%。不同行业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发生职业病5例(包括2例职业中毒),疑似职业病1例。各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企业的防护设施设置率和个体防护率处于缓慢增长趋势,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劳动者岗前及离岗职业健康检查率较低。结论该辖区企业职业卫生状况存在较多问题,应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按规定做好职业卫生监测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旺苍县重点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职业病防病特征,探讨该县重点职业病防控问题与需求,为重点职业病防控政策的制定和监督管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16年四川省重点职业病监测及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调查方案,系统收集工业企业基本信息、职业病危害种类与危害水平、职业健康监护与职业病诊断与鉴定信息及工伤保险信息,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旺苍县2016年职业病危害涉及企业194家,接害人数共3 859人;90.7%的企业存在粉尘和噪声危害,多为中小微企业(99.5%)及私有企业(92.3%)其中接触粉尘人数占总接害人群的76.8%。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覆盖率为78.9%(153家),其中小、微煤矿粉尘监测合格率仅为50%~60%。总体噪声监测合格率为57.8%;三苯监测合格率为100%。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健康检查率仅为22.2%。检出新发职业病57人,均为煤工尘肺。现患尘肺1 322例,主要集中在中小型煤炭开采企业。辖区95%以上的煤矿未能按规定缴纳工伤保险费,职业病赔偿状况不容乐观。总体上旺苍县职业病风险等级主要为一般,但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和噪声超标严重。结论旺苍县2016年职业病危害严重,涉及范围大,职业健康体检覆盖率低,健康保险落实情况不容乐观。当地职业卫生部门和机构应加强中小型煤矿、非煤矿山开采行业职业病危害控制工作,督促其建立和落实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并逐步落实对职业病罹患人群的经济补偿和健康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适合辖区现状的基本职业卫生服务模式。方法 2010—2011年,在宝山区内对职业病危害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并建立健全多部门合作的组织网络,完善保障措施,开展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加强职业卫生监督,推进基本职业卫生服务工作。结果全区排摸职业病危害企业1 090家,其中职业病严重危害企业271家,一般危害企业779家。企业职工总数为125 301人,其中接触危害因素的职工共28 712人,占职工总数的22.9%。经过2年试点工作,宝山区职业健康监护率达到94.6%,比试点前(54.2%)增加了40.4%。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覆盖率54.5%,比试点前(31.1%)增加了23.4%。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相关内容知晓率由培训前78.4%提高到培训后95.1%;不同岗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部分知晓率由54.9%提高到85.2%;职业病危害个人防护部分知晓率由80.2%提高到98.1%。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100%,比试点前(45.1%)增加了54.9%;中小企业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覆盖率达100%。结论通过2 a的积极探索,宝山区基本职业卫生服务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覆盖率、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职业卫生监督覆盖率、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等都得到提高。多部门合作是适合宝山区基本职业卫生服务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广汉市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健康监护情况,为制定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健康危害监测信息系统资料对该市2011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情况和健康监护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该市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为87.51%.粉尘、化学毒物、物理因素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6.34%、96.40%、81.49%.职业健康检查中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检出率分别为2.02%、0.03%.结论 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重点加强粉尘、噪声、苯系物、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管理及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成都市郫都区辖内企业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水平及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情况,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收集辖区企业基本信息及职业健康监护情况等资料,通过现场监测、实验室检测获取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数据,监测结果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9-2021年共监测企业152家,累计共存在7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噪声为最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型。粉尘和噪声作业点位超标率较高,分别是34.69%和26.54%。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率为77.63%,接害工人职业健康体检率为42.79%。不同企业规模中,大中型企业检测岗位和点位超标率最高,分别为18.70%、19.39%;不同行业企业中制造业检测岗位和点位超标率最高,分别为17.60%、17.75%,不同规模和行业检测岗位和点位超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都市郫都区辖区内企业接害岗位的噪声强度及粉尘、苯、二甲苯的浓度超标率较高,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和职业健康体检工作总体情况不佳,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督促企业做好职业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济南市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健康监护情况,为制定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该市2013年职业病危害监测情况和健康监护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该市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为90.22%。化学毒物、粉尘、物理因素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2.8%、88.8%、78.8%。职业健康检查中职业禁忌症检出率为0.2%,与职业相关的异常结果检出率为4.5%。结论 济南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点达标率较高,但仍存在超标作业点的情况,需监管部门加强监管,重点加强粉尘、噪声、锰、苯系物等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管理及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