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华人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96例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我国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情况.方法 北京地坛医院收治共96例华人甲型H1N1流感患者,总结分析其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变化及治疗情况.根据常规治疗要求、症状轻重及患者意愿,分为单纯奥司他韦治疗、中药加奥司他韦治疗、单纯中药治疗和未用药4组,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甲型流感病毒核酸阴转时间和住院天数的影响.结果 96例华人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以单纯型为主,高发年龄为7~40岁.居前5位的多发症状为发热81例(84.4%)、咽痛75例(78.1%)、咳嗽64例(66.7%)、鼻塞40例(41.7%)、口渴23例(24.0%).阳性体征可见咽部充血47例(49.0%)和扁桃体肿大21例(21.9%),其中17岁以下扁桃体肿大者14例.在病毒核酸转阴方面,奥司他韦治疗组的转阴时间略短于其他各组.结论 96例华人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情较温和,用奥司他韦治疗后病毒核酸转阴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新型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型流感)患者体内病毒载量与胸部CT表现的动态变化,探讨病毒载量与胸部CT表现对甲型流感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5-1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甲型H1N1流感核酸检测阳性的患者,均符合卫生部颁布的"甲型H1N1流感诊断标准",均行胸部X线及CT扫描(含高分辨率CT)并测定体内病毒载量.根据CT影像检查有否肺炎征象将甲型流感患者分为肺炎组31例和非肺炎组20例,观察胸部CT所见与病毒载量变化的关系.结果 (1)甲型流感肺炎组患者胸部CT主要表现为片状实变影,早期和吸收期表现为磨玻璃影,双肺散在小叶性或节段性阴影,以下肺叶多见,左下肺叶明显,可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肺实质、肺间质及胸膜可同时受累;(2)发病甲期患者体内病毒载量高,肺炎组病毒载量的均值为7.7拷贝/ml,非肺炎组为4.2拷贝/ml;抗病毒治疗4 d(病程第6天)病毒核酸开始转阴;(3)3例肺炎患者中2例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快于胸部CT病灶吸收时间,而1例年幼患者的病毒核酸转阴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甲型流感合并肺炎患者的病毒载量明显高于未合并肺炎的患者;动态观察甲型流感合并感肺炎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病毒载量的变化,有利于对甲型流感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中国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通过分析我国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表现与预后,总结防治措施,积累临床救治经验.方法 对2009年5月10日四川省成都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我国内地首例甲型HlNl流感病例进行回颐性分析.结果 患者男,30岁.5月8日自美国返回,返程前4 d与美国"普通感冒"患者有接触史,并出现发热等流感样症状.人院后进行咽拭子实时PCR(RT-PCR)检测,结果 显示甲型H1N1病毒核酸阳性.给予奥司他韦、中药和抗生素治疗.奥司他韦治疗3 d后核酸检测转阴,住院7 d后痊愈出院.结论 本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过程与国外有关病例报道相似,但症状较轻.奥司他韦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09年广东省首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病原学特点及预后转归.方法 对该例成年男性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 该患者赴加拿大、美国自助旅游3周,2009年5月14日发病,次日回国入境检疫时有发热,即转送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隔离治疗.其临床表现以咽痛、干咳、鼻塞起病,后出现发热、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纳差等流感症状,无肺炎等并发症.WBC总数在发病初期升高,后期降低.咽拭子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病毒分离后测序结果显示与美国分离株高度相似.患者经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 该患者临床表现典型,确诊为广东省首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  相似文献   

5.
国外研究表明,孕妇患甲型H1N1流感后易发展为重症.2009年10月~2010年3月,我院共收治围产期合并重症甲型H1N1流感1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1例,年龄22~35 (27.7±4.1)岁.RT-PCR检测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均为阳性,符合我国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3版)的重症病例诊断标准.9例发病时孕周29~39(36.1±2.6)周,为孕晚期发病;2例发病产妇分别为产后第2天、第7天.其中初产妇8例,经产妇3例.除1例合并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外,其余均无基础疾病.患者均应用奥司他韦75 mg,2次/d口服行抗病毒治疗,疗程5~7 d.均给予氧疗,3例鼻导管吸氧,4例储氧面罩吸氧,4例行BiPAP呼吸机无创辅助通气(4.7±2.2) d,其中1例BiPAP呼吸机无创辅助通气3 d后改为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同时全部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和部分患者采用白蛋白治疗.结果9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轻型和重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病毒载量及排毒时间.方法 对深圳地区70例轻型和16例合并肺炎的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甲型H1N1流感病毒载量.比较年龄<14岁和≥14岁患者,以及轻型无肺炎和重型合并肺炎患者的病毒载量和病毒清除时间的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 甲型H1N1流感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咳嗽和扁桃体肿大.重型患者咳嗽、呼吸困难比例和最高体温较轻型患者显著增高(x2=10.9、14.3,t=3.65,均P<0.01).重型患者WBC计数、ALT水平较轻型患者显著升高(t=3.2、2.4,均P<0.05).重型患者胸部影像学类似间质性肺炎,多为磨玻璃样影.<14岁患者的病毒载量和病毒清除时间较≥14岁的显著升高[(4.86±1.23)lg比(4.17±0.89)lg,t=2.3,P<0.05]或延长[(5.33±0.49)d比(3.63±0.28)d,t=3.4,P<0.01],重型患者病毒载量和病毒清除时间较轻型患者显著升高[(6.36±1.44)lg比(4.35±0.99)lg,t=6.1,P<0.01]或延长[(5.75±1.77)d比(4.24±1.96)d,t=3.2,P<0.01).结论 甲型H1N1流感患者年龄和病情严重程度与病毒载量和排毒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33例确诊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总结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期为今后的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积累经验.方法 将2009年5月15日-6月22日在北京地坛医院隔离治疗并达到出院标准的33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纳入研究,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3例患者中有25例在发病前1周曾前往美国、加拿大、日本等甲型H1N1流感流行国家旅行.12例有明确密切接触史患者的潜伏期为1-6 d.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发热(66.7%)、咳嗽(60.6%)、咳痰(42.4%)、咽痛(36.4%).24例(72.7%)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正常,仅少数患者出现轻度异常.33例患者均达到出院标准,病毒核酸检测连续2次阴性距出现首发症状的时间为2~16 d,住院时间为3~16 d.结论 新型甲型H1N1流感具有症状轻微、病程较短、预后良好等临床特征,如无严重基础疾病,患者均能治愈.  相似文献   

8.
中药治疗轻症甲型H1N1流感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轻症甲型H1N1流感临床疗效.方法 将47例轻症甲型H1N1流感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1例与对照组16例,治疗组给予中药辨证施治,对照组给予口服磷酸奥司他韦治疗.结果 中药与磷酸奥司他韦治疗对临床轻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有效率均达100%.2组在发热、咳嗽、咽痛缓解与消除、病毒核酸转阴方面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甲型H1N1流感肺炎危重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危重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承德市第三医院2009年9~12月收治的51例新型甲型H1N1流感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重症病例和危重症病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危重症患者均有呼吸困难,氧合指数为(188.4±68.5) mm Hg,APACHEⅡ评分为12.5±4.5.其中10例(41.7%)出现咳痰带血,6例(25.0%)发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危重症组在白细胞升高、淋巴细胞降低、血糖升高、痰培养阳性及应用奥司他韦(300 mg/d)、美洛培南、丙种球蛋白、近期康复者血浆、机械通气、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比例上较重症组高(P值均<0.05);危重症组受损肺野数量、咽拭子转阴时间、住院时间上较重症组高(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发症状有咳痰、发病到应用奥司他韦时间>48 h、伴随基础疾病是易于发展至危重症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181、19.596、7.437,P值均<0.05).结论 首发症状有咳痰、发病到应用奥司他韦时间>48 l、伴随基础疾病的甲型H1N1流感肺炎患者易发展至危重症;危重症患者受损肺组织广泛且部分合并细菌感染,病毒转阴时间和住院时间长,部分患者进展至ARDS.  相似文献   

10.
报道1例通过呼吸道标本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测出人类腺病毒7型阳性,且血清腺病毒IgA抗体阳性,同时应用咽拭子PCR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确诊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腺病毒7型合并甲型H1N1病毒)患者的诊治过程,结合文献复习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新型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型流感)重症/危重症病例的临床特点,加深对该病重症/危重症病例特点的认识.方法 对2009年11月24日至2010年1月25日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4例重症/危重症甲型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患者中,重症6例,危重症8例;男性2例,女性12例(其中孕妇9...  相似文献   

12.
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56例流行病学和临床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了解学校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暴发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 将56例确诊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资料录入EPIDATA数据库,采用STATA软件分析其流行病学和临床学特点,采用RT-PCR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为同一小学学生,5例为密切接触者,发病高峰为2009年6月18日和19日.患者从发病至就诊、发病至人院、病程及住院时间的中位数分别为0、2、6和7 d.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56例、咳嗽54例、咳痰31例、扁桃体肿大25例和咽痛18例.合并症的发生率为10.7%(6例),主要为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在发病后7 d之内、发病8~10 d及10 d以上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74.39%、5.13%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0412,P<0.01).单用奥司他韦治疗,奥司他韦联合中药治疗及单用中药治疗患者的病程分别为8.88、9.31和1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7,P=0.6927).17例有可疑接触史患者的平均潜伏期为1 d.结论 甲型H1N1流感病情温和,其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与普通季节性流感类似.建议将甲型H1N1流感传染期判断标准调整为患者自出现症状前1 d至发病后10 d.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儿童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流行特征.方法 通过描述性研究对2009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30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致肺炎的患儿做临床及流行病学分析.中位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率的比较采用精确卡方检验.结果 30例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的患儿中,年龄中位数为5.9岁,5例有基础疾病史,占16.7%.有明确发热病例暴露史的20例,占66.7%.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和咳嗽,11例伴气促,占36.7%,10例伴喘息,占33.3%.11例患儿WBC<4.0×109/L,占36.7%,2例PLT减少,占6.7%.所有患儿入院时胸部X线片提示肺部有单侧或双侧片状渗出性病灶,4例危重症患儿肺部多处大片状渗出伴肺水肿,占13.3%,1例危重症肺炎患儿发病后3个月和9个月复查胸部CT提示不同程度肺纤维化,占3.3%,3例同时伴纵隔积气和皮下积气,占10.0%,6例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占20.0%,3例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占10.0%,1例合并脑炎,占3.3%.所有患儿均给予奥司他书和抗菌药物治疗,4例接受机械通气,均治愈或好转出院.发病2 d内和2 d后接受奥司他韦治疗的患儿的热程中位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d比5 d,Z=-8.015,P<0.01).结论 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易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并发严重的肺部疾病.在发病早期采用奥司他韦治疗,可缩短热程,降低危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127例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福建省127例治愈出院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型流感)病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总结福建省2009年5-7月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127例甲型流感病例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 11.5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结果 127例甲型流感病例中,男72例,女55例,均治愈.发病中位年龄为21岁(5个月至58岁),潜伏期1~12 d.年龄≤5岁病例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为(8.2±4.1)d,较>5岁病例的症状持续时间长[(5.4±3.0)d,z=3.182,P<0.01].本病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咳嗽、咳痰及咽痛等流感样症状.中、高度发热组症状持续时间为(6.4±4.0)及(6.8±3.2)d,明显高于无发热组及低热组[(4.7±2.4)及(4.8±2.1)d,Hc=9.729,P<0.05].白细胞升高者症状持续时间为(8.5±4.2)d,明显高于白细胞低下及正常组[(6.3±4.7)及(5.4±2.8)d,Hc=4.729,P>0.05].淋巴细胞计数升高者症状持续时间为(6.8±3.3)d,明显长于正常组及淋巴细胞减少组[(5.2±3.2)及(5.4±3.4)d,Hc=10.105,P<0.05].6例X线胸片出现斑片状阴影,与X线胸片正常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比较无明显不同[(8.1±5.7)及(5.6±3.1)d,z=1.286,P>0.05].125例患者给予奥司他韦治疗,发病48 h内用药的患者症状持续时间为(4.7±2.2)d,较发病48 h后用药的患者症状持续时间[(7.4±4.1)d]明显缩短(z=4.907,P<0.01),治疗效果佳,并发症少,预后良好.结论 本组患者临床症状较轻,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症状持续时间与年龄、发热程度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密切相关,≤5岁、体温>38℃、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升高者症状持续时间长;早期应用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有助于缩短病程;本病病程有自限性,未发生合并症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以期了解新发疾病的发展及转归,尽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2009年09-15—11-19收治的11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及其预后等方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年龄中位数为39.9岁;均有发热、咳嗽和咳痰症状;8例(72.72%)入院时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减少,7例(63.63%)中性粒细胞比例>75%;8例患者血气分析氧合指数<200;胸片以斑片状双侧浸润阴影改变为主;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均给予抗病毒、抗生素和激素治疗,呼吸衰竭及ARDS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2例死亡,1例需行ECMO治疗,8例好转出院。结论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青壮年易感,临床表现与季节性流感相似,易并发病毒性肺炎,出现呼吸衰竭及发展为ARDS,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6.
229例成人甲型流感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229例确诊甲型流感(简称甲流)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我院发热门诊中489例较典型流感样症状患者取鼻、咽拭子送流感网络实验室行流感病毒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结果 共检出甲流患者229例,其中非甲型H1N1流感患者178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51例,主要检出月份在2009年8-11月,患者从发病到就诊时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院收治的305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进一步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1日~2010年1月31日收治的305例甲型H1N1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5例患者中,男性占56.72%。轻症患者平均年龄为20.04岁,重症患者平均年龄为35.16岁。学生占42.17%。病毒潜伏期中位数为2天(1~7天)。最常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占91.3%),其次为咳嗽(占79.1%)、咽痛(占62.3%)、咳痰(占38.0%)和乏力(占51.1%)等,部分隐性感染者,无任何症状。胸部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强、模糊和肺炎表现。结论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中老年易罹患重症,男性多于女性,高发人群为社会活动活跃、相对集中人群如学生等。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者体内存在多器官非特异性损伤。该病毒早期容易侵犯下肺。及时的胸部影像学检查,对于提示危重症的早期预警有重要意义。传统中药汤剂与达菲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患者Th17淋巴细胞表型、比例及其与病毒清除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甲型H1N1流感患者70例、季节性流感患者30例、健康对照者68例分别纳入3组.通过细胞内染色,流式细胞技术测定3组人群外周血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淋巴细胞比例;ELISA法测定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的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6水平;RT-PCR检测鼻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载量.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甲型H1N1流感患者Th17淋巴细胞比例为(2.740±0.210)%,较健康对照者的(3.443±0.154)%及季节性流感患者的(3.443±0.277)%显著下降(F=4.242,P<0.05),而3组间Th1、Th2、Treg淋巴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浆TGF-β水平为(10±8)ng/mL,较健康者的(43±32)ng/mL及季节性流感患者的(18±10)ng/mL显著下降(F=17.72,P<0.01);甲型H1N1流感患者PBMC中TGF-β水平为(782±736)pg/mL,较健康者的(1462±315)pg/mL及季节性流感患者的(1481±348)pg/mL显著下降(F=5.730,P<0.01);Th17淋巴细胞比例与病毒清除时间呈负相关(r=-0.38,P=0.02).结论 甲型H1N1流感患者Th17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降低,且与TGF-β水平密切相关,其降低可能导致机体延长排毒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对新型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型流感)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病理特点、临床特征、诊断、治疗的认识.方法 报道2010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心ICU收治的1例甲型流感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儿男,5岁,日籍华裔,咳嗽2 d加剧伴气喘,发热1 d,X线胸片示左肺不张、气胸,支气管镜检查吸出条索状异物,病理结果显示为塑型性支气管炎Ⅰ型,咽拭子甲型流感核酸检测阳性,经抗病毒、小量糖皮质激素、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患儿16 d后痊愈出院.结论 甲型流感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为一种罕见危重病,病死率高,诊断主要依靠支气管镜检后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咽拭子甲型流感核酸阳性检测结果,且早期气管镜取出内生性异物进行诊断和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甲型流感亦可能是塑型性支气管炎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