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前文流体二维流动模型的基础上,考察了在流道静压均恒和限定流道时离心流动型轴径向床的流场,讨论了流道宽度和触媒封高度对调节流体分布的影响,并与向心流动轴径向床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在流道静压均恒下,应用连续性方程和Ergen方程描述了轴径向固定床中流体的二维流动,通过数值模拟,得出了二维流动的流场。计论了角媒封高和长径比对流场的影响,以流体停留时间相等为原则,得出了合理的触媒封高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流体变质量流动动量微分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描述Z型流动径向反应器内流体流动规律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为二阶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 Au′u″+Buu′+Cu′+Eu~2+F(1-u)~2=0其边界条件为:y=0,u=1;y=1,u=0。式中模型参数A、B、C、E、F决定于Z型流动径向反应器分布流道结构尺寸、穿孔阻力系数和床层空隙率等因素。该数学模型应用于φ600mm径向氨合成塔工况的模拟,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描述流体变质量流动的动量微分方程,建立了表征Ⅱ型径向流动反应器内流体流动规律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为一特殊的二阶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Au′u″ Bu′u Cu~2=0(?)其边界条件为:y=0,u=1;y=1,u=0。式中模型参数A、B、C决定于径向流动反应器分布流道的几何尺寸、侧流穿孔阻力系数和床层空隙率等参数。本文推荐一种解析求解上述边值问题的方法。该模型应用于径向氨氧化炉操作工况的模拟,获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施翡翠  林玉丹 《海南医学》2012,23(8):116-117
常见的流体悬浮床可分为两类:矽砂流体悬浮床和气流体悬浮床,我科现拥有五台矽砂流体悬浮床(以下简称悬浮床),数量居全国首位,流体悬浮床具有避免创面受压,降低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增加烧伤患者舒适度及减少护理工作等优点,是重度烧  相似文献   

6.
大面积烧伤患者悬浮床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悬浮床是利用流体流动悬浮原理设计的具有治疗作用的病床。悬浮床应用广泛,尤其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抢救上获得良好效果,它具有避免创面受压、使创面干燥快、减少感染、减轻疼痛及降低护理工作量等的优点。我科烧伤病人于2004年3月开始应用美国Hiu-Rom公司生产的流体悬浮床,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矩形错流移动床内考察了两种类型的内构件——整流子及多孔隔板对移动床内颗粒贴壁的影响。实验表明:与无内构件的移动床相比,在床层内设置整流子降低了颗粒贴壁的临界压降,整流子放置的横向位置距上流面越远其值越低,而整流子的型式和叶片长度对此几乎无影响;在移动床中设置多孔隔板则可提高颗粒贴壁临界压降值,多孔隔板距上流面越远其值越高。利用散料力学建立了计算贴壁临界压降的数学模型,对设置内构件的移动床,可将床层简化为由内构件位置决定的两个流道,以近下流面的流道宽度计算这一临界值,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  相似文献   

8.
1流化床反应器的特点在现代化学工业中,硫化床反应器已被广泛地采用。这是因为流化床反应器具有很多优点,例如,在流化床中,颗粒和流体之间的相对动作频繁而剧烈,因而其传热效率高,这包括床层内部的传热以及床层和传热面之间的传热,当气速远超过临界流化速度时,由于固体颗粒的快速运动和大热容,床层内部的传热极为迅速,据估计,流化床内的有效导热系数为银的100倍,因此,即使在大直径的流化床中,除近床壁之外,其径向、轴向温度分布均十分均匀,可防止局部过热或过冷,便于操作;另外,可以使用粒度很小的催化剂,这些催化剂具有…  相似文献   

9.
导出了考虑床层径向流速分布的径向床二维非均相模型,通过计算模拟考察了不均匀流动对三段径向冷激式氨合成塔性能的影响。计算表明:在各种不同的床层进口温度、入口氨浓度和活性系数下,流动的不均匀度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提高进口温度,降低入口氨浓度和提高活性系数有利于降低流动不均匀对三段径向合成塔净值和生产能力的影响是有限的,在计算条件下,均匀流动和不均匀度高达70%相比,生产能力只下降了2%。  相似文献   

10.
流体悬浮治疗床(简称悬浮床)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治疗床。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发明应用,利用气体滚动悬浮原理设计制作具有加快创面干燥、减少感染、减轻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及降低护理工作量等优点,具有翻身床难以比拟的效果。我科自2005年引进美国产CLINI—TRONⅡ型悬浮床,应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的辅助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循环流化床中粒子的循环速率决定了密相层和疏相层的空隙率。沿着粒子循环线的压力平衡控制了密相层的高度。在下降管中的粒子持有量和风力(?)的压力降决定了流化床的压力平衡。当风力阀的压降太大,或者在下降管中的粒子持有量不足,密相层消失。整个流化床成为疏相流动床。试验表明,当流速增至5m/s,没有产生从湍流流化床转化为其它形式的流化床。  相似文献   

12.
采用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和分支理论,分析了滴流床反应器的流区改变与两相流的稳定性损失及动量方程稳态解的损失之间的内在关系。据此分别提出了两个相应的判别流区过渡的理论准则,并结合压力脉动在线测量实验对判别准则作了校正。得到了校正曲线与文献值一致。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滴流床反应器内4种典型流动型式的特征。针对滴流床反应器内流体流动的情况,应用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的检测4种典型的流型,从所测电导率的频谱特征上发现了各流型的特性区别:滴流、脉冲流和喷淋流流型电导率信号均有频率为3Hz左右幅度较大的频率成分,各流型间频谱主要区别在0-3Hz频域内;鼓泡流流型电导信号频率主要分布在0-3Hz内。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详细介绍了我院数字化百级层流复合手术室的设计和设备的选型及建设施工过程,并探讨了如何克服复合手术室建设中的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15.
建立三维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物理模型,基于Simple算法,运用RNG k-ε湍流方程,结合有限体积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对炉膛冷态流场进行模拟,在一次风速不变的情况下,针对二次风速分别为40 m/s、45 m/s、50m/s工况下的流场分布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试验来验证。结果表明:随着二次风速的增大,流场趋近平稳,为锅炉热态运行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气液相並流向下流动的滴流床中,用CO_2-空气-NaOH系统在液相进行拟一级反应的化学吸收求取气液有效界面积和脉动流时分散气泡的平均直径,並讨论气液相流速,分散气泡大小与气液有效界面积之间的关系。实验表明:分散气泡的大量形成及直径变化是决定气液有效界面积的主要因素。要强化传质,除了增加气液流速外还可以减小颗粒度。  相似文献   

17.
作者针对大型综合医院侯床患者多,造成患者住院难的状况,分析了侯床患者多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侯床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微粒甲床组织移植治疗甲床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8例20指甲床缺损患者,断层片状切取伤指的剩余指甲,将其制成微粒状组织,移植于伤指甲床缺损处,留线打包加压包扎,术后2周拆线。结果:18例20指术后微粒甲床均I期成活,患者术后随访中发现,20指中大部分患者得到了良好的治疗且恢复速度较快,仅少数患者疗效不明显。结论:微粒甲床自体扩增技术在甲床缺损中的治疗效果明显,应在临床治疗中积极采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植皮术后最好的治疗卧具。方法:将48例重度烧伤后行植皮术的患者按知情自愿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2例,植皮术复苏后置于悬浮床;对照组26例,植皮术复苏后置于烧伤专用翻身床。收集比较两组皮瓣移位、皮瓣成活率、供皮区愈合平均天数和重回普通床平均时间。结果:观察组皮瓣移位例数为0,低于对照组的8例,皮瓣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15.4%,P=0.036,供皮区平均愈合天数较对照组提高了约2 d,P=0.041,重回普通床的平均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缩短约4 d,P=0.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度烧伤患者植皮术后应用悬浮床在防止皮瓣移位,提高皮瓣存活率,促进供皮区愈合,缩短重回普通床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优于烧伤专用翻身床,可减轻患者痛苦,利于烧伤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