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5):141-144
目的成纤维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分化是AS异位成骨的关键。该研究通过观察丹参酮ⅡA对强直性脊柱炎成纤维细胞增殖及BMP/Smad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抑制强直性脊柱炎成纤维细胞向成骨型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组织学原代培养法,建立人髋关节囊成纤维细胞系,应用免疫组化法鉴定细胞来源。以第3代对数生长期的AS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将实验分为AS空白对照组与丹参酮ⅡA不同浓度组(12.5μg/mL、25μg/mL、50μg/mL、75μg/mL、100μg/mL)。MTT法检测丹参酮ⅡA培养24 h、48 h、72 h后,AS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在丹参酮ⅡA 25μg/mL、50μg/mL、75μg/mL干预下,AS成纤维细胞BMP/Smad信号通路中Smad1、Smad5、Smad4及成骨标志基因Cbfa-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丹参酮ⅡA 25μg/mL、50μg/mL、75μg/mL对AS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在24 h最明显;与AS对照组相比,丹参酮ⅡA作用后AS成纤维细胞BMP/Smad信号通路Smad1、Smad4、pSmad5以及Cbfa-1蛋白表达受明显抑制(P0.05)。结论丹参酮ⅡA能有效抑制AS成纤维细胞增殖,并通过抑制BMP/Smad信号通路蛋白及成骨标志基因Cbfa-1表达抑制AS成纤维细胞向成骨型分化,可能是丹参酮ⅡA干预AS异位成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细胞因子诱导下的强直性脊柱炎成纤维细胞成骨型表达及其分子机制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AS髋关节囊组织的成纤维细胞为实验对象,在细胞因子BMP与TGF-β的诱导刺激下,观察BMP-2与TGF-β1作用下,AS成纤维细胞成骨型表达状况,以及淫羊藿苷对细胞因子诱导后的成纤维细胞成骨型表达及其分子机制的影响。结果:细胞因子作用后,AS成纤维细胞的ALP活性、胶原含量、骨钙素含量较正常对照组与AS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药物作用后,淫羊藿苷含药血清对细胞因子诱导下的AS成纤维细胞ALP、胶原含量、骨钙素含量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而兔空白血清组SASP含药血清组则作用不明显(P>0.05)。结论:淫羊藿苷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因子对成纤维细胞成骨型标志物的影响而达到抑制成纤维细胞进一步向成骨型的分化。  相似文献   

3.
综述淫羊藿对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淫羊藿通过增加成骨相关因子的表达,增加Ca2+浓度,激活BMP/Smad、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提高成骨细胞骨形成的功能,并从能量代谢、骨架结构、MAPK信号通路、雌激素水平等方面抑制破骨细胞增殖和吸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常规培养前期实验建立的前成骨细胞株OCT-1细胞(OCT1细胞),采用淫羊藿苷进行干预48 h,浓度分别为10 mg/L、30 mg/L及60 mg/L,并以BMP2纯化蛋白(50μg/L)为阳性对照。利用MTT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成骨细胞中BMP2 mRNA、Runx2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淫羊藿苷能明显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P0.05);淫羊藿苷可显著提高成骨细胞中BMP2 mRNA、Runx2 mRNA表达量(P0.05)。结论淫羊藿苷通过激活前成骨细胞中BMP信号通路上调Runx2的表达,从而诱导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BMP-2/RunX2/OSX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第3代BMSCs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及抑制剂组,对照组细胞予0.2%二甲基亚砜加OS液加DMEM/F12培养基培养,实验组加入20μg/mL淫羊藿总黄酮进行干预,抑制剂组予20μg/mL淫羊藿总黄酮加1μg/mL NOGGIN重组蛋白干预,9天后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茜素红染色法染色并观察钙结节密度,RT-PCR法检测成骨相关蛋白(Ⅰ型胶原、骨钙蛋白及骨桥蛋白)及BMP-2/RunX2/OSX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转录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经定向成骨诱导后BMSCs ALP活性增强,钙结节密度显著增大,Ⅰ型胶原、骨钙蛋白和骨桥蛋白表达量增加,成骨相关转录因子BMP-2、RunX2和OSX的表达量亦增加(P0.05)。与实验组比较,抑制剂组BMSCs ALP活性降低(P0.05),钙结节密度降低,Ⅰ型胶原、骨钙蛋白及骨桥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20μg/mL淫羊藿总黄酮能通过BMP-2/RunX2/OSX信号通路促进BMSCs定向成骨分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淫羊藿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BMP/Runx2/Osx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BMSCs,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转化液组、抑制剂组、淫羊藿素组及淫羊藿素+抑制剂组。ELISA法检测各组ALP活性、BGP、COL-Ⅰ、BMP-2、BMP-9蛋白分泌量;RTReal-TimePCR法检测各组ALP、BGP、Osterix和Runx2 mRNA基因表达。结果 ELISA实验结果表明,淫羊藿素能促进ALP细胞活性,促进BGP、COL-Ⅰ、BMP-2、BMP-9的蛋白表达,且随着干预时间延长而呈上升趋势。RT-PCR结果显示,淫羊藿素可显著上调成骨相关转录因子ALP、BGP,Runx2及Osterix的转录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阳性对照液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其活性较强。结论淫羊藿素能促进BMSCs定向成骨转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BMP/Runx2/Osx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有关补肾中药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及其信号通路调节作用的研究较多,但缺乏系统性的归纳总结。该文综合整理和分析了近10年来淫羊藿、骨碎补、蛇床子、杜仲、补骨脂、续断等经典补肾中药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及其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根据现有研究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补肾中药主要通过BMP-Smads、Wnt/β-catenin、MAPK、PI3K/AKT等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作用;通过OPG/RANKL/RANK、雌激素、CTSK等信号通路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目的。淫羊藿、骨碎补、蛇床子、补骨脂可通过上调BMP-Smads、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BMP-2、Smad1/5/8、Wnt3a及β-catenin等关键蛋白及基因的表达,促进成骨细胞的骨形成;淫羊藿、骨碎补、蛇床子、杜仲、补骨脂、续断通过介导OPG/RANKL/RANK信号通路,上调OPG和OPG/RANKL的表达,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2)补肾中药能通过多种途径防治骨质疏松症:淫羊藿中的淫羊藿苷、骨碎补中的柚皮苷、蛇床子中的蛇床子素、补骨脂中的补骨脂素既可以通过调控BMP-Smads、Wnt/β-catenin等信号通路促进骨形成,又可以活化OPG/RANKL/RANK、CTSK等信号通路抑制骨吸收。(3)补肾中药对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信号通路的相互联系(crosstalk)和整体动物实验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有待阐明其多靶点和多途径的作用机制与综合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近交系DBA小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近交系DBA/2小鼠60只,采用皮下注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L1210细胞以建立L1210白血病模型,然后随机均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淫羊藿苷2.5 mL/kg组、淫羊藿苷5 mL/kg组和淫羊藿苷10 mL/kg组(n=12只),1周后淫羊藿苷2.5 mL/kg组、5 mL/kg组和10 mL/kg组灌胃给予对应剂量的淫羊藿苷,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阳性对照组灌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对照。治疗3周后采用人工法计数尾静脉血细胞分类及血象;取小鼠肝、脾组织,采用Westem blot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及磷酸化蛋白激酶(p-Akt)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组织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m RNA和Akt m 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淫羊藿苷2.5 mL/kg组、5 mL/kg组和10 mL/kg组尾静脉血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和L1210细胞总数均明显降低,而中性粒细胞升高(P0.05);小鼠肝、脾组织Bcl-2、p-Akt蛋白和Akt m RN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TEN蛋白和PTEN m RNA则高表达(P0.05);且上述指标中,淫羊藿苷5 mL/kg组与2.5 mL/kg组比较(P0.05);淫羊藿苷10 mL/kg与5 mL/kg组和2.5 mL/k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治疗结束时淫羊藿苷2.5 mL/kg组、5 mL/kg组和10 mL/kg组小鼠存活数、体质量、肝脾和皮下瘤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淫羊藿苷可能通过阻断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而实现抑制L1210细胞增殖效应,且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人牙周膜细胞骨钙素(OCN)表达水平的影响,为淫羊藿苷治疗牙周病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矿化诱导条件下将第3代细胞与10~0.001μg/mL6个浓度的淫羊藿苷作用,Elisa测定OCN表达水平。结果:人牙周膜细胞在矿化诱导条件下与不同浓度淫羊藿苷作用72小时后,1~0.01μg/mL组的OCN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10μg/mL组OCN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淫羊藿苷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促进人牙周膜细胞骨向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调控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迁移作用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建立体外细胞缺糖缺氧模型,Hoechst33342染色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淫羊藿苷处理后MSC表面基质细胞衍生因子l(SDF-1)受体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的蛋白表达。Transwell小室跨膜实验观察淫羊藿苷对MSC迁移的作用。结果 0.01、0.1、1μmol/L淫羊藿苷可明显促进MSC增殖,10μmol/L淫羊藿苷抑制MSC增殖。经体外缺糖缺氧处理后,0.1、1μmol/L淫羊藿苷可明显抑制MSC凋亡。淫羊藿苷可显著促进MSC CXCR4的蛋白表达,同时可提高MSC跨膜迁移的数量。加入CXCR4拮抗剂AMD3100后,各组间细胞迁移数量无明显差异。结论一定浓度淫羊藿苷可促进MSC的增殖、存活和迁移,SDF-1/CXCR4信号通路参与淫羊藿苷调控MSC迁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淫羊藿活性成分促进骨细胞增殖分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以股骨头坏死为代表的各类骨伤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淫羊藿作为常用的补肾强骨中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骨科临床并对治疗各种骨伤疾病取得了显著疗效。但淫羊藿中何种成分行使功能,是临床用药及相关药品研发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近年来研究发现,淫羊藿中的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淫羊藿总黄酮、淫羊藿多糖以及一些微量元素均具有促进骨细胞增殖分化作用,其中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淫羊藿总黄酮在分子学领域的药理机制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大量实验研究表明,上述成分可以通过控制骨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调节信号通路促进骨形成蛋白2(BMP2)以及骨保护素(OPG)蛋白的合成,在细胞因子水平解释了淫羊藿促进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内在机制,对于淫羊藿中含有的淫羊藿多糖及微量元素促进骨细胞增殖分化作用,研究学者只进行了验证实验,其深层次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本文以淫羊藿中主要活性成分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淫羊藿总黄酮、淫羊藿多糖以及一些微量元素为依据,综述各成分促进骨细胞增殖及分化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新药研发和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与复合支架共培养的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透明质酸溶液、丝素蛋白溶液、壳聚糖溶液按照1∶2∶4的比例配置成混合液,应用3D打印机制作复合支架。将脂肪干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共培养组和淫羊藿苷组。对照组常规培养脂肪干细胞,共培养组加入复合支架和脂肪干细胞培养,淫羊藿苷组加入复合支架、脂肪干细胞及10μg/L淫羊藿苷培养。成骨诱导7 d后,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碱性磷酸酶(ALP)、骨涎蛋白(BSP)、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和I型胶原(Col-I)表达水平。结果共培养组和淫羊藿苷组细胞相对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淫羊藿苷组明显高于共培养组(P>0.05);3组间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培养组和淫羊藿苷组ALP、BSP、RUNX2、Col-I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淫羊藿苷组BSP、RUNX2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共培养组(P均<0.05)。结论淫羊藿苷能促进与复合支架共培养的脂肪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基于ERα-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骨质疏松大鼠体内成骨分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8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生理盐水组(Sham-Veh)20只,假手术+淫羊藿苷组(Sham-Icariin)20只,去势+生理盐水组(Ovx-Veh)20只,去势+淫羊藿组(Ovx-Icariin)20只。分别在术后4周、8周进行Micro-CT相关参数(Tb.N、Tb.Th、Tb.Sp、BV、BV/TV及BMD)、RT-PCR相关指标(ALP、COL-1、OPG/RANKL、OCN、Run X2、ERα和GAPDH)及染色(β-catenin免疫荧光染色、HE染色及TRAP染色)评价。结果: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骨体积(BV)、骨与组织体积比(BV/TV)及骨密度(BMD)在术后4周和8周时,淫羊藿苷组均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小梁间距(Tb.Sp)在术后4周和8周时,淫羊藿苷组均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淫羊藿苷组在ALP、COL-1、OCN、Run X2和ERα方面均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淫羊藿苷组在OPG/RANKL方面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淫羊藿苷组(Sham+Ovx)的β-catenin免疫荧光染色明显多于生理盐水组(Sham+Ovx);在HE染色方面,淫羊藿苷组(Sham+Ovx)的骨组织明显多于生理盐水组(Sham+Ovx);而在TRAP染色方面,淫羊藿苷组(Sham+Ovx)的破骨细胞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Sham+Ovx)。结论:淫羊藿苷在大鼠体内可以通过ERα-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BMSCs的成骨分化,促进骨生成,并可通过ERα相关的OPG/RANKL/RANK系统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抑制骨吸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脑衰老模型小鼠p53/p21信号通路的影响,并探讨淫羊藿苷抗衰老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淫羊藿苷低剂量组和淫羊藿苷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通过D-半乳糖诱导建立脑衰老模型。淫羊藿苷低剂量组和淫羊藿苷高剂量组灌胃淫羊藿苷药液,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用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T-AOC、GSH-PX、GSH-ST、MDA的表达。用Real time-PCR和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海马中p53和p21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上平台潜伏期、游泳总路程和第1次抵原平台时间都明显增加(P0.01),而小鼠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时间则明显较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淫羊藿苷低剂量组和淫羊藿苷高剂量组小鼠上平台潜伏期、游泳总路程和第1次抵原平台时间均有所较少(P0.01,P0.05),而小鼠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时间有所增加(P0.01,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T-AOC、GSH-PX、GSH-ST明显降低(P0.01),而MDA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苷低剂量组和淫羊藿苷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T-AOC、GSH-PX、GSH-ST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P0.05),而MDA则有所降低(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中p53、p2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苷低剂量组和淫羊藿苷高剂量组小鼠海马中p53、p2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P0.05)。结论:淫羊藿苷具有延缓衰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衰老信号通路p53/p21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血小板聚集仪检测不同浓度淫羊藿苷对胶原、凝血酶、U46619(TXA2类似物)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淫羊藿苷对凝血酶、U46619诱导的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和纤维蛋白原结合的作用.免疫印迹法分析淫羊藿苷可能影响血小板活化的分子机制.结果:淫羊藿苷能够抑制胶原、凝血酶、U46619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并且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淫羊藿苷能够抑制凝血酶、U46619诱导的P-选择素表达和纤维蛋白原的结合.免疫印迹分析显示,淫羊藿苷抑制了血小板Akt的磷酸化.结论:淫羊藿苷可能通过抑制PI3K信号通路降低血小板活化,抑制动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是否通过上调miR-223-3p表达抑制NLRP3缓解小鼠类风湿关节炎。方法:采用骨胶原诱导法建立关节炎小鼠模型,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淫羊藿苷组(10 mg/kg与40 mg/kg组)。监测小鼠关节炎发生情况并进行评分,收集小鼠血清和滑膜组织。CCK-8检测滑膜成纤维样细胞活性;ELISA检测TNF-α与IL-6、IL-1β炎症因子;q RT-PCR检测miR-223-3p的表达;Western bolt检测NLRP3炎性体、抗凋亡蛋白Bcl-2与凋亡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表达;免疫组化检测滑膜组织中NLRP3表达。结果:淫羊藿苷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滑膜成纤维样细胞活性。淫羊藿苷组小鼠关节病变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与剂量呈负相关。模型组中3种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淫羊藿苷组Bcl-2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凋亡蛋白及miR-223-3p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免疫组化显示NLRP3表达在模型组显著增多。结论:淫羊藿苷可通过上调miR...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icariin,ICA)促进前成骨细胞MC3T3-E1成骨分化的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10~(-10)~10~(-5)mol/L)的ICA干预前成骨细胞MC3T3-E1 3、6、9天后采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ALP活性,确定ICA最适促分化浓度。最适ICA浓度干预前成骨细胞MC3T3-E1 7天后应用实时定量PCR法(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分子(BMP-2、Runx2、β-catenin、cyclin D1)基因表达。ICA分别与BMP、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Noggin、DKK-1)联合干预前成骨细胞MC3T3-E1后,茜素红钙结节染色观察钙化程度以及Western blot检测BMP-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ICA促进前成骨细胞MC3T3-E1成骨分化,且10~(-9)mol/L ICA促进分化的能力最强。与对照组比较,ICA能明显上调BMP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分子(BMP-2、Runx2、β-catenin、cyclin D1)mRNA表达(P0.01)。Noggin或DKK-1能抑制前成骨细胞MC3T3-E1钙化,且两者联合作用时抑制更加明显。与ICA单独作用比较,ICA与DKK1联合干预后BMP-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结论 ICA可能通过Wnt/β-catenin/BMP-2信号通路调控前成骨细胞MC3T3-E1的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18.
淫羊藿苷对rBMSCs成骨和成脂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成骨和成脂方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在37℃5%CO2和饱和湿度的条件下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rBMSCs。采用1×10-5mol.L-1的淫羊藿苷干预rBMSCs的成骨性分化,第3,6,9,12天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第15天进行钙化结节染色,第12,24,48,72 h提取总RNA,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PCR)方法分析检测骨成型蛋白2(BMP-2)和骨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mRNA表达水平。采用1×10-5mol.L-1的淫羊藿苷干预rBMSCs的成脂性分化,第5,10,15,20天进行甘油三酯含量的测定,第21天进行油红O染色,于12,24,48,72 h提取总RNA,采用Real Time PCR方法分析检测PPARγ和C/EBPα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淫羊藿苷显著提高了细胞中ALP的活性,增加了钙化结节数,并且升高了成骨性相关因子BMP-2和Runx-2的基因表达量。淫羊藿苷降低了细胞中甘油三酯的含量,减少了脂滴的形成,并且减弱了成脂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的基因表达量。结论:淫羊藿苷对rBMSCs分化的调节有双向性,即它在促进rBMSCs成骨性分化的同时又抑制rBMSCs成脂分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淫羊藿苷对破骨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核转录因子-κB受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RANK)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淫羊藿苷抑制破骨细胞分化作用机制。方法:50μg·L~(-1)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体外诱导RAW264.7细胞分化成破骨细胞,利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和骨吸收陷窝对破骨细胞进行鉴定。用不同浓度的淫羊藿苷(1×10-5,1×10-6,1×10-7mol·L~(-1))分别处理5 d和9 d后,进行TRAP染色和骨吸收陷窝分析,处理6 d后,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K,CK),TRAP,ERα,RANK mRNA表达水平,用雌激素受体阻断剂ICI182780阻断雌激素受体通路验证淫羊藿苷对ERα/RANK通路的调节作用。结果:与RANKL诱导组比较,淫羊藿苷可以显著抑制破骨细胞形成数量和骨吸收陷窝数(P0.05,P0.01),同时显著下调破骨细胞MMP-9,CK,TRAP,RANK mRNA表达水平(P0.05,P0.01),上调ERαmRNA表达水平(P0.05)。ICI182780可抑制淫羊藿苷上调破骨细胞的ERαmRNA表达水平和下调RANK mRNA表达水平的作用(P0.05)。结论:淫羊藿苷能抑制RANKL诱导RAW264.7向破骨细胞分化和骨吸收活性,该作用可能通过上调破骨细胞的ERαmRNA表达进而下调RANK mRNA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淫羊藿次苷Ⅱ对过氧化氢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过氧化氢损伤SH-SY5Y细胞建立氧化损伤模型,以不同浓度淫羊藿次苷Ⅱ(12.5、25和50μmol/L)进行干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DCFH-DA检测ROS的水平,TUNEL法和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细胞中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淫羊藿次苷Ⅱ(12.5、25和50μmol/L)能够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细胞死亡并呈浓度依赖性。模型组细胞氧化应激作用和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给予淫羊藿次苷Ⅱ作用24 h后,能够显著降低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细胞凋亡并上调p-ser9-GSK-3β的蛋白表达,下调p-tyr216-GSK-3β蛋白表达。结论:淫羊藿次苷Ⅱ能够抑制过氧化氢对SH-SY5Y细胞的氧化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凋亡并调控ROS/GSK-3β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